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哉大明-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段时间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很多人为此身首异处,很多势力也都连根拔起。。l''可对另外的某些人来说,这教训因为未及其身,似乎印象就不是多么的深刻,一段时间之后,记忆也不是那么清晰了。

    印象不深,记忆不清晰……这都不要紧,只要敢于跨越雷池一步,皇帝陛下会不厌其烦地再三施以雷霆手段,直到他们真正能够记住、记牢为止。

    因此,对于那些来到柴家沟的商队,皇帝陛下务求做到无一漏网,一定要全部拿下。不仅如此,之后的追查和惩罚措施,他也准备好了充足的手段和充分的心理准备。

    而对于后金,对于后金派来的那些联络人员和接应保护商队的巴牙喇,只要是在我划定的包围圈内的,一样要不客气地彻底剿灭。而对于那些在包围圈之外,或者尚在关外的那些巴牙喇,皇帝陛下也并非要一口吞下,而是该交给林丹汗的交给林丹汗,该让孙传庭他们练练手的就让他们练练手。

    因此,皇帝陛下也是确有此意,确实就想给孙传庭一个机会,来检验一下这段时期的训练成效。有这么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让他们来一个长途奔袭,各种训练项目也可以随机实地检验一番,机会实在难得。

    皇帝陛下的确是很想看看他们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也想给他们提供一个自我检查、自我弥补缺失的机会,以利于今后训练的完善。

    说实话,一面是积习难改的旧军,一面是毫无组织纪律性的流民和盗匪,若是在短时间内就转变为一支铁军……反正皇帝陛下自己就不是十分的相信。

    皇帝陛下的这种“不相信”,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不是对孙传庭等人的不信任,也不是对他们所付出辛苦的无视。他是在给孙传庭足够的时间,也是在给他足够的缓冲余地。

    皇帝陛下已经打定主意,不管此次的长途奔袭的效果如何,只要能够好好总结,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孙传庭就肯定会一如既往地获得信任和重用。

    过程是必须的,出现起伏、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现象,皇帝陛下是务实的。

    ――――

    从陕西延安府安塞县的那处新军编练基地,至北直隶的最北端的张家口附近,中间足有两千里的路程。

    稍事准备,最主要的是给养准备充足之后,孙传庭就亲自带队,千余名新军踏上了长途跋涉的征程。

    这次任务,因为要尽可能地隐匿行踪,因此他们一路之上都是要自己解决膳食问题,所以给养都是他们随行携带。千把人几十天的果腹之物也是不老少了,所以除了有百十匹马驮带,每个军兵的身上也都背负了一些。

    因此他们的此次行军,基本上等同于后世的负重拉练了。

    开始的时候,大家的体能都还比较充沛,每天行走五六十里不在话下。可是,在连续行走了四五天之后,一多半人就开始吃不消了。很多总旗小旗和百户都向孙传庭提议,能否休息一两天,等大家的体力恢复一些之后,再将因为休息耽误的行程给补回来。

    人在经过几天连续的行走之后,肯定是要达到疲劳极限的。可这个时候,最忌的就是彻底停下来休息。如此虽然看似人员不是那么难以承受了,可重新开始行程之后,还是要经受这么一个到达疲劳极限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总是不能够越过疲劳极限,总是要不断地适应。

    正确的做法,就是在到达疲劳极限的时候,不是彻底停止行程,而是尽量坚持,实在坚持不住,也不要彻底停止,而是进行减量处理。五六十里不能达到,那就二三十里,甚至每天坚持行进十里八里的,也比彻底停下行程要好的多,人的身体也会逐步适应。

    这种方式,虽然当时大家会感到难以忍受,可一旦坚持下来,一旦跨过了那道坎儿,人体的疲劳极限就会被突破,即便以后的行程还是那么艰苦,可他们也就不会感到是那么的难以承受了,感觉也肯定会轻松许多。

    而且一旦突破了这个体能瓶颈,此后再行休息调整,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要重新经受疲劳极限的煎熬了。

    但是,孙传庭他们对此却没有系统清醒的认识。虽然此前的行伍生涯,或许有些人会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但是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没有有心人进行过总结,因此对于孙传庭他们来说,这方面的知识还属于空白。

    为了不出现掉队现象,为了圆满完成皇帝陛下第一次交给的任务,孙传庭遵循了这个时代军伍行军方面的一些习惯性做法,行军五天之后就休息一天。

    就这样,他们一路行来,一路不断地克服疲劳极限带给他们的难熬滋味。而孙传庭却把这当成了磨练,乐此不疲。(没有知识就是这样的可怕!)

