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实施商品化、品牌化销售,明阳市的番茄、西瓜、草莓相继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有力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而在明阳向工业大市转变的过程中,问题就更多一些了,这其中既有城市化滞后的问题,又有工业化滞后的问题。
明阳的城市化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城市化滞后是因为工业化滞后带来的。
要想城市化,首先就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核心是企业化,工业强的关键是企业强,培育市场主体是发展工业的关键。
在工业化的问题上,萧名学和陈通达的意见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在发展的路子上,不能简单的克隆和照搬一些成功的经验,依据本市的实际,不能走那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老路,也不能走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旧路,更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即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当然决不能走经济发展较快、而老百姓得到实惠很少的狭路。
两人都认为,明阳市要迎头赶上,奋力崛起,关键在工业。
他们以实施六个一百工程为载体,即培育四个一百亿产业,壮大一百家重点企业,抓好一百个重点项目建设,年新增一百家规模以上企业,领导挂点服务一百家民营企业,着力抓好一百亿元工业园区。
陈明洛听了老爸关于明阳市发展的布局之后,觉得他们的思路还是比较对头的,想法也比较超前,至少这个不走出卖资源牺牲生态环境的出发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如今大部分干部们都不顾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大干快上的大环境当中,萧名学和老爸陈通达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不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基础,换取自己的政绩,这样的做法还是很值得佩服的。
经过这么一番了解之后,陈明洛就觉得萧名学和老爸陈通达确实没有放松学习,他们也都把学到的东西给用上了,难怪洪老总来了明阳,居然没有挑什么毛病,而且还肯定了父亲陈通达的成绩。
陈通达同志不错,天晓得这句话会掀起多大的波澜来呢。
本月最后一天多了,希望大家手中有月票的,都投了吧,要不就浪费了。小狼每天一万字的更新,确实不容易啊。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二章 布局明阳
“陈通达同志不错,洪老总真的这么说?”黄锦利听到消息的时候,人正在阳朔。
对于陈通达得到了洪老总的一句肯定的消息,黄锦利也听说了,这让他的心里面感到不怎么舒服,毕竟他自己才是明阳市的市长,可恨的是自己居然不在场,要不然的话也能捞上一半句的肯定吧?
其实他这个明阳市长干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干部任用的大权把持在萧名学的手中,市政府的工作集中在陈通达的手里,自己虽然是一市之长,但是肯听自己的话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在常委会上能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力了。
不过黄锦利也是看得清形势的人,知道进退,他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官位高低而已,干不干工作实际上跟他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明阳市的事情有人办了就行了,至不济他对周边几个县市的干部任免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嘛,也不用担心没有钱花。
只是这一次来到阳朔,黄锦利的心里面却是有很多事情。
阳朔市警察局长费力同的落马,让黄锦利感到忧心忡忡,他和费力同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远非一般的道义之交可以相提并论,两个人不但在资金上有所来往,在对待矿老板的态度上,也是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的,因为几桩案子,他们可是合作过的。
这一次费力同走了麦城,黄锦利无疑是属于最担心的那一部分人之中的,他很害怕费力同的案子涉及到他,那样的话,自己还没有坐稳的市长宝座,怕是就要让给其他人了。
当然了,黄锦利在省里面也有关系网络,这一次跑到省城阳朔来,其实也就是打通关节来的,只是他并不能够确定,费力同案究竟有没有牵扯到他,这边儿的情况不搞清楚,他也没有办法随机应变,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原本刚在省里面得到了某位大佬的力保,结果却听到了这么一个消息,让他的心里面拔凉拔凉的。
洪老总居然看上了陈通达?这个消息对于处于风声鹤唳之中的黄锦利而言,不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上有所好,下行必效,不论洪老总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态,但是肯定是有人会抓住此事做文章的,作为一国副总理,而且是最为重要的那位,洪老总的话不会被当成是无的放矢,既然他已经这么说了,那很有可能就暗示着某一种态度。
虽然说中央九常委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某些问题上也可能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在基层上面,任何一个常委所作出的表态,都会被当成圣旨来遵行的,而其他的常委们也不会对此有所异议,毕竟这是在维持一个整体的利益。
黄锦利非常担心,有人会力推陈通达上来,顶掉自己这个市长的位置。
他并不知道此时萧名学已经被内定为阳朔市委书记,只是担心如果陈通达代替了自己,那么自己还能够去哪里呢?
