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这些突击无一例外的在猛烈的枪铳火力下瓦解了。夜间推着车辆举着盾牌企图步战的人也遭到了重手榴弹与步兵们的联合打击,根本不用完全展开炮兵就杀伤了数以千计企图投机的敌人,终于使这些波兰人和哥萨克人暂时放弃了拖疲北路集群主力的打算。

    “那些据说十分精锐的敌人怎么还不显身?我倒想要会会这些强敌,看看除了白天猪突、晚上举盾之外他们这些人还能不能想出什么新的招术出来。。。”一名第七师的班长自信的笑道,不仅仅是为了鼓舞身边的人,心中也确实对那些传闻中的敌军精锐有了较量与比试的心思。

第1228章 东欧决战(二)() 
北路集群完成集结并展开出发的地方在一个被翻译为哈尔科夫的小型古镇。此时的哈尔科夫原本是个不很重要的地方,俄国与波兰在1655年的战争之后才开始军事化,并在18世纪俄国经济与人口大发展的时代才成为一个经济重地。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北路集群的作战地图上这样一个没有象样城堡的小镇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地标。不仅仅是如此,其他一些山川河流的地标名也似乎很让新军官兵们感到不知所谓,似乎不是来自这个时代。

    当然在这个时代,这里依然位于俄国与波兰势力的交界地带。经过几百年的变革,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维持类似17世纪的西部边界,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民族与文化的交汇与分界。

    在哈尔科夫西面千里之外的基辅则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东欧名城,是第一个俄罗斯民族国家基辅罗斯的诞生之地,然而早在16世纪的时候,崛起的波兰人就占领了整个乌克兰,甚至把俄国一直赶出了伏尔加河以东,比后世的希特勒势力在1942年的边界还要靠东。17世纪以来波兰的外交形势因为自身的自大越来越不利,莫斯科被俄军收复之后波俄实质上的边界重新回到了类似几百年后的国境边界附近。

    而此时的基辅,也显然成为了波兰人一个重要的后勤中心。

    然而在北路集群主力经过十多天的行军逼近第聂伯河之上的这座名城的时候,哥萨克人与波兰人的袭扰却渐渐减少了。对此李少华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因为在之前那些企图“疲兵”的敌人也付出了足够的代价,碰了足够多的钉子。李少华也十分清醒的得出了结论,并在渡河之前对众人说道:“这些日子以来敌军虽然摸清了我们的作战能力,但我们也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想他们是不会去守第聂伯河了。如果我是敌军的指挥官,又有主动挑衅的勇气,那多半会把决战选择在河西,并在河畔我军的炮队及辎重没有完全能够或河的时候同我们决战。所以,在渡河的时候,我们并不能掉以轻心。。。”

    第聂伯河外情部在几年前的时候就有过专门的调查,这条在地图上看似如同天堑一般的河流实际上远起不到长江那样的作用和地位。河流的水量远不能同长江相比,而且在河流的大部分地段大部分时间,都不超过两里左右的距离。这就意味着:在近代,炮火部署在河岸就可以有效的封锁河流并支持对岸的战斗并进行火力准备在现代:轻重机枪与平射炮步兵炮就可以有效压制对岸的火力点了。也无怪乎在1943年德军依然没有燃料危机,并且战术战斗依旧对苏军拥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都能让苏军反攻过第聂伯河,它确实是一条鸡肋的防线。

    北路集群在抵达河岸的时候并没有像跨越伊斯坦布尔海峡的近卫部队先锋主力那样决定趁夜渡河,在拥有强势的环境下,李少华决定在白天渡河。因为白天的情况下可以让炮火更精确的掩护渡河部队并最大限度的减少不确定的风险。

    经过队伍里外情侦察员的侦察和空中热气球手们的侦察:波兰军队的主力已经集结在为于基辅段第聂伯河以西的地方。李少华所率领的北路集群主力并没有在敌军重兵之下强度的兴趣,还是选择了在基辅以南方向大概三十里左右的位置上展开了渡河。

    炮火和辎重部队趁着夜色抵达河畔并伪装起来,在上万人的忙碌之下,用于投送力量的渡河工具也在很短时间内完全准备妥当了。在河流远远没有长江那么湍急的情况下简单的泅渡装置都能让士兵在不经过太严格训练的情况下过河。木排级别的小船运送炮火和辎重都可以显得很安稳。

    这在广袤平原上的河流,即便是夏季,水流速度也只跟大运河差不多。低于中国境内大多数自西向东的河流。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路集群在第一波次中就投入了三个旅群整整一个暂编师的兵力展开强渡。临时制作的木排小船甚至干脆放弃了运送士兵的任务,主要的任务反而是把近卫精兵与线膛枪手集结起来用于对岸边的精确压制来确保在炮火的保证之外再多一道安全阀。

    虽然木排并没有什么人力螺旋桨,不过这不到两里的河流进行渡河一次往返往往还是能在不到半个时辰内就完成。第九暂编师在最后渡河的时候,才遇到了从基辅赶来的船队企图支持。但是却遭到了已经过河并部署在河西岸的上百门中重火炮的猛烈阻拦。

