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在大明-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81章 养军不花钱的骄傲() 
朱桂的一番话把一大帮子大青巾都气坏了。

    只不过这些人的心理素质是不是太低了点儿?要知道过去黄子澄,那得是揍上一顿,并且把人揍的没了意识,才采集的到他们的暗能。

    到底是道德的沦丧,心境的不行?还是解锁之后,能力的增强?

    看来得多实验几次了。

    朱桂正想着继续用后世的观点喷死他们。

    然而老朱却赞叹道:“好!好一个务虚名而取实祸!”

    老朱的赞同很正常,这可是一个命令自家枪杆子到地里找食的皇帝。

    这么一个皇帝,你让他学李密?开仓放粮?他能把这帮子大青巾密了。

    “老十三,想不到你才是最像朕的!”朱元璋哈哈大笑之余,又说,“老十三,朕现在就封你为楚王。你可愿意去两广一带为朕和太子守卫边疆。”

    “陛下!”

    朱桂都没来的及谢恩,黄子澄便急了。

    十三皇子无法无天是出了名的,说好听些,就是这样的皇子放出去必然祸国殃民。说小气些,就是得罪了我们,你还想封王。我们成事也许不行,但是坏事,绝对个顶个的能手。

    只不过朱元璋已经听腻了他们的圣人之言,直接丢出了广州的奏章。

    上面是当地官员直奏朝廷的奏章,陈朝又入侵了。

    中原的边疆一直都是老大难问题,水上有倭寇,北方有蒙元,西北有回回。南方也不安定,总想着吃上一口。

    本来朱元璋并不想管南方的事,他只是一心处理蒙元,但是当听说朱桂请了旨,倒是不妨让自己这个十三子试试。

    “楚王,你此次去打算怎么干?”

    朱桂想都没想,答道:“灭杀率兽食人之辈,收复国土。”虽然知道他们可能并不在乎国土的问题,但是朱桂还是要提。

    老朱稍微琢磨了一下,似乎对他这个回答还算满意,道:“那你有什么需要父皇帮你的?”

    这个时候再不开口就是傻子了,朱桂立即道:“回父皇。南方的土地辽阔肥沃,河流众多,有一年三熟的稻米,只是当地人懒散,不足用。儿臣以为开发南方最重要的是人口,没有人口那么多肥沃的土地开发不出来,跟荒漠也就没什么区别。”

    朱元璋十分同意地点了点头,道:“你这是想移民实边。”

    朱元璋一听便明白朱桂的意思,不足用怎么办?当然是要民,移民实边了。

    只不过他绝对想不到朱桂可不是要移民实边这么简单,他要的是大军所向,尽为国土。

    历史上已经证明了,去了那地方的汉人,很快便被其融合了,成了人家的人。所以既然融合不了,那就不要,全部从中原移民好了。

    朱桂道:“回父皇,儿臣知道朝廷的难处。儿臣要的不是移民,是囚徒。”

    当然,一开口朱桂不会直接要大量的百姓。一是初期,他用不了这么多的人。

    二是西方的拓荒史马上就开始了,他们以事实证明了囚犯在拓荒上无限的积极性,与可塑性。

    三就是,自从明朝开国以来,朱元璋已经杀了数以万计的官员,按照大明的法律,这些犯官的家属也属于囚犯系列,早已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这数十万的人口,却绝对是这时代的精英。若是能把他们都招过来,那将是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文化同化者。

    四就是,朱桂明白,以他现在在儒家口中的名声,又是去南方蛮荒之地。想招写写画画的,只怕一个也难。而南方半岛的土地,是不次于中原,甚至比中原还要好,还要广阔的土地。哪怕朱桂是修士,他一个人也不可能管理的过来。就算他培养自己的班底,也需要一个接档期。

    囚犯刚刚好,用了全当赎罪了。

    “囚徒?”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道:“你要囚徒也未尝不可,只是那些犯官的家属要么流放,要么已经为奴为娼,真正关在监狱里的不是很多,怕是不够你用吧。”老朱是个十分扣巴的人,军队他都不养了,又怎么会在监狱里养那么多人,那不是浪费粮食吗?

    “不只是现在的,将来的也可以。”朱桂道。

    朱元璋的眼中突然露出了一丝精光,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已经决定要送一批人下去。刘基是他的臣子,他什么都告诉自己了。其中一点就是地下缺人手。

    为了大明的万载王朝,杀人他是不在乎的。不断推动北伐,未必没有这个意思。

    难道这小子看出来了?

    不!应该没有。但谁又知道呢?

