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严密注视敌人的动静,绝不可掉以轻心,”
“嗯,好,好,辛苦云从了,”听到何腾蛟汇报,那三处城门都保持着安静,孙承宗彻底放了心。
就在这时,明军火铳手阵地上“乒乒乓乓”的声音大了起来,因此孙承宗说完之后,就用手指了指对面建昌城东城门处,示意何腾蛟与大家一起暂且观战。
也就是孙承宗刚刚将抬起的手放下,明军阵地的火炮就再次开始发威了。
就像是一根烧的通红的、硕大无比的通条,在人和马混合组成的那么一堆里就那么反复捅了几下,人堆马上就显现出了血淋淋的通道。
因为这血淋淋的通道足有十条,而那人堆的宽度范围也是非常有限,因此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十条通道占据着主要部分,是主体。换句话说,就是通道成为了主体,而剩余的、活下来的人和马反而变成了次要的部分。
这个画面虽然只是保持了短短的一瞬,然后就像是被抽掉了支撑的葡萄架,稀里哗啦地瘫倒在地了,可刚刚的这副画面,却已经永远地深深地印入了众人的脑海中。
其实,对这副画面印象最深的,还不是这些在后方观战的明军将领,而是在对面的苏布地。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二次将要带领喀喇沁蒙古勇士冲锋陷阵的苏布地给打回来了。也幸亏是如此,否则苏布地恐怕就已经变成那么不规则的一堆了。
苏布地第一次要亲自带队冲锋陷阵的时候,是在第一次炮击之后又过了一小段时间,眼看着蒙古骑兵就要冲过三道壕沟,马上就要冲到开阔地带,眼看就要踏上胜利的宽敞大道,苏布地一时头脑发热,就要身先士卒……可尚未等他前面的护卫完全启动,明军的火炮开始发威。这是明军火炮的第二轮发射。
刚刚过去的这次是第二次、是第二次将苏布地给轰回来了。
虽然被轰回来了,可苏布地的头脑还是保持着足够的清醒,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主将必须具备的“素质”。
明军火炮第二轮发射之后,苏布地认为这是发起冲锋的最佳时机。因为明军火炮刚刚发射完毕,不要说炮管需要冷却,就是重新装填弹药,恐怕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明军火铳的杀伤力虽然也是非常的恐怖,可与火炮相比,还是能够承受,而且也是他们蒙古人要发起冲锋就必须要承受的,本来就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明军火炮的第二轮发射之后,苏布地本来就要立即带队发起冲锋。
可是,苏布地的亲随护卫们阻止了他的冒险行为。
其实,亲随护卫们也没有错。所谓的带队冲锋,并非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况且明军不只是有着威力十足的火炮,还有数量远多于火炮的火铳在肆虐。
若是前面没有足够的其他蒙古勇士,苏布地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因此亲随护卫们阻止了苏布地的莽撞行为。他们是有这个权利的,即使苏布地用脚踹、用刀砍,他们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他们还是要等,等其他蒙古勇士冲过了三道壕沟之时,他们再随后跟上就可以了。
但是就当看到前面的蒙古勇士即将冲过壕沟,他们也要催动胯下的坐骑,准备随后冲锋之时,明军的火炮又再次轰然而响。
第502章 得偿所愿3()
随着明军火炮的轰响,苏布地的脸‘色’猛然一变,‘胸’口窝一热、嗓子眼儿发咸,一口鲜血就要喷口而出……但是,这是在什么场合,他怎么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因此,那种咸咸的的血腥气息刚刚要喷薄而出,又被他硬生生地给咽了回去……在大战如此紧张的关头,主将若是被惊得、被吓得或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口吐鲜血的话,那对全军士气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l…79…
苏布地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他就是拼上‘性’命,也不能将那一口鲜血喷溅出来。
到明军刚刚的这一轮火炮为止,不算那些率先出城的五百多名‘蒙’古弓箭手,只是苏布地带回的三千‘精’锐骑兵,这一阵冲锋,就已经损失了近千。从城‘门’‘洞’至壕沟前,以及三道壕沟之间和壕沟里面,总共不到两百步的范围之内,几乎全部被人和马的尸体覆盖……这种惨状,几乎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但是,苏布地自从十几岁出道以来,所经过的战事不下百多场,所经历的场面,所亲眼目睹的肢体横飞、血液飞溅的画面比比皆是,所经历的生死何止千万……可他如何就被这千把人的死伤,‘弄’得以至于吐血了呢?!
不至于啊!
难道是因为这些死伤都是兀良哈喀喇沁‘蒙’古人的缘故?!
也不至于啊!
刚才先期出城的那五百多名‘蒙’古弓箭手,可也是兀良哈喀喇沁‘蒙’古人啊,苏布地也是亲眼看到了他们的一片一片地倒下,却并没有这种反应啊!