只是情况的变化要比他所预料的还要糟糕一些,就在他打算动身返回明阳之前,省纪委的同志找上门来。
随后,黄锦利被带走,明阳市长一职正式宣告空缺,而有常务副市长陈通达暂时代理。
总而言之,九七年底的这一场西岭官场上的风暴,处理了两名副厅级官员,阳朔市政法委书记、警察局长费力同和明阳市长黄锦利。
至于因为此案牵连获罪的副处级官员则多达二十余人,真正是一件大案。
只是省委书记桑明达的意见非常明确,借费力同和黄锦利一案,在全省干部队伍中进行警示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们提高警惕,加强自己的学习修养,防腐防变,自觉抵御不正之风的侵蚀。
西岭省的这一次运动,被中央方面予以充分的肯定,一号首长在公开场合中曾经表态过,认为西岭省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走到了前头,在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中,如何杜绝腐败现象,也是应该认真研究的。
这么一来,明阳市就彻底变成了萧名学和陈通达的天下,两个人知道时间宝贵,所以就利用到明年政府换届之前的这几个月时间,没日没夜地争分夺秒,希望把明阳市的宏伟蓝图都给勾勒出来,尽可能地变为现实。
陈明洛在这一段儿时间里面,往明阳跑的次数也多了一些,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帮助萧名学和陈通达理顺一些关系,尤其是资金运作的问题。
事实上,提起规模化农业来,很多人都有点儿嗤之以鼻的感觉,认为跟泥腿子们混不到一块儿去,整天伺候庄稼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出息。
但是陈明洛恰恰知道,规模化农业在以后的发展会变成什么样子,而明阳恰好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他就在明宇集团之下又成立了几家子公司,专门来运营规模化农业的工作。
因为大方向上有市政府方面代为筹划,统筹管理,所以公司这边儿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他们无非就是协调一下资金什么的,顺便从研究所里面聘请一些专家们来进行讲座,指导生产。
在工业进程方面,陈明洛能够起到的作用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在他的指导之下,明阳市政府制定了明阳市工业发展纲要,首先就是抓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将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要素保障向园区集中,使园区成为开发的热土、工业化的平台、城市化的载体。
截止到目前来看,明阳全市已经拥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二十个,规划总面积两百多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了三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一百多家,去年实现增加值二十多个亿。
其次就是抓调整,着力推进产业集群。
陈明洛始终认为,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它内在的规律和脉动,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发展,企业多了形成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家的集群,人才、资金、技术的集群,以产业链的延长,打造龙头企业,围绕关联配套企业招商引资,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这都是目前明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在产业集群上,长远发展主要是面向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群,比如IT产业。二是新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结合问题,既培育一些新型产业集群,比如饮料和钢构,也高度重视在传统行业培育一些产业集群,比如建材。
经济发展依赖于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关键看产业集群的程度。
还有就是抓品牌,明阳市把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作为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重点来抓。近几年来,在本地企业中创建了国家特级建筑资质企业一个,国家名牌产品两个,国家驰名商标两个,西岭省名牌产品十几个。
另外就是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重点就是纺织、建材、食品三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明阳全市的纺织产业达到一百万锭,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十五亿,食品饮料产业产值达到十亿,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产业。
陈明洛在这个过程当中,投入了大概有十个亿左右的资金,虽然说有些肉疼,但是总体上看起来,盈利的预期还是非常高的。
尤其是那些规模化农业园区什么的,只要不是天灾人祸,就不可能出什么问题,而工业园区的建设,明宇集团主要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他们的高调入驻,至少有五十多家中外企业闻风而动,向明阳这边儿发展。
萧名学在私下里的时候,曾经很是感慨地跟陈通达说起过,明阳市的大发展,至少有一半儿的功劳是要算到陈明洛的头上的,而自己和陈通达两个人所起到的作用,怕是要远小于陈明洛这家伙了。
“说起来也是奇怪,他对那些高科技的东西似乎并不是很感兴趣,而是对规模化农业园区非常上心,难道说养猪种地的吸引力有这么大?”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陈通达的心里面倒是有点儿小郁闷。
虽然说儿子是超级大富豪,但是他不去帮着明阳市搞几条硬盘生产线之类的赚钱的高科技项目,而是整体往地里面钻,这样的行径让陈通达感到非常的不解,不知道他的心里面是打的什么主意?