    朱元璋沉吟着,送手下去死,这样的事是不能说的。说了便会有怨,死了也用不得的。

    朱元璋看向朱桂,试图看出点什么。朱桂又说:“如果父皇不愿意,给我良善百姓就更好了。只不过百姓我要青壮。”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一般,道:“这件事让朕想想再说吧。你们先下去吧。”

    当所有人都退去,朱元璋却单独留下了朱桂。这当然很让黄子澄他们不满,但是朱元璋是开国之君,不满也得听话,不然小命难保。

    等人都走了之后,朱元璋才说道:“昨夜才到的消息,交趾叛军已经突入了镇蛮府。朕本意是让英国公去,只是……”

    到了此时,老朱的用意朱桂已经全明白了,说白了,他就是更想用家人。

    “老十三,在这种时候,你主动请缨去交趾,父皇是很开心的。但是大臣们却说国库空虚,无法南北同时开战……”

    我去!原来是在这儿等我来了。说白了,老朱想要军费。

    这种事,老朱以前常干,多少大商人被他弄的倾家荡产。只不过这一次他看上了儿子的身家。

    “父皇,儿臣……”

    朱桂还没开口,老朱又说:“你知道你四哥他们也是独自养军的。这一次你如果干的漂亮。南方就是你的战利品。”

    得!皇帝不差饿兵,但是咱们的老朱皇帝专差饿兵。不花钱养兵,他还挺骄傲。

    “是,儿臣遵旨。”老朱这么得意自己养军不花钱,朱桂却是巴不得花钱。

    因为这些人将是自己的班底,再说交趾那边可不缺钱。

    士大夫们口中的蛮荒之地,却是真正的沃土。

第182章 路途险峻() 
“你答应了?”朱元璋没想到朱桂这么容易便答应。

    “那里可是蛮荒。”朱元璋疼儿子,想占便宜,却又忍不住的提醒。

    “父皇,土地在蛮夷手中是蛮荒,汉人手中没有蛮荒。”朱桂说。

    “好!好!好!”朱元璋开心大笑后又道:“不过,你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现在黔国公就在交趾,有所不决,多多请教于他。”

    朱桂点点头。

    沐英确实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毕竟是他才让大理成为了中原的云南。沐英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以酬其功,确实实至名归。

    “陛下,十三皇子。”

    正说着,有人进来,这人不是别人,他是刘基。这个时候,可以直接进来的也就只有刘基了。

    刘基进来后,又再说了一些交趾的事,然后便道:“交趾之事不可轻怠。自赵陀起,交趾便有兵员数十万,可谓人人皆兵。是降了复叛。安抚一二就可以了。”

    刘基与朱元璋不一样,当朱元璋知道有了阴司后,他与所有的皇帝一样,多派人下去,以维系万载王朝。

    然而刘基实在是太忙了,他现在一点儿也不希望增加自身的工作量。而大军出征,是肯定要死人的,而且是大量死人。他怎么忙的过来。

    虽然他对老朱说过,大明阴廷需要主事人,太子的寿元将近。但是只要一天没下来,便有变数。

    “陛下,臣在阴司打听过了,交趾一带盛行降术。异常凶残。他们有人垫尸下七七四十九日的青面鬼降,也有将一百个小孩放下碾盘,活生生压出鲜血,用这种充满血和怨气的鲜血练成小鬼的小鬼降……”

    他一边献上他搜集的资料,一边又劝说道,“杀戮只能震慑一时,留下的只会是仇恨的种子,一旦时机恰当,这些种子就会成为参天大树,智者所不为也!”

    “老十三,你怎么说。”朱元璋沉吟了一下,向朱桂问道。

    “父皇,这不是打或不打的问题,而是他们已经吞了大明五县,如果大明不还击,只怕其不会满足。”

    “嗯!你打算怎么做?”老朱又问。

    “先杀,杀掉巫师之后,剩下的人可以以利诱之,不管是种地还是挖矿,有了好处,能吃饱饭,民心必安。若是此时还有人反叛,当杀之,则不伤民心。”

    这是正儿八经的回答。交趾真正的话语权从来不是什么民心,而是神权。在交趾神权极大。收服不了神权,有民心也没用。

    只不过这个事实朱桂却没办法摆出来。因为这是一个神、鬼的世界,说了,也只会打击己方的积极性与士气。

    “哈哈!你看看,军师,吾有虎子矣!”

    不说神权,只说民心,反而更符合中国人的定义,朱元璋开怀大笑道:“军师,吾儿都不担心,你还不献上出兵大计?”

    这才是朱元璋叫刘基来的目的,不是反对他出兵,而是帮忙教儿子。

    打仗死人,朱元璋不在乎,但是他却对胜负很在乎的。

    朱桂毕竟第一次领兵,有极大的机率吃败仗,而朱元璋必须避免这点。

    他是父亲,更是国君。

    刘基没有硬顶朱元璋的意思,他也从不会硬顶朱元璋的意思,而是立刻摆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臣何德何能得到陛下如此的信任?”

