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信的想法也是这样的,东海郡虽然很地处偏僻,但谁也不知道这火什么时候会烧到罗信身上。
所以,罗信要给自己留后路。
罗信不知道李世民还能活多久,他更不清楚李治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还有就是李治能活多久,李治之后的皇帝是武则天,还是别人。如果是武则天的话,罗信绝对有理由相信,那个老女人会第一个拿他开刀!
而且,纵观华夏历史,真正的功臣,能打仗并并开疆扩土的人,大多不得好死。
别的不说,就算是在公司上班,对于领导有威胁的人,领导也会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将他给踹了。
总之,罗信的想法很简单,他想活得久一些,想多取几房妻妾,儿孙满堂。
这个后路要么是吉州,要么是耽罗岛。
也许有人会问,干嘛夷洲不行?夷洲的地方那么大,而且物产丰富,玩游戏的时候都喜欢跑到那里占地为王,然后再进攻中原。
罗信是余杭人,知道沿海地区最害怕的一样物件——台轰,呸,台风!
一年来上三五个台风,在这样的年代,想想都觉得可怕。
另外,要是占领了耽罗岛,在那里发展军事,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东边的倭国都没跑了。
第565章 罗信拜佛()
当然,如果罗信不是战争狂人,也不会动不动就兴兵戈去杀人。
套句老罗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算现在有人大动兵戈去实现所谓的大统一,但再过些年人家照样能拿回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将来操心,落后就要挨打,人不经历一些挫折永远都不懂什么叫痛,这句话套到更高的层面也是一个道理。
说远了。
其实,罗信要耽罗岛,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要与东洋各国通商。
食邑几百户有什么用,在罗信看来,只要占的地方够好,不仅自己可以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照样可以腰缠万贯、妻妾成群。
罗信伸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也就是山东半岛南边的一个“凹”处,这个放在现代就是连云港和日照市的中间区域,一马平川,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畜牧业,当然还有渔业。
这些罗信之前都已经跟王晓奕打听清楚了,只不过他从来不关注自己的食邑,甚至已经将自己有食邑这件事都给忘了。
“陛下,这个位置就是海州,我的封地在郯城县,估计食邑距离县城也比较远,那应该就是海边一带了。”
罗信这么说的时候,长孙无忌撇了撇嘴,眼眸之中流露出一丝不满之色。
他认为这是罗信含沙射影地怼他,因为罗信的一百二十户食邑还真就在海边,而且大部分都是渔民。
正因为是渔民,而且他们的生活都是十分贫瘠,所以去年没有上供,而又因为罗信没管,就放任自由了。
罗信有用笔直接画了一条线,这条线从“凹”处直接朝着东边画了一条直线,就连上了现在的百济。
“从这里出发,到百济顶多也就是,一天半左右的时间。”
罗信这话才出口,文官那边当即就有人站不住脚了,房玄龄身后有一名中年男人当即越众而出,对着李世民行礼道:“陛下,百济乃是我大唐属国,一直都有上贡,臣恳请陛下勿要听信谗言。此前攻打高句丽虽然大胜,但对河北、河南两道的粮食也有着极大的消耗,倘若再妄动兵戈,怕是会引来兵祸啊。”
在打仗方面,文官阵营向来是反对的,之前李世民要攻打高句丽,对整个朝廷上下那是做了多少文官的心里建设,坑蒙拐骗、威逼利诱,什么样的招式都用出来了。
罗信不待李世民开口,当即说:“百济早与高句丽结盟,处处欺凌新罗,那新罗王子金春秋上次还提到,百济不仅仅与高句丽有往来,似乎也暗中跟倭国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另外,要对付高句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百济,断了高句丽的后路。”
一提到高句丽,李世民那是满眼放光啊。他当即一拍龙椅,对着罗信呼喝:“罗信,朕记得之前跟你说过,攻打高句丽事宜由你与李勣商讨,李勣会直接呈报于朕。”
李世民这么一说,那就等同于是在默许罗信。只要跟“攻打高句丽”这件事搭上关系,罗信可以完全无视文官阵营,直接由兵部尚书李勣呈报给皇帝。
坐在龙椅上,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说扫了身前众人一眼,他的目光微微闪烁,面色不咸不淡,谁也搞不清楚皇帝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罗信听封!”
伴随着皇帝的一声低喝,罗信立即行礼。
“你此番出行吐蕃有功,朕增加你食邑至四百户,至于位置的话,沂州海岸线上所有村落,你自己定。”
“末将拜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于李世民此番对罗信的赏赐,其实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意见,就连长孙无忌也是懒得多费唇舌。
沂州和海州虽然相邻,但海州相比沂州穷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海州虽然靠海,但就当地每年上缴的赋税就不难判断,那是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地方。就算李世民让罗信自己随意挑选食邑,这生鸡蛋里面也挑不出肉来。
说句难听点的,被罗信弄死的柴令武在襄阳郡的食邑,随便拿出五十户来,都比罗信这四百户要富裕。
这些当朝大员们没有一人能跟上罗信的思路,而罗信要做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就连最会做生意的武顺,很多时候也无法理解罗信的想法。
也不给别人说多余话的机会,李世民当即对着罗信挥了挥手:“现在没你什么事了,回去准备迎娶晋阳公主事宜吧。”
“是,末将告退!”
