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哉大明-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淖钪漳康牡亘D―锦州。

    因此,得知明军向西进发时,哈占一点儿也没有感到轻松。

    当斥候向哈占汇报,明军的随军粮草军辎,是如何的壮观时,哈占也只是心中狠命地动了一下,可旋即就平静下来。

    围攻宁远城的时候,那次袭击明军粮草军辎的全军覆没的惨败的事情,哈占是后金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之一。所以,哈占也很是怀疑,明军是否又施出了以粮草为诱饵的诡计。

    自己这边总共只有万余兵马,派出去截击明军粮草的人马少了不顶用,自身的安危都是个问题,即便侥幸能够截取了明军的粮草,恐怕要想安全的返回也不是那么容易。可若是派出去的人马多了,那锦州等处基本上就唱起了空城计了……哈占虽然自负有大才,可无论如何还不敢与诸葛武侯相提并论。

    而且等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出动图谋明军的粮草军辎时,恐怕人家也正在算计着……是吃掉前来截取粮草的这一部分呢,还是直接杀向锦州等处,甚至是双管齐下,一部分埋伏袭击,另一部分直趋锦州――因为人家明军的兵力充足,是很可以分兵作战的。而锦州的后金驻军就没有这个优势,兵力一动,就大有捉襟见肘的窘迫,实在是难以筹划。

    总之,无论是那一种情况,锦州都大有不保之虞。

    况且皇太极交给他的任务,是坚守锦州等处,因此,不管损失了多少兵马,不管其他地方出现了什么变故,只要锦州等处仍然掌握在手里,那就有功无过。

    嗣后明军大军进发建昌城、宁远城的周围也随即松弛了一些,后金斥候也能够有机会靠近、并将宁远城尚有数万兵马的情况汇报给哈占。哈占得知之后,自己都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果然,果然,明军果然还有后手!

    宁远城数万兵马的按兵不动,哈占认为,就是在等着自己犯错误,只要自己分兵去截取明军的粮草,那宁远城中的明军就会立即出动,自己就会中了他们的奸计。

    宁远城与锦州等处之间,也就百多里路,如果强行军的话,一天多的时间就可以赶到。(哈占倒也并非自己吓唬自己,明军开始的策略,也的确包含了这么一种选择。)

    因此,通前彻后地考虑了一番,哈占觉得自己不要瞎捉摸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守住锦州等处最是要紧。

    几日之后,斥候来报――数万明军已将建昌城包围起来,并且开始了攻城的准备。再过数日,斥候来报,明军开始攻城了。

    与后金斥候前后脚到达锦州的,还有建昌城中色楞派出的请求支援的信使。

    哈占到此才似乎有些回过味儿来……敢情明军是铁了心要将自己的兵马从锦州等处调出来啊!

    他认为,明军的第一步,是以粮草军辎为诱饵,诱使自己派兵。如今一计不成又施一计,通过攻打建昌城,迫使自己出兵救援,其最终目的,最终还是在锦州等处。

441。第441章 更大的鱼1() 
    哈占既然已经避过了第一次的陷阱,那第二个陷阱也就没有眼睁睁跳下去的道理。'。。l'

    主意是很容易打定的,可如何回复建昌城色楞的求援,哈占也是要好好想一下的。若是平铺直叙地据实以告,肯定会大大伤及“睦邻”关系,恐怕不是个好主意。

    按道理说,归附后金之后的蒙古人,现在就如同女真人的小弟。如今小弟被别人摁住,拳打脚踢的一顿胖揍,做为大哥的后金,不要说要出面找回场子了,怎么的也要出手把小弟从人家的拳脚之下解救出来吧,最不济……起码也要派出些人去,高声大嗓地吆喝上那么几声也好啊,权且给小弟壮壮胆儿,也是起码的“道义上”责任不是。

    但是,所有这一切,哈占恐怕一样都做不到,就连最基本的“声援”都无法实施……锦州等处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兵力又少,本来就非常紧张,根本无法分兵,更是一点儿无谓的损失都不能有。他是有苦难言。

    除非皇太极亲自下令,那即使锦州等处因此丢失也与哈占没有关系,否则的话他是不会出兵救援建昌城的。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这话如何对建昌城求援的信使说,却是大有讲究。

    的确,可以“军令”二字做为借口,直接拿出皇太极的要自己严守锦州等处的命令,建昌城的色楞也不敢有什么怨言。可那样一来,也的确太过生硬。

    况且建昌城距离锦州也是相当的近,那里的蒙古人也是锦州的一个潜在的奥援。一俟建昌城的蒙古人度过了难关(哈占认为明军的意图并非真的就是建昌城,因此建昌城最后保存下来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明军还要保留力量来图谋锦州等处),下一步若是锦州的形势吃紧的时候(哈占认为这是肯定会发生的),还指望建昌城的蒙古人投桃报李,出兵声援锦州等处,不管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攻击宁远城,还是直接增援锦州等处,都能够抵消一部分明军的威胁,缓解锦州面临的压力。

