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拒绝,麴文泰并不放弃,而是步步紧逼,最后甚至开始威胁玄奘。
【大师,如果高昌国不让大师西行,大师能成行吗,请大师三思……】
面对高昌王如此的行为,玄奘并没有妥协,以绝食抗争,换得继续前行的权利。
于是在三天之后,麴文泰妥协了,双方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
麴文泰和玄奘结为兄弟,筹备物质支持玄奘西行,但玄奘学成归来后要在高昌停留三年,讲经说法,度化高昌人。
玄奘同意了。
于是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麴文泰倾全国之力,为他做出各种准备。
而玄奘的取经生涯,从此也告别了曲折与黑暗,一条平坦大道铺向辉煌。
看到这些记录之后,陈智开始不自觉的思索起来,其实对于佛门,他是不愿想太多的。
佛门的神圣,总是让人望而却步,甚至不敢质疑。
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陈智的脑海中不禁产生了一个疑念,这个疑念让他重新看待玄奘这个人。
不是以圣人的角度去看他,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他。
从这些记录上来看,玄奘的立场其实是很奇怪的。
从正常人的感情上来说,麴文泰要挟他留在高昌,这件事情让他非常反感。
但麴文泰后来所做的事情,则应该能让他完全忘记这段不愉快的记忆。
玄奘在到达高昌之前,是靠施舍维持的生存的,他每到一处都非常艰难,用木钵向百姓乞讨残羹,风餐露宿。
但从到达高昌以后,他简直成了富翁,不仅不用为经费问题劳神,而且有时竟可以施舍他人。
《大唐西域记》记载“自高昌王所施金、银、绫、绢、衣服等,所至大塔、大伽蓝处,皆分留供养,申诚而去”。
可见,玄奘在印度从容专研佛法期间,不但不为经费问题困扰,而且有经济实力保持与佛学界的礼尚往来,这对他日后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高昌王送给玄奘的礼物,具体都有什么呢?
《大唐西域记》清晰的记载了这份礼单,麴文泰为玄奘准备的物资如下
【四个侍从沙弥;制法服三十具;又造面衣、手衣、靴、幭等各数事。
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充法师往返二十年所用之资。
给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
这些人力物力,以当时高昌的国力来说,简直是惊人的。
陈智在网上翻阅了一些古代西域的资料,其中就包括了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时代的文书。
其中有一本《高昌内臧奏得称价钱帐》,是出自阿斯塔那墓的文书,内容是关于某年贸易税的报告书。
其中详列每件贸易的商品、数量及从中所得税钱数量,让人对那个年代的经济情况有了一些概念,同时可以计算这些物质,在当时的价值。
玄奘得到黄金百两,合银钱约625文,数量虽不多,但作为贵金属,玄奘所得黄金大大超过高昌国一年的黄金总交易量,这是一笔涉及国本的财富。
而那三万银钱更是个庞大数字,相当于高昌国240年的税收。
500匹的绢和绫,若以高昌曾存在的评估价格推算,应是二万文。
此外,为了玄奘能顺利西行,麴文泰给沿途二十四国国王都写了国书,每书附大绫一匹为礼物,希望各国国王善待玄奘。
大绫比绫贵重,二十四匹至少得有一万银钱。为了寻求西突厥叶护可汗的帮助,又献“绫绡五百匹、果味两车”。
这种行为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估计麴文泰是把整个国库都掏翻了给玄奘,没有一丝保留。
要知道,当时的正值战乱之际,金钱的意义就是生命。
西域各国分裂割据,战事频多,大漠荒原上贼盗横行,刚刚崛起的大唐和草原霸主突厥人,对这小小的高昌都有觊觎。
这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难道真的会倾尽自己的国库,把钱拿去资助一个和尚取经,而不留下来保命吗?
。
第十六章:鞠文泰的慷慨(二)()
【感谢万赏大豪,九天御神剑打赏10000】
而麴文泰对玄奘的帮助显然不限于物资和人力,最大的帮助,就是对他身份背景的认同。
玄奘西行,所经之国众多,尤其是当时的突厥国,更是纵横大沙漠的豺狼,杀人掠夺所不为,多少商人在经过突厥国的时候,都死在突厥人的刀下。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突厥国所占面积非常广阔,所有臣民信仰拜火教,佛教徒对他们来说是异类。
所以想要安全的经过这些国家,玄奘的个人身份非常重要。
在此前,玄奘不过是个普通僧人,衣衫褴褛,孤身一人,而且不被大唐的朝廷所认可,是一位偷渡的西行者。
而在临行前,高昌国王麴文泰,与玄奘结拜成异姓兄弟,从此之后,他就有了高昌国王王弟的名义。
玄奘西行的一帆风顺也是从高昌开始的,从那时候起,玄奘等同拥有了一个政权靠山。
《大唐西域记》记载,麴文泰特别准备了贵重礼品献给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并亲手写了一封书信。
书称‘法师者是奴弟,欲求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仍请敕以西诸国给邬落马递送出境”。
由此可见,玄奘当时受到高昌保护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可这一切更加认证了陈智所怀疑的事情……
高昌王鞠文泰对玄奘,为什么如此无私的倾囊相赠呢?
