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大大加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功地调整了工商业和经济结构的改组;使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有了相当的提高。到1952年底;国营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49年的34。7%上升为56%;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比重由1949年的9。5%增加到1952年的26。9%。建立和完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任务已胜利完成。 第三;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外贸等。在短短的3年里;新中国医治了长期战争所造成的创伤;使工农业生产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除个别产品外;都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商业财贸方面;在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国营商业为领导的;以合作社商业为助手的新贸易网;为城乡物资交流;扩大商品流转建立了组织基础。商品零售额;进出口贸易;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市场物价稳定。第四;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学生在校人数大幅度增加。县卫生院已全部建立起来。此外;科学研究事业;新闻出版事业;电影广播事业及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第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全国农民的年平均收入增加了30%以上。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职工就业人数逐年增加。1952年;全国职工人数已达1580万人;比1949年增长97。5%。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已达446元;比解放前增加了70%。
党和政府在集中主要力量进行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有重点的经济建设;主要侧重于水利建设;交通运输建设和以电力;煤炭;钢铁为主的工业建设等三个方面。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国家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抗美援朝;恢复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人民政府能将这么多资金用于重点经济建设;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建设新中国的魄力和勇气。建国初期的重点经济建设;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胜利完成;而且为有计划地大规模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5。国民经济恢复的经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主要经验是:(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消灭了地主阶级;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颠覆活动;胜利地进行各项社会;政治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使全国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根本条件。(2)始终坚持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为中心;正确处理革命和生产;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使各项社会政治运动和各种工作都不干扰生产的正常进行;而是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是为了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打破对生产力的束缚;发挥人民群众对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条件。(3)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了失业工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正确地处理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同时;正确地处理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关系;使其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4)党十分重视自身的建设;采取了整风整党等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使广大党员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工作谨慎;态度谦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英勇奋斗。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完成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艰巨任务;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思考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何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方案是什么?
〃三反〃〃五反〃运动有哪些的启示?抗美援朝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有哪些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新政权;开展了哪些工作?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一、学习要求与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条件;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认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意义。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实施情况及其经验。重点理解与把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三大改造的评价。其难点在于如何认识三大改造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关系。
二、基本概念。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全面建立了国家机构。大会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这位加强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五四宪法: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历史经验;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宪法性文件的正确原则;规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与道路;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明确规定;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规定充分表明新中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是任何资本主义的民主所无法比拟的。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宪法》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庄严宣布:〃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三;设置国家机构。《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设立国家主席;设立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设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分别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设立各级人民法院;作为各级审判机关;设立各级人民检察院;作为各级检察机关;等等。第四;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有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公民有遵守宪法;法律;劳动纪律;公共秩序的义务;有爱护和保护公共财产的义务;有保护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等等。此外;《宪法》还对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等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它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一五计划:从1952年开始;在周恩来主持下;我国有关部门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一五〃计划草案的决议。同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根据上述任务;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这相当于7亿两黄金。用这样大量的投资进行国家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一五计划;实际上于1953年就已开始实施;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三、基本问题。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最初设想: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内容。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设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设想。
早在1935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在将来;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当轻易谈转变。〃1945年5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又强调指出: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以后;只有中国社会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充分发展以后;只有在经过许多必要的准备步骤以后;并且只有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和意愿;才能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与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里指出的四个条件;只有〃革命彻底完成〃在建国后已经具备;而社会经济〃一定程度的充分发展〃;却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也就是说;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认识是清醒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期间;刘少奇说:〃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
1950年6月;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闭幕词中指出:〃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地稳步前进;经过战争;经过新民主主义的改革;而在将来;在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建国前后对革命转变问题的许多论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最初设想。
其一;关于转变的时间;认为〃还在很远的将来〃;〃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相当长久〃到底有多长 毛泽东曾讲过10年;20年;二三十年;刘少奇曾讲过几十年;周恩来也讲过10年;20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还分别用过〃新民主主义时期〃; 〃新民主主义阶段〃;〃新民主主义时代〃等概念;毛泽东还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的提法;最后形成大约15年至20年后过渡的共识。
其二;关于转变的条件;社会经济〃一定程度的充分发展〃;〃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一般是指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其三;关于转变的方式和步骤。最初的设想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具备了条件之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但方式是和平的;非暴力的;有代价的消灭。中共领导人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在中央政治局形成了共识。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这里所指的10年;和前面提到的几位中央领导人所讲的10年;20年;二三十年;都是转变时间的大体设想;在实践中也可能长些;也可能短些。但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阶段;要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条件;则是非常清楚的。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条件:到1953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改变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最初设想。这一改变;同当时的形势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形成的新认识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概括起来主要有:(1)中国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和相对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且发展迅速。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占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增加到56%;国营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商业营业额的60%。社会主义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因素。要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必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新中国已经积累了利用;限制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在利用;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