    两千里路程,耗费了将近一个月。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速度,在眼下的大明王朝所有军队来说,也是属于蝎子的尾巴――独(毒)一份儿了。孙传庭也可以感到欣慰了。

第378章 把鞑子赶出去3() 
    等孙传庭带领着这个千人队来到宣府东南的这个指定地点时,堪堪没有逾期。。l'小说'

    可虽然没有逾期,时间却没有富裕。

    他们到达之后,尚未来得及休息,就又接到了命令,要他们在两个时辰之内,赶到离万全右卫最近的那处关口,将滞留在那里的后金鞑子驱赶出境。传令人即是向导,负责为他们领路。

    孙传庭接到命令,自然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和余地。他只得又马上命令集合队伍,将现有的吃食多少分发了一些,又将用不到的辎重和粮食留在了一个隐秘的地方,派了一个总旗带领着手下看护,然后就在向导的带领下重又出发了。

    在路上走了有一半的时候,他们远远地看到过有两处烽火墩依然有狼烟升起。

    至此,他们才真的认为,这不是纯粹的长途拉练,不是练兵,而是有一场真正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仿佛嗅到了血腥的气息,这支队伍不仅没有胆怯,反而隐隐有些亢奋。

    为执行这次任务,孙传庭所挑选出来的,当然既是在训练中表现出色之人,也是悍勇之辈,总之是些在训练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些人。

    他们也都知道,他们的孙传庭孙大人,是皇帝陛下亲自挑选的练兵大臣。能够得入皇帝陛下的慧眼,那孙大人就肯定是皇帝陛下的嫡系人,而自己紧紧跟定了孙大人,自己也就等于成为了皇帝陛下嫡系人的嫡系部队……那,只要保持住这种关系,自己在大明王朝还不是横着走了吗!

    但是,他们也知道,若要想成为皇帝陛下嫡系人儿的嫡系部队,可不是仅仅挂一个名头就万事大吉的了,那可是真的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关键时候敢于冲在前面,关键时候不能掉链子,总而言之一句话,关键时候要给孙传庭孙大人长脸,关键时候要给皇帝陛下长脸,那才算是“嫡系人儿之嫡系部队”该做的事情。

    对于这种观点,尤其是那些有过落草的经历,后又经招抚而为良民的那些人,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些人,包括李老柴、独行狼、点灯子和张大胆等人,大部分都是最有眼力价儿,他们经多见广,知道什么时候该拼命,什么时候该做缩头乌龟。

    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在训练中表现出色,只有这样才能入得了孙传庭孙大人的法眼,若是因此在皇帝陛下那里稍微挂一下“号”,那可就是无上的荣光了。若是此后几乎合适,自己再狠狠地表现一番,飞黄腾达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有些恶习,有些还非常的严重,因此本来是孙传庭最先要防范、也是最感头痛的那部分人。可训练开始之后,这些人反而成为训练表现最为积极、最为主动的人。

    很快,孙传庭就摸透了这些人的心思。能够有着积极表现,能够有着为朝廷、为皇帝陛下立功的心思,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好的势头。因此,孙传庭既感到很是高兴,也打算大加利用。

    可是,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其实是冒了相当大的风险的。若是利用得当,他们绝对是建功立业的好帮手,可若是出现偏差,这些人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孙传庭也不能为他们主持公道的话……一次两次他们或许还能够忍受,可次数多了他们就难免要故态复萌。可对于“主持公道”一事,目前的孙传庭人微言轻,因此他是没有一点儿信心的。

    到了那个时候,孙传庭自己也都很有可能被裹挟至万劫不复的境地。

    不过,好在眼下也还都处在一个上升期,他们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身”,一时也还心无旁骛,这也算是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反正对于这种势头,自己也只能支持,而不能进行任何的否定和打压。

    ――――

    虽然身体都很是疲惫,可因为有了两千里跋涉的经验,短短的几十里就根本不在话下了。

    “再行五里,前面就到了,”向导说道。

    “好,暂且停下,”孙传庭向自己部队的传令兵说道。传令兵接到命令,马上小声向后面传了过去。

    命令是要孙传庭他们将在那里的鞑子赶出去,而不是勉为其难的聚而歼之,因此他早就想好了一个办法。

    他打算把部队展开,然后“兜剿”过去,才能将鞑子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地赶出去……这是他们接受的第一次任务,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因此孙传庭也没有更大的胃口,也没有更大的野心,只要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任务就行。

    鞑子也不是没有突破他们的兜剿,向关内深入的可能,而且若是在以前的话,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但刚才询问向导,知道了那里的鞑子只有几百人,其任务似乎也是维持出入关口通畅而已,而不是内侵抢掠财物。况且现在已经狼烟四起,各处已经有了防备,就他们这点人马,如果贸然内侵的话,等待着他们的肯定不是“好酒”,而是“猎枪”了。

    基于这个认识,孙传庭大胆地断定,不知关内虚实的后金鞑子不会选择突破内侵。

    而若要实行兜剿战术,就必须要分出一部分人马从另一个方向包抄过去,如此才能形成所谓的“兜”。孙传庭同时还命令大家,不管是哪一部分接战之后,务须高声呼叫,听到声音的同伴也要大声予以回应,同时向那里聚拢。若有逡巡瞻顾者,军法处之。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吸引同伴前去助战,步兵与骑兵接战,必须要有人数上的优势才行。另一方面,也是让后金鞑子们摸不清深浅,不知大明有多少军队包抄上来。

