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领-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像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沙关县粮油公司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与计划经济有关,也与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缺乏效率有关。但是,厂里的工人坚信该厂的厂长是一个**分子,而且是他搞垮了企业。”萧名学接着说道,“该厂的厂长王东雪在八八年出任厂长,在他任厂长的前两年,由于表现出色,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在后来的工业改革措施中,企业领导人的自主权越来越大,王东雪也开始为了一己私得滥用权力。他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工厂的财产。例如,他利用工厂的资金和设施建立了一咋,服务公司,但是,当这个公司赢利时,它并不把赢利交给厂里。用工人自己的话说,这个公司实际上就是王东雪的私人公司,因为公司的一切财产完全由他来支配。”

“最让工人们感到气愤的事情,是该厂投资兴建果汁厂这件事。一九九二年,该厂通过工人集资的办法投资兴建了一座果汁厂。建立这座果汁厂的目的是想通过多元化经营改善厂子的赢利状况。每一个工人交集资款五百元,厂里答应每年付给集资者百分之十五的利息。但是,新建这座工厂成了一场灾难。它不旦没有给厂子带来一分钱的利润,而且把所有集资款都赔了进去。工人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唯一的回报是每人获得了一箱卖不出去的果汁。更糟糕的是,由于果汁厂赔了钱。工人的集资款也收不回来了。这时候厂长决定把果汁厂所在的地皮,以三百万元的价格卖给一家土地开公司,用出售土地获得的资金偿还果汁厂所欠的集资款。但是,出售土地的所得,并没有作为集资款还给工人,而是不翼而飞。工人们认为这批钱已经被厂长挪为已用。

仅仅是去年,据说厂长用于迎来送往的招特费就高达十万元,而这一年中工人有十个月没有领到工资。更加让工人愤怒的是,从九二年到九五年,工厂从工人的工资中代扣工人的养老金两百万元,但是,这笔钱并没有按照上级规定上交给市里的有关部门,因此,该市的有关部门拒付这介。企业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厂长的行为让该厂的工人怒不可遏,彻底调查和惩治厂长的**行为成了工人上街抗议的主要要求之一。

“在许多工人看来,厂子完全是由王东雪搞垮的,他不仅贪婪地侵吞厂里的财产,而且利用企业的资金去收买上级官员,为自己营造保护伞。据说,市里的某位领导到美国和欧洲旅游,九十由王东雪为其报销费用。一方面,王东雪还为一些上级领导及其家属报销医疗费,另一方面,厂里却拒绝履行为自己的职工报销医疗费的义务。工厂不仅不能按时为工人放工资,不能为工人交付养老金,甚至于连厂里的电费也无力支付。工人们越来越穷,厂长却越来越富,工人们被一介,事实激怒了。正如一个工人所说,王东雪搞垮了工厂,用国家财产喂肥了自己。谁知道他贪了多少钱?恐怕一辈子也吃不完,却把工人坑苦了,工人心里不平衡

萧名学的一番话说出来之后,在座的很多人的脸上都有些不自然,这个王东雪替某些领导报销路由费用的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否则萧名学也不可能拿到会上来说。

事实上,明阳市的大部分领弓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过王东雪的上贡,否则以他一个县里面的粮油公司厂长,怎么可能顶得住工人们的屡次上告?这种事情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尤其是市委书记邸思栓和副市长黄锦利的脸上更是一阵红一阵白的,都暗自怨恨萧名学说话不留情面,居然把这件事情给捅了出来,尤其是在省纪委书记徐慧昭在场的情况下。

此时大家都可以注意到,省纪委书记徐慧昭正在认真地往小本子上做记录,显然这件事情已经引起了她的高度关注,或者,这事儿以后会提到日程上去?牛”吓中的明此人,顿时觉得浑身都不自在六





 隅※

事实上在沙关县粮油公司的下岗职工们组织集体卧轨之前,厂子已经连续几个月拖欠地方供电部门的电费,因此供电部门决定在腊月里开始停止向他们供电。

正是这件事,成了工人走上街头进行抗议的导火索。

停电对工厂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它已经停产很久了,但停电对工人生活的影响很大,因为工人都住在工厂附近的家属区,家属区与工厂使用的是同一条供电线路。

腊月里面,已经停电好几天了,由于不能使用照明电器,各家各户都是漆黑一团,孩子们在家里也不能学习,有的被迫去弄了蜡烛或者煤油灯用,情况很糟糕。

这个时候,有些工人就从家出来,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儿地闲逛,边逛边抱怨停电给生蒋带来的种种不变。有一个工人敲着一个盆走了出来,他在家属区内边敲边喊,要求工人们都出来,去要电。