把这些珍贵的资源送给一个远行的生人,甚至连他是否能活着回来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什么样的感情能让他做出这样的行为?
陈智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发现很多人早也有过相关的疑问。
很多史学家认为,当时的鞠文泰之所以这么做,是爱惜玄奘的才华,希望将玄奘留在高昌,从此架起与大唐的桥梁,与唐朝交好,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
但这个解释太过牵强了……
当时的玄奘,并不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僧人,相反,他是一个被下令通缉的偷渡者,把这样的人留在国内,对和唐朝的关系有害无利。
至于爱惜他在佛教上的才华,这一点就更加牵强了。
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宗教永远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
一个国家的国王,不可能置整个国家于不顾,以举国之力去资助一个西行的僧侣,原因只是爱惜他的才华。
这种说法,有一点儿像是自吹自擂。
而最值得疑惑的是,当玄奘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履行他当时对鞠文泰的诺言。
玄奘当时答应鞠文泰,在取得真经回到高昌国时,会在高昌讲经三年。
但他回来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进高昌国。
至于原因,《大唐西域记》中只是一笔带过。
说当时唐朝对高昌大举进攻,高昌国正处在战乱中,鞠文泰生死不明,然后玄奘便改道离开了……
而这里,便有一个不合常理的地方。
华夏从古至今的道德标准,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得道高僧的玄奘,应该应该深明这一道理。
而对于一个倾尽所有,帮助自己的恩人,而且还是自己的王兄,这种冷淡的态度,非常不合常理,让人感觉很不对劲。
陈智反复的将这本《大唐西域记》看了十遍之多,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看了,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对撰写者进行人物画影。
首先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真实和严谨,撰写者非常真实的描述他一路上看到的每一处景致和当地的民俗风情。
但是从一个正常人思维的角度上来说,这本书撰写者,感情线有些混乱。
玄奘本身对佛学非常的虔诚,可以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欲望,温顺悲悯,对人谦和有礼,这从他对事物的理解和所谈所想上,就能够看得出来。
而有些时候,他的所作所为却变得很怪异,不合本性,可以说,非常的暴躁和不理智,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用句现在心理学语言来形容,就好像一个有多重人格的心理分裂者。
[大唐高僧,你另一个面目到底是什么呢……],
陈智最后一次合上这本册子之后,心中默默的想着,
[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这件事的真假了。]
之后陈智迅速的给天法寺的旦玄打了一个电话,当时正值半夜时分,当旦玄接听电话的时候,陈智非常直接的将这个结果告诉给他。
鞠文泰是玄奘法师的王兄,这件事有史可考。
既然在影像中看到那样的文字,那玄奘法师是旦玄真实的血脉来源,这个可能性就已经非常大了。
玄奘法师毕竟是1300年前的人物,他真实的性情无人得知。
当时的他也许是出于情愫,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与高阳公主产生不妥。
而在被发现之后,整个佛门为了保住这位名满天下的佛学大师,也是为了保住佛门的荣誉,决定让他的徒弟辩机顶罪,整个佛界也闭口不言。
于是,辩机被腰斩了,玄奘因此活了下来,名誉也从未受损。
而旦玄的这支血脉,从此再也无法见天日,被皇室遗弃,隐藏了下来。
至于他们不同于人类的长寿命,和晚上经常会做到的噩梦,也许是来自于血脉中神力的传承。
《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在进入沙漠中之后,因为不小心丢失了水袋,曾经五天五夜水米未沾牙。
这一点足以证明,玄奘与正常人类不同。
正常的人类根本无法在那种情况下活下来,他很可能是一位隐匿的半神,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身份。
这样这一切都可以说得通了……
旦玄默默的听着陈智的这些话,随后便是一阵无言的沉默。
虽然沉默着,陈智却能明显感觉到他在电话那边砰砰乱跳的心,过了好久之后旦玄才说。
“这件事,怎么能够确定呢?
在没有确定之前,我什么都不会信!”