随着迎娶晋阳公主的良辰吉日越来越近,罗信府中上下一个个都忙疯了,就连李妘娘也会带着迪娅和乱红前往东市购买一些必备的物件。
不过,罗信仍旧这些人里最清闲的一个。
罗信的清闲,源自于他对自家里人的信任,现在家里的事务基本不需要他来操心。家里的女人一个个都能顶半边天,许多时候罗信只要翘着二郎腿,张张嘴就有东西送到嘴边。
这天,李治忙活完宫中的事务之后,特意来找罗信。
今天是罗信搬家的日子,他们要从永宁坊的老宅子搬到亲仁坊占地有七十亩地的新家。
搬家可是个大工程,由于家里人多,因此从凌晨三点多就开始搬家了。
等到太阳上升到了头顶,家里大部分人都已经前往新家了,就只有罗信和几个下人还留在这里。
李治一到门口,就看到高平,两人哈拉了几句之后就分开了。
从高平口中得知罗信在祠堂里祭拜祖先牌位,李治就撇下他的侍卫和随从,独自一人进入祠堂。
这个祠堂是后面建立起来的,里面的摆件都是新的。
李治越步跨过高门槛,他见罗信手持三炷香,正在祭拜。
由于角度问题,李治看不清罗信身前是什么物件。
不过,他知道罗信向来不信佛道,如今罗信手持三炷香在拜,倒是让他觉得十分稀奇,不禁开口询问:“信儿哥,难得你还会拜佛啊。”
第566章 香插歪了()
罗信没有应李治的问话,他手持三炷香,第一次下拜的时候,身体随着下伏,李治便发现桌子的最左边是一个牌子,上书——“节操。”
哎?
就在李治发愣的间隙,罗信身体挺直,再一次下拜,然后李治看到了第二个牌子——“情操”。
什么玩意儿?
当罗信第三次下拜的时候,李治终于看清第三个牌子——“贞操”。
即便是认为对罗信多少已经有些了解的李治见了这样的画面,也不禁捂住自己的额头,一脸无语地说:“信儿哥,你稍微能有点文人的仪态么?”
“仪态?不存在的。”罗信随手就将三炷香插在了香炉上。
李治见了,当即说:“香插歪了。”
“插歪了才对啊。”罗信笑嘻嘻地说,“太子哥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李治看着罗信,很是直截了当地问:“信儿哥,我发现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哎。”
罗信撇撇嘴:“你看懂我干什么,咱俩又不搞基。”
李治则是一脸嫌弃地白了罗信一眼:“我是说,我弄不明白你究竟要干什么。”
“什么干什么?我的行为处事很直接明了啊,吃饭吃大碗、睡觉睡大床;坐马车住豪宅、三妻四妾睡成排。”罗信恬不知耻地将他的所谓理想当着未来皇帝的面说了出来。
对于罗信的无耻,李治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也不再跟罗信继续罗嗦,直接开口问:“信儿哥,牡丹在梦红楼也有一小段时间了呢,我想给她一个名分,但一下子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身份,你帮我出出主意吧。”
李治所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昨天晚上武顺和罗信在自家院子的假山后面,偷偷摸摸学着小猫叫的时候,她就跟罗信提及了杨牡丹的事情。
通过余香那高超的易容术,杨牡丹改头换面,如今就在梦红楼里,偶尔客串一下。她毕竟年纪大了,玩不开。
本来,以李治太子的身份,要带一个卖艺不卖身的艺伎进东宫并不难,以前李承乾就干了不少这种事。
李治做事比较保险,在带杨牡丹离开梦红楼之前,他特意去了另外一家艺伎馆,带了一名当红艺伎入东宫,结果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之后,那艺伎直接被两个太监给拖走了,至于下场如何,李治没敢问。
为了这件事,李世民对着李治不知道喷了多少口水,足足骂了他一刻钟。
尽管李治是抹了一脸口水回的东宫,人生第一次被老爹骂得这么惨。但他还是松了一口长气,得亏做事比较谨慎,否则现在杨牡丹也已经完了。
艺伎这条道走不通,李治以及杨牡丹母女也开始犯愁,好在这个时候罗信回来了,武顺很自然地哀求罗信出招。
尽管有些时候武顺有些不服气,但她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出坏点子方面,罗信的确要高出她很多。
如果罗信是她敌人的话,武顺估计会很长一段时间寝食难安。
不过谁让她运气好呢,遇到这么一个真心实意疼她的男人;而且这辈子,武顺和罗信都不可能站在对立面上。
自家娇妻的要求,罗信向来是无条件完成的。
罗信在左右考量之后,突发奇想地联想到了一个十分有趣又搞怪的点子。
罗信要让杨牡丹成为自己的女儿!
