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战骑狂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战骑狂潮-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某不会让敌人有兵临城下的机会,若是真到了那一刻,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某无能,该死!”

    “曾闻御人于国门之外者,李某深以为然。再则,公达先生以为,区区灵州小城,能防御多少敌军?”

    荀攸闻言,眼睛不由一亮,口里却道:“李校尉的理念,的确与众不同。但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李校尉难道敢保证,不论任何时候,都不会让敌人兵临城下吗?!”

    “呵呵,”

    李铮悠然一笑,道:“这只是一个理念,李某崇尚进攻,一直以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我能做的,就是将这一理念贯彻实施下去,至于能做到那一步,我却不能做承诺,也做不了承诺。”

    荀攸微微颔首,不再纠结于这个话题。

    接下来,二人谈天说地,纵论古今。荀攸学识渊博,曾周游天下,印证学问。而李铮呢,则来自于另一个时代。

    两人一个渊,一个博,聊起来端的是相得益彰。

    一个说大汉朝某个地方发生了某些事,有某些景致,某些有趣的人物,蕴含怎样的寓意。一个则说在大汉之外,有什么人种,有什么物种,有什么国家风俗。

    一时间,二人都被对方话里的内容吸引住了。

    待得肚子咕咕叫,二人这才相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

    “李校尉如此年轻,竟然有这般见识,着实令攸佩服不已。”荀攸由衷赞叹。

    李铮呵呵一笑:“公达先生的话,每每发人深省,比之在下可高深多了。”

    说着话,李铮邀请荀攸一同用餐,荀攸欣然答应。

    于是便吩咐下去,让厨房准备饭菜。

    不过两刻钟,饭食上桌,二人大吃起来。

    李铮自不必说,自认一个武人,吃起饭来大开大合。

    而荀攸也不差,他动作优雅,但速度却不慢。

    食不言,二人直到吃完,这才又聊开了。

    “我曾走遍天下,也在洛阳为官数年,但要说饭食,还真要数灵州第一!”荀攸酒足饭饱,笑道:“敢问李校尉,这麦饭到底是何种粮食制成?还有这肉,也让人吃的欲罢不能。”

    李铮哈哈笑道:“没想到闻名天下的荀公达也好吃食。”

    “衣食住行,乃人之本欲。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曾说,食色性也。”荀攸笑眯眯的道:“荀某也是凡人,为何不能好吃?!”

    闻言,李铮不由暗暗佩服。

    连好吃都扯到圣人身上去了,果然不愧是大才。

    于是笑道:“公达先生知道在下不通经义,就不要用先贤的话来糊弄在下啦。”

    “哎,这可不是糊弄。”

    荀攸直起身子,道:“荀某说的可是事实。”

    李铮不欲争辩,于是道:“这麦饭乃是参麦制成,至于这肉食,其中一盆乃是红玉鸟肉,另一盆却是棘皮诸肉。”

    “参麦?红玉鸟?棘皮诸?”荀攸一愣,道:“恕我孤陋寡闻,竟然从未听说过。”

    “呵呵,这是灵州特产。”李铮笑道:“从入冬开始,在下就会将参麦逐渐普及,到明年这个时候,想必灵州家家户户吃的都是参麦饭了。至于红玉鸟和棘皮诸,我也会看准时机逐渐普及推广。”

    参麦是李铮早就决定普及种植的粮食作物,至于红玉鸟和棘皮诸,李铮也有这个打算。不过后两种禽畜现在数量不多,要普及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既然要普及,自然就不怕为人所知。

    “哦!”

    荀攸惊讶万分。

    在他的惯性思维里,只要是好东西,一般而言,都会抓在手里,当做独家宝贝,绝不外传。

    中原的世家大族,都是这样的做法。

    他没想到,李铮竟然会将之普及。

    这种做法,这种心胸,的确让荀攸心生感叹,不由作了个揖,道:“校尉心胸,在下佩服。”

    李铮摆摆手,笑道:“这算什么。我作为此地长官,自然要为这里的百姓着想。再则,这些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藏着捂着算怎么回事?!”

第四十八章 韩遂动兵() 
眼前一晃,眼看着就到了十月。

    这段时间以来,李铮关心忙碌的事,都有条不紊的按照他的想法进展着。

    就主战战骑而言,多亏了喀木可等两队捕猎队的辛劳,在贺兰山主脉中风餐露宿近两个月,终于捕捉到了数群青兕,使得青甲战骑的族群壮大了许多。

    到九月末,草场中的青甲战骑数量,大大小小已经突破了五十头!

    另一种山地主战战骑,山岳狼骑的规模增长,更是令人欣喜。因为所需母体、副体等原材的充足,使得这个族群已经扩大到了一百五十头!

    现在如果发生战争,李铮至少能轻松出动三十头以上的青甲战骑和一百头山岳狼骑!

    相较于主战战骑,各种特殊战骑的族群规模发展跨度却更大。

    因为生长加速器的影响,红玉鸟已经开始在草场泛滥。棘皮猪每一胎生七八个小猪仔,现在其规模,也超过了五百头往上!

