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这帮人可以做事,毕竟总要有学问的人做事。而且讲究品德的儒学,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讲究,在社会风气上也是好处多多。
然而绝对不要给更多的权力了。当权力到手,儒学士会把儒学对个人的品德要求转嫁到全世界。这无疑是场灾难。
朱桂不知道的是,如果今天他真的认下了这创世神儿子的儿子,老朱绝对会发火。
随着朱桂的拒绝,朱桂识海中的阵图闪烁了一下,又重归了平静。
不过朱桂的拒绝,让暹罗王一下子呆住了。没法子,除了拍马屁,上尊荣,他实在给不了其他的了。几个村子的村长,又可以给什么?
怎么会不接受呢?
我给缅甸王上尊号时,他不是很开心吗?
“水和土地”的主人,是他上的。天下只要有水和土地的地方都是他的。这个尊号一听,就是丫中国人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不是一个意思。
而这位暹罗王越拍,这地位越高,这缅人的国土每大一次,他便要增高一下称。
上宇宙之王的尊号是加上了时间。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
王中之王人王中的杰出者。
而最高之王,就是字面的意思。
最高之王已经用上了,自然也就说明他词穷了。
暹罗王在缅人那儿就像是个讲一千零一夜的小姑娘,每当缅王要杀他,他就上一个尊号。只不过他不如人小姑娘的故事多,轻易便给出了最高王的称号。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回暹罗王学聪明了,他从创世神儿子的儿子夸起。在神学的世界,孙子辈的向上可有着更多的尊号,哪怕是创世神的孙子,也没有一个主神来的尊荣。
只要朱桂应下,求朱桂一事,上升一下尊号,他觉得他也可以一千零一夜了。
甚至他都想好了,他会把自己的“忽悠史”写成发家史,今后作为他自家的王学,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但是朱桂不接收……现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第276章 当奴隶的自豪感()
但幸好但凡创业者都有一个优点,臭不要脸。而且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一转身就可以在自传中写上“自己经历了如何的大风大浪”,留与后人。在这时代这样的自传,身为王者,人人都在写,名为“帝王起居注”。所以暹罗王立即转口道:“下国小王拜见上国天地之子的儿子。”
不要说改个称号了,哪怕朱桂表示他信仰牛头神,信不信暹罗王都会想方设法地证明牛头马面的伟大。
朱桂跟着笑了起来,虽然从外表上他比这位暹罗王要年轻好几轮,但他的口气却十足像一个长辈:“听闻暹罗皮肤是黑色或黝黑皮肤;黄金或金黄色。看上去倒与我国传说的昆仑奴有些相似。”
昆仑奴不是昆仑山的奴隶。在我国古代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带,昆仑奴主要指从那里来的仆役,其中大多数是东南亚一带的土著人,虽然皮肤较中国人黑,但仍然是黄种人。另有少部分是黑人,估计是随阿拉伯人来华的,这种黑人昆仑奴很少,只有一些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用得起。另外据有些学者推测,昆仑奴中也许还有达罗毗荼人(印度的一个民族)。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经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了,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做“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此外,昆仑奴还有另外一种来源,指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南诏人也是。随着唐人使用昆仑奴的流行之后,大约到了宋朝,这股流行风的兴起到了东南亚地区,占城开始使用昆仑奴。而缅人到了现在更是直接以昆仑奴南诏人为奴兵。后世的柬埔寨的石壁上有这段记载。
不仅仅如此,或许是昆仑奴本身最早便是坐船来的。郑和下西洋领航的千里眼、顺风耳,就是熟悉南洋海域的昆仑奴,奇怪的是,越南文献中并没有关于郑和的记载,仅载有越南南朝受明朝‘干预’的经过,当永乐初年间湄公河口正是多事之秋,七下西洋五过占城,海船不可能沿九龙江(湄公河)而上,明史并载称到达真腊,若以一个庞大舰队出使,深入登陆真腊极为困难,可能分遣使节,从何仙一带登陆入吴哥城,昆仑奴又可担任翻译‘舌人’,又是历史证明过的忠心可靠。朱桂也就更想拿下这片土地了。
暹罗王哪儿知道由于他的送上门,让朱桂有了更大拿下这里的把握。
打下土地,并不难。难的是认可,是民族融合。融合不了,就是广大如蒙元,也是说崩就崩了。