    关口附近都是山,很多边墙就是依山势而建,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因此慌乱间,后金鞑子一时恐怕无法分辨。

    孙传庭如此布置,真实的意图是想尽快将后金鞑子吓跑了事儿。

    对于孙传庭来说,这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他们这支部队,毕竟是经过了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虽然精神状态尚可,但军兵的体力消耗确实很大。因此一旦形成僵持的局面,对方毕竟是可以借助相当的马力,而且移动起来的速度又快,因此最先崩溃的,很可能就是自己这些疲惫之军。

第379章 凝聚之力1() 
    果然,双方接触上之后,很快就分出了胜负……或者说进退更为合适。'。l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后金鞑子虽然并没有多大的伤亡,某种程度上他们因为借助马力的优势,在双方的缠斗中还占据着一定的上风。可一听到那似乎漫山遍野都在回应的呼喝叱骂之声,以及从四周源源不断、陆陆续续地赶来的明军,不明就里的他们就有些胆怯,并开始慢慢退却了。

    其实,也并非完全的胆怯,他们是因为生怕被包围起来,生怕被越来越多的明军纠缠住不得脱身,在山地作战,马匹的优势会被降到最低,所以他们不得不采取暂时退却的策略。

    与孙传庭设想的一样,后金鞑子们退却的方向,不是关内而是关外。但他们退却的速度很是缓慢,只比明军的速度快一点点儿。他们似乎是不甘心就此退却,似乎是要维持巴牙喇最后的体面,也似乎是要引诱明军追赶。

    看着后金鞑子们开始退却,孙传庭约束着部下不要过于靠近,只是保持着对鞑子们谨慎的压迫,不去刻意逼近,同时也做出要引诱对方来攻的架势。而明军的这种做法,更加重了鞑子们“有古怪”的思想意识,退却的也就更加彻底了。

    一俟鞑子们退出关外,孙传庭立即收束住了部下,并没有让他们进行追赶。

    孙传庭如此做的原因,不仅是步兵无法追击骑兵,更主要的是,他没想到一向自视甚高的后金巴牙喇,为何这么快就选择了退却。(。。l)他怀疑这里面有猫腻,因此就以谨慎为要。

    关于这一点,双方可谓是各怀戒心,轻易不会使出大杀招。

    对面是巴牙喇,是后金的精锐。孙传庭在双方从一开始接战,他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以往的传说中,后金巴牙喇可是从来没有主动撤退的时候。不管面对的是骑兵还是步兵,不管是人数上处于优势还是劣势,他们都是要死战到底的,退却……那是对方的选项。

    而孙传庭尚不知道的是,这次巴牙喇们之所以不像往常那样死战到底的原因,是因为先行入关的那五百名巴牙喇受到攻击的消息,令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那名斥候前来报信的时候,虽然有意压低了声音,可周围的人还是听到了类似“中伏”、“危殆”等等的只言片语。这个讯息很快就在他们中间传开,“就这么短短的时间之内,‘中伏’还则罢了,毕竟道路不熟,可怎么就‘危殆’了呢?!”五百名巴牙喇,足可以冲杀一番的,即便要被对方吃下,那也得将他们的大牙硌下几颗来,怎么这短短的工夫……他们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可心里却着实感到了古怪。

    而且后来去增援的人马,临行前也留下了“一定坚守,实在不行暂退关外,但不得远离,以随时准备接应”的命令。因此,他们见对方的攻势很是凶猛,一时摸不清底细,生怕弄出什么古怪来,所以才选择暂时退却。

    这一场战斗,因为是甫一接触一方就退却,而且鞑子都是骑兵,因此双方的伤亡都不是很大。

    对于孙传庭来说,本方是步兵,而且是疲惫的步兵,能够将鞑子赶出去,就算是完成了任务,真的是别无所求。

    鞑子虽然退去,可速度不仅很是缓慢,而且在关外不远处就收住了马匹,很明显是想引诱明军来攻。

    孙传庭自然不会上当。但是,他们也不能就此撤退。因为看这架势,鞑子肯定是不会彻底退去。虽然将鞑子驱逐出去了,自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可若是自己退去,鞑子绝对会卷土重来,所以撤退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他一面派人跟随那位向导回去复命,并且讲明现实的情况,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略。

    另一方面,他分派一部分人盯着鞑子的动向,安排自己队伍中各两百名弓箭手和长枪手严阵以待,防备他们的突然冲击,余下的人都去附近砍伐树木,然后搬运回来制造简易的鹿角丫杈什么的防御工事。

    没办法,步兵防御骑兵,只能尽力在阵地前面布置这些东西,以求暂时减缓对方战马冲击的势头,为施展本方的兵力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