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新式火铳的杀伤力更加的生猛,若是目标正好重叠的话,新式火铳发射出的弹丸,可以接连穿透两具身体,或是一人一马。
若是足够细心,手上的感觉也适当的灵敏的话,在试射新式火铳的时候,你甚至能够感受到弹丸在铳管中滑行的是那么的顺畅,就连其产生的后坐力都是那么的温柔。
若是质量粗糙的旧式火铳,铳管内侧不光滑,弹丸在铳管的滑行非常生涩,根本不会舒畅,由此产生的后坐力几乎每次都不一样,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左右摇摆的现象。
但是,新式火铳虽然穿透力超强,可制作起来也是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并非有了充足的物力和财力之后,就能够敞开了生产,因为,技术,或人力――有着精良的制作技术的熟练工匠――是一个阻碍大规模生产的最大的瓶颈。
尤其是加装膛线的技术,整个大明王朝的工部,加上从泰西高薪聘请来的技师,总共也只有五六个人能够掌握。
毕懋康曾经组织了一些大明的工匠,尝试着在原有火铳上进行加装膛线。但一来那些库房中的火铳本来就良莠不齐,不合格者居多,因此根本无法形成产量,而只能因陋就简。
将那些可以加以改进的挑拣出来,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适当的修整,然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而那些根本无法使用的,就直接进了熔炉。这也算是对大明工部及内监的库房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也就此重新建立了账目。
好在库房中,旧式火铳的库存的数量多多。尽管淘汰了一大批,可还是有很多,经过改良之后,勉强能够使用。在新式火铳大规模出产之前,这些经过改良的旧式火铳,也算是废物利用,多少能够弥补一些缺口。
而新式火铳的制作是不能急躁、也不能得过且过的,必须精益求精、必须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所以,尽管辽东形势紧张、战事频仍,以后金为首的那些魑魅魍魉依然在辽东大地横行肆虐,可这些工作,还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想快根本快不起来。
做为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当然也是心急如焚、心痛不已。可他也知道,这类事情是来不得半点儿马虎的,所以他仍然耐着性子,等待着这项技术按照固有的规律和程序,一步一步地慢慢成长、成熟起来。
新式火铳虽然威力惊人,可惜的是数量有限。而不管是新式火铳还是旧式火铳,在连续发射几次之后,铳管就开始发烫,因此必须进行冷却,否则极易出现炸膛的危险。而在这个时代,铳管、或者枪管的冷却,不仅在大明,就是在泰西,也是一项无法有效解决的事情。
为了解决、或者干脆就是回避这个问题,此次增援宁远城,除了配备绝大部分的新式火铳,也携带了更多的经过改良了的旧式火铳。大致的比例,是一比五,一支新式火铳,搭配五支旧式火铳。
这些新式、旧式火铳,全都与火铳手一起装入同样的大车之中。
除了开始时接连两次使用新式火铳齐射,一俟后来随着后金巴牙喇的冲锋,双方的距离,基本就在五十步至八十步之间了。因此,之后辅助兵递到明军火铳手手中的,就多是旧式火铳了。有五支旧式火铳轮番发射,中间还有一小段时间的间隔,应该不会出现铳管过热的现象了。
或许是不断腾起的烟雾太过浓密,以至于遮挡了指挥官的视线,或许是第一次在真实的战场上指挥如此快捷便利的火铳齐射,指挥官自己虽然并没有亲自施射,可也是感到了足够的震撼。
在发射了五轮齐射之后,指挥官也没有、或者根本看不清后金巴牙喇的冲锋阵势是否还依然保持着……反正,根据战前的安排,是要连续进行十轮左右齐射的,那么就先完成“计划内”的指标再说吧!
“预备……放,”
“预备……放,”
指挥官以不变的节奏发号施令,辅助兵们以不变的节奏清理铳管、装填子药,火铳手们也以不变的蹲式姿态,向着既定的目标机械地扣动着扳机。
整整十五轮齐射过后,指挥官才止住了号令。
或许是精神高度紧张,或许是刚才那一阵不间断的齐射,造成了过于轰鸣的声响,因此,当明军齐射刚刚止歇的时候,整个战场似乎一下子陷入了诡异的静谧之中。
大车中的明军都很是怀疑,自己是否是身处杀机四伏、硝烟弥漫的战场,“莫非这是烟雾缭绕的原始森林?!”
他们两耳兀自鸣响,两眼迷蒙,可还是努力瞪大了眼睛,想极力穿透眼前的迷雾,看一看前方到底是森林,还是那些令人“恐惧”的后金巴牙喇。
但是,就在他们尚未将心中的疑问搞清楚,猛然间又从车队的首尾两端,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和阵阵高亢的喊杀声。
若是又有敌人从前后两端杀过来,火铳威力再大,可若不是正面对敌,杀伤力恐怕就要大打折扣。
皇太极真是够狡猾的。
在这淬不及防的情况下,不知明军该如何应对!
