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样式来说:这种铠甲的防护性能和重量都明显不及板甲,但由于采用了最优秀的做工和材质,这些铠甲对于非钝伤害的投射杀伤防护性能并不比配备给大多数战士们的板甲逊色多少。大概同样可以防护一石五斗力以下的大部分普通弓箭及一石二斗力以下的优秀弓箭。或者抵御枪口动能在千焦尔以下鸟枪中远距离的开火射击。
在东昌府内街道上的一处临时靶场上,张海看着由自己构思出来的一种重量很轻的燧发枪,并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填装火药及黄金弹丸的操作。
这些燧发枪的枪管不过大概半米长左右,口径大概十毫米,两毫米厚度的枪管加上枪身其他部分总重不过半公斤上下的样子。因为枪管比这时代的一般火枪短的多外加弹丸与枪膛的精度很好,即便对于张海这样并非顶级水平的火器手而言也大概能在十五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弹丸的填装。
第272章 御前战队(二)()
为了最大限度的克服这种重量不过一斤的超轻型火枪在发射枪口动能高达千焦尔左右弹丸带来的后坐力,通常五支超轻型燧发枪并排起来形成重量大概在2。5公斤左右可以五连发的排枪。
每个士兵在身着二十千克左右的铠甲衣物及几公斤其他物资的情况下也能携带六支并排连接起来的燧发排枪。
在已经事先填装好弹药的情况下,整个取枪瞄准的过程并不比弯弹夹的换弹夹时间慢多少,再加上堪比半自动模式的射击,在拥有必要瞄准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每分钟四十发左右的战斗射速。如果是面对敌骑冲锋而无需多大精度开火的情况下,几乎在不到二十秒的骑兵百步内的冲击距离下就能够把填装在六排三十支枪管中的子弹全部发射出去。
利用填装好的弹药还有可以接连射击的排枪向远处的目标开火的时候,似乎使张海有种自己运用的并不是17世纪的滑膛武器,而是一种现代装备的错觉。
通过这种不惜成本的火器运用方式,这种臼铳思路的燧发排枪已经可以让一个士兵具备南北战争后期水准的如同斯宾塞连发枪一般的火力了。这甚至让张海产声了另外的想法:今后,还有没有发展后装燧发枪的必要?又或者是后装线膛燧发枪补充对峙射击能力就可以了?
“在装备这种火器的情况下,你觉得我们的战士们在小规模战斗中至少可以对付几个敌人?”张海向对军务和部队管理比较熟悉的刘洪涛问道
张海说的很清楚,是在小规模战斗中的一对多。在这种部队预想的城镇或复杂地区的战场上是很有可能面对的情况。
“从攻防装具上来说是五个人,我们更短、弹管之间也更为匹配的枪械可以让熟练的射手达到每分钟五发的射速,而敌人的那些类似射程与精度鸟枪手两分钟内发射三发子弹已经是算是不错的。在防具方面,即便是这种相比板甲防弹能力有不足的优质板链甲,按照测试也可以抵消掉六分之五的箭弹伤害。敌人的大多数可以有效单兵移动的盾甲是当不住我们那种枪口动能很可能近千焦尔的黄金子弹的。这一来一回就是二十倍的单个战斗力差距,遇到小规模的战斗按照开方计也相当于四五个敌兵的战斗力。这还仅仅是从攻防装具上来说的,虽然这些战士战斗力拔尖并不是唯一的选拔标准,但我不相信成规模的敌兵有多少在作战意志和射击的稳定性上能够与我们的战士相提并论。按照以往同明军堪战战兵的大多数战场统计,即便在小规模的战斗中我们的战士应该至少能够依靠攻防装具优势同十几名敌人抗衡。如果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哪怕分队以上的战斗,那就至少是二三十倍的战斗力优势。这还仅仅是按公平持续对射的情况估计,没有计算那种把填装好的排枪中三十发子弹接连不断的射向敌人的情况。
“看看我们的近战兵器!”张海来到东昌另一处街道上视察那些用同真实器材差不多重的类似钢臂弩一般材质的弹簧钢条和全金属护具进行实战对抗的战士们。
为亲卫精锐新制成的兵器大不同于之前的枪剑:“按照以往的战斗经验,除非是对抗骑兵等多无甲或弱防护的目标。而实战中我们遇到的近战对手多以重甲的步兵为常见,这种情况下还是长度更长一些的长矛更为使用。为了弥补长矛在近战中的不足才制成了这些大不寻常的套管式枪剑。”见身边的几名弟子似乎有些希奇于那些细长的全金属兵器,张海解释道。
