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领-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陈明洛回答道,见林妙有些不理解的样子,便也顾不得解释什么,直接拉着她说道,“一块儿去看看吧,反正这一块儿的工作,你迟早是要接触的,现在去了解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校团委距离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并没有多远,陈明洛开着车,几分钟就过去了。

林妙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只觉得很新鲜的感觉,一排排的房子基本上都被利用了起来,周围高墙环绕,上面还加了电网,门禁森严,看起来高墙大院的,跟看守所有点儿像。

“门口要是再养几只大狼狗,就更像是监狱了。”林妙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基地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狼狗?”陈明洛听了之后,倒是点了点头道,“你这个建议也不错,回头不是能从市警察局搞几条退役的警犬过来,相信是有用的。”

“我就而已,你当真啊?”林妙顿时瞪大了眼睛问道。

“合理的建议就要采纳,现在基地的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一因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问题,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那可是不合算的。”陈明洛回答道。

林妙点了点头,跟着陈明洛往里面走,就发现这些房子之间虽然可以互相看得到,可是之间基本上都有栅栏隔着,头顶上也是钢丝网罩着,将房屋笼罩在内,除非是破开钢丝栅栏,否则的话,各区之间是无法相互交通的。

而且她也注意到,在进入实验区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条长度在十米左右的细窄钢丝通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人并排通过,上面还安装有摄像头监控器什么的东西,可谓是戒备森严。

不过再往里走,就没有发现警卫的身影了,倒是来到实验区大门处的时候,就发现这边儿大门紧闭,连个用钥匙的地方都没有。

林妙正在考虑怎么进去的时候,就见陈明洛掏出了一张IC卡,在门前面的一个部位稍微停了几秒钟,然后转动门把手,铁门就发出了咔哒的声音,开了。

见林妙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陈明洛就笑道,“不是什么高科技,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产品,现在正向各酒店推销呢。”

其实这不过就是一种IC卡管理系统而已,门锁的位置被一种新的单ω最}快片机系统给取代了,通过感应IC卡信号,可以识别对方的信号是否跟主人匹配。

“这东西也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电脑自动化处理,将进进出出的人的身份给登记下来,什么时候进来的,什么时候出去的,清清楚楚地记服务器里面。”陈明洛解释道,“这对于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立刻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始记录来分析原因,找到相关责任人。”

陈明洛这么说着,然后又用手指了指门上的一个小孔,对林妙介绍道,“看到这个小孔了吧,这边儿有个微型监控探头,可以记录下对方的面貌。我们对基地人员的要求,就是开门的时候必须正视大门某个区域三秒钟以上,否则的话,警报系统会自动拉响。”

林妙点了点头,没想到这里居然被防卫的如此严密,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了。

“但是,如果内部人泄密的话,那你这些设备就用不上了——”林妙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这里的资料什么的,都不允许带离工作间的,尤其是利用电子设备什么的,我们都是有相应检测设备的,从国安那边儿弄来的好东西,绝对有效。”陈明洛笑着回答道。

“哦——”林妙点了点头,跟着陈明洛走了进去。

这里面,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间,面积大概有一千个平米的样子,房顶也比较高,有三层楼房那么高,更像是一间厂房。

林妙进来之后,就发现这边儿的情况跟外面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从外面看的话,这就是一座很普通的三层楼房,但是进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只有一层楼,值得注意的,是两侧的墙上有直通楼顶的旋梯,而楼顶上究竟有什么东西,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管道都是用来做什么的?”林妙看到房间里面有很多弯弯曲曲的管道,还有类似于锅炉一般的东西,却不知道这究竟是做搞什么研究。

陈明洛也没有直接回答,笑着对她说道,“你跟我到楼顶吧。”

林妙将信将疑地跟随陈明洛沿着旋梯上了楼顶,就发现这边儿的楼房顶上,连带着周围很多高架子上面,都是安装着由无数面小镜子一样的东西构成的反射镜,原来这上面居然都是可以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自动调整方向的反射镜。

林妙注意观察了一下,楼顶上弯弯曲曲的管道,几乎每一段儿都在几个大反射镜的聚热焦点上整个楼顶上的管道,无一例外地被反射镜的聚热焦点所覆盖。

“难道,这个就是太阳能发电设备?”林妙想起了自己以前听过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似乎跟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有所相似,于是就问道。

“嗯,不错,这个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设备。”陈明洛点头肯定道,然后又补充道,“不过,我们这个设备跟普通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还是有所不同的。”