    尤其在皇太极的大军远离此处的时候,建昌城的蒙古人可以说是距离锦州最近的一支“友军”,好歹也都是一个帮手不是。

    因此,既要拒绝出兵,又要不使建昌城的色楞恼火,以备将来见面的香火,就成为哈占面临的难题了。

    耐心听完了建昌城求援信使的言辞,哈占只得以一句“此事干系甚大,需从长计议”,好歹将建昌城的求援信使暂且安抚,然后将他们送入馆驿安歇。

    将信使打发去安歇,这也只能争取一晚的时间,用来考虑拒绝的措辞,天亮之后,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可究竟如何说,自诩多才的哈占一时也没有个万全之策。

    正在哈占绕室彷徨、愁眉不展之际,从建昌城返回的第二波后金斥候,半夜进入锦州之后,马上就前来给副都统大人汇报最新情况。哈占听了斥候的汇报之后,这才终于如释重负,也找到了敷衍……或是回复建昌城求援信使的办法。

    斥候们汇报说,明军对建昌城的攻击并不十分猛烈,只是相隔了一定距离进行互射,明军动用了火铳,而且与以前相比,此番明军的火铳射程要远的多,可惜的是数量或许不足,对城头的射击不是多么密集,从遥远的地方看去,甚至可以说是时断时续、寥寥无几。明军此番进攻建昌城,也携带了十几门火炮,可到目前为止,并未曾发射过,因此对火炮的威力不得而知。

    双方交战了一整天,基本上都是如此的互射,没有发生直接的接触战。双方的伤亡数字虽然都不是多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都不是很大。

    接到斥候的汇报,哈占的脑筋飞快地转动起来,很快他就明确了两个问题。

    第一,明军真正的最终目的,根本不是什么建昌城,更不是建昌城内的蒙古人,而是锦州!他们不急于攻陷建昌城的目的,就是在等着锦州出兵救援,否则数万大军将建昌城围了起来,何至于真正的攻城战都不曾进行?!

    也因此,建昌城虽然被明军围困,可是并没有真正的危险,真正危险的是锦州等处。因此,锦州的兵马更是绝对不能轻动。

    第二,既然明军并没有对建昌城发动猛烈的进攻,那就说明只要采取稳妥的策略,建昌城一时还无需担忧,因此……所以……建昌城也就暂时没有救援的必要。

    其实,这两点,归结起来也就是一点……建昌城暂时还不要紧。哈占之所以要掰开揉碎了、一再反复强调,无非是要信使回复建昌城的色楞时,别让对方感觉那么的生硬而已。

    相信通过此一番耐心的说明,色楞应该能够理解哈占的苦衷。

    好不容易以“火速向皇太极报告”、“只要前方许可必定回援”等堂皇之语,将建昌城的求援信使打发走,哈占本应感到轻松一些,可他也只是稍微轻松了那么一下,旋即又皱紧了眉头,因为他从斥候带回的消息中,嗅到了强烈的阴谋气息。

    或许是因为一心想着如何敷衍建昌城的色楞,因此哈占的注意力一直没有旁顾。将建昌城的求援信使打发走之后,他的脑筋就轻松了一大半。可就在他要彻底放松时,一个非常不妙的念头,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觉得自己有些托大了……锦州等处的确非常非常重要,可还远没有皇太极重要。

    明军如此的做派,显然是想放长线钓大鱼,钓一条更大的鱼,而这条更大的鱼,不是他刚开始认为的那样是自己镇守的锦州等处,而显然非皇太极莫属。而他哈占,或者锦州等处,不仅分量不够,而且也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可惜的是,顿悟之后的哈占,虽然明白了大明的阴险诡计,却仍然束手无策。

    如今后金面临的局面,哈占比一般的女真人要了解的透彻一些,因此他也猜测出,皇太极此次率领大军,是要对那个“新扎盟友”下手。

    皇太极的此番作为,其实是冒着令女真人陷入“众叛亲离”境地的风险的,可因为后金目前面临的困局,也有着不得不如此的充分理由,所以并没有招致其他那三位“俱南面坐”的大贝勒的反对。

第442章 更大的鱼2() 
    哈占的地位与大贝勒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他为女真、为后金未来的担忧,绝对不次于任何一位大贝勒。(。。l因此,他对皇太极所采取的策略,对朝鲜这个“新扎盟友”暗下狠手的无奈之举,也是从心里认可的。

    现在哈占唯一能够做的事情,竟然是那些建昌城的蒙古小弟最好快些让人打死算完……他期盼着明军快速攻破城池,建昌城的战事赶紧结束,城中那几万蒙古人,哪怕是全部战死、甚至全体投降,也比这样耗下去要好。

