为了研讨家教的真谛,在回到西院以后不久,没有先去查看这一年多时间以来的政务军务总结奏报,而是通过内情部找来了几名新朝以来在家教和家风维持方面还算多少有些心得的先生,讨论起这些寻常百姓人家也应该关心的事情来。
当然,张海没有询问一些太过详细和仔细的东西,仅仅就“宽严总论”这方面同这东南一带几个经过调查同新朝没有太大过节的世家先生做了一番探讨。
“请问李先生,当孩童尚幼的时候,对待子女应该宽一些好还是严一些好?如果过严,会不会带来一些弊病?我读史书。很多被当作太子来教育的人往往都并不成功。我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多寻常富贵人家也不是不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堪当大任的人。可却是成才的却少,纨绔者居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不会把天下的安危都系于宇儿一身,可他还是关系这天下的安危。我希望李先生与我都能够坦诚的知无不言。”
读书世家出身的这位李先生虽然在新军兵锋南下的第一天就全力配合没有违抗,从而多少也算保全富贵,可是对于新朝立国之初的一些所作所为却无不深恶痛绝。这些年来,这种印象已经很大程度上因为民生的改善而有所缓和,不过对于新朝的治国之道也并不认同。当亲自见到张海并看到了张海诚恳的一面后,一些悠关天下的责任之心还算是压倒了偏见。让这位李先生在沉思片刻之后就尽可能的以新朝白话的方式开始坦言起来。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话,自然有其道理。只是很多人忽视了对于幼童在启蒙时代之前的家教,往往认为家教是开蒙之后才有的事。并且总有幼时放纵,少年时随着年纪的增大反而要求更多的偏见,认为幼童有幼童的要求,少年有少年的要求这些都是家教的大忌。一个人如果自记事起,就不得不有严于律己的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和态度就更容易维持。幼时的孩子视长辈为长辈,此时严格要求,往往事半而功倍。若是到了十岁十几岁,那么孩童思考的事情多了,对长辈没有了敬畏,教育和要求起来自然就事倍而功半。其他一些事情,圣主是起于微末而厚积薄发的开国之君,于晚辈的教育之道上也应该有所心得才是。。。”
张海当然值得这位李先生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子女的父母或弟子的师傅也必须能够“为人师表”的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做到让晚辈真心尊重与服气。这一点张海可是深深的明白什么叫做知易而行难。如果不是自己当时胸有大志,真正能做到这点儿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那位李先生又说道“家教之道,还在于相互之间的配合。常言还说慈母严父。很多人理解外母亲应该完全的唱白脸,同父亲的红脸对着干。这同样是家教的大忌,所谓的“慈”也不是指放纵,而是让孩童在严格的管教和压抑的环境之下能有喘息和抒发心胸了解子女的机会。子女接触到的人,态度不能差别太大。。。”
那位李先生没有说太多的东西,但是张海也有所感悟。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包括帝王之家在内权贵富贵之家的家教是并不成功的。这些都能符合要求?在芸芸百姓乃至帝王之家大族世家中真的是太难也概率太小了。
第1338章 政事概览()
那位李先生见到张海似乎是能够虚心接受意见的人,无形中感到不少欣慰。因此,也就讲的更多也更有兴致了些。他甚至开始觉得没准自己真有堪当帝师重任的可能性“三字经中就提到,性相近而习相远。其实也不尽然。人初之天性也各有个的差别,可以说是生而不同。性格有强有弱之分,标准也就有所不同。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家教,也并不能保证他一定不会走上歧途。因为每个人的人心至于自己才能真正掌控。要真正能够做到家门长久而不衰,还是得多子才能求稳。世上有如何教育也不会成才的人,自然也有无需要让长辈过于操心也能成材而且很守本份的人。以本人世家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来看如果能做到在家教方面从上到下严于律己齐心协力。三人之中必有能堪当大任的人,两个并不屑,已是上下不齐有问题的情况了。。。”
张海从这位李先生口中没有听到一丝有关后世什么“快乐教育”之类的理念,有的,只有那似乎对待子女如同养军练兵一般的理论。就有些怀疑的问道“这样出来的人,是不是有可能在世事方面不够练达?会不会决断的能力差一些呢?会不会厌恶过去所学的功课甚至厌恶朝政?”当然,诸如“创新”之类的说词张海在这位李先生面前也没有尤头多言。
张海请来的那位先生似乎也体会到了张海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就回到“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教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一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完人。就算是世上的完人乃至圣人,也不可能从品德到自律与能力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对于继承大业的人来说,能够自律、能够尊重长辈并且继承长辈遗志。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有所坚韧。就已经是上上之选了。其他的,自然要靠继承者在实践中领域,不能强求。百工与艺人之类,培养继承者当然也不可能由着后代兴致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当让子女很早就明白。”