    如果说土耳其人的造船技术不仅比不了西欧,甚至比福建人还落后,那么这些波兰人在造船方面就显得比土耳其人还要落后了。在基辅一带也没有什么象样的大船。

    中重火炮发射的一些重霰弹都能有效的威胁从基辅方向逼近过来的波兰人船只了。在连绵不断的猛烈炮火于不过数分钟的时间内就击沉了几十艘波兰人的船队之后,波军似乎放弃了在炮火掩护之下并不算宽大的河面上展开水战的企图了。

    第九暂编师炮兵和辎重部队的过河就这样显得有惊无险起来。

    其实,这并不是李峰的本意,只是李峰并没有在之前认真研究第聂伯河的水文,以为这样一条在地图上十分明显的大河,那由陆路远道而来的数万人大军怎么说也得花上小半天的时间来渡河,却没有想到这里的河流即便是夏季来临的时候也平静到足够展开十分轻松的泅渡。

    当波兰人的数万主力从基辅赶到北路集群的渡河地点的时候,上岸的北路集群三个暂编师也完成了迎接战斗的准备并以看起来十分密集的队形准备迎接波军精锐主力的挑战。

    在这个时候,负责观察敌阵的空中热气球侦察员忽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波兰步兵,也通过手写传信的方式发出了警告:敌人似乎有一些抬炮队伍,从空中抵近侦察与攻击可能要面临风险。

第1229章 东欧决战(三)() 
北路集群新军主力部队的官兵们虽然对大战十分的盼望,可是在渡河的时候不少了解更多知识的老兵骨干们的心中还是多少有些犹豫。毕竟河的那一面就是广袤的敌域。如果那些军事化程度很高的强敌抽选精兵联合起来进攻过来,恐怕还是要面临不少的恶战的。

    第七暂编师三营的一名连长为了缓解普通官兵的战士们在完成了整队之后就同身边的军官们笑着聊道:“你们猜猜看:远处这些逼近过来的敌军兵力该有多少?”

    “看起来虽然很多,但是也就最多不过十万吧”那名副连长多少有些失望的说道。毕竟对于四五万人兵力规模的北路集群来说,如果进攻过来的敌军只有不到十万左右的人马,就是打胜了,捞到足够在友军那里炫耀的军功的可能性也会大为下降:“听说南路主力部队同波斯人打过百万人规模的会战,那得有多痛快!”

    新军主力部队对于选训入伍的一般战士有比较严格的纪律要求,不过经过多年的实战与军队管理总结,在对那些拥有足够优秀战场表现的骨干态度方面,某些方面的纪律要求就相对放松不少。毕竟一般性的纪律要求仅仅是为了把普通的少年或百姓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克服掉一些懒散与趋利避害的风气。可如果官兵精锐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这些细节性塑造性的军纪来打磨了。

    远处敌人的身影似乎越来越清晰了,至少是在前排那些拥有望远镜的军官们眼中是如此的。在这明显不同于东方的异域,数里广阔如同理想战场般的原野即便是在第聂伯河的西岸也是随处可见。

    斯特凡恰尔涅茨负责指挥的以波兰和乌克兰人为主,瑞典与西班牙精锐为核心的联军部队逼近到了距离新军主力部队大概五里左右的地方并展开临时的集结与整备。

    如果是多年以前,比如南征北战的时候,新军主力部队或许根本不会在这个距离上开火。可是如今的新军主力部队已经并非当年的“吴下阿盟”了。虽然拥有的火炮数量比起同后金决战的时候全部家底并不算多出太多,可是在弹药后勤方面就不是当年那些只有少量的马来驮甚至人员负载炮弹,每门炮只有三十发左右炮弹的时候可以相提并论了。

    因此见到敌军的大股部队在五里之外开始集结整队的时候李少华就迅速下达了展开炮击的命令。因为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火炮都比较集中,三个暂编师的四百余门火炮可以在三处集中起来展开向远处敌军的轰击,已经有弹药填装在炮膛在内的情况下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展开了四轮左右的开火。

    为了有效攻击四五里远左右的目标,火炮只能以六两左右的重霰弹展开轰击。即便是重霰弹在这个距离上距离误差也多达半里左右,面对集群之敌基本上要数十发重霰弹才有机会杀伤一人。不过,四轮炮火打出的几万发重霰弹还是形成了密集的轰击。在某些方向上看起来就如同黑雨一般。冰雹一般的重霰弹尽管误差不还是在短时间内的轰击之下至少给刚刚展开集结的敌兵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损失,并有超过千匹马被打倒。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斯特凡恰尔涅茨基不得不下令让队伍展开向前的迅速开进。翼骑兵和瑞典骑兵等力量用于在后督阵。

    数里距离上的数分钟前进过程中,北路集群以四百门炮的火力接连展开了二十余轮火力。越来越准的炮火让进攻中的波兰人与乌克兰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八千多发打出的炮弹虽然大多是实心炮弹,但还是造成了波兰人与乌克兰人上万人的伤亡损失,更多的马匹也在冲击的过程中损失了。