    “你当得,你绝对当得!”朱元璋很满意刘基的姿态,至今以臣自居,开口道;“别的话不多说了,你快说说此战你打算怎么打?此战十分不易,交趾人多势众,熟悉地形,强悍善战,与我十分不利。”

    问起军事,刘基思考了一下,开口道:“交趾国有兵不下三十万。我朝若求稳,当出兵不下二十万。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交趾道路难行,不仅士兵难以行走,军粮军械更是难以运输,我朝最擅长的火器也难以运输,若是如此,则我军战斗力不免大大下降,而且交趾气候潮湿闷热,北兵突兀而至,恐水土不服,万一引发军中瘟疫,则大事不妙。”

    他还是不支持的。只不过这一回有理有据,也客观的多了。

    朱元璋也是打老了仗的,听了,烦恼道:“朕也是这样思考的,所以才对其百般容忍,而且朝廷一直对蒙元用兵,现在能用的兵马也只有你三哥蜀王的川兵和沐英所部的狼兵,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你还是第一次领兵,去交趾水土不服……”

    打交趾,问题多多。朱元璋哪怕是需要阴兵成军,但是却绝对不会希望老年战败的。

    朱桂忽然眼睛一亮,开口道:“父皇,刘大人,为什么非要走陆路出兵呢?”

    “嗯?什么意思?”

    朱桂开口道:“父皇,交趾国的国境是否临海?”

    朱元璋一愣,皱起了眉头,开口道:“朕记得那交趾地界的南边好像是临海的,怎么,老十三你是想……难道……”

    朱元璋恍然大悟……自古以来打仗并非只有陆路可走,如果水路可以走,也能走水路,只是作为典型的内陆帝国的中华帝国无论哪朝哪代都是陆战更重要,水战只是辅助作用。

    但是大明不一样,托当年一代枭雄陈友谅的福,朱元璋对造船技术十分重视,这也难怪,当年老朱在与老陈的水战中吃了不少亏,连老命也差点搭进去。在他的鼓励下,明朝的造船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虽然没有达到永乐朝好顶峰。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做宝船,这船到底有多大呢,“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大家可以自己换算一下,按照这个长度,郑和大可在航海之余举办个运动会,设置了百米跑道绝对不成问题。

    也走这样的船,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

    现在虽然不走辉煌期,却绝对是走在上升期的。科学烧的便是资源与时间。没有朱元璋时期的烧,自然也就不会有朱棣期的辉煌。

    而且据朱桂了解,现在大明水师并不弱。

    南粮北调,支援北平,走的便是海路。

第183章 定计() 
大明新立,国库空虚,依然可以对蒙元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海路运输,居功不小。

    至于后来不走海运,改走漕运。其中却是一些人的利益纠结了。

    但是朱元璋很奇怪的就是,朱桂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大。应该是从来没有见过水师作战的朱桂,怎么就对水师那么的倚重。怎么就想到了便用永师的?

    要知道就是他朱元璋想重视水师都遇到了重重阻力。不仅仅是眼界的问题,更为重要的确实是最大的敌人确实一直都是来自陆地上。

    “老十三,你是想用用水师装载军队,然后从水路绕到交趾国的南海国境,从水路登陆,从交趾国的后方直捣他的老巢?”

    这样的想法真的骇人听闻了。

    中原王朝,除了南方争雄外,水师基本上是用不到的。也就是老朱当年吃了一把陈友谅的直捣黄龙,否则真心想不起来。

    当然,也就是朱桂,换个人,拿自家老爹敌人的手段献计,还真不一定有那个胆量。

    “对,这是儿臣的设想,交趾之地山川纵横,道路崎岖,漳气严重,无论是运量还是运兵还是运军械,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用大海船,这一切就变得非常轻松,耗费也很少,我们可以不用在陆路动兵,让沐公爷死守住要道口,不让叛军攻入境内,而我大军主力直捣陈朝国都,一举而灭之,复我中华疆域!”

    朱桂捏紧了拳头,越说越是有信心多了,因为这本就是明朝今后应对安南之乱的战略。

    为了彻底平定安南之乱,已经腾出手来的朱棣命令张辅三征安南,迫令“陈季扩表奏伏罪”,如不服罪,则以武力讨平之。

    7月,明军大破安南将阮景异于月常江,缴获战船百余艘,生擒安南元帅邓宗稷等,又捕斩别将数人。次年8月,安南叛军以战船四百余艘,分作三队,在神投海邀击明军。张辅以锐卒冲其中坚,明军以钩牵连敌船,作殊死战,从中午鏖战至傍晚,大破敌军,乘胜进抵陈季扩的老巢乂安府,安南军民降者相继。

    换句话说,打交趾是必定要用上水军的。哪怕大明不出水军,交趾人也会出。

    “好好!这交趾小国占朕疆土,朕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其狼子野心,一边将这些领土归还;另一方面则大举征兵整备军队,加筑多邦城,在白鹤江埋下木桩,并在险要道路设下关卡重兵防守。我儿若是能在南疆再将交趾国灭掉,建番立邦,大明声威必然重振,那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幸事。”

    对交趾,朱元璋已是忍了又忍。这也是后来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皇帝一直对交趾出手的原因所在。

    就像是汉武帝,匈奴侮辱了国母,这仇是必然要报的。朱元璋也从来不是什么大方的人。

    然而朱桂却不满道:“与其要番邦,倒不如直接设立州县统而治之,部堂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