而大家应该也记得非常清楚,五年之前,就在喀喇沁建昌城‘蒙’古人归顺后金之前,他们与‘女’真人之间也着实爆发过数次血淋淋你死我活的冲突,那时建昌城‘蒙’古人的伤亡比这要大的多。'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也就是因为伤亡过重的缘故,情知无法与后金抗衡,苏布地才带领着建昌城归顺了后金。
那时候,那几年,兀良哈喀喇沁‘蒙’古人的伤亡,总共要达到两三万以上,而每次冲突都没有少于三五千之数,可苏布地从来也没有吐血的事情发生。
人的吐血,多因嗜食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原因引起,导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心脾气虚、血失统御。吐血又分为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蓄热吐血、伤胃吐血和伤酒吐血等。
非常明显的是,苏布地做为‘蒙’古人,虽然最近的日子也不是多么的宽裕,可他做为一方的领主,酒热辛‘肥’那几乎是天天都离不了的。而如此过活的不止他一人,他自己也绝非最近才是这种的生活方式……因此,这第一个原因应该是可以排除。
那么苏布地的吐血,原因无非就是“郁怒忧思,劳‘欲’体虚”了。
苏布地今天的吐血,完全可以归结为“郁怒忧思”所致,而其中“劳‘欲’体虚”只是原因之一,况且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切都是因为战场之上发生的事情。
虽然已经发生了两次,可直到此时苏布地才似乎终于意识到,今天的战局,恐怕陷入了“无解”的境地――明军先是以火铳压制‘蒙’古人冲锋的速度和冲击队形的宽度,一俟马上要冲到开阔地带时,再施以火炮轰击。
这两种方式‘交’替使用,就把火炮装填弹‘药’的速度慢、以及不能长时间连续发‘射’的缺陷,很好地掩盖起来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建昌城内的‘蒙’古人,若想从城‘门’向外发起冲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这也就是说,建昌城内的‘蒙’古人,就永远不要想出来了,直到困死、饿死,彻底灭亡……
苏布地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才猛然间急火攻心,一口鲜血也险些喷溅而出。虽然他只是骑在马上,可犹如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中断缆崩舟一样,刹那间万念俱灰,几乎陷于绝望,一个个不祥的念头也随即一起涌上了心头。
此时,若是有其他兵力,从明军的后方发动进攻,哪怕只是‘骚’扰一下,袭击一下,尤其是火炮阵地,只要将明军的注意力稍微移开一小段时间,对‘蒙’古人从东城‘门’的冲锋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苏布地的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了。其他三处城‘门’,也就是仗恃着明军并没有发起真正的进攻,否则的话他们那里自保犹嫌不足,何来出击的余力。
若是建昌城原有的兵力,能够在自保无虞的情况下,又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出击,苏布地就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所率领的三千‘蒙’古勇士,急急地进入建昌城了。他们在城外某处潜伏下来,与城内的兵力形成一个里应外合的态势,绝对要比如今的局面好的多的多。可惜的是,不能。
至于外援,就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苏布地在皇太极大营的时候,还多少有点儿面子,如今他已经离开,那根本就是半点儿面子也无了。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会冒着得罪皇太极的风险,来替他苏布地说上一句话呢!
其实,苏布地这也是自己在瞎琢磨。
他自以为是发现了明军的缺陷,可就没想到这仅是自己真正的管窥之见。
如今在建昌城东城‘门’处,处于双方‘交’战的明军,可是只有火铳手和火炮手,难道他就不想一想,那王廷臣的五千左右人马为何一直没有‘露’面呢?