太阳能是极好的可再生能源,如何储存从阳光获取的能量,以满足夜间或无光照条件下的电力需求,是太阳能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问题。

这其中的困难,就在于电力很难储存,电池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有效储存能量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全球的太阳能电力行业正尝试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明洛在几年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的构想就是捕获太阳的热量,和电流不一样,业内已经知道如何对热量进行经济有效的储存。

“怎么说呢?一个咖啡保温瓶所能贮存的热量,与笔记池所储存的热量相当。而保温瓶的成本仅为五块钱,而笔记的电池成本大概是一百五十块钱,这也就是为什么太阳能热利用将成为主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的原因。”陈明洛对林妙说道。

“关键在于成本?”林妙听出了陈明洛的意思。

“没错儿,就是要控制成本,否则的话,太阳能发电就很难真正被利用起来。”陈明洛点头肯定道。

陈明洛他们这个项目组,现在正在研究的就是太阳能储热系统。

和现有的太阳能热电站一样,太阳能储热系统收集太阳的热量,将水烧开变成蒸汽,推动涡轮来发电,但它并不是马上将热量用,如同水坝里面的水一样,热量将被储存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这样一来,电厂就可以储存其输出电力,基于预期价格选择出售电力,这些电厂加上蓄热器,即使在夜晚没有太阳的情况下,或者白天气候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电力输出供应不受影响。

“说起来,这个加装储热系统是一个发电塔,有点像水箱,高高翘起,四周围绕着数以百计的太阳能反射镜。这些反射镜由两根倾斜的轴支撑,一根轴负责调整其在一天中跟随太阳的转动,另一根负责调整其一年中都能跟随太阳转动。塔中和其下的水箱里是成千上万加仑的熔盐,可以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但是压强却不会变得很大。”陈明洛介绍道,“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就可以将太阳能很方便地储存起来了。”

“似乎,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发明?”林妙反问道。

“应该是这样的——”陈明洛点了点头,非常慎重地表示道。

如今的情况,是煤电油气等传统资源的储量已经越来越少,按照现在大家的采掘速度,用不了几十年,可以供开采的资源基本上就该采完了。

传统资源采完,我们该用什么替代能源呢?风力,水电,核能,这些肯定都是选择之但是相对而言,最简单易用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是别的,正是太阳能。

虽然说如今很多太阳能电池已经在使用当中,但是转换效率还是太低了,只能用于某些具体的方面,不能大量推广到日常生活当中来,这就需要研究能够储能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陈明洛有鉴于此,早早就开始动手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如今,总算是有了一些收获了,他这个熔盐储热系统总算是能够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了。

正文 第五百三十八章 陈明洛的构想

第五百三十八章陈明洛的构想

事实上,陈明洛这个多角度反射聚能太阳能发电加上熔盐储热系统二十四小时发电课题,是一个非常好的环保发电商业项目。

这种新技术,可以使50平方英寸的太阳能聚热效能是80年代平板式太阳能板的70倍,相当于3500平方英寸的聚热效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提升,而熔盐储热系统则提供了可以用来实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发电的可能性。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即便是两天见不到太阳,这个系统依然会继续正常运转。

林妙和陈明洛一块儿参观的时候,就生出了很多感慨来,没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居然会产生如此大的效能,这让她对陈明洛兴办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地初衷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随后两人又回到了楼下的实验室中,跟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这项技术的最新动态。

事实上,这个项目中,学生们的参与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个项目的立项时间比较早,大部分都是陈明洛自己公司里面的研究人员们在按照陈明洛的要求做一些研究。

学生们的加入,一方面是使这个项目也挂上创新实践活动基地的牌子,更容易受到各方关注,另一个方面,就是陈明洛也希望在市场化这个项目的时候,能够得到比较多的政策层面的支持。

现在的情况是,一旦跟高校的科技创新挂靠上之后,想要在国家拿到一个什么扶持政策,就比较容易一些。

关于这一套庞大的发电系统,实验室的主管为林妙做了比较直观的介绍。

一般而言,太阳能热电站产生的蒸汽越热,就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太阳能。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研究升级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动其温度极限,使它高于目前的设计。

水蒸气的温度是有限的,即便是加以高压,其温度也不可能升得太高,所以现在大家就考虑到重新选择材质,提升电厂的蒸汽温度,争取靠近或达到540℃,这是蒸汽涡轮机可以采用的最高温度。