但只要认可、融合,哪怕是崩了上千年,也可以复起。这一点最有名的便是犹太人了。
这帮人哪怕是全世界的流浪了上千年,人家依然是犹太人。
而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没有做到的。哪怕是号称融合性最强的汉民族,他们在全世界其他国家也一直保有汉人的身份,但是在东南亚这儿,他们沦陷了。
是,他们也融合了。只不过是他们融入了本地民族,而不是本地民族融入了他们。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大抵是朝廷的放弃,大青巾们不承以他们的民族身份。
而这一份承认,恰恰是中国人最需要的。
朱桂来了,就是承认来的,所以他对暹罗王无比开心的笑了。暹罗王也笑了,看得出来,后者尤为松了口气,甚至有点飘飘然的意思。
不要小看一个唐人身份在大中华文化区的影响力。有了这份认可,他就可以扯着虎皮称唐人,称明人了。而他们也是一直这么干的。
这也是后世中国的史学者认为“泰”人不是什么南诏人,而只是本地土著在打着大唐的旗号在招摇撞骗的重要依据。
不过朱桂才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他认可,他愿意归顺,愿意融入大中华的家族,朱桂就承认他。
当然,一开始是不能与明人地位平齐,而是要准备一个上升的机制。这不是朱桂在欺负他们,只看朱桂称他们为昆仑奴,他也不反对,就知道他对自己的定位很低。
这很正常,虽然他表面上的暹罗王,但他实际上就是个奴隶,缅人的奴隶。从做缅人的奴隶到做唐人的奴隶,这显然是个进步与提高,也难怪他会开心高兴。
林遥祝无疑是个聪明人,他立即便知道暹罗的命保住了,所以他也更迫切的想知道自己这些人的命运。
至于“泰”人的命运,伟大的自由王创造的民族,创立的国家……这些都是未来没有发生的事。老实说这时候是没人会知道吊丝暹罗王的逆袭……成为开国之主,民族之祖。
当然,就是知道,他也不会关心。对这个时代,什么开创之主,民族之祖,都不如一个天朝上国的身份重要。
多少藩王直接以国土国民投献只为了在中原生活,死后可以葬在中原,为下一辈子转生成一个中原人而努力。
所以后世看上去了不起的歪国淫,更了不起的歪国淫国土,这时代中原人还真心看不上,哪怕他是一国之主。
但朱桂没理他,朱桂更重视暹罗王,他试探说他们是昆仑奴,这暹罗国王竟然也接受了。这么好的小弟,人家都已经纳头就拜了,过一把“王八”之气的瘾也就可以了。总不能一直让人趴着不是?怎么说也是个国王,而且还是个很有用的王。
只见朱桂十分热情的,有如对兄弟般的温暖,亲自扶起了他。
老实说,就是亲兄弟,朱桂也没这么温暖过。
上辈子,朱桂没兄弟。
这辈子,一母同胞的兄弟。蜀王与谷王,根本没见过。太子,那是君,只能由他来展示兄弟般的温暖,反过来是不行,有争宠夺位的嫌疑,特别是原朱桂干过了那事之后。
至于朱棣,如果说“打是亲,骂是爱”,那么,没错,他们也是兄弟般的温暖。
唯一关系正常点儿的秦王可没暹罗王的待遇,当然,秦王也不会这么跪他,上杆子给朱桂当奴隶。
第277章 为了大明的户口本()
当然,秦王就是真上竿子跑来当奴隶,朱桂也只会抽他,而不会有兄弟般的温暖。
朱桂对暹罗王有如春天般的温暖,亲自扶起,亲自送他坐下。本来朱桂还想学学古人,跟他同坐一椅。
只不过那个画面,想一想,有点儿恶心,没办法接受,也就作罢了。
也不知历史上的那么多抵足而眠,又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不坐一张椅子,不抵足而眠,春天般的温暖,还是可以送出的……做工程。
朱桂只要照着后世我国满世界的送温暖那样做就可以了。
“要想富,先修路。”朱桂先提路。
这是大事,而且很重要。
只是暹罗王为难道:“殿下是要修弛道吗?暹罗国小民弱,只怕负担不起。”
连奴隶都愿做,这事却讨价还价,不要问他是拿东南亚通常的做法衡量朱桂了。
而东南亚的工程通常做法是什么呢?
奴隶与自由民自带工具参加工作,并且在工作结余时,自行狩猎、采集野果果腹。这也就是东南亚,要是中原,人民不知道早反多少回了。
朱桂撇撇嘴道:“放心好了。工具食物,甚至包括工钱。本王三餐管饱、给足。”
不是朱桂故意鄙视他们。实在是不给人饭吃,还要人干活,不说人道不人道,这时代也没有人道,除了大明。
就是西欧,生产力的低下也限制了他们。他们的大航海时代同样是缺食物的。大航海时代的西欧船员们为了补充蛋白质,只能让苍蝇在面包中产卵,等孵化了吃“肉”。这道“名菜”到了后世,苏格兰也还有保留。
只不过哪怕是号称无物不吃的中国人,对这道菜也是难以下咽。
没法子,主攻畜牧业的民族本身就受限于畜牧业自身的限制。吃草长肉的产量永远比不上吃土长粮食的庄稼。
不过吃肉也有好处,也就是人会更壮。一代又一代的壮下去,也才有了后世白人强健的体魄。
而中国人与西方人走的路数不一样,走的是食物的精美多样。从而满足营养需求,同样在进化着。
这一点,后世的机构也证实了。一说白人,便是壮。一说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就是聪明。
这本身便是食材的进化结果。
而两者都没有了,不是被世界淘汰,便是泯然众人,没任何的亮点。
当然,这说的是平均值,不是特例。矮个子中也是出将军的。
“管饱?三餐?还给钱?”