“想要完全确定,只有一个办法了!”,
陈智在电话中平静的说道,
“找到玄奘的尸骨,然后确定你们的血缘关系……”
。
第十七章:舍利子()
关于玄奘尸骨的安葬位置,可以说是历经辗转,中间经历了很多的人和事,留下了很多的传奇故事。
我们都知道,高僧大德死后的尸体,都会化为神奇的舍利子。
这些舍利多有不同,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七彩缤纷。
释迦牟尼死后遗骨被分成了上万份,如今世界各地都有他的舍利子,佛教信徒也分布在世界各地,被信徒们奉若珍宝。
天法寺现在存放着的,就是释迦摩尼佛祖的指骨舍利,是一段白玉般的圆柱形。
玄奘也是如此,他的尸体经过火化之后,也化成了舍利子,而在当时被各个寺庙争相供奉。
别人之所以争求他的舍利,甚至后人不择手段抢夺他,都是因为他在佛教中地位很高的缘故。
当然,抢夺是可耻的行为,可这种行为几千年来从没停止过。
玄奘死后,唐高宗按照他的遗言将之火化后埋在了长安城东郊浐水岸边的白鹿原上。
但是后来,因为玄奘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过高,又被迁到大慈悲寺中建舍利墓塔做纪念。
所以说真正的玄奘陵墓,就在大慈悲寺。
然而到了近代时,问题就出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发现了玄奘的头骨,毕竟是得道高僧的舍利,日本可不愿错过,于是便带走了其中的一半。
日本人虽然猖狂,但对玄奘的舍利子可不敢怠慢,将其供奉在药师寺,十分尊崇。
二战结束后台湾方面强烈要求归还玄奘头骨,几经辗转和抗争,最后只归还了一半,如今供奉在台湾寺庙中。
9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请求带玄奘顶骨舍利带回国供奉。
因为佛教本就来源于印度,且先有佛祖释迦摩尼将指骨舍利流传至中原,后有佛教大兴的渊源。
于是本着两国友好交流的宗旨,将天津大悲院的部分给了印度,至今仍然保存。
这样算来,玄奘的舍利在中国大陆、日本、印度和台湾都有保存。
可现在若以生物学角度确定这舍利子的dna,在佛教界中简直是海啸般的大事,谁也接受不了。
所以现在只能想办法,私下确认。
如果现在要出境去日本,印度,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对外关系也极为麻烦。
所以想确认这件事,现在只有一条路径了,那就是进入另一座佛教圣地,大慈悲寺本庙。
大慈悲寺,又称“大唐护国大慈悲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少陵原畔。
?????????大慈悲寺与天法寺不同,那里早就不接外面的香火了,封锁大门,不许观光者进入。
但那里依然很有名,每年佛教界内部的重要会议和庆典,都在那里举行。
国家也对这座寺庙非常重视,因为这里有一座非常有名的佛塔,玄奘舍利灵塔,是玄奘法师的长眠之地。
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圆寂于玉华宫,后按照他的遗嘱,安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上。
白鹿原地势很高,在大唐皇宫大明宫的含元殿就可以看到。
唐高宗是非常敬重玄奘的,在他去世后举朝致哀,不仅如此,据说他每每在含元殿远眺灵塔而落泪。
为圣体安康着想,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诏令将玄奘遗骨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时修建一座规模宏伟的寺院,命为大慈悲寺,用皇室香火供养,以资纪念。
这座大慈悲寺占地非常辽阔,内部亭台楼阁颇为宏伟精致,尽显大唐威仪。
可在此之前,那一带地域其实是并不太平的。
妙阔法师在《终南山大慈悲寺记》中有记:
钟南山建寺前,为苍茫荒野。
???????长安以南,约有六十里许有终南山,如巨蟒般横贯东西,巍峨迤逦,浩荡绵长约八百余里。
此山有七十二峪口,峪峪有水,水势浩大,常常发现有蛟龙盘踞,真乃所谓蛇山鳄水之称也。
茂林郁郁生长在嶙峋的山崖之上,绿草茵茵铺盖在山岩之间,虫子的叫声唧唧,虎豹的怒吼嗷嗷,常有贤人君子在此隐居遁世。
意思就是说,在大慈悲寺建立之前,那里常常会有一些豺狼虎豹和奇异人士,且水中有蛟龙盘旋,是一片神秘地带。
当大慈悲寺建成之后,玄奘的舍利子被运送到塔中供奉,当便大放光芒。
据传说,当时舍利子的辉煌灿烂无比,可照亮山中万物,神圣幻丽。
当时山中一片寂静,四处响起了低低的念经声,其中有些声音明显不是人类的。
从此这大山中不见精怪野兽,水中也蛟龙消失不见了,枯木逢春,绿被恩泽,一片太平景象。
这些当然都是美好的传说,已经无人可以鉴定真假。
而现在的大慈悲寺,已经是国家管辖的重要级寺院。
9年3月4日,大慈悲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选入世界重要文化遗址。
从此之后想进入那里,难于上青天。
面对这块硬骨头,陈智先是自己想了一些办法,其实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