“你儿子那才叫有远见卓识——”萧名学多少能够猜到陈明洛的一点儿心思,于是就对陈通达说道,“土地为国家的根本,土地财富那才叫真正的财富,他现在整天钻到地里面去伺弄那些不起眼的东西,没准儿过不了多久,那些东西就都变成高二的利润了。”
“这倒也是。”陈通达听老同学这么一说,心里面倒是有些相信,因为陈明洛这家伙,实在是太能赚钱了,陈通达对这个儿子可是非常迷信的,他深知儿子绝对不会做亏本儿的生意。
整体钻到地里面,陈明洛他未尝不是在掌握第一首的资料,好做出一个最佳的选择呢。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三章 坐而论道
费力同大案终于悄悄地落下了帷幕,费力同和黄锦利这两位厅级干部终于成为桑明达搅动西岭省政局的两根棍子,只不过是用完就扔了的那一种。
接下来的一番安排,也能够看得出省委书记桑明达的强势,萧名学调任阳朔出任市委书记,原阳朔市委书记朱佩琪因为年龄关系,调任省人大副主任,算是退居二线了,级别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改变,因为他原来就是副部级。
倒是萧名学这一次得到了最大的收益,副部级是跑不了啦。
阳朔市长黄焯峰的心里面酸溜溜的,觉得不是个滋味儿,毕竟按照惯例的话,假使自己没有出什么问题,那么这个市委书记应该是归自己的,没想到现在成了萧名学的进身之阶,他的心里面当然是有点儿不平衡了。
不过形势比人强,目前阳朔市的发展情况确实不如明阳,再加上又出了费力同这件事情,整个阳朔的警察系统几乎都瘫痪了一半儿,这让大家都觉得很没有面子,省里大佬们同意萧名学来收拾残局,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只是黄焯峰觉得自己受了无妄之灾而已。
陈通达果然如陈同名所料,得到了洪副总理的特别关照,洪副总理在回到京城之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就很直接地提到了陈通达的名字,表示明阳市的发展,他还是感到比较满意的。
“陈通达同志确实不错,是个务实的干部。”洪副总理的这一句话,相当于是给前几天传得沸沸扬扬的关于陈通达的各种谣言版本盖棺定论了。
有了洪副总理的这句话,陈通达很顺利地就被桑明达提名为明阳市代市长,并且得到了常委会的一致通过。
事实上,这里面虽然有人对此不大认同,可是陈通达在民间的风评确实很好,以前虽然在萧名学的羽翼之下并未锋芒毕露,但是随着萧名学的离开,明阳市无疑将成为陈通达发挥个人才能的广阔舞台。
至于明阳市的市委书记人选,也是大家争得比较激烈的一个位置,毕竟所有的人都知道,如今只要不出大错儿,明阳市的腾飞已经是无可阻挡的事情,而陈通达这个务实的干部出任明阳市长一职,肯定会延续之前萧名学所奉行的政策,来一个箫规陈随。
如此一来,无论是谁当上了这个市委书记,只要不过多地干预明阳市的具体政务,都将会得到一笔巨大的政绩财富,可以说是坐享其成也不为过。
各路人马对这个位置都争得比较厉害,最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出任明阳市委书记的居然是喻远帆,他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返明阳市任职来了
“喻远帆回来了?”陈明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有点儿惊讶。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很糟糕的事情,喻远帆这人虽然工于心计,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他比较识大体,也很清楚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不能做,所以他回到明阳市出任市委书记一职,实际上是最稳妥的做法了。
至少,明阳市的发展规划不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陈通达也不会因此而束手束脚。
倒是喻梓岚因为这件事情有些高兴,上书法课的时候跟陈明洛提到过,说是有时间的话可以搭伴儿回明阳了。
萧潇却是感到有些头痛,毕竟刚刚来到阳朔没有几天,可能又要跟陈明洛分开了,放寒假的时候陈明洛肯定是要回明阳的,不管时间长短,总是有些让人难舍难分。
陈明洛对此也感到比较挠头,心想这还是老爹们做官,自己的身子还比较自由,如果是自己将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话,真得就不知道会呆在哪里了,到时候这些女朋友们一个个天南海北的,见上一面怕是都很难。
看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所得必有所失的,不可能把全天下的好事儿都占全了。
在这一次费力同大案当中,还有一个受益者却显得比较低调,那就是杨吉儿的母亲、省委书记桑明达的女儿桑青蓉。
正因为费力同案的源头是处理西岭大学黑恶势力事件引发的,所以当初提出了这个动议的桑青蓉,立刻就成了所有这一切的源头,现在尘埃落定,大家自然就要做下来议论一下,现在让桑青蓉当副市长是不是有点儿屈才了?
讨论的结果,就是由桑青蓉出任阳朔市纪委书记一职,好好地整顿一下阳朔市的干部队伍,好为阳朔市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杨吉儿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