    甚至自己镇守的锦州等处,如果有需要的话,到时候也都有可能彻底放弃,也绝不能耽误了皇太极到朝鲜“征粮”的大计。

    因为,建昌城一日不被攻破,皇太极和后金就会一直被一道紧箍咒所束缚、甚至像一座山那样压在身上,直到被彻底压垮为止。

    从朝鲜撤军,是解决建昌城被明军围困的唯一解决方法,明军的目的,绝对也是如此。相信只要是皇太极派出三四成的部队回援,明军都有可能主动撤退。

    因为如今的后金,犹如光脚的恶汉,恨不得找人拼命呢。而从宁远城那一战来看,明军的策略,恰恰是不与后金做正面的交锋,而是一心指望着用“时间”这个最钝、或者也是最快的“杀猪刀”,并且时以最小的代价,将后金这个最大的敌人消磨殆尽。

    说实话,这个策略,是最懒惰、最“不思进取”的招数,可恰恰却是最有效的良策,最犀利的对敌之策。'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后金可以将此视为大明一如既往的软弱,可在心里却是犹如百爪挠心,心急火燎。

    因此,皇太极是非常渴望与明军大战一场的,后金上下也都是憋着一股劲儿,要与明军见个高低。若是能够如愿,不仅可以好好的出一口恶气,还可以顺便解决很大一部分的粮食和军辎的问题。对于后金来说,这是最合适的买卖了。

    可是,不用费什么心思,就可以猜测到明军最可能要采取的应对措施……那就是一如既往地避而不战。而且这避而不战也是针对后金的大部队来说的,若是少量的部队前去建昌城解围,恐怕是难脱肉包子打狗的命运。

    哈占虽然一直表面上不愿意承认明军的战力有所提高,甚至是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当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自觉地认可了这种现实。

    他相信,皇太极若是知道建昌城的情况之后,肯定也会看透稳坐紫禁城里的那人的心思,而且肯定也会与他哈占是同样的想法,同样是期盼建昌城早日陷落,城内的蒙古人也早点儿灰飞烟灭。

    可是,他们的这种想法,却是只能在心里盘算,是绝对不能宣之于口。

    但是,哈占也知道,这是自己在一厢情愿,明军的目的,已经像司马昭之心那样路人皆知了,他们就是要将这道难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在皇太极的面前,也摆在蒙古人、甚至天下人的面前,然后就在旁边袖起双手,看他皇太极如何手忙脚乱,如何破解自己的这个杰作。

    对于大明来说,好不容易想出的一个题目,怎么能够在“好端端的”的情况下,自己就将这大好的题目取消呢?!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题目做足做充分,使皇太极面临的不良后果最大可能地放大,将其恶劣影响无限扩展。

    因此,皇太极一日不派大部队回援,建昌城就会一直被大明当作手中的玩物,想怎么蹂*躏就怎么蹂*躏,而且还绝对不会隐藏他们意图――放任出城四处求援的信使随意出入,而对“围三缺一”的攻城铁律却是置之不理、四面将建昌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就是最好的注脚。

    不过,也不用太久,或者说,留给皇太极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因为建昌城内的粮食牲畜等给养肯定不会太多,等这一切都消耗殆尽之时,差不多就是女真人失去蒙古人臂助之日。

    皇太极正在向那边新扎的盟友举起了屠刀,这边的“老资格”的“小弟”却又面临着离心离德……这,这可如何是好啊!哈占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好歹不是皇太极!

    不错,蒙古人还好说一些,毕竟他们与女真人似乎还有着若有若无的血缘关系,可对于朝鲜人来说,那就是完全的异族了。而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部族来说,什么隐约的血缘,什么新扎的盟友,只要是自己需要,让他们做工具、做炮灰,他们是没有资格持有异议的,只能俯首帖耳、言听计从。若是稍稍露出个“不”字,那就毫不客气地刀枪相加好了。

    实际上,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女真人也是一直如此做的,并且也一直大有成效。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局势就悄悄发生了变化。

    先是来自南面的粮食等物资戛然而止,后来那个死而不僵的察哈尔林丹汗,也似乎打了鸡血似乎返了阳,开始重新竖起了大旗、重新亮出了黄金家族的金字招牌、并且大肆招徕旧部,并且大有东山再起的意思。

    其实,哈占对此看的格外分明,那林丹汗充其量不过是南面紫禁城里面那个年轻人手中的木偶,需要的时候,就牵动一下手里的细线,林丹汗就会像灵魂附体那样一阵的悸动,可若是哪天那个年轻人不高兴了,或是不需要了,很可能就毫不留情地剪短手中的细线,而那具木偶就会被彻底抛弃。

    哈占相信,林丹汗也并非颟顸至斯,以至于一点儿看不出南面那个年轻人的真实用意、真实意图。可是,做为一个即将谢幕的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个传人,即便是一根稻草,他也要伸手狠命地捞在手里,并且死死地抓住……因此,堂堂的黄金家族的传人,几乎就变成了南面那个年轻人的跟班儿,人家说什么,他就得听什么,并且乖乖地按照人家的指挥棒转动。

    对此,哈占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想到这里,哈占一身冷汗就下来了,他都为皇太极感到犯愁。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有,而且是最简单不过的招数……回援。

第443章 “考生”皇太极() 
    回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千多里的长途跋涉,军兵必定极度疲惫不说,若是回援的部队人数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