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这进山宣示朝廷旨意之人,可曾定下?”曹变蛟接到了曹文诏递过来的颜色,心领神会,于是他就开口问道。
“进山宣示的人员,由洪大人选派,我等只负责提供几名随行保护的人员即可,”曹文诏看到侄子反应灵敏,感到很是满意。
曹文诏的这支人马,除了数百名亲兵,还有两千多名军兵。将官里面,除了弟弟曹文耀和侄子曹变蛟,也还有其他几名外姓人。当然了,这几名所谓的外姓人,也只是针对曹家人来说的,他们本身也算得上曹文诏的得力干将。
可若是有好事儿的话,肯定是先紧着曹家人的。这都是大明王朝军队中一贯的做法,原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是,绝对公平不敢奢望,那相对的公平也还是要有些的,要不然这支人马也早就分崩离析了。因此,为了昭示自己处事公平,在适当、或合适的时候,曹文诏也会假门假事一下。
具体来说,就是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在大家还没有回过神儿时,曹变蛟主动请缨,曹文诏顺势而为,等大功告成之际,头等功劳自然归了曹变蛟,也就是归了曹家,而别人也根本没有什么话说。
当然了,前提是成功的可能性要绝对大,不然倒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可就贻笑大方了。而曹文诏却笃定,此次进山剿灭流贼,看起来先期进山的宣示人员似乎是深入虎穴,危机四伏,可实际的情况,却并非想象的那般险象环生。
这是曹文诏的感觉,而他的感觉已经得到了多次应验。
“请大帅允准,末将愿与洪大人选派的宣示人员进山一行,”曹变蛟抱拳拱手,一本正经地向曹文诏请命。
“好,有你等不畏艰险,勇于任事之辈,本帅甚感欣慰啊!”曹文诏老怀大慰,不禁眉花眼笑起来。
————
与曹文诏同样感觉的,还有洪承畴洪大人。
洪承畴觉得这件功劳太过轻易就可以获得,因此就没有对曹文诏进行多一些的指授方略。
因为曹文诏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很是温驯,可洪大人到底还是不晓得这位曹参将究竟可以信任到何处程度。因此轻易建功的机会已经属于分量十足,更多的指点……还是暂且休提了吧。
若不是觉得相比起凤翔守御千户所来,曹文诏的这支人马更有把握一些,本来这支外军也不太可能得到建功的机会。
也是因此,这进山宣示朝廷招抚旨意的人选,自然就得是自家人了。
洪承畴选定的这位自家人,按说也是职责有关。清除凤翔县境内的流贼,使他们归乡务农,本来就属于这个人的分内之事。
这个人选,就是凤翔县知县卢承业。
知县做为一县的父母官,其最主要的职能是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和科举等。这个时代也还都是以农立国,教化百姓和劝民农桑自然是父母官的重要职责。
卢承业承担此次重任,可谓正当其职。
————
经过事先打探得知,盘踞在杜阳山的流贼,属于本地人居多,而雍山那边却是外来的人员占了相当一部分。
卢承业请示了洪承畴洪大人之后,也没有与曹文诏商议,而是直接给他下了通知,要他开始准备。
杜阳山真正的当家人,就是李老柴,点灯子是他的副手,也就是二当家的。
这李老柴真是人如其名,精瘦的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相对于其他类似的情形,“麻杆儿”一词已经基本可以算作极致了,可对李老柴来说,却是仅仅蜻蜓点水般的点到为止。
李老柴究竟瘦到什么程度,实在是难以一言以蔽之……这么说吧,当他一龇牙的时候,你才能真切感受到,原来瘦竟然可以达到恐怖的程度。这并非有意贬损。因为他的牙齿,似乎都没有牙龈包裹,仿佛就是那么直翘翘地杵在牙槽骨上,那形象……基本与骷髅无二。
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活骷髅一般的人物。尽管目前的杜阳山上还没有其他叫得出名的英雄好汉,可即便是眼前这两百多人,要想都弄的服服帖帖的,也不是那么容易。
总而言之,凡是头领,都不是随便就可以当得了的。
李老柴之所以能够接受朝廷的条件,让朝廷官员到山上宣示招抚,对他也好,对杜阳山上的众人来说也好,都是出于无奈。
因为,在三天之前,外出的兄弟就在偶然间发现,有少量官兵在杜阳山附近活动。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李老柴和点灯子及众位兄弟都是好一阵紧张。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先派人前去打探一下,官兵来了多少,以及所处的方位,以此来断定他们有没有外逃的机会,以及从何处外逃成功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眼前杜阳山的现状,守是守不住的,他们对此心知肚明。而且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没有什么包袱,一俟得到官兵在附近出现的消息,他们几乎拔脚就可以转移,根本连行李都不用携带。
说实话,不是他们就那么舍得了坛坛罐罐,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坛坛罐罐可舍。除了身上穿的衣物,手里拿着的刀枪棍棒之类的家伙,根本就没有其他多余的物事。
不要以为这是有意贬低,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后世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其实拿过来套用一下,也是非常符合杜阳山现状的,那就是:你以为土匪窝里就有多余的现银啊!
