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出来宣了觐见的旨意,然后将其领入殿中。
或许是避免周围的侍卫发现异常,整个过程中王承恩都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
皇帝陛下虽然一再强调宫内的无关人等不得干政,可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也不介意对亲近之人时有恩典。可若是真的就以为自己可以肆无忌惮了,那也是自速其死。王承恩之所以一直保持着皇帝陛下的信任,恐怕就是在这些问题上比别的人看得深,看得透。
李如桢没有责怪王承恩王公公冷淡自己的意思。没有额外的表示,就表明一切正常,至少是没有更坏的事情出现。
进得大殿,行礼之后,李如桢那颗一直比较平静的心,此时却没来由地慌乱了一下。
“李爱卿,要见朕何事啊?”皇帝陛下的声音很是平淡,没有希冀,没有期盼。因为在皇帝陛下的心中,已经基本将李成梁一支打入了另册,对于不堪造就之辈,他根本不屑一顾。若不是王承恩为其转圜,皇帝陛下恐怕连见他一面的兴致都没有。
“臣不揣冒昧,欲举荐臣子、武举李庠,和臣的侄子、同是武举的李庆和李瑞,及其他一众侄辈,代臣赴朝,为国立功,”皇帝陛下开口询问,李如桢也就按照事先想好的话,对皇帝陛下言明。
“李爱卿啊,朝廷用人,自有法度,”皇帝陛下感到可笑――朕只是问你李如桢能否赴朝,可并没有让你举荐什么别人代替,而且你所举荐之人还都是李家的子弟,哦,就真以为除了你李家人,朝廷真的就无有可用之人,就只能束手无措了?真是可笑,皇帝陛下心中不由微生厌恶。
“臣万死,请皇上息怒,”一听皇帝陛下的口气冰冷,李如桢不由大惊。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这次真的是太“冒昧”了。
除非事先有所安排,或者本人极度厌恶,任何一个正常的上位者,都是不喜欢大权旁落的,而用人权更是众多权柄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掌管天下所有官帽的吏部,每到朝廷用人之际,也只是秉承上意推荐几个人选,具体用谁不用谁,都要由皇帝陛下一言决之。做为臣下,绝少有置啄之处,也不敢有置啄之心。
何况自己这个“戴罪之身”,本来蒙皇帝陛下不弃,尚有委任,自己正该奋勇争先,为皇上、为朝廷再建功勋之时,却举荐他人取而代之,实有投机取巧之嫌。
“朕念你刚刚摆脱囹圄,精神或有起伏波动,就不予怪罪,王……”
“皇上,皇上,请允许臣……”李如桢一看,皇帝陛下这是要招呼王承恩将自己打发出去啊,那不一切就都前功尽弃了吗?不知从哪儿得来的一股勇气,李如桢更加“冒昧”地打断了皇帝陛下的话,“自家父李成梁起,臣的一家蒙受皇恩,虽万死不足以报,奈臣虽是蒙皇上大恩,脱于囹圄,但臣已是近于残废之躯,实恐误了皇上、误了朝廷的大事,臣万死亦难以谢罪……臣的子侄目前虽然无寸功于朝廷,请皇上念其尚有一丝忠勇,许他们为皇上、为朝廷效命的机会,臣及臣阖府,都感念皇上的圣恩……”虽然几近哽咽,但李如桢还是一口气将心中的话全都说了出来。
能够有如此的勇气,连李如桢自己都感到很是意外。即使是在进入大殿之前,他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幅局面,刚开始就因为自己的一语不慎,惹得龙颜大怒。
但此刻他已经无所顾忌,甚至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李家或许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了,个人的生死安危已经无足轻重,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这最后的机会。
刚才皇帝陛下的话虽然没有完全说出口,可王承恩也明白,皇帝陛下是要结束此次觐见了。但是,李如桢竟敢冒犯天颜,生生打断了皇帝陛下的话,可把王承恩吓坏了。
好在李如桢开始哽咽着诉说之后,皇帝陛下冲着王承恩摆了摆手,示意让李如桢将话讲完,王承恩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但那颗心却是一直吊在嗓子眼处,似乎随时都会不小心蹦出来。
“朕为大明天子,大明所有的黎民,即是朕的子民,不管是你们李家,还是他们什么张家、赵家,只要是愿为朝廷效命,朕无有不喜的道理,”看来李如桢的一番话的确起了一些作用,皇帝陛下的语气中已毫无厌恶,只是在平心静气地讲道理,“李家子侄的忠勇之心,朕是知道了,朕也感到很是欣慰,但朕也并不会给予他们特殊……李爱卿,记住,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不要指望别人赐予,”
――――
李如桢退出去之后,皇帝陛下考虑了一番,感到臣下子民的奋进之心不可冷落。这也是大明王朝向心力增强的一个表现,不但要给予珍惜和保护,而且还要大大加以利用。本来嘛,能够供皇帝陛下驱策的,是臣下和子民的荣耀。对于他们的忠勇若是视而不见,他们就难免生出怨怼情绪。
205。第205章 男儿当自强3()
不错,李家的情况,只是一个个例,不是普遍现象。。更新好快。但是两眼盯着这个个例的,可也是大有人在。皇帝陛下必须要慎重对待,妥善处置。