    就连巨力兽,也有了十头!

    还有蓝翔鸟,成年的都已经孕育了两胎,数量达到了十五只!

    最让李铮兴奋的是,食矿兽也合成诞生了,虽然现在数量才三十多头,但随着原材母体、副体源源不断的捕捉,只要金钱足量,通过战骑大厅,其规模一定会得到迅速增长。

    各种战骑的长足发展,让李铮这段时间一直是笑容不断。这预示着他手里的力量越来越强,草场的底蕴,越来越深厚。

    当然,相应了,系统里的金钱也如流水一般花销出去,现在都快见底了。

    除此之外,灵州城的税收政策,也逐渐让人接受。灵州城的下水道建设,也基本完工。

    最重要的是,在李伯然老先生的主持下,各乡的书院,也快要落成。最多还需要一个月时间,书院就可以大开山门,传授知识了。

    为此,李铮专门让周肥挑选人手,每个乡每个亭的宣传,以达到整个灵州县所有人都知道书院的存在,为招生做铺垫。

    就军事力量而言,李铮手底下的所有士兵,合计起来达到五千!

    其中,已经有一千五百人满足要求,获得授予甲装,成为精锐兵卒。

    这些兵卒非但是训练方面的佼佼者,灵州境内的山贼马匪几乎绝迹,也是他们的功劳。

    甚至于周边的羌人小部族,也都收敛了许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这些羌人来灵州城做买卖的时候,更规矩了。

    而甲装的锻造,产量也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即便已经给军队装备了一千五百套甲装,仓库里仍然还有数百套存货。

    而且随着食矿兽的诞生,极耗人力物力的采矿工作,也逐渐显得轻松起来。那三十头食矿兽,每天所产生的次等矿物,比之三百人不吃不喝的劳作都要有效率。

    李铮亲眼目睹了食矿兽的采矿过程,那些如同小狗般大小,脑袋尖尖,爪子锋利无比,浑身都长着鳞片的食矿兽,通过嘴里分泌的腐蚀液,配合锋利的爪子,挖掘矿石简直不要太轻松!

    它们将粗矿吃下去,拉出来的就是经过一次消化的次等矿物。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运输方面的压力——可以提炼同等重量纯矿物的矿石,粗矿的重量和体积,是次等矿物的一倍以上!

    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食矿兽,采矿的效率,至少要高出人力采矿十几倍以上!若是再将交通问题解决妥当,效率还会继续提升!

    如此一来,锻造中心就可以全力开工。李铮麾下的军队,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部完成换装,至少做到在装备方面,能够碾压敌人!

    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眼下,李铮仍然在忙碌奔波个不停。九月底到十月,是种植冬麦的时候。

    推广参麦种植就提上了日程。

    李铮名下的田产,加上草场附近的土地,现在还剩下将近一万亩。其他的都已经被分配给了凉州各地流入灵州县的流民。

    在李铮的计划中,他们都必须要在这个冬季种下参麦。

    当然,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对李铮的推广抱有反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没看到利弊之前,任何人对陌生的东西,总是存在着戒备和警惕。

    为此,李铮甚至不得不亲自出马,向他们解释,甚至做出保证。

    相较于平民百姓,灵州的豪强就是截然相反的态度。

    他们基本上都尝过参麦的味道,十分流连于那种美味。同时他们还从周肥口中知道了这种作物的巨大产量,因此怎么可能会排斥?!

    自进入九月中旬,护羌校尉府的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周肥整天被烦的直抓脑袋,不止数次向李铮诉苦。

    到了九月末,参麦的推广工作基本进入尾声。计划中的六万亩种植面积,其中五万亩被李铮自己用掉,剩下的一万亩份额,则散落在了灵州众豪强的手里。

    到了十月初,冬麦种植基本完结。

    李铮这两个月来的连续动作,荀攸一直看在眼里。

    但他从来不说什么,就像与李铮闲聊的时候所言‘也许我不赞同,但我无权干涉’。

    正当李铮以为自己可以放松一段时间的时候,周林给李铮传来了一个令人警惕的消息。

    驻守在安定郡的韩遂叛军有动作了!

    李铮不敢怠慢,一边吩咐周林加紧探查叛军动向,最好能完全摸清楚叛军的意图。接着连忙将麾下一众将领召集起来,商讨对策,分配任务。

    大形势下,灵州弱而叛军强。但在各方牵扯之下,李铮相信,即便此番韩遂叛军的目标是北地郡,其出动的兵马,也一定不会太多。

    按照李铮的估计,最多不会超过两三万,而且还一定会分兵。

    北地郡呈条状,西北东南走向。若从安定出兵,叛军则会兵分两路,一路走东南,一路伐西北。

    这样算起来,即便猜测成事实,那么处于北地郡西北部的灵州,最多将要面对的,也不过一万多敌人。

    对此,李铮很是乐观。

    脑子里一转,就有了决断。

    主动出击!