实在地说,这个时候的流贼,还远没有以后李自成和张献忠们成长起来之后的那么风光,造反的形势,也远没有达到在大明王朝“蓬蓬勃勃”开展起来的、那么“喜人”的程度。
此时他们的“造反事业”,完全是处于草创阶段。
而就是这个草创阶段,虽然刚刚开始,却似乎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ps:求推荐,求收藏。谢谢!!!
第1卷 第一三七章 请君入瓮1()
李老柴派了三十名手下出去,四处探听官军的动向。
他是想摸清了官军的兵力和动向情况之后,好带领众人寻机外逃。只要跳出官军的包围圈,没入茫茫的群山里面,就是再多几倍的官军,也休想将他们困住。
在山下官军的布置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们是不能像没头的苍蝇那样胡乱闯的,弄不好刚巧闯到人家布好的陷阱里面。先去探明对方的虚实,总不失为稳妥的应对之策。
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出去了三十名喽啰,回来的只有十来人,连一半都不到。
因为那三十名手下是分头行动的,下山之后他们彼此间并没有联系,因此回来的人也并不知道没有回来的人为什么没有回来。
其实那些没有回来的人,是在山下遇到了官军。
在远处就发现了对方人多,因此他们明知跑不掉的,就赶紧将手里携带的家伙偷偷扔掉了。
或许是因为他们“从匪”的时间尚短,还没有脱去泥腿子的本色,也或许是官军事先得到了明确的指令,反正官军见到他们之后,并没有如以前那样敲诈勒索与危言恫吓双管齐下。
“赶快回家种地去!你们这些泥腿子……不种地,难道还想造反不成?!”就这么胡乱骂了几句,就把他们往家里赶。这个家,可就真是“过日子”的那种家,不是“这日子没法过了”的那个山头上边的家。
有官军围困,即便想回杜阳山也是不可能了。
没有多远,又遇到一些官军。这些官军与他们刚刚遇到的明显不同,不仅口音是非常熟悉本地人的声音,打扮也有所不同,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是不一样。
“别走了,什么?你是本地人?本地哪儿的?哪县哪乡哪里的?里长叫什么?甲长是谁?”
这一连串的问题抛出,能把你的脑门子问出汗来。
“怎么了?大冷天儿的,怎么还出汗了?”那位负责问话的还不依不饶,依旧继续“消遣”着:“是不是得病了?有病可得赶紧医治,赶紧给你请个先生吧,要不然耽误了可就麻烦了……”
“好了好了,别穷开心了,先过来登个记吧,”旁边一位赶紧接过了话茬,并把他拉到了一边,“姓什么?叫什么?哪儿的?嗯,好了,登记好了,那……说说吧,干过什么坏事儿没有?伤过人没有?若是伤过人……那就赶紧交代,官府会从轻发落,若是现在不交代,等过后查出来……那可就是加重处罚了,这你可要想清楚!”
那没有返回杜阳山的将近二十来人,基本都是这种遭遇。
当然了,李老柴对此是不知情的。
不过,尽管不清楚那二十名手下是如何“走失”的,可根据那回来的十来人的汇报,说来的官军很多很多,他在感到大事不妙的同时,也感到有些纳闷:没作过什么大事儿啊,真是,值当的吗!
但是,也不能就此束手就擒、束手待毙啊,总还得想法子找条活路啊。
这次他们是在夜间下山,人员也还是三十名,只不过并不像前次那么分散了,而且二当家的点灯子也亲自七八个人下山打探。
二当家点灯子号称是鬼点子最多,有他出马,李老柴应该可以放心。
而点灯子带领的这一队喽啰,打探的是一条死路。
之所以说是一条死路,是因为这条出山之路……根本就不是路。路之所以为路,是因为“走的人多了,所以才成为路”,不管是那个时代还是以后的什么时代,这句话基本都可以成立。
而这条所谓的路,几乎没有人走过。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条路。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这条路的中间,是一道二十多丈的悬崖绝壁。平时也只有采药之人尝试着攀登过,但也有失足跌落的传说,其他人都是绕道而行,根本连一探究竟的心都不敢有。
如今若是还有别的办法,李老柴也不会打这个主意。
点灯子几人,带好了绳索,来到悬崖上端的时候,正好天也亮了。
他是打算着,将绳子的一头,在悬崖上端,找一颗大树、或石头固定之后,人再抓住绳子,从上面往下面出溜,应该也能到达悬崖底端。他本来以为,这么高的悬崖峭壁,从下面往上爬肯定不易,可从上面往下应该是容易一些。
可等他们将绳子固定好之后,从悬崖上面往下一看,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天真。
悬崖很高,这倒不是问题,慢慢儿下就是了。
有问题的、而且问题还很大发的是,这悬崖不仅高,而且峭壁的表面并不光滑,残留的植物枯枝倒也罢了,那凸出的怪石可是有着锋利的棱角的。再说那时候的绳子都是以麻撮合而成,下端如有重物,绳子中间只要在怪石的棱角上来回“晃悠”那么几下,就很有可能应声而断,绳子下端的人肯定也会“轻轻、不带着一片云彩”地、就“绉”了。
“这可怎么办?!”点灯子虽说自命点子多,可面对这种境况也是只有挠头的份儿,总不能把人马拉到这儿来,一个个都下了饺子!“要是没有那些个凸出的大石就好了!诶……”
到底是点子多的点灯子,终于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悬崖峭壁的中间,不是有很多凸出的石头和植物枯枝吗?那就干脆把那儿当做暂时的落脚点,然后再在这些暂时落脚点那儿,将另一根绳子固定在结实的枯枝根部,或者凸出的石头上,这样倒腾那么三几次,不就也可以到达悬崖的底部了吗!