    波兰人与乌克兰人的马匹都经受过适应火器的训练,也大多经历过火器时代的战场。可眼前这些东方强敌的炮火不但超出了此时代人的认知,也超出了此时代马匹的认只。在逼近到距离北路集群主力大概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损失严重的波兰军队主力就再也难以向前推进了。

    不少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开始溃逃起来,而此时李峰所率领的西班牙新军主力部队终于逼近到了波乌军队主力的后阵,按照事先的策划向溃逃中的人马展开了猛烈的射击。

    强有力的督战火力不但给予打算逃亡的人以巨大的威慑,也战线出了后方精锐的实力,让不是开始动摇的人安下了心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少华通过空中侦察热气球的报告也开始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感觉到压力的李少华开始传令各部队的前沿官兵们做好战斗准备,并且前排卧倒。不少一线的军官们也开始在临战的时候叮嘱道:“敌人逼近到近前的时候前面的人注意两排分上下同时开火,打完排铳的人退到后面去。后面的人也注意到:在面临近战的时候重手榴弹要拉长火绳引信管并尽可能的投远!如果面临对方翼骑精锐的突击,近处的人要不珍代价的用爆破的方式来迎敌!距离远的一些人要抓进战机。”

    官兵们虽然在过去的作战中表现除了足够的作战意识,可李少华还是认为在第一次以这样密集的前队应敌作战并面临强敌的时候,应该把一些话讲清以保证面临接战的时候出问题的可能性会被减少到最小。

    在队伍做好战斗准备的同时,炮兵们并没有停下来,虽然敌军的距离依然不是炮击的最有效距离,不过一些一两半到三两左右的霰弹也可以在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有效的体现出效能和威力来。

    远处之敌的人马在猛烈的轰中不断的向后溃败,可又在后面不断的集结起来。

    李少华也开始明白:同这些炮灰之敌身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展开较量的时候并不算远了。不过在这个时候,李少华显然还并不认为那些西班牙新军就有能够同新军主力部队相提并论的战斗力。

第1230章 东欧决战(四)() 
短时间内遭遇猛烈炮火下近两万伤亡的波兰人和乌克兰人本来就已经到了临近崩溃的边缘,不过在发现远处的新军主力部队似乎塌下去的时候。尽管对面的炮火依然在连绵不断的打出令人恐怖的火力,不少人也选择低下身来躲避猛烈的炮火,在多坚持下来一段时间的同时也把队伍后面大概距离新军主力部队五百步越一里半左右距离上刚刚抵达波兰人后阵的瑞典人以及李峰所率领的西班牙核心新军暴露了出来。

    这样的距离其实并不是新军主力部队的炮兵最佳的发挥距离,也不是西班牙新军定装线膛炮手们的有效作战距离,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西方两支精锐还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直接展开了对射。

    在这个距离上为了确保对松散重防护目标的有效杀伤,新军主力的炮兵仍然以重霰弹为主进行开火,每一轮射击可以将每炮二十七枚重霰弹累计万余枚重霰弹打出去。

    而西班牙人的定装线膛炮手在李峰的命令下也没有展开尽最大可能的开火,而是人力填装进行开火。一次可以把三千发左右的线膛重弹发射出去。

    然而在七八百米左右的这个距离上,定装线膛炮弹的精度上显然更有优势,加上重复集中散布的情况少,火力反而略有超过。而在火力的承受面上,需要站起身来操作前装炮的几千名炮手显然面对一万几千名西班牙新军战兵处于严重下风。在连续几轮累计万余发线膛火力压制下就遭受到了上千人的伤亡损失。而新军主力部队给予西班牙新军一分钟内内的数百左右伤亡并没有造成这也算是优中选优的部队不可承受的动摇。

    短时间内的火力交锋就让李少华清醒过来,并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它不得不让一千名左右的线膛枪炮手也大部分投入到前线的交锋中去。

    这些队伍的加入,一下就改变了整个战线上的态势。

    一千名左右的新军主力部队线膛枪炮手论火力相比西班牙人仅仅前列的三千名左右定装线膛炮手也处于明显下风,而且这种火器战人多铳多的一方拥有平方律的优势。可是在作战觉悟和兵源选驯上,新军主力部队花费巨大成本选训出来的精锐就要占据明显的优势了。

    这北路集群的偏师所拥有的远程枪炮火力就同西班牙三个旅整整一个师群的最精锐力量占了个旗鼓相当,这在很大程度上出乎了李峰等人的预料。也让那些西班牙人惊出了冷汗,要是这些远来的东方强敌在有效射程内暴露出那些神乎其神的远距枪铳火力。波兰与乌克兰这不到十万人的主力显然要面临败局。

    不过,还是有一些乌克兰人在这样的局势下依旧动摇起来,似乎想要溃逃,而瑞典军的骑兵在这样的情况下终于发挥出了作用。瑞典军的十几个炮兵连也开始投入到开战中的时候,虽然没有让李峰等人的队伍明显的大占上风起来,可开始比之前稳妥了许多。

    从自己阵中向敌人的方向展开的隆隆炮声还是给士气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