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宫中对自己没有怀上身孕的妃嫔就有福了,李南夜晚与众女辛勤修炼,白日便静坐行功,得益于他强大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就在中华帝国的皇帝辛勤耕耘之际,北方的战场形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投入了二十万大军,原本想着一举击败帝国,顺势将宋国收入囊中的金国,在遇到了帝国的坚强抵抗后,朝中反对出兵的声音渐大。
金太宗完颜晟毕竟还有几分威望,虽然不少朝臣反对,但是他还是决定再次向宋国增兵。
本是辽将,其后降宋,不久后又投入金国怀抱的三姓家奴郭药师,奉旨率领扩充到了十万人的常胜军进入了宋境。
常胜军中士兵都来自辽人和金境的汉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以说比宋军强,比金兵差,最重要的是军纪极差。
金兵过境之时,对宋国百姓来说就是群狼经过,虽然金兵烧杀抢掠,但总还有一些幸存者,而常胜军更像是一群蝗虫,所过之处山穷水荆,只剩下了残垣废墟。
在十万常胜军加入之后,金国总兵力达到二十五万左右,钦宗从河北路抽调回所有军队,宋军种师道部再次到达了十万,刘延庆也带着保卫东京的五万宋军前来支援。
帝国军此次虽然六大军团和一支舰队齐出,但兵力并不占优势,总兵力实际上只有十六万左右。
得知前线变化,百忙之中的李南,决定将一直作为帝国预备役的巡防兵,调配一部分到战场上。
其实预备役制度并不是后世才有,古代就已经有了类似的雏形。
例如宋朝军队就分为四类,分别是禁军,也就是中央军,均属三衙。厢军,是为地方兵,属于诸州。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蕃兵,则是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保卫本地方的。
正常划分,宋国只有禁军才算是正规军,其余的厢军、乡兵都属于预备役,至于藩兵听不听调派都不一定。
宋太祖用周世宗之法,将厢军中的强者,都升为禁军,留下来的都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残兵,用以充数。乡兵,蕃兵,本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不去论他。所以武力的重心,实际在禁军。全国须戍守的地方,派遣禁军轮流前往,谓之“番戍”。
如今宋国刘延庆的五万士卒,还有李纲率领驻守东京的五万大军,实际上都是各地的厢军和乡兵,可以说大宋早就将预备役抽调一空了。
帝国的预备役制度,完全是李南从后世照搬而来的做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国普遍建立预备役制度,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后备兵员。
大战爆发后,奥地利就从后备军派出4个师参加战争;德国从后备军派出29个师参加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许多国家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苏联在预备役建设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使预备役规模不断扩大,到80年代末,预备役人员约达2500万人之多。
美国一直强调预备役建设的重要性,把预备役作为战时扩充现役部队的首要来源。
美国的预备役分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90年代初约180万人。国民警卫队是从美国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民兵发展起来的;联邦后备队主要由退伍军人组成,直接归各军种管辖。美国的预备役不仅组织健全,装备齐全,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还同现役部队一起参加各种形式的演习,一经动员,能很快投入作战。
镇南国时期,国家难以供养数量庞大的军队,但又需要维护地方治安的军队,所以便将所有士兵一分为二,强者被各大军团吸收,稍差一些的都变成了巡防兵。
帝国的巡防兵就相当于美国的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一些退伍的老兵都在巡防营中担任将官,这些有过战斗经验的老兵,在日常训练作战的时候,就能潜移默化的将各种作战常识灌输给新兵们。
如今的中华帝国疆域南北两千六百余公里,东