唯一的问题,就是多准备一些绳子,这当然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点灯子不禁都要为自己的临危不乱、足智多谋而折服了。
想到就干。
点灯子把自己想出的主意对随他而来的人说明之后,马上就开始固定好了绳子的一端,然后就……先让手下的喽啰抓着绳子出溜下去看看。
点灯子的主要作用,可是负责出点子的,他可不能随便冒险。
还不错,除了耗费的时间长了很多,除了一人摔断了腿,一人跌破了头之外,一行人终于安稳落地了。
“终于下来了,好家伙,这玩儿,忒险了,唉,人都在这儿吗?”点灯子是最后一个顺着绳子出溜下来,双手磨得血乎淋拉。落地之后,他就赶忙询问着已经下来的喽啰们。
“都在这儿呐,”
“就是他俩行走不便了,”手下的喽啰们赶忙回答。
“都在就好,都在就好,”点灯子是点子多,可人家自己也没有说自己胆子大啊!喘息未定的点灯子还有点儿惊魂未定,不过他还是在暗自庆幸。
“是啊,终于都到齐了,各位……我们在此等候多时了!”话音未落,从旁边的乱石后面,“蹭蹭蹭”地窜出五六名手拿兵刃的大汉,冲着点灯子等人直扑而来。
第1卷 第一三八章 请君入瓮2()
点灯子等人好不容易从悬崖峭壁上出溜下来,刚刚喘息未定,就从乱石背后窜出了五六人,并用手里的刀枪对准了他们。
即便点灯子还算镇定,即便他看清楚了扑过来的这五六个人,几乎与他们一样,都是身着破衣烂衫,并非官军打扮,可他的心里却并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因为,有的时候,具体说……就是很多时候,“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似乎就是他们这个行当的真是写照。
他们这十来人,刚刚出来的时候,本来都是随身携带着兵刃的。可在从峭壁上面出溜下来的过程中,得有一半人拿在手中、或别在腰间的家伙失手掉落。而且下来之后,找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而且更要命的是,因为向下出溜的过程中,凶险不断,他们无一不是战战兢兢。此时虽然都侥幸留得性命,可几乎每个人都还是手酸腿颤,浑身连半分的力气都聚拢不起来。别说是手中没有兵刃,即便有,恐怕也大多挥舞不起来。
不仅如此,他们最拿手的三十六计那招“走为上”,此时也无从施展。
而对方虽然人数处于劣势,却是以逸待劳,胳膊腿儿的也都是灵活自如。
“兄弟,有话好说,都是朋友……”到底是二当家,点灯子虽然心里打鼓,可表面上还是表现的很是镇定。哦,好吧,至少比他的那些手下要镇定一些。
“是啊,都是兄弟,所以,为了避免误会……还是配合着点儿吧,”
在对方冷厉的刀尖逼迫下,刚刚从悬崖上面出溜下来的他们,就被一个个捆绑起来了。所用的绳子,还是他们自带。这买卖干的,唉,着实不爽!
“兄弟们不要害怕,我们也是真的生怕发生误会,所以才暂时让各位兄弟委屈一下,说不定一会儿之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哈哈哈,”一边手脚麻利地忙活着,对方为首之人还一边不住嘴地嘚吧着。
不过,也因为这个人不停地说着话,点灯子等人的神情也慢慢地松弛下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一下,如果在没有续好“交情”之前,人数处于劣势的一方,肯定是要绷着那根弦的。
令他们感到不像开始那么紧张的,还因为对方并没有把点灯子也给绑起来。这多少也是释放出了一个比较“友好”的信息。点灯子看着他们动作,心里若有所思。
“这位大哥,请借一步说话,”等将其他人都“安顿”好了,对方为首之人安排自己的手下好好“照顾”着,然后示意点灯子到一边说话。
“这位兄台……可是点灯子二当家的?”稍微向旁边走开几步,那人就低声地问道,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