    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主动走出灵州,分段拦截削弱叛军,最后达到一击而灭的效果。

    以张山为青甲战骑统帅,下辖三十青甲战骑。以白狼为山岳狼骑统帅,下辖一百山岳狼骑。以努罗为战马轻骑统帅,下辖三百战马轻骑。

    李铮则自领一千二百精锐重甲枪兵、轻步弓手。

    至于尚未完成换装的新兵,则留守灵州周边险要之处,以待命令。

    至于后勤,则交给周肥周林叔侄二人。不过话又说回来,李铮的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不是太大。出征之时,每人都携带了一个月的干粮,除非旷世日久的持续大战,一般而言,并不需要专门的后勤队伍。

    周林周肥叔侄二人,不过是做一个预备补充,谨防意外罢了。

    整个商讨、决议的过程,一旁的荀攸始终看在眼里。等到李铮将所有命令下达之后,才提出随军出征的要求。

    李铮想了想,立刻就答应了。

    荀攸的真正能耐,李铮还不甚清楚,但李铮相信,有荀攸随军,想必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他自己来绞尽脑汁了。

    然而让李铮哭笑不得的是,在发兵不过半天时间,最快的山岳狼骑都还没有达到预定地点的时候,前方又传来令人瞠目的消息。

    却原来,安定郡的叛军汇合起来之后,除了一部分在安定郡与北地郡交界处按下营寨,作防守态势之外,其余大部分叛军的出兵方向,竟然是东边!

    也就是说,韩遂此番动兵的目标,完全不是北地郡,而是大汉朝!

    得知了这个消息,李铮和荀攸二人相视无语。

    郑重其事,大张旗鼓的对待,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无奈。

    骑着青甲战骑,荀攸思索着,对李铮道:“眼下虽然态势明了,但李校尉也不可大意。在具体原因未被得知之前,还要防备叛军的声东击西。”

    李铮微微颔首。

    按捺了几个月的韩遂,突然间用兵,这其中的原因如果不弄清楚,就不好做出准备的判断。

    如果判断错误,也许会对李铮自己造成巨大的损害。

    当即,李铮便书帛一封,以蓝翔鸟传讯给周林,让其加紧探查,摸清其中的缘故。同时,早前做好的战略战术,也要做出一定的更改。

    既然还不确定叛军的目标,那么主动出击的战术,就必须要停止。李铮不会没事儿去挑拨叛军的神经,勾起他们攻打北地郡的想法。

    但同时,也不能不做好防备。

    于是便传令前锋各部骑兵迅速回返,聚兵于富平。

    富平也早就处于无官府状态,这里现在做主的,是城里还未迁移走的豪强大户。李铮理所当然的将这里当做了临时军营,其中的豪强大户自然不敢阻拦,还有不少人表示支持一部分粮草资财。

    兵马聚集于富平,李铮便让努罗统帅一千精锐步卒在此驻扎,随时注意北地郡边界叛军的动向,自己则领着一干骑兵和余下的五百精锐步兵,准备撤离富平。

第四十九章 剑指匈奴别落() 
李铮的动作,让荀攸深感意外,不满的同时也表示不理解。

    按照朝廷的计划,李铮作为叛军身后的一颗钉子,主要的作用,就是最大程度牵扯叛军的精力。

    然而李铮对于叛军的冷淡处理,让荀攸眉头直皱。如果李铮一直表现出与叛军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如何做到牵扯叛军的精力?!

    这一点与朝廷大计完全不相符合。

    再则,李铮竟然只留下一千步卒防备叛军,这一点让荀攸很不解。倘若叛军真是声东击西呢?

    这一千步卒抵挡不住,接下来威胁的就是灵州这个李铮的大本营!

    然而荀攸不知道的是,在李铮进驻富平的当天晚上,就接到了周林的蓝翔鸟传讯,知道了这次叛军用兵的缘由。

    却原来,在右扶风,叛军已经与朝廷大军交上手了!

    李铮早先从傅燮的信中分析出,朝廷对凉州用兵,再怎么着也得明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八月底,朝廷就主动出兵了。

    此番领兵征伐韩遂叛逆的,是当朝太尉、互乡侯张温张伯慎。

    其麾下有数员大将,兵马近十万,来势汹汹,让韩遂不得不全力应对。

    得知了这个消息,李铮一瞬间就放松了许多。

    注意力立刻从韩遂叛军身上转移到了北边。

    早先李铮就决定今年冬季对北边临近草场的匈奴别落动手,要把那些羯人的草场,尽数纳入掌中。

    眼前叛军的动作,差点让李铮这个决定付诸流水。

    不过还好,还得感谢张太尉,否则的话,李铮就傻乎乎的跟韩遂拼命去了。好处得不到半点,还得有所折损,这是李铮不愿意看到的。

    现下有张温的朝廷大军牵扯韩遂的精力,李铮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拿羯人部落开刀,争取在年前就吃下这块肥肉。

    心里有了决断,李铮便让人将荀攸请来。

    二人相对而坐,李铮道:“现下态势不明,而灵州又有诸多要事需要我亲自处理,耽搁不得。所以我准备先返灵州,而富平这里,我想拜托给公达先生。”

    荀攸闻言,眉头一皱,清亮的眼神不由一闪,道:“李校尉既知态势不明,就更应该谨慎对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