用优质而少见的钢臂弩级别弹簧钢制成的新式长矛分为两段:一段为一米半杆身直径大概七毫米粗细的矛头,安装着长二十厘米长左右的三棱矛头。另一段为壁厚大概两毫米左右套住这七毫米粗细的钢条直径十一毫米左右长约一米五出头的套管。钢管和钢条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一条长达3。2米左由,重量却不到三斤的细长、坚固、富有弹性的长矛。而当全枪伸缩时则可缩小到大概1。7米长,同装着长刺刀的重火绳枪差不多长度的短矛军刺。
灵活的舞动起白腊杆的长枪往往需要很深的功底及力量基础。而舞动起这全重不超过三斤全长却可以达到三米多的套管式钢制长矛对人的要求却简单的说。稍经训练的人就可以舞动出让敌人无所是从的枪花。而因为全枪的重量并不沉重,训练有速的士兵们完全可以将其当作双手剑来运用,攻击距离甚至可以十分灵活的方式接近五米左右的超长矛进攻的距离。
夏季以来的日子里张海也投入不少时间同选拔出来的亲卫战士们一起练习这些全新的兵器。五米重的十公斤枪剑也有一定的弹性,对于张海来说是最佳的战阵兵器。可要执行一些特殊任务如何将这样重的兵器隐蔽携带就成了问题。因此,学习使用这些便于隐蔽在麻杆或者车木之中的新式兵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张海所配备的套管式钢矛当然也是特制规格的,按照身高的比例长大概四米左右,枪重也达到了三公斤左右,同一般士兵所用的战阵长矛相去不远了。可是在张海的手中这类兵器最多不过如单手短兵一般的轻巧灵活。于是请来了队伍上的武师教授双剑或双鞭的技巧。而这样特殊的兵器已经在本质上同双剑或双鞭都有不少区别了,许多原则也只能在对抗中自己领悟。
当张海以双手把两根长达四米有弹性的套管式钢条舞动起来的时候,攻击距离实际上因为单手的运用并不比五米的长枪剑逊色多少。方圆近百平米的敌人都在随时可以攻击的范围内。想到实际交战中自己也除以有防护的状态,便又在套管式钢矛后端安装了可拆开的拉环和锁链,使得即便远离近身之敌也无从判断这种兵器的攻击范围。
想到当初在枫树岭的教训,自己及亲卫部队执行某些任务的时候不可避免会遭到正面对抗之外其他一些方式的暗算和攻击。
“你们看这是什么?”张海笑着对身边的弟子问道,随后拿出一些又轻又薄还十分透明,即便是外行也能看的出是顶级上的纱罩面巾。
“女人用的面纱?而且这么轻又这么透明,价值不菲啊?不过难道让我们这些少年执行任务的时候装女人么?”不少身边战士笑道。
张海貌似严肃的说道:“你们可别笑,只要身高合适,男扮女装总比女扮男装容易的多。不过这种东西当然不是单纯用来男扮女装用的。那种化装物也不会成为我们特殊战队的标准装备。”
接下来战士们以不太容易对眼睛造成永久伤害的胡椒粉模拟石灰进行模拟对抗的时候很多战士才恍然大悟。
“如今全国的战局已经渡过转折的阶段,近后我们面对的战斗并不仅仅是战阵上的刀枪箭弹,还有各种机关消息乃至有针对性的暗算,乃至各种各样的陷阱。”
为了在今后包括夺取政权初期微服私访在内的一切特殊作战任务行动中应对这些算计性威胁,张海也构想出诸多防护措施:除了防备迷眼类的精制纱罩、小腿腿骨及脚部的防护依然类似板甲那样的整体式防护,即便踩中捕野夹甚至毒虫毒蛇乃至蝎子坑也不容易轻易负伤。全面防护的铠甲内部则套有水靠式的紧身皮革**,即便被泼开水甚至滚油之类也不容易遭受严重伤害。
一整套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准备下来,能够直接对战士们构成威胁的机关恐怕就只有爆炸性的地雷或者深度超过两丈以上的大型陷阱这一类了,要不就是人造塌方泥石流之类。而这些机关的准备成本很高,无疑中就大幅度提高了对抗各种风险的能力。
当张海向边的一些弟子讲到这里的时候,刘洪涛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对似的。如今队伍已经并不面对太过严重的威胁,可以说胜算极大。师傅为什么在北征决战之前的当口在东昌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支不过百人上下的精锐战队呢?