其实,刚才皇帝陛下在召见之时,已经暗中指点了李如桢,可就怕他没有理解“自己争取机会”的真实含义,没有‘弄’懂皇帝陛下是有确指的,因此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向。
“王承恩呐,李家的大‘门’朝哪儿,你是应该知道吧?”看到王承恩过来给自己倒茶,皇帝陛下开口问道。
“不敢欺瞒皇上,”王承恩似乎也早知道皇帝陛下会有此一问,因此马上就跪地回话,“微臣知道李家的宅院,可微臣也从未踏进过李家半步,”
“哼,‘花’言巧语,那又是如何……”
“圣明不过皇上,”王承恩马上换了一副笑嘻嘻的面孔,“都是他们主动找到微臣,并且一再纠缠、一再央告,微臣实在却不过情面,只好……微臣事前也问过了,觉得……觉得有人自告奋勇为皇上、为朝廷效力,也总不算是坏事儿,因此就……”王承恩毫无保留,如实‘交’代。
在外面,王承恩总是保持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可在皇帝陛下面前,他就只有“原形毕‘露’”,以坦诚示与皇帝陛下。
因为王承恩知道,在不违背大明王朝利益的情况下,他是不介意身边的人与其他人有些来往的,可是要做到毫无隐瞒,都可以摆到桌面上说道说道。
“哦,原来你也知道这是好事儿啊,”对于王承恩的坦白,看来皇帝陛下似乎还算满意,“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件好事儿办得彻底一些……这样,明天你去一趟李家,告诉他们,朕知道他们的忠心,知道他们想为朕、想为朝廷建立功勋,但是朕不能单独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他们那些愿意为朝廷效力的子弟,去西山参加大明狂飙的前期培训吧……只要通过了培训,朕就重加任用,朝廷有的是差事等着人去办……可若是通不过,那就一切休提,”皇帝陛下说完,稍微停顿了一会儿,却又接着说道:“不过,这一次,你可要白跑一趟了,”然后,不禁莞尔。
“是,微臣为皇上办事,白跑多少趟都心甘情愿,”王承恩知道皇帝陛下有心调侃,因此他也顺势凑趣,高声亮嗓地回答道。
――――
也得亏了王承恩“白跑”了这一趟,要不然李家众人还要多纠结上那么一两天。
李如桢回到府里,将“该说的”有关面君的情况对众子侄叙说一遍。然后,经过七嘴八舌的一番讨论,大家就一致认为……还是得找王承恩王公公问问清楚的好。
其实,再去找王公公落实,也是为了确保李家正确地领会了皇帝陛下的意图,而没有任何偏差。这倒不全是因为李家人过于小心谨慎,而是因为在对于他们来说最为关键的时期,还是非常有必要尽量做到万无一失的。
说起再去找王公公,李家人中,当然还是李如桢最为合适。
可当大家把目光投向李家的这位三叔时,李如桢却是一脸的苦相。
看看实在无法隐瞒,李如桢只好将那些“不该说的”,就是自己如何一言不慎,竟然惹得龙颜大怒,如何自己又是如何力挽狂澜,冒着触犯天颜、被杀头的风险,如何向皇帝陛下剀切陈词的经过,也都向大家如实叙说。
虽然最后皇帝陛下并没有龙颜大怒,可王公公却是多半要跟着吃挂落了。按说此时李家人也是应该去寻王公公的,不过不是去请求指点‘迷’津,而是应该去叨扰赔罪。
李如桢倒不是生怕再次失了面子,而是因为李家的事情没有清晰的眉目之前,其他事情都属于不急之务,先将李家自己的事情着落清楚才是正经。王公公那儿,多少还留了些面子在,等过了这一阵儿,再找机会叨扰也是不迟。
李庆和李瑞等人听过之后,也都认同三叔说的有道理。而且他们同时还对天威不测有了更深的认识――真是一言不谨、一语不慎都有可能招致祸端。对于他们这些即将走上仕途的人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也因此,本来极有把握的猜测,此刻也都不敢轻下结论了。
好在次日一早,王承恩王公公竟然不期而至,堂而皇之地排闼直入。
李如桢接到消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王公公终于第一次登李家的‘门’了,忧的是……可别不是来要钱,而是来要命的!等大开中‘门’,一见王公公那满脸的笑意,李如桢的心就全放到肚子里去了。
将王公公一行接进来一叙,才知道王公公是奉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前来李府传达圣意。
一听王公公是来传达圣意,李如桢不敢怠慢,就要招呼管家李福准备香案,又要让全家都正装听宣。
王承恩一看,连忙制止,说临行时皇帝陛下‘交’代了,此次只是穿达几句话,无需如此繁琐。可李如桢哪里再敢有“轻君”的举止,虽然跟来的都是王公公的近人,可也难免有说漏嘴的时候,因此说什么也要按照规矩来。
到底是让李如桢排好了香案,李家老少也是跪了满满一院子,这才听王承恩王公公传宣了皇帝陛下的口谕。
李家大多都是习武之人,因此皇帝陛下的口谕也很是浅显,大概意思就是:只要是我大明子民,就都有为朝廷效命的资格和机会。但皇帝陛下面对的是天下所有的子民,不可能为某家某姓网开一面。此次,皇帝陛下只能提供参与竞争的机会,至于能否把握住,就看各位是否各显其能了。皇帝陛下特准许李家适龄男子、愿意加入大明狂飙的,准其参加前期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朝廷肯定会予以重用。