许多人听到他的喊声都从家走了出来,不久,家属区就聚集了许多人。

有人提议把家属区外的马路堵上,阻断交通,这样,有关部门一定会很快知道这儿生了什么事情,也许会来解决问题。

于是这样,马路一下子就被堵上了,交通因此而陷入瘫痪,交通堵塞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到县政府下令,让供电部门立即恢复供电,工人们才散去,交通才恢复正常。

第二早上,工人又在家属区聚集起来,讨论如何才能保证停止供电的事情不再生。

他们决定去市政府请愿,让市政府保证以后不再停电。最后,大约一百名工人去了县政府,冲破了门卫的阻拦,进入了县政府大院。

虽然这一事件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还是成了几天后一次规模更大的工人抗议活动的序曲。

可能是受到一段时间抗议活动获得成功的鼓舞,有些工人开始计划 更大的行动,他们贴出大字报,提出了几项要求,要求补拖欠的工资。彻底调查厂长王东雪,保证医疗费的报销。保证及时放养老金。

由于县里面未能及时答复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打着“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存严惩王东雪”的横幅,再次走上街头。

为了引起政府的重视,他们又一次堵塞了厂门口的交通,由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抗议活动迅演化成了该县第一次大规模抗议活动。

工人们的情绪越来越趋于失控,终于就开始向铁路开始进,打算集体卧轨抗议。

也幸亏是明阳市方面果断出手,动用了大批警力出动,这才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但是仅仅如此,这件事情已经被各界广为传播了,甚至是中央方面也都有所了解。

“如果说以前的家长式政府为城市居民提供的东西过了仅仅维持生存的需要,为什么这些下岗职工在他们的大多数利益被录夺时没有立即提出抗议,而是到了他们的生存遇到威胁时才出不满的声音?国内的政治结构可能是原因所在。”萧名学说道,“历史表明,由于国家垄断了所有的控制手段,在必要的时候,它可以强行实施一些危害某些社会群体利益的政策,而且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它并不一定会遇到这些群体的公开反抗,工人也不例外。这不仅是因为国家的控制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缺乏自己独立组织的中国工人不可能对这些政策提出挑战,他们除了默认之外别无选择。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可以通过宣传使工人相信眼前的牺牲是暂时的,从他们自己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看,这种牺牲也是必要的,因此,应该拥护这些改革措施。”

“但是,我想说的恰恰是另一。萧名学非常认真地对众人表示道,“虽然我们可以漠视下岗工人的艰难处境,也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来限制他们的活动,扼杀这些群体**件的生,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可是我们始终不能够否认一点,那就是这些情况的客观存在”。

“工人阶级对接连不断的牺牲本身利益的改革政策的默许,才使得工业改革顺利进行到今天这个地步。为了国家的改革,国有企业的职工已经接受了太多的牺牲,现在他们的抗议活动说明,他们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萧名学说道,“小改革需要付出代价,但是,不能以他们的生存为代价。他们现在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也说明了国家没有能成功的向一个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容易受伤害的弱势群体提供最起码的保护,而这些,往往都是依靠我们这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们来提供保障的。”

“所以,我们不能冷眼旁观,得想办法解决问题!”萧名学说道。

正文 第二百零二章 饭碗的问题

二马洛的感冒终千好了起来,只是还有点儿怕风,洲了一场雪。外面正冷,他就在家里面裹得厚厚的。找了些书来看,顺便考虑一下建厂的事情。

关于兴建元明粉工厂的事情,此时已经初步定了下来,但是各方面的筹备工作还需要他操心,毕竟喻樟岚虽然有技术,却不可能为这些细节分忧。

陈明洛并没有对此抱怨。毕竟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工厂,员工们对于自己才更有认同感,在企业的管理人选方面,陈明洛打算还是从明宇公司里面选拔几介”然后从社会上招揽几个,暂时也就够用了。

他可以相信,只要自己这个元明粉加工厂的大旗一竖起来,定康县原先的那些元明粉厂职工们,肯定会趋总若骜地赶过来要求报名的。毕竟作为一批对于这个行业比较熟悉的产业工人,他们更希望能够从事自己有归属感的行业?

相对于去那些完全不了解的行业打工。远不如在家乡继续从事原来的行业更让人心安。

尤其是,大家都清楚这个元明粉行业里面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只要不是老板太操蛋,给工人们工资的钱还是绰绰有余的。

事实上原先的定康县元明粉厂之所以会倒台,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并非一句经营不善就能够解决掉。

初八的时候,陈明洛跟喻樟岚在陈通达的带领下,跟五六个市政府办公厅的职员一道儿去了定康县,陈通达是作为市政府方面的领导去考察沙关县下岗工人安置问题的,而陈明洛和喻挥岚则是考察投资环境,看一看是要在哪个位置上建厂的。

众人到了定康县之后,直接下榻定康县政府的招待所。

县长和县委书记都不在家,出了市里面开会,但是临走之前已经安排好了。指示副县长胡斌专门负责接待工作。

胡斌对此事也是高度关注。毕竟一方面陈通达是正处,自己只是副处,另一方面陈通达是市政府秘的时候比较多。需要好好招呼。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这次同来的虽然是两个小朋友,可是人家却是地地道道的投资商啊!