在所有的大型太阳能热电厂目前的经营中,捕捉太阳能热量,都是采用成列的槽状抛物面反射镜,把阳光聚集到钢制集热管上。这种设计的致命弱点是内部采用了合成机油来传递热量,因为机油要流经钢管,把捕获到的热量传送到心,但是合成机油在390℃以上就会分解,这就限制了电站的设计温度。

出于这样的考虑,一些公司提出,可以回避合成油的温度上限,建立所谓的电力塔站,利用场地的镜子,把阳光聚集到中央塔。但是,如果升级槽形设计,更换为具有热稳定性的熔盐,收集槽中热量,这样的设计不仅应该更有效,胜过现有的槽式电站,而且建造价格也相对低廉。

在基地现在推出的处理系统中,它的集热管可以处理熔盐,集热管采用了一种耐热金属陶瓷涂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热量吸收,又采用较厚的钛稳定钢管,抵御高温弯曲。

在高端,损耗来自热量,这些热量被集热管所捕获,然后会散发,之后才被传递到工厂的涡轮机。

“热损失是一个指数曲线,它骤然爬升,是在较高温度下。”实验室主管解释说,“我们一直在寻求实现尽可能高的温度,但也不会太高,因为温度太高了的话,这些损耗将会超过从热蒸汽中所获得的收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考虑到融盐的凝固点问题。

现在他们所采用的熔盐,凝固点是在降温到低于200°C的时候。

这种凝结在储存罐中很容易预防,只需要保温和加热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发生在延伸几公里长的集热管中,那就比较麻烦了。

为了对付凝固的威胁,电厂必须使熔盐在管中保持在250℃以上,这会使用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本来是可以用来发电的,这就无端地浪费掉了。

实验室主管也解释说,他们正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熔盐配方,使其具有130°C或更低的凝固点,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使用更少的热量来防止管盐凝固,从而提高发电热利用效率。

“如果我们的努力取得成功,那么槽式电厂加热熔盐就可在现有的基础上降低发电成本20%,基本上跟现在的火力发电在投入方面持平。”实验室主管表示道。

林妙毕竟不懂这方面的东西,听了之后也是懵懵懂懂,她总觉得,太阳能发电应该价格比较低廉呀,怎么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发电成本还比传统发电项目要高呢?

当她向陈明洛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陈明洛就笑着回答道,“你们平时所能够接触到的那些资料,都是属于科普性质的,带有理想化色彩,实际上,如果太阳能发电项目那么容易搞的话,现在的传统发电项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哦——”林妙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太阳能发电确实很不错,但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能的储藏问题,假如说世界上真的有那种科幻可以储存能量的神奇晶体的话,那么一切问题都简单了,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种储能晶体,所以研究人员们就不得不自行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法,以便可以持续地利用太阳能发电,满足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

“其实,我理想当中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陈明洛对林妙说道,“太阳能最为充足的,自然首推青藏高原了,那边儿地广人稀,特别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假如占个几万平方公里的地面用于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处理得当的话,每年烧掉的煤和油气什么的就都可以节省下来了。”

“但是,这样的话,估计投入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林妙想了想,觉得陈明洛全文'字25~8OO的构想虽然听起来很好,但实践起来的难度太大,尤其是投入方面就难以估算。

陈明洛笑了笑道,“其实没有那么难的,一旦规模化之后,一个单位的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算下来,也不过相当于建设几个三峡工程而已,可是获得的收益,却是远非三峡工程可以比较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没有系统性风险嘛。”

“三峡工程——”林妙听了这句话之后,就嘀咕了两句。

如今正在开始修建的三峡工程,可以说是规模浩大,投入数千亿元之多,其中所牵涉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复杂,而根据规划中所描述的宏伟蓝图似乎可以让人们感觉到,一旦这项工程建成之后,国内将拥有充足的、价格低廉的电力,大家都对此报以殷切的希望。

可是陈明洛是过来人,自然知道这里面是怎么一回事儿。

别的不说,就说工程质量本身吧,开始的时候宣扬的是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几年后就表示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后来又降低了预期,说是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到了最后更加干脆一些,说不能指望大坝本身在这方面有多大的作用。

就从这几方面来看,大家心都凉了,至效能什么的、产生的电力总量什么、对于缓解电荒的作用什么的,比起宣传中的种种,实在是差距巨大,不能给人以任何的欣喜。

“但是,在没有投入使用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技术是成功的。”林妙也提醒陈明洛道。

“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明白的。”陈明洛点头表示同意道。

事实上,也确实如同林妙所说的那样,现在虽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成功,可以要推向实用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了造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