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作品相关-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华阳国志陈寿传 
  晋书陈寿传 
  宋书裴松之传 
  校记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 
  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 
  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 
  卷○五 魏书五 后妃传第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 
  卷○七 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 
  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 
  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 
  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 
  卷十一 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卷十二 魏书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卷十三 魏书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 
  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 
  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卷十八 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卷十九 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 
  卷二十 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 
  卷二一 魏书二一 王卫二刘傅传 
  卷二二 魏书二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 
  卷二三 魏书二三 和常杨赵裴传 
  卷二四 魏书二四 韩崔高孙王传 
  卷二五 魏书二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卷二六 魏书二六 满田牵郭传第 
  卷二七 魏书二七 徐胡二王传第 
  卷二八 魏书二八 王贯丘诸葛邓钟传 
  卷二九 魏书二九 方技传 
  卷三十 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 
  卷三一 蜀书一  刘二牧传 
  卷三二 蜀书二  先主传 
  卷三三 蜀书三  后主传 
  卷三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 
  卷三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卷三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 
  卷三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 
  卷三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 
  卷三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 
  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卷四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 
  卷四二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卷四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传 
  卷四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 
  卷四五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 
  卷四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卷四七 吴书二 吴主传 
  卷四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 
  卷四九 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五十 吴书五 妃嫔传 
  卷五一 吴书六 宗室传 
  卷五二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 
  卷五三 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 
  卷五四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 
  卷五五 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卷五六 吴书十一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 
  卷五七 吴书十二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卷五八 吴书十三 陆逊传 
  卷五九 吴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 
  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钟离传 
  卷六一 吴书十六 潘浚陆凯传 
  卷六二 吴书十七 是仪胡综传 
  卷六三 吴书十八 吴范刘惇赵达传 
  卷六四 吴书十九 诸葛腾二孙濮阳传 
  卷六五 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 
  上三国志注表 
  臣松之言:臣闻智周则万理自宾,鉴远则物无遗照。虽尽性穷微,深不可识,至于绪余所寄,则必接乎粗迹。是以体备之量,犹曰好察迩言。畜德之厚,在于多识往行。伏惟陛下道该渊极,神超妙物,晖光日新,郁哉弥盛。虽一贯坟典,怡心玄赜,犹复降怀近代,博观兴废。将以总括前踪,贻诲来世。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窃惟缋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甘踰本质。臣寔顽乏,顾惭二物。虽自罊励,分绝藻缋,既谢淮南食时之敏,又微狂简斐然之作。 
  淹留无成,只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少塞愆责。愧惧之深,若坠渊谷。谨拜表以闻,随用流汗。臣松之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谨言。 
  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书侍郎西乡侯臣裴松之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寿事迹具晋书本传,松之事迹具宋书本传。凡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其书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 
  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惟其误沿史记周、秦本纪之例,不托始于魏文,而托始曹操,实不及魏书叙记之得体,是则诚可已不已耳。 
  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如袁绍传中之胡母班,本因为董卓使绍而见,乃注曰“班尝见太山府君及河伯,事在搜神记,语多不载”,斯已赘矣。钟繇传中乃引陆氏异林一条,载繇与鬼妇狎昵事;蒋济传中引列异传一条,载济子死为泰山伍伯,迎孙阿为泰山令事;此类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颣。又其初意似亦欲如应劭之注汉书,考究训诂,引证故实。故于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菹”,犷平字则引续汉书郡国志注“犷平县名属渔阳”,甬道字则引汉书“高祖二年与楚战筑甬道”,赘旒字则引公羊传,先正字则引文侯之命,释位字则引左传,致届字则引诗,绥爰字、率俾字、昏作字则皆引书,纠虔天刑字则引国语。至蜀志郤正传释诲一篇,句句引古事为注至连数简。又如彭羕传之革不训老,华佗传之□本似专,秦宓传之棘革异文,少帝纪之叟更异字,亦闲有所辨证,其他传文句则不尽然。然如蜀志廖立传首忽注其姓曰补救切,魏志凉茂传中忽引博物记注一繦字之类,亦闲有之。盖欲为之而未竟,又惜所已成,不欲删弃,故或详或略,或有或无,亦颇为例不纯。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煹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翦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                                  
华阳国志陈寿传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敏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 
  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着作郎。 
  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着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继母遗令不附葬,以是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着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情好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晋书陈寿传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着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着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着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 
  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寿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余文章传于世。                             
宋书裴松之传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 
  父圭正,员外郎。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舅庾楷在江陵,欲得松之西上,除新野太守,以事难不行,拜员外散骑侍郎。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曰:“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大者道动光远,世所宗推;其次节行高妙,遗烈可纪。若乃亮采登庸,绩用显着,敷化所莅,惠训融远,述咏所寄,有赖镌勒。非斯族也,则几乎僭黩矣。俗敝伪兴,华烦已久。是以孔悝之铭,行是人非;蔡邕制文,每有愧色。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 
  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禁裁,其敝无已。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由是并断。高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既克洛阳,高祖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之。”于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妃臧氏庙乐亦宜与四庙同。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博士。 
  太祖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通直散骑常侍袁渝、司徒左司掾孔邈使扬州,尚书三公郎陆子真、起部甄法崇使荆州,员外散骑常侍范雝、司徒主簿庞遵使南兖州,前尚书右丞孔默使南北二豫州,抚军参军王歆之使徐州,□从仆射车宗使青、兖州,松之使湘州,尚书殿中郎阮长之使雝州,前竟陵太守殷道鸾使益州,员外散骑常侍李耽之使广州,郎中殷斌使梁州、南秦州,前员外散骑侍郎阮园客使交州,驸马都尉奉朝请潘思先使宁州,并兼散骑常侍。班宣诏书曰:“昔王者巡功,群后述职,不然则有存省之礼,聘眺之规,所以观民立政,命事考绩,上下偕通,遐迩咸被,故能功昭长世,道历远年。朕以寡闇,属承洪业,夤畏在位,昧于治道,夕惕惟忧,如临渊谷,惧国俗陵颓,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虽勤躬庶事,思弘攸宜,而机务惟殷,顾循多阙,政刑乖谬,未获具闻。岂诚素弗孚,使群心莫尽,纳隍之愧,在予一人。以岁时多难,王道未壹,卜征之礼,废而未修,眷被氓庶,无忘钦恤。今使兼散骑常侍渝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亲见刺史二千石官长,申述至诚,广询治要,观察吏政,访求民隐,旌举操行,存问所疾,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俾朕昭然若亲览焉。大夫君子其各悉心敬事,无惰乃力!其有咨谋远图,谨言中诚,陈之使者,无或隐遗。方将敬纳良规,以补其阙,勉哉勖之,称朕意焉!” 
  松之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古先哲后,因心溥被。是以文思在躬,则时雝自洽,礼行江汉,而美化斯远。故能垂大哉之休咏,廓造周之盛则。伏惟陛下神睿玄通,道契旷代,冕旒华堂,垂心八表,咨敬敷之未纯,虑明扬之靡畅,清问下民,哀此鳏寡,涣焉大号,周爰四达,远猷形于雅诰,惠训播乎遐陬。是故率土仰咏,重译咸说,莫不讴吟踊跃,式铭皇风,或有扶老携幼,称欢路左。诚由亭毒既流,故忘其自至,千载一时,于是乎在。臣谬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黜陟无序,搜扬寡闻,惭惧屏营,不知所措。 
  奉二十四条,谨随事为牒。伏见癸卯诏书,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 
  松之甚得奉使之义,论者美之。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 
  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