张海觉得这位李先生的话都很有道理,但是也没有打算全然信之,也询问了另外几个人。在家教方面的看法都是一样继承大望的子女,应该自幼而上下齐心且以身做责的严格管教,这样儿都不能成材成人,那就是习性过于顽劣,运气不好。
回想起当年自己的一些做法,张海甚至开始有些庆幸,庆幸柳香给自己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女孩儿天然比男性顽劣的概率也更听话。所以自己当初的一些错误做法没有引起恶果。要是一个男孩儿这样教育,张海感觉小慧兰那样的女子也就罢了,若是男子,成为一个无所敬畏的纨绔的可能性极大。不由的心有余悸。在请这些人专门著作一本有关于家教指南的同时,也把这些感悟和看法同李千兰讲。李千兰没有想到张海一回来就对自己的事情这么上心。
不过张海却从李千兰的神态中看到了一丝疲惫与无奈,思索片刻也大致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现在整个西院每天大概有多少奏报要处理?”张海忽然询问道。
李千兰对于这些问题当然心中十分有数,详细的回答道“最多的时候每天五千三百件,最少的时候每天只有两千一百件,上个月平均约三千七百件。一年以来共处理奏报一百一十五万件。平均起来约三千二百件比起西征前少了军中的那些奏报,已是显得轻松多了。我估计今年春节过去之后,不再会有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那样忙碌了。西征有关的奏报应该是占到了大头。。。。”
张海说道“西征的大军归来之后,我们虽然也并不能马放南山,但是军中的一些事情也无需向过去那样事无具细了,有关西域的事物也是如此。就是平均每天的奏报只有千余件,那也几乎相当于过去至少十个勤政的君王了,已经足够了。我想要是那样的话,千兰你应该就会有更多的事情闲暇下来了吧?我听李先生说过。身在宫中之人成材的几率低,往往依赖于十中选一以量取胜。自幼就缺少来自亲情的真正关爱是重要原因。
旧时的宫中把宫内的安全与稳定还是放在了子女的教育之上,我想我们新朝,应该并不需要这样儿的牺牲。
晚上掌灯的时候,张海也并没有如宋子悦等不少一同归来的人的想象的那样一回宫就休息和放纵,还是把这一年多时间以来的大事纪总结粗粗看了看。
“果然不出我所料啊,主力大军一走,周边有些势力就不安分了。”张海不由的笑道。
我们新朝能培养出绝世强兵,而如今一般的公安军面对那些不入流的武装来说自然也早已非夕日吴下阿蒙。”李千兰没有太多的自豪,而是多少有些感慨的说道。
张海又看到这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的一件事“三个月前藏地的那些人主动请降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了?这倒是第一次啊。过去的时候,都是扫除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总有人以为我新朝的力量再强也就是个过去意义上的强兵而已。
“其实前年冬季远征吐鲁番叶尔羌诸部的消息传过去的时候,那些人就没有过去的自以为是了。我们能以一个旅群灭掉一个拥有数万兵力的政权,那么很多看起来山高险阻的地方就不再是问题。”
新朝十一年,在青海不少势力于规模浩荡的西征后续大军面前纷纷被清理之后,藏南一带的势力担心会成为新朝“捎带脚”灭掉的下一个目标,终于成为第一个在新朝没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主动请降的政权。
朝鲜和东瀛等不少地方这一年多时间以来开始有些不太安分起来。不过在少年义勇军开始能够堪当大任的情况下不少地方部队的面貌都涣然一新,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就稳定了当地。
第1339章 政事概览(二)()
虽然刚刚回到宫中的时候还没有来的极细看这一年来积压的奏报,但是从这归途上的一路了解的情况外加一些有关大事的奏报来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发生什么有危机的大事。两广云贵等地发现过一些三十万两数额以上贪赃枉法的大案,这就是最为严重的一些事情了。落后的政权组织机制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的情况下,过去没有暴露出来的一些事情开始浮出水面。不过这些数额结合犯罪的性质及职位,还不是乾隆嘉庆那种胆大点儿的科级吏员都能捞几十万两的局面,算不上十分严重的问题。当时代政的**等人都做了必要的处理。替换选用的人员也都是南京府学班中的一些优秀分子。
“我们新朝说是革新天下,其实在很多制度的完备方面连前朝都不如,更别说和两宋相比。在所谓的宫里,我们不过是相当于从一家小康之家的小门小户进化到了大族家规水平而已。还不是那种特别有规矩的大族。完全是靠了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特殊优势才赢得前所未有的局面。千兰,我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可按照我以前的粗略构思草拟比思考出了什么规划了没有?”