第254章 来是来“收摊儿”滴()
时间仿佛停滞。
明军的火铳手已经停止了齐射好一阵儿了,车队上空的烟雾依然没有散开。
其实,烟雾是否散开,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因为他们的耳中,似乎已经听到了好像从非常遥远的地方,传来了的人的惨叫和马的悲鸣。
其实,没有中枪倒地的后金巴牙喇,在大车的两侧都还有很多,到底之后尚且喘气儿的幸存者更多。虽然场面凄惨零落,可基本上每一侧但是仍然骑在马上的都还有数百之多。但是,等微风将烟雾稍稍吹散,明军眼前的境况,连造成这一切的他们自己,都被震惊了。
与开始时万蹄奔腾的场面相比,此刻眼前的开阔地显得尤其空旷,似乎一下子就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中间空旷的地面上,是数不尽的人和马的尸体。血水汩汩渗入地下干涸的泥土中。
这诡异的静谧还没有维持多久,猛然间,从车队的首尾两端,又传来了阵阵马蹄声和激昂的喊杀声。
难道是皇太极还准备了后手?!
若是后金此时从明军车队的前后两端杀过来,明军的车队因为是连接在一起,因此根本来不及调整。火铳手不仅没有了车厢的掩护,而且也根本无法如此迅速地调整枪口,因此也无法对来犯之敌进行大规模的齐射。若是等对方冲击到近前,一旦展开近身肉搏,这些火铳手可绝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结果……根本无法想象。
如此一来,此前的战果等于白费,这数百辆大车的粮草和军辎,还是同样会落入后金皇太极的手中。
若是这样一个功败垂成的结局,怎能令人甘心!
不过,抬头看一看那些刚刚射击完毕的明军火铳手,他们似乎对此充耳不闻,依然在埋头收拾自己的东西,其他的事情,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看到他们的表情之后,大家就感到,看来我们是杞人忧天了。
有句话叫做: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我们这里说的是大明王朝的事情,因此不用替他们担忧。
指挥官的镇定,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不像火铳手们因为要射击,所以是一直蹲在车厢内,他们的视线也只能通过车厢板上的孔洞向外张望,能够看到的也只是前面张牙舞爪的后金巴牙喇们。指挥官因为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将自己的声音传的更远,因此是一直站立在大车上的,所以他的视线也是最为开阔。
其实,根本毋需左右观察瞭望,指挥官也都知道,这个时候,也该他们出场了。这乱糟糟的场面,总得有人出来收拾一番吧。
所谓他们,就是开始的时候,负责为明军车队开辟道路的那两千骑兵,以及从海边隐匿了行踪的一千的明军骑兵。
那两千骑兵“冲破”了阻拦,彻底“摆脱”了后金巴牙喇之后,明着是朝向宁远城绝尘而去,可等奔行出一段距离、甩掉尾巴之后,他们即可就左右分成了两支,兜了一个圈子之后又重新返回来了。他们前进的方向,当然是明军车队的两侧,也就是后金巴牙喇冲锋阵型的肋部。
而从海边就隐匿了行踪的那一千明军骑兵,从一开始就分成了两支,前进的方向,也是车队的两侧。当然了,与那两千骑兵一样,他们的最终目标,也是巴牙喇们冲锋阵型的肋部。
当然是事先就安排好的,或者说是事先早就安排好了的。
一俟车队那里开始了火铳的齐射,就等于给他们发出了信号。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催动胯下坐骑,向车队两侧合击而来。
时间“扣”的刚刚好。
等他们清晰看到了人仰马翻的后金巴牙喇时,车队那儿的指挥官也是刚刚完成了“计划内”的号令,火铳手们的齐射也就此结束,他们出场的时候也就到了。
要说起来,这实在不能算是“交战”,而只能称之为一边倒的屠杀。
或许是有过塔山伏击战的经验,这些明军骑兵对于砍下不可一世的巴牙喇们的头颅,似乎已经失去了兴趣。真的,他们不仅一点儿“成就感”都没有,而且还因为自己这堂堂的大明骑兵,竟然沦落到为别人“收摊儿”的地步,心里还着实有些气不过。
“好歹我们还是大明精锐诶,怎么成了专门拾人牙慧的了……”虽然阴阳怪气儿的牢骚不少,可都只是当做玩笑般的一带而过罢了。
他们是有这样的闲情逸致的。因为此时进攻一方的明军骑兵,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车队两侧,残余的后金巴牙喇,也都有数百人之多。若是在平时,他们这区区的数百人,也很是可以与明军的一两千骑兵展开对冲的,而且落败的一方,多半还不一定就是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后金巴牙喇们。
但是,今天的这番场面,实在不忍足视。
他们不是失去了勇气,也不是失去了斗志,此时此刻他们放弃抵抗、引颈就戮,完全是因为他们尚未清醒过来。
他们刚才一直在冲锋,一直在愉快地冲锋,只是不知什么原因,似乎一下子就从愉悦进入了地狱。无数的小鬼儿即刻蜂拥而上,撕扯着他们的肉体,蚕食着他们的生命。他们那往日雄壮的马匹,那一刻也是只能发出绝望的悲鸣。
这反差实在有些大,有些淬不及防,有些不可思议。
