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业基地基本上形成;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大为加强;华北;西北地区以及河南;湖北等省;也开始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2)工业技术基础得到加强;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5年内;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其他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大幅度提高。(3)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9万公里;比1952年增长22%。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一倍。(4)农业生产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也都有很大增长。
(5)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5年内;全民所有制部门职工的平均实际工资增长30。3%;农民的收入增长近30%;每人平均的粮食;肉类;食油;食糖;棉布等主要的消费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10。一五计划建设的经验:(1)清醒地估计形势;树立正确的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党和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实际困难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正确估量;明确提出既要反对右的保守主义;又要反对〃左〃的冒险主义。就是说;既要加速工业的发展;保持相当的建设规模;又不可以不顾财政力量;技术力量和设备供应的各种可能的客观条件;而任意地;无限制地去扩大建设规模。(2)搞好综合平衡;把重点建设与全面安排结合起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由于重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生产水平相当低;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点部署了钢铁;机械;电力;煤炭;化工等方面的建设;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建设的根本目的;但同时又指出;人民生活水平只能稳步地渐进地提高;必须注意扩大资金积累;以便建立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4)讲求经济核算;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到了重要地位。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建设资金短缺;所以中共中央要求一切企业;建设单位和国家机关都必须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提高效率;杜绝浪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整个社会形成了增产节约运动;各行各业普遍重视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当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工作也出现过一些毛病;如1956年初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但由于发觉较早;纠正比较及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11。〃一五〃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一五〃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是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它主要表现在:国家对重点建设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集中统一的劳动工资制度;对能源;交通;金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等等。这种经济体制在当时是必要的。因为1)国家建设资金不足;(2)技术力量和建设经验缺乏;(3)限额以上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都是技术复杂;投资较大的项目;有些项目一省一市难以完成;必须由中央有关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这种体制能够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主要技术力量;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
这个时期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尤其是〃一五〃后期;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表现在:(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由于对私有制改造得过急;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一些手工业;小商业摊点不该合并的也合并了。(2)在工业管理方面;中央工业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过多;中央直属企业由1953年的2800个增加到1957年的9300个。(3)在财力支配上;中央的比例偏高;地方的财权较小;企业的奖励基金少;超产分成的比例也小。(4)在劳动工资管理方面;用工形式逐步向单一化发展;并形成了〃铁饭碗〃的劳动制度。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四、思考题: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何异同 如何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如何评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如何看待农业改造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关系问题?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如何看待1950年代消灭私营经济与今天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关系问题?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哪些成功经验?中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积累了那些经验?一五计划时期形成的中国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挫折 一;学习要求与重点:了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过和三年经济困难的情况。重点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尤其是中共八大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内容与意义。重点分析总结反右派扩大化的后果;〃大跃进〃运动的深层原因与教训。
二、基本概念。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了充分肯定。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各方面生产的重要因素;正确地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更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这次会议是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规模盛大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它极大地提高了全党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的认识;端正了对知识分子的态度;鼓舞了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热情。 反冒进:1956年上半年;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逐渐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造成国家财政紧张;物资紧张;市场紧张;使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失调。对这一问题;周恩来;陈云等发觉较早;建议中央在反对保守主义的同时;必须反对急躁冒进的倾向。5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接受了周恩来;陈云的建议;明确提出在经济建设中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确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国务院根据这一方针;将1956年的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6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人民日报》发表了《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各地根据中央的方针;着重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冒进现象;保证了1956年的建设计划的基本完成。但是;1957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对周恩来;陈云主持的反冒进工作一再提出批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这条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1958年北戴河会议:即于1958年8月17日至30日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把〃大跃进〃运动推向高潮的一次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及《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同时;还讨论通过了《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议》;《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等40项决议。会议对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且为害严重的浮夸风和混乱现象;不仅没有作任何努力来加以纠正;反而正式予以支持。首先;对国内经济形势;特别是对农村的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认为在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后;出现了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形势。其次;对1958年的钢铁生产和1959年的计划提出了过高的指标。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535万吨增加一倍而奋斗。再次;会议讨论了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问题;并作出了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北戴河会议作出决议后;一个以钢为纲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掀起。从此;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三、基本问题
1。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对关系。《论十大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里程碑。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总之;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以全方位的姿态展开的;在探索中;做出了许多正确决策;获得了许多好的发展思路;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
(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八大在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阶级状况后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表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实际上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战略决策。(2)在经济上;制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思想。毛泽东还提出了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等原则。为搞活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问题。1956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设想。(3)政治上;创立了社会主义矛盾理论;提出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毛泽东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两类矛盾理论;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这段时间;毛泽东还为废除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作了努力。(4)在文化上;提出以马列主义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确认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5)在党的建设上;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视执政党建设;整顿党的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果;在各个重要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正确理论;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这一时期探索取得的许多成果;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地坚持下去。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里程碑。首先;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表明;中共八大实际上作出了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其次;制定了积极稳步;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总方针。为贯彻这一方针;会议作了部署;其要点是:合理地积累和分配资金;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同时;积极地发展轻工业;用更大的力量发展农业;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改进行政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搞活社会主义经济。再次;提出。会议认为;在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到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新形势下;国家工作面临着一系列转变和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国家工作进行改进;其主要任务就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此;必须采取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措施: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健全国家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受到国家的保护。此外;八大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提出的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中共八大科学地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由一个战略阶段转变到另一个战略阶段的关键时刻;适时地提出了把全党的主要任务从革命转到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经济建设上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这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地坚持下去。
反右派扩大化的原因与后果: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际上的影响;又有社会;历史的原因;还有个人原因。
首先;毛泽东对1956年国际上〃多事之秋〃的影响估计过于严重。少数右派的进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