多年的为君经验让张海不像少年时那样自以为事了。自己拥有的优势只是理念上的优势,一些具体的政务方面可能还不如包括李千兰在内的身边一些小女孩儿。
李千兰没有多言,而是把文件柜里一份百余页足足一本书,估算字体和规模大小约数万字的册子拿了出来。
以张海对身边孩子们的了解明白这些东西绝不会是自己前世写一些那样的凭空杜撰,最多稍有参考,必然是建立在不少的与弟子们之间的讨论交流还有对大量政务工作进行的总结的基础上的。如果说古时一步律法和史书的出台需要几年的时间,那么恐怕这本册子酝酿的时间也完全不算短了。至少应该是自新朝开国之初的时候就开始筹划了。
“过去的政权乃至各种势力和组织,最大的问题其实也同我们现在的新朝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重品级与等级而不种责权和分工。以一个大族家里的规矩举例来说虽然名义上也有一些分工,但是一件事情,往往大当家之外二叔能说的上话三叔也能说的上话,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以人为核心的派系林立,我新朝这样有理想和朝气的政权往往也不能免俗。所以我不希望我们新朝的组织是一种人身依附型等级制的翻版。”张海的这些话记得对李千兰等人提醒过,虽然这有可能让孩子们的不少心血白费,但张海还是这样提醒道。一开始仔细思索后觉得这种事情还是等西征大军的不少人回来之后再做商议也不迟。可是之前与李千兰先交换下看法,看看身边孩子们的大致思路也无不可。
想到这里,张海就首先翻到了行政区化这一基本构想。
重州府而弱省,减少行政区层级化是张海很早的想法了。现在的新朝政治构架,实际上是强大的中央武力与少数核心地带直领县一级的单位,即便以张海及身边的孩子们这种相当于几十个勤政君王的奏报处理效率,仍然感觉到很多方面力所不能及,控制的了“块儿”就管不到“条儿”,在监管能力方面拥有巨大软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也是捉襟见肘。
义务教育体系和集中就学的机制推广之后,学校的主要集中地因为现实的种种制约,一般是局限在州府,这就导致钱粮工商也是以州府为核心,那么行政区化也就必然以州府为核心。北宋五百军州,依据现实及历史因素进一步简化,包括东北等一些新兴聚集地及新开拓的朝鲜半岛北部与越北等地还有新疆等不少地方在内,实际上可以简化为四百个左右州府。相当于后世地级市一级的单位。
中央直属四百个左右的单位,这在后世看来也是有点儿多了,不过对于新朝旺盛的中央集权能力来说,这却不是太大的问题。后世的中央要考虑每一部委不少官员的领导能力,而张海所主张的“中央集权”并不是通过制度上的叠床架屋条块划分来实现就,因此有效监管四百左右州府的能力是具备的。以州府为核心,实际上就确保了在行政能力完备的情况下,整个政治机制有像后世那样管到乡或公社一级单位的能力。
在书册的附录里,李千兰等孩子们还给出了并少精心绘制的图册地形册,这些毫无疑问是整个新朝包括刘栋马辉田彦等人花费了不少的精力甚至是血汗才最终得出的结果。与古时不同的是县一级单位也有效的实现了边界相临水准的划分,而不是像旧时那样,县往往只包括城郊的一些地方,而其他地方归于上级单位,实践中实际上是出于“三不管”的状态。
当然内,依照张海的思路,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一些备用的行政单位,比如大区。大区无疑是一个大到对中央集权多少有些威胁的单位,但张海以为这是制度缺乏名正言顺的法理基础,也缺乏领导靠谱武装力量的条件下才会有的事情。即便是这样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川陕或陕甘总督”在历史上也是存在的。在这个层面上只要不是财权法权军权一把抓的节度使,并且也遵循流官制的原则,那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大区的设想李千兰等孩子们和弟子们不敢提,如同兵制一样,这些工作显然还是需要自己来规划拿注意的。不过对于这些事情张海也早有一些大致的腹案,并不是太大问题。
州府之下如果越过县管到乡镇一级单位,那实际上至少平均每个府下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个下级单位,同样是不小的压力。不过张海却觉得在行政人员认真负责的情况下,下属单位不超百个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这不同于军队组织。
第1340章 政事概览(三)()
“管的松些也无所谓”张海想到。在张海的看法里,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集权”也并非追求绝对的宰执力与严密控制,有些事情也并非必须通过“宰执”的办法来解决。
行政区化的问题只是一个宪法概述式的开篇,一个组织真正的制度内涵其实应该是权力构架和人员选拔。
张海曾经不知道为什么前世的有些国家在人事制度方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法制可遵循,非选举非科考,这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人治与人身依附那套么?可是也觉得这套人治中的“民主集中”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