暹罗王惊了,一下子跳了起来。
“给多少?”他下意识问道。
“你想要多少?”朱桂反问。
“三文?”他先伸出三根手指,又怕朱桂不同意,忙缩回一根,“两文?”
又想了想,觉得两文也给多了,只留一根道:“一文。”
虽然暹罗王是奴隶出身,但是他却一点儿也没有为奴隶谋福利的想法。他所能想到的是他可以带多少人,他又可以赚多少。
如果一个人是一文,一万人便是一万文,而且他还可以从其他头人那借人,只要给口吃的,有的是人愿意。
“可以。就一文。”朱桂点头同意了。
价是对方的开的,朱桂很乐意入乡随俗。
而暹罗王脑子一转又道:“其实一天管两餐,不,一餐就可以了。”
他很明显是在打餐费的主意。
“不行!他们给本王干活,本王就要管他们吃饱了!这是天朝的规矩。皇家不差饿兵。”
对此,朱桂是断然拒绝了。
东南亚这片土地,特别是暹罗,今后几百年的时间雇佣士兵打仗一直不断,从用南诏人打仗,到南诏人用东瀛人打仗,后来还发展到了用法国人、西班牙人等等。
都不是他们本国人不会打仗,而是本国人老挨饿,哪个会为这帮奴隶主卖命?
像是越人,学汉文化最早,秦朝就学了“皇帝不差饿兵”,人家不一样打的很出色?
“一天一文,你尽快找人来开工。”
东南亚马上到了台风期,水运开始不安全,修路是必须的。
“什么?一天一文?”
“是是,伟大的王。小王立即命人……小王立即命人……”
暹罗王一下子打起了摆子,连话都说不俐索,踉踉跄跄地向外面跑去,尽快安排自己手下把人弄来。
虽然他可以到大明骗贡,但是最多一年去骗一次,没法多去。路程运输是个大问题。除非他马不停蹄,去了回,回来后再去。就这样,也勉强混个一次半。
因为他长途跋涉的去,并不是说直航南京。而是需要先在地方登陆,然后由地方官先验明身份后,再从驿站上报藩国来华。
中央的礼部则需要再一次的核实证明后,再上报皇帝。皇帝说可,再由礼部制定进京路线,以及所享受的规格。
一般来说,朝鲜是享受的亲王级,其他各国依远近亲疏、国家实力,会次上一级,享受郡王,或是公的待遇。而这待遇也决定了他一次“朝页”的毛利。
带上毛利回来后,他必须把大部分收入上交缅王。一开始是五五拆账,可是缅王越要越多,现在已经是二八了。
暹罗王还要养雇佣军,所以他是真的缺钱,也才为什么这么激动。
暹罗王太激动,话都没说俐索,人便先跑了,这给了林遥祝最好的机会。
“殿下,其实一人给一文,就够了,这里的人不值钱。”而且他一开口,便向着朱桂揭了暹罗王的老底。
这很正常,与这时代而言,中原王朝还没太过伤过帮游子的心,相反他们一个个都自认为自己是罪人。
在儒学的教育下,背井离乡就是罪人了。更何况他们还背信弃义。
这个最大的背信弃义,也是儒学一直在宣传的最大原罪是大宋军民十万投海取义,你们却偷生。
儒学把“舍王取义”捧的多高,就对这类“偷生”损的多厉害。
所以朱桂不理他,也只扶暹罗王起来……他全都理解。
甚至他已经做好了被朱桂损的机会。而且绝对是“任君损我千万遍,我必待君如初恋”。
为了大明的户口本,林遥祝与暹罗王其实是没什么区别的。全都是全心全意的拼了。而朱桂的工钱更是直接让暹罗王打起了摆子……刺激大了点儿。
第278章 为融合的准备工作()
“一人一文?所有工作都干完才给一文?”
“是的。”
林遥祝给朱桂的答案让朱桂懵逼了。大明铜钱在东南亚很流行,但是流行度有这么高吗?
然后,林遥祝很自然地为朱桂讲解起了海外的生意经。
铜钱在中国使用的历史很长,从秦始皇开始铸造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开始,这种内有圆孔的铜钱就是中国货币的标志,每个朝代都将铜钱的铸造工艺视为国家机密,将铜矿的开采视为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偏偏中国又是一个极度缺少铜矿的国家,钱币的发行量总是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钱荒时有发生,但国外对中国的铜钱乃至金银的需求量更大,在国内一两银子能换700……800个铜钱,但在日本只能换300个左右,日本的铜钱显然更加值钱,那些走私犯和投机商们就把一船一船的铜钱和铜料运出国,换成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