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派扩大化的原因与后果: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际上的影响;又有社会;历史的原因;还有个人原因。
首先;毛泽东对1956年国际上〃多事之秋〃的影响估计过于严重。少数右派的进攻;使他感到中国〃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因此;采取了〃引蛇出洞〃的办法;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反右派斗争;目的是〃将可能的'匈牙利事件'主动引出来〃;〃分割为许多小'匈牙利'〃去处理。
其次;对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曾作出了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判断。同年6月;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之后;在发表这篇文章时对此作了重要补充;对阶级斗争的估计严重多了。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缺乏研究和思想准备;一遇到点风浪;就认为是〃惊涛骇浪〃;〃黑云乱翻〃;〃黑云压城城欲摧〃。因而;对所谓的右派分子的进攻采取了严厉的反击手段和制裁手段。再次;阶级斗争的惯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从长期的残酷的阶级斗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已经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问题。由于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缺乏研究;所以把本来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一些矛盾;仍然当作阶级斗争来处理。最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发生;同毛泽东在巨大胜利面前骄傲;不谨慎有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毛泽东威望达到高峰;歌功颁德的声音听得多了;批评的意见很少听到;即使能听到一点;也不虚心接受。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后;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那集中;尖锐的批评意见;建国后毛泽东从未听到过;引起了毛泽东的疑心;从而导致了对问题的错误观察和处理。1957年夏季发生的反右派斗争;历时近一年;全国共定右派分子552877人。而经1979年后的甄别;真正右派分子寥寥无几;反右派扩大化达99%以上。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造成了不幸的后果:首先;由于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是知识分子;这就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对知识分子属性的估计发生了变化;认为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仍然属于资产阶级。因而;对他们不信任;不重用;使知识分子的作用长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直接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步伐。其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共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但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断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此后;家长制;一言堂;个人专断等不良作风逐渐发展。再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实践;被上升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改变了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重新认定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为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理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总之;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党逐渐偏离了八大的路线;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教训是深刻的。最主要的教训是;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把人民之间的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视为阶级斗争。对思想领域里的认识问题;应采取说理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而不应当采取〃大鸣大放〃大批判的方法。在舆论引导上;发现不正确;不健康的言论;应及时给予疏导;而不能〃引蛇出洞〃。〃引蛇出洞〃的结果;把本来不是〃蛇〃的也引出来了;而且当作〃蛇〃来打。这些教训是需要认真吸取的。
1957年下半年到〃大跃进〃时期;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生的重大失误。
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1957年夏季以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1)在政治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l957年夏天发生的反右派斗争;由于判断有误;举措失当等原因;造成严重扩大化的后果;进而导致了〃左〃的指导思想在各方面蔓延;发展。由此;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发生曲折。〃左〃的指导思想在思想政治领域;表现为毛泽东改变了八大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把阶级斗争提到首位。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一论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改变八大关于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的论断;中断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由革命到建设转移的进程;使党和国家此后长期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1959年7~8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把党内在经济建设问题认识上的不同意见说成是阶级斗争;从而把阶级斗争引到党内。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并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反右倾运动;使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论;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重大修正;它有悖于中国国情;从根本上扭转了探索的方向;探索机体发生了紊乱和变形。(2)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赶超战略;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反右派斗争后;在急于求成思想指导下;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超高速的赶超战略并付诸实践。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15年后;中国在钢产量和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这一目标随后被中共中央所肯定。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创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以高速度;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等为主要特征的〃大跃进〃运动。要求7年;5年;3年甚至2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15年赶超英国的目标。连续三年的〃大跃进〃运动;给经济建设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后来;我国不得不对经济进行了连续五年的大调整。〃大跃进〃式的超高速赶超战略及其实践;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围绕超高速发展战略;还形成了以前探索中所没有的观念失误;如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搞大兵团作战来实现〃大跃进〃。如果说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毛泽东提出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理论;是在政治上步入了思想误区的话;那么1958年形成的〃大跃进〃发展战略思想;则是在经济上陷入了某种思想误区。(3)在建设目标模式上;提出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在经济上提出和推动超高速度赶超战略的同时;在生产关系上构思和推动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人民公社。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了根据毛泽东的建议起草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到9月底;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是毛泽东在〃大跃进〃浪潮推动下设计的中国社会的新模式;解决的是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它勾勒出一幅相当完整的中国未来社会的图景。毛泽东试图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依靠不断扩大公有制;缩小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来迅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并很快地过渡到共产主义。当时人民公社实行的所谓〃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具有共产主义因素的分配制度;限制和逐步消灭商品和商品交换;逐步取消社会分工等等制度和措施;都能说明这一点。从根本上说;这种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模式;不仅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企图超越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因此;这种模式是带有空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模式;它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综上所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左〃的理论和主张:政治上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论;经济上的超高速发展战略论;建设途径上的群众运动论;建设目标上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空想模式等等。而这些理论主张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建立一个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晚年探求并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根本办法;就是政治上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实行超高速的发展战略。而无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超高速发展战略;都是以群众运动为根本实施途径。