“师傅是不是又要准备在攻城的时候独自冒险了?如今我们拥有的火力及各种攻城方法已经足够。南京我们能拿的下来,不论是京师还是开封的城墙也都不需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来应对。如今队伍已经不是盐山起事的时候了。”刘洪涛劝道。
张海似乎是迟疑了片刻,似乎是犹豫该不该将这件事透露出去,但随后没过片刻便坦然了:如同起事以来在战场上的原则一样: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突然性和一系列条件上的特战行动不是张海所崇尚的。从事前的准备,这种任务就必须从最坏处出发,构想突袭的情报完全泄露并被敌人所重视和准备,队伍也必须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力硬吃下来完成任务。至少最坏情况下成功率应该在八成以上才对。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今后队伍的麻烦,我打算对京师敌人的皇城中枢展开一次‘特殊强攻’”张海直言不讳的说道,甚至没有用“突袭”这个字眼。
第273章 奔袭京师()
张海原定的作战方案是以三个旅所携带的四十八部牵引式热气球携带包括自己在内的百余名全副武装的精兵从城外在风不算很大的夜间,利用几公里长几十公斤重的特制蚕丝线顺着风向入城然后进行空降。
如果是情况有利的突袭这种办法在演练中被证明是可行的,除了最后的一段的空降可以绕过有效威胁高度不会超过二百米的大多数敌人。
但是如果假定在敌人有所防备的情况或者出现意外的情况,那就有太多的变数。初秋季节突如其来的气象和大风危险先不说,假如城内的对手投入两万五千名尚算合格的战兵以火箭或弓箭按照四公顷的防御面积来布防,就可以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任何一处部署百人左右的投射火力。一百人就算是在一分钟内每人只射上十箭那就是上千支箭。
虽然这些箭支就算是只瞄着一个空降的战士打,也未必能给全身披挂优良材料铠甲的人带来多大威胁,但是牵引的绳索却依然有威胁。比如烧红的箭头或者刃形箭,即便误差范围多达数米甚至十米,也有在一两分钟的最后空降时间内威胁到牵引绳索的可能。
虽然推演的时候是按照这种最坏的情况进行,但很多弟子却不相信这京城里的守军会有如此如此的侦察情报能力及反应能力。不过毕竟事关师傅的安危,这样的话却不好讲出来。
京师皇城附近的守备力量张海到是对清时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宫城之内大约一千左右亲军若干其他武装大约一千几百人的样子。除此之外约有万余人左右的行营护军驻扎在附近。
明时的皇城警卫其实与此类似。没有行营护军,但三千营、五军营、锦衣卫等各种在编护卫加起来也能有八千余人。这些没有将魏忠贤编练的私军包括在内,如包括这些人在内堪战力量应该清时的皇宫警卫规模大致相当。
张海记得清时有个天理教起义,虽然是占了行营护军很可能不在皇城的便宜,但也反应出了这种地位过高的近卫往往会在传统封建社会环境下丧失不少战斗力的事实。不过在推演计算中,却没有也不应把这些人视为不正常的战斗力。百余人的新军头等精锐力量或许不逊色于浑河之战时的白杆兵又或者戚家军那样几千人的独立作战集团,应付这些人的进攻威胁不是问题。但要是在对手有防备的情况下强攻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困难度就极大了。
最终张海还是放弃了原有的长距离空降突击方案,这当中面临的变数或许只有百分之十上下的风险。但风险的代价是自己可能面临又一次未知的投胎转世,自己所开辟的局面即便可以夺取天下也极有可能成为西周两汉那样的传统封建王朝,这个风险的失败后果太大了。前世界玩网络游戏时因强化装备失败而一次可能带来不少资金损失的后果张海还是有印象的。
因此最终的选择还是依靠主力部队昼伏夜出隐蔽行军。
“从东昌出发到北京走运河或者大到的距离千余里,我们隐蔽行军的里程也不会超过一千四百里。我们携带好二十天的野战食完全可以在沿途不进行粮食征集也不动用大量马匹的情况下像以前那样突如起来的抵达京师城下。”刘洪涛提议到。
在人烟稠密的地带,几千人规模即便以昼伏夜出的方式行军,想要做到完全隐蔽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时,它需要队伍拥有极高纪律性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借宿、争粮、同时要沿途要有可净化的水源。但是明时不同于后世或者两宋,有严格的路引制度及效仿元时那样对民众的管控。这时的如果在夜间隐蔽行军被路人发现的可能性很低,即便遭遇到小股土匪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惊动敌人。所以旅群规模的隐蔽行军,刘洪涛是有这个把握的。
“采用军用野战食要满足近二十天的连续长途跋涉。那除了六十斤上下的兵装物资外还要额外携带三十斤上下的给养,加起来就是一石的负担。这样沉重的负担下保持夜间行军四十里的同时还要完成必要的隐蔽相关作业,你觉得我们的战士有这个体力么?”张海觉得这样的考验,尤其在这样的季节下尤其显得困难。
“并不轻松,也不会很舒服。但我相信战士们能够坚持下来。尤其在队伍上包括弓箭手的大多数人也配备的火箭或火器的情况下,疲劳对于战斗力的影响会削弱到最低程度。”刘洪涛回道。
“如果遇到下雨的情况,我们尽量还是让战士们休息好。以备各种突发情况”虽然这些作战条例已经让基层部队的战士们也都大多熟读,张海还是不厌其烦的叮嘱道。
旧历八月初,已经有过前面两年教训的不少敌人也似乎明白,初秋时节是队伍将展开大规模作战行动可能性很高的日子。
从边关征集来的大军分为两个战略集团,规模庞大的敌人早已不敢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前进到距离东昌二百里内,主要集结在从临清大名一带乃至京师附近并开始封堵运河河道,准备随时应对张家新军主力可能沿水路展开的快速攻击。
敌人开始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张海、刘洪涛、张万勇所率领的三个步兵旅群约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力量没有走城门附近。而是趁夜从城墙上分批下城,在早已布置好的地标及联络员的指引下娴熟的于城外三个方向秘密的集结起来。于闷热的夏夜展开了向北方秘密的行军。
对于每个士兵来说一石总重的行装还是有些过于沉重了,就用扁担负责携带除了铠甲之外的六七斗上下的兵器给养等物资。近卫部队的独立重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