定康县元明粉厂的事情,胡斌虽然不是直接领导,却也清楚这里面的事情。尤其是目前还有好几百下岗工人没有着落,能够引进新的投资商就显得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叮,县级政府而言。一次性解决数百人的下岗安置工作。那是相当了不得的,由不得他小心应对。

因此胡斌这一次安排的非常妥帖,从住宿到招待方面,都是调用了最得力的人手。

只是有一点他始终感到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投资人是陈明洛的儿子和喻远帆的女儿,而陈通达还能够安之若素地过来进行调研,也不知道避讳?

实际上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领导子女经商现象已经很普遍了,毕竟这些年来虽然也在限制,可是限制并没有什么得力的措施,这个界定也很难。所以限制就名存实亡。但是大家做事总是要避讳一下的。

比如说你领导在定康做官。可以让子女到沙关去经商嘛,大家利益互换一下就可以了,既不会授人以柄,也可以促进横向交流,何乐而不为?

像这样老子儿子一块儿就过来的,所办的事情之间还是有连带关系的。就让胡斌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不知道他们葫芦里面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陈通达也没有多说,只是听取定康县关于元明粉厂情况的汇报,顺便接见了一些下岗工人代表,而陈明洛和喻粹岚则是去了实地查看大野盐湖的情况,然后又去了元明粉厂旧址。了解有关生产的情况。

两套人马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到了晚上。

陈通达表示不需要惊动太多人,因此胡斌就在招待所里面设宴陪饭,总共也就是十几个人坐了两桌儿。

吃完饭之后,陈通达和陈明洛父子俩就开始讨论今天的所见所闻,商量一个对策。

其实这一次过来,两叮,人之间所要做的事情,从目的上看都是一致的。

陈通达是要解决下岗工人问题,陈明洛是要建厂,两人网好可以互补,区别就是陈通达希望陈明洛可以把原厂接收了,而陈明洛认为必须另起炉灶,否则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日后的产权关系明晰问题。

“我不希望把企业搞起来之后,突然有人跑过来跟我讲,这是以前的国企老底子,应该收归国有陈明洛对父亲说道。

“你有些多虑了,不过既然你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也尊重你的意见,苏外选址建设吧陈通达虽然是老子,可是也不能影响儿子的决定,尤其是这里面还有别人参股。

陈明洛考察了当地环境之后,就在原来的旧厂地址旁边儿划了一块儿地皮。决定在那边儿建设新厂,具体投资大概在五百万到六百万之间。

定康县这边儿,他们已经通过县政府放出风声来,表示明宇集团要在这边儿招工,建设一家大举……马粉生产企业,希望有兴趣的人前来报名登记,有经沈用愕小人优先云云。其实就是鼓励元明粉厂的下岗工人们过来参加招工。

最诱人的条件,就是一旦成功签订用工合同之后,明宇集团这边儿先三个月的生活费,这个才是关键?

消息放出来之后,顿时就让定康县元明粉厂的下岗工人们沸腾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儿啊!只要是有点儿能力有点儿技术,对原先的工序比较了解的工人们,都觉得这是好日子到了,毕竟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专业人员,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待遇问题。

如果新厂的待遇不错,那也省得跑出去打工了,毕竟背井离乡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乡土观念还是比较浓重的。

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报名人数就过了五百人,这已经大大出了陈明洛的预期。

绝大多数人,还是原先的那些下岗工人。按照三个月的生活费来计算,这就需要陈明洛一次性支出五十万元来给付,真不是一件小事儿。

定康县的这些干部们,都觉得明宇公司这么宣传,未必就是真打算付钱,毕竟活儿还没有干呢。怎么可能直接就出钱,而且一出就是三个月铆

要知道原先这边儿的工资,也不过就是一个月三百元左右啊。

他们看不清楚明宇公司的底牌,陈通达和陈明洛父子却在谈论定康县的问题。

“工业的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工人是得到可观的物质利益的。但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国有企业工人开始品尝到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的艰难转型所带来种种苦果,定康县下岗工人群体**件,不过只是其中一件很普通的事情陈通达对儿子说道。

经过一段儿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陈通达对于这边儿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对国有企业的工人来说,在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苦果中,最难忍受的就是铁饭碗的丧失。

这个过程开始于一九八七年的劳动优化组合,本来这一改革的目的。是要减少国有企业中的多余人员,它给了国有企业经理解雇富余职工的权力,结果是大批的国有企业工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根据官方的统计资料,在全县范围内,八八年以前已经有三十多万国有企业工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