明军此战的目的,根本不是要趁机攻进建昌城,因此也不会布置过多的进攻力量,只是以防守围堵的兵力为主。若是他们真有乘机攻占建昌城的想法,建昌城恐怕绝对不会一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完璧”。
是的,明军的目的,只是阻止‘蒙’古人的冲击,阻止他们出城冲击明军的阵地……苏布地不是回来了吗,那就一直在里面好好呆着吧,想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王廷臣的那五千与人,就都被安排在了明军阵地的左右和后翼,以保证战斗中明军的安全,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虽然此前孙承宗也已严令其他三处城‘门’之外的明军,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要坚决阻击‘蒙’古人可能的出击,而在东城‘门’外再加上一个保险,那也是很有必要的。
。。。q
第503章 得偿所愿4()
明军的这些调动安排,都是在昨日夜间、甚至是下半夜才做出决定并予以实施的。与此同时,他们当然也对蒙古斥候进行了彻底的屏蔽,即便有些蒙古斥候窥探到明军的一些调动布置,也摆脱了明军的狙杀,可因为明军加紧了对建昌城的封锁,所以他们也是无法返回城内。
因此,对于明军的调动和部署,苏布地当然是无从得知,要不然他也不会感到后悔了。
“看来只有殊死一战了!”将那口就要喷溅而出的鲜血狠命地压制住之后,苏布地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火铳与火炮,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物事,苏布地也并不陌生。
这些火器,明军那里有,后金那里也有,蒙古人自然也是有一些的。可是,因为锻制工艺落后等等原因,以前的这些火器都有着射程近、易损坏等不可弥补的缺陷,因此使用的频率并不是很高。
火炮的威力是十足的,但是因为精准度的缺失和容易炸膛的缺陷,因此大多只能进行有限的几轮发射。
就算是如今明军手里的火铳和火炮都要精良一些,就算他们手中的利器能够两倍、三倍于此前的火器,苏布地认为,那也总有“不灵”的时候。
当然了,若是此时停住冲击,明军的火器不仅不会主动“不灵”,反而会随着停顿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开始时的状态。因此,为了让明军的火器一直保持发射状态,蒙古人就要不停地冲锋,一直冲锋,直到对方的火器出现“不灵”的现象。'。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这个办法无疑是最笨的办法,可并不是最蠢的办法。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建昌城的蒙古人就只能自救了。而他们的自救之法,无非就是打乱城外明军的部署,或者击溃他们的一部。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首先就是要将明军的火器毁掉大半。
此时若是停止冲锋,那此前损失的那千余人就等于白白牺牲。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再次发起冲锋,在开始的时候,似乎都要不可避免地有这么一个过程,一个让明军的火器渐渐“不灵”的过程。
那么,最开始冲锋的这些人,这些战马,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必须要牺牲掉的一些。
像苏布地此时的这番想法,其实在眼下这个时代是非常普遍的,即便到了后世,战场之上“炮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不过稍有不同的是,此时的苏布地手里,没有承担“炮灰”使命的、更为合适的人选。
所谓“炮灰”,字典上的解释是:比喻参加非正义的战争而送命的士兵魔动九天。
这个解释,不仅一贯地坚持了字典“冷冰冰”的作风,而且也根本没有道出这个词语的真谛。
“炮”之一字,大家都明白,不必细说,整个词语的关键,就在这个“灰”字上面。
“灰烬”、“灰飞烟灭”等词语,都是显示了“灰”之分量之轻,而“炮灰”一词中的“灰”,却不仅显示了这个意思,而且还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含义,就是“灰飞烟灭”。成为“炮灰”之后,“灰飞烟灭”就是归宿,而对战的双方都不会有任何的怜悯或者可惜。
尤其是付出“炮灰”的一方,或许甚至还会感到没来由的轻松,因为“炮灰”们不仅消耗了对方的战争资源,而自己却根本毋需哪怕只是心理上的不适,况且还能减少粮草方面的付出,实在是天下最惬意的事情。
因此,“炮灰”们的消逝,是不会引起任何涟漪的。
而此时的苏布地,却并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虽然明知道此前从城门洞冲出去的千余蒙古骑兵,都是做了“炮灰”,而后面的三五百人,多半也是同样的命运,可他也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继续咬牙坚持下去。
因为,若是半途而废的话,此前的牺牲才真的成为了“无谓”的“炮灰”,死的一点儿价值都没有。
而若想此前的牺牲发挥更大的效用,使他们的牺牲成为胜利的一部分,就是继续冲锋、冲锋,勇往直前,义无返顾!
――――
明军阵地上,也越来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武器方面。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连续发射,他们火铳的铳管已经热的发烫,因此装填火药和弹丸的速度和节奏就不得不慢了下来,否则极易引起意外。
另一方面的压力,就是来自对面了。
蒙古人一直没有放弃冲锋,因此战斗一直持续,所以敌人的死伤也就一直没有停止。
开始的时候,被火铳击毙的蒙古人,大多是栽进了第三道壕沟里,而被火炮击中的蒙古人地死尸,遍布的范围可就广泛的多了――从第三道壕沟至第一道壕沟,以及从壕沟至城门洞之间,死伤枕籍,层层叠叠,不可胜数。
因为火铳的打击持续的时间最长,因此相对来说,第三道壕沟处蒙古人的尸体和战马的尸体最多。
随着战斗时间的延长,蒙古人和战马的死亡越来越多,壕沟之内也就渐渐的人(尸)满为患、马(尸)满为患了。尤其是后来明军火铳手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蒙古冲锋队伍两侧的打击力度之后,某种程度上也促使着蒙古人向中间收缩,而当一轮火炮射过之后,更多的人和战马的尸体,就堆积在中间的位置了。
因此,在不知不觉之间,中间的“地势”在逐渐地升高,马上就要接近一人的高度了。尤其是第三道壕沟处,更多的人和战马的尸体逐渐堆积于此,慢慢地就像是形成了一道圩子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