探索之所以发生重大失误;说到底;是由于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搞清楚。毛泽东等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党和国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的转变;应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没有认清中国国情;并从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经过1958年1月的杭州会议和南宁会议;3月的成都会议;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各方面部署;中共中央完成了〃大跃进〃运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对农业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甚至一两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1958年的〃大跃进〃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而这种〃大跃进〃;又是以严重的浮夸为其显著特征的。对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七年;五年甚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为此;北戴河会议后;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大炼钢铁运动;完全违背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大跃进〃的兴起可以看出;发动这场运动的出发点是为了在短时期内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但这场运动完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运动中提出的许多高指标是根本无法达到的。结果欲速则不达;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了中国建设历史上的一场人为的大灾难。因此;发动〃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重大失误。这一失误的产生;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首先;由贫穷落后造成的重压而产生急于摆脱被动局面迅速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发动这场运动的直接动因。其次;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经验主义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是这场运动发动的理论认识原因。再次;社会主义阵营赶超浪潮和急于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是这场运动发生的重要国际背景。总之;这场运动的发生;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背景;既有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理论认识上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这一时期的人民公社模式及其实践;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用不断改变生产关系的办法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配合经济上的〃大跃进〃;二是在超英赶美的过程中;利用人民公社的形式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大刮〃共产风〃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追求〃一大二公〃;盲目扩大和提高公有制。〃大〃;就是规模大;把原来一二百户的高级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全国平均每个公社由二十八个半合作社合并而成;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扩大和提高公有制。人民公社成立之初;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种形式名为扩大和提高公有制成分;实际是贫富拉平;让穷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共富社的产。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等。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无偿剥夺;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做法;混淆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界限;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导致〃共产风〃泛滥;引起农民的严重不满。第二;急于改变按劳分配政策;实行名曰具有共产主义因素实为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人民公社建立之初;宣称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所谓供给制;就是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并要求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扩大供给范围。有的公社宣布实行〃八包〃;〃十包〃;即包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男婚女嫁;生老病死等等。在当时物质贫乏;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实行所谓〃按需分配〃;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一种粗陋的平均主义。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实行政社合一的制度。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把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合二为一。不仅如此;还实行四社合一;即把供销;信贷;手工业合作社同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合并起来。同时;国家在当地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也统统下放给公社管理。这样;就把一个乡甚至几个乡范围内的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各方面的工作统统集中到公社。公社不仅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食堂;医院;托儿所;敬老院;缝纫组等)。这种体制;是导致不讲经济效益;不按经济规律办;不讲因地制宜;单凭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搞〃一刀切〃的重要根源;因而也是以强迫命令大刮〃共产风〃的一个重要根源。政社合一体制除了强化〃共产风〃外;还使〃共产风〃同〃命令风〃结合在一起;使一切平调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 第四;人民公社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将劳动力按军事编制;组成班;排;连;营等单位;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从事工农业生产。与此同时;社队普遍设立公共食堂;托儿所;敬老院;缝纫组等;以为这样可以使家务劳动社会化;解放妇女;节约粮食;还可以培养群众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实际上;在贫乏的物质条件;原始的技术设备和落后的管理水平下;这种社会化只能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给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不便;因而不久即遭到群众的普遍反对。
第五;缩小商品交换;扩大产品分配。当时不少干部认为;商品交换越少;越接近共产主义;有人甚至提出消灭商品生产的主张。因而人民公社成立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到很大限制;价值规律被否定;强化了自给型的自然经济。 人民公社建立之初的这些表现和特点;集中到一点;就是生产关系上的急于过渡;即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穷过渡。可以说;人民公社就是企图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依靠不断扩大公有制;缩小商品生产和交换;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来迅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并很快地过渡到共产主义。当时认为;越穷越容易过渡;因而要尽早趁穷过渡。北戴河会议关于人民公社的决议就指出:〃人民公社建立以后;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就可以实现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并且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人民公社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