等王承恩王公公谢绝了李家的一切好意,真的就如同皇帝陛下所说的那样“白跑”了这一趟、而被李如桢千恩万谢地将其礼送出‘门’离去之后,李家老少全都是满含热泪。
“皇上没有舍弃李家,小子们,下面就看你们的了……”李如桢忍着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说完这一句话之后,就掩面疾走,直回内室不出。
三叔闭室不出,显是将李家的未来,完全‘交’给了以李庆、李瑞和李庠等人了。
这种结果也是他们三人所期盼,如今算是求仁得仁,得偿所愿了。
皇帝陛下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明白――朕的确需要效死之士,可并不需要无能之辈。
李庆等三个为首之人首先平复了自己的心绪,然后就得为接下来的行止筹谋一番。
西山大营那边招收大明狂飙,整个京城及周边地区传的沸沸扬扬。前段时间,也曾有李家的几个旁支子弟报名前往,可因为承受不了艰苦的训练,终至半途而废。
李庆等人对此并非一无所知。
此前他们之所以对大明狂飙之事并不动心,一是因为自拘身份,不愿意供他人驱策,不愿意为某人去做马前卒。虽然当时也传说大明狂飙会是皇帝陛下亲将,可他们对此却并不十分相信。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当时心中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路在哪里,不知道李家的未来在何方。因此他们当时并不热衷。
如今可是不一样了,李家子弟不仅在皇帝陛下那里挂了号,基本就等于天子直接领导了。而且成为大明狂飙的合格一员之后,就直接可以赴朝为国效力、或者说,就可以开始为李家打拼未来了。
次日一早,李庆、李瑞和李庠三人,带领着十几个李家的近滞旁支的子弟,一起来到李如桢的院子里,给三叔重重地叩了一个头,然后起身就直奔西山而去。
――――
武将世家的底子,再加上这些半大小子大多不喜读书而喜欢舞刀‘弄’‘棒’,身子多少都是经过打熬。因此,李庆等李家子弟满以为西山的大明狂飙的前期训练,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走个过场。
他们此前也听那些被淘汰之人的抱怨,认为是教官吃‘毛’求疵,往往以过分的条件来要求他们。
李庆等人当时还很是不以为然。
但是,一俟实际参加进来,才知道他们当时所说,只不过是皮‘毛’,根本未曾道及真相。
就是这要求十天之内要达到的十里跑、二十里跑,和要一口气做下来的什么五十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也就是李庆、李瑞和李庠等三个武举,也是在经过了两三天的适应之后,才勉强能够应付裕如。
可是,李家其他那些小弟们,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好在他们是一起来的,好在他们都是李家子弟,好在此前他们都曾发下了誓言,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他们也要咬牙坚持下来,否则无以面对李家的列祖列宗。
况且还有一个‘阴’魂不散的冤家对头,此刻正在西山大营的训练基地等着他们。
就是仅仅为了回击那个冤家对头的嘲笑,他们也要拼命咬牙坚持。
第206章 男儿当自强4()
就是与几个月之前相比,西山兵营也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不说,单就规模而言,已经超出了刚开始时的数倍。现在,附近的五座山头全都囊括在内了。
这里不仅有专门试射火铳的靶场,还有一个更大规模的试射火炮的靶场,因此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乒乒乓乓、或者轰轰隆隆的声音。若是不知内情的人到此,绝对不会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军队训练的基地,而根本就是一个血肉横飞的战场。
李庆和李瑞带领着自家的小弟们进入西山地界之后,就被这些枪炮声惊住了。
“哥,这不是要打起来吧?!”有几个年龄稍小些的,脸色已然泛白,说话的声音也是有些发颤。
“不会,”李庆矢口否认,口气也是非常的坚决,不容置疑,“没有乱兵,不会是打仗,”他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几个山坡,又加以了补充。
这里面就属李庆见多识广,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先让小弟们的心安定下来。
李庆虽然嘴上否认的非常迅速和坚决,可他的心里却有些失悔。
他倒不是因为矢口否认了“战场”而担心,而是觉得让那几个年幼的小弟跟随而来是否明智。他们毕竟年龄尚小,虽然也参与了一些街头的争强斗狠,可与生死相搏、血肉横飞的战场比起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李庆也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可他与李瑞和李庠等几个年龄大些的兄弟,毕竟多了些见识,心里的承受力还强一些,即便见到那种场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