本来他们是要将这一切,都加在对方头上的。可在转眼间,这一切就都发生了逆转,遭受屠戮的,竟然是自己。
这怎能让他们相信,又怎能让他们甘心。
因此,他们对于从远处呐喊着冲过来的明军骑兵,竟然都是置若罔闻。因为他们此时此刻都在拼命地想,拼命地琢磨,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拼命想,也想不透其中的关窍,于是他们……就再也不用去想了,因为他们用于思考的脑袋,已经再也不属于他们自己了。
一俟将那些尚能喘气儿的巴牙喇们的头颅切下来之后,明军骑兵们才算是真正地忙碌起来。
兵刃、盔甲、弓、箭矢,统统都是他们要收集的目标,尚能骑乘的战马自然是他们的最爱,就连那些已经咽了气儿的、或者没有咽气儿却已经肢体不全的死马、半死马,经过简单的处理——主要是将内脏抛弃——之后,也统统装入了大车。
经过前面几次与后金的攻防大战,宁远城中损失了三四千士兵,若是加上阵亡的辅助兵和青壮,总数也已经达到了五千左右。这些损失的人员,朝廷马上从觉华岛派遣过来。
加上这些增援的明军步卒,宁远城中也是恢复到初时的一万五千人左右。
这一万五千人,光是每日的口粮消耗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此时正好有这一千多匹死马,最近几天就权当是给他们打牙祭了。
即便去掉了那些汤汤水水的内脏,一匹战马所余也有数百斤。
一千多匹的马肉,肯定是吃不完的。不要紧,后面有四辆大车上专门装的是盐巴,腌渍起来就会多放一些时日。
这些都是好东西,绝对不能随意浪费。若是任意丢弃,几天的工夫就会招满了蛆虫。
加上此次输送来的粮草,眼下宁远城中虽然粮食也还是比较充足,但有时要想着无时,现在节省下来一些,在某种程度上就避免了今后可能出现的粮荒现象。
这些收集起来的好东西,一部分捆扎好之后,都放在缴获的后金战马的背上,一部分就装入了本来是火铳手们隐身的那两百辆大车中。
完成了“计划内”指标的火铳手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之后,就从大车中出来了。
他们,以及刚才与之完美配合的辅助兵们,此时还不能歇息,他们还有一个任务等待着他们。
他们整好队伍,在指挥官的带领下,分别朝着事先勘察好的几个小山包行进。这几个小山包是附近的制高点,也正好控制着来往的几条道路。牢牢地控制住这几个制高点,就等于控制了这附近区域内的安全。
到达指定地点之后,他们根据地形,迅速布好了防守或狙击的阵型,然后举目四望,等待着有可能出现的后金巴牙喇。
他们要为正在忙活着“收摊儿”的明军骑兵们担任警戒,以防不甘心的后金皇太极卷土重来。
————
从后金巴牙喇向明军车队发起冲锋开始,到明军骑兵对呆若木鸡的他们发起冲锋,最后犹如砍瓜切菜般的屠灭殆尽,前后也只不过用了两刻钟。
在远处山坡上皇太极以及代善等众人,此时也是呆若木鸡。
若是此时能够调动一批人马,从四面掩杀过去,只要避开车队的两个侧面,虽然最终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可至少应该不会令大明就这样轻易地脱身离去。
可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感到完全没有必要再另行调派军队——那可是整整四千巴牙喇精锐啊,袭击一支只有两三千明军护送的辎重车队,无论对于后金,还是皇太极来说,都已经是给足了对方面子了。
开始的时候,是根本未曾想,而此时很是有“必要”想了,可却是已经没有了思考的空间。因为此刻他们的大脑,全都被茫然完全占据,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空间用于想象其他事情。
第255章 朝鲜人的心思()
经此一战,应该说双方都有损失,只不过后金皇太极的损失要大一些罢了。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至少这是最近二三十年来,能够在与后金的交战中,占据一定的上风,已经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了。尽管明军是以防守的姿态,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对敌,看起来虽然被动,可因为因此可以在相对的“暗处”,所以在用兵方略方面,反而有着一些主动性和任意发挥的余地。
后金的损失虽然要大一些,而且所损失的兵力中,绝对的精锐巴牙喇几乎要占到一半,皇太极因此尤其感到肉疼。可因为他们的正面对峙的兵力本来就大大多于明军,所以几千兵力的损失,也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优势地位。
皇太极虽然掌控着居于优势的兵力,可因为其中有着稍显桀骜的蒙古人,以及只适合举旗打幡儿的朝鲜人,所以“凝聚力”就不是那么强大了。尤其是大战开局之后连战失利,令皇太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英明睿智”的形象失色不少,想象中的“如臂使指”的愿望,自然要无限期地延后实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