杨牡丹生有两个女儿,老大是武顺,老二是武妧嬅,而罗信则是让易容打扮后的杨牡丹成为她自己的女儿。
这个想法一提出,武顺一开始也有些懵,但在罗信解释之后,她也点头觉得这件事可行。
首先,李治现在是太子,身为将来的皇帝,身边多几个女人很正常。
只不过,这一次李治要明媒正娶,但是明媒正娶如果没有身份自然是不行的。
太子要娶亲,对方的身份自然很重要,这样一来,装扮成别人家的女儿自然不行,唯独可以装扮成自己的女儿。
罗信记得武顺曾今说过,杨牡丹一共生了三个女儿,只不过幺女年轻的时候,因为一次事故失踪了。
而现在如果让这“幺女重生”,也就需要武顺和杨牡丹编排一下就行。
一般情况下,罗信只是那个出“馊主意”的人,至于武顺母女如何执行,那是她们的自己的事情了。
只不过,眼下这件事还不能对外人宣扬,因此就连身为当事人的李治也不知道这件事。
这件事涉及很广,牵扯也比较大,在武顺和杨牡丹没有安排好之后,罗信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轻易说出去,就连李治也是如此。
为此,罗信也只是安慰了李治几句,并且表明这件事已经在策划,他只需要安安心心地将自己这的太子之位坐稳就行。
李治一走,罗信就扭着腚,一边浪,一边唱着“小钱钱真心甜”出了自家大门,前往新宅子。
如今新家已经在武顺的布置下变得富丽堂皇、山水潺潺。
从老宅到新家路并不远,“大黑”经过罗信先天之炁改造之后,体型和体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罗信特意还在新家为它制作了一个十分“豪华”的马厩。
对于罗信之外的人,“大黑”一般不给靠近,即便是罗信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行。余香、武顺想要靠近大黑,都会被它用厚重的鼻息喷离。
唯独李妘娘才能靠近大黑,罗信认为这应该跟李妘娘体内有罗信的先天之炁有关。
罗信家的“小公主”武纯除了学习之外,成天带着“小黑”四处玩耍,现在遇见了“大黑”,也想骑上去。
除非是罗信抱着武纯,否则武纯也无法接近大黑。
因为大家都没有办法接近大黑,因此武纯也没什么好埋怨的,直到杨九儿的出现。
杨九儿的小帮派如今也是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时她自身也到了第二道“合阳门”的瓶颈,有一些疑惑需要罗信这个师傅来解答。
于是杨九儿就与“大黑”邂逅了。
武纯与杨九儿年龄相仿,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人似乎彼此都不待见对方。见了面,都是用眼角瞟对方,偶尔还会互相怼几句。
第567章 有人在家门口闹事()
杨九儿不爽武纯明明不是罗信的亲生闺女,还成天腻歪在罗信身边;而武纯则是对杨九儿明明不是李妘娘真的侄女,还天天喊她“姑姑”,并且时不时过来找罗信。
总之,两个在罗信眼中的小丫头是彼此两看相生厌。
但是,让武纯没有想到的是,只跟罗信和李妘娘亲近的“大黑”,竟然不排斥杨九儿,而且在罗信的默许下,她甚至骑了上去。
大黑是真正的宝马,它隔一两天就必须要到郊外飞奔一会,而罗信府里的马夫却无法靠近大黑,于是乎杨九儿就暂代“大黑”马夫一职了。
杨九儿骑着大黑出去遛弯的时候,武纯的嘴儿都噘到天上去了。
眼下杨九儿就带着大黑出去遛弯,罗信就只能带着高平步行前往新家,而老宅子则由秀儿和几个奴仆守护清扫。
拐过一个弯,隔着一段老远的距离,罗信发现自己新家门口围了不少人。
仔细听,似乎还有人在呼喝,听上去还挺嚣张的。
什么情况?
罗信身为一家之主,自然不可能傻愣愣地就冲过去,他看了一眼身边的高平,高平当即领会,带着两个仆人走了过去。
高平到底还是老江湖,他没有惊动被人群包围的人,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询问边上的人,很快高平就带人走了回来,对着罗信说:“少爷,有一对夫妇在家门口捣乱。”
一听有人在自家家门口闹事,罗信不禁笑了,他的官阶虽然不算高,但怎么说也是威名在外,平日里那些人经过罗信家门口基本都是尽量加快脚步,极少会逗留。
同时现在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罗信要迎娶晋阳公主,这对夫妇还敢来闹事,这说明他们是有所依仗。
罗信当即问:“他们是什么人?”
“听围观的人说,对方自称是大夫人的亲人。”
李妘娘对外的身份是前朝郡主,是萧皇后与杨广的小女儿,虽然这话里有一些水分,但这是皇帝圣旨里颁布的信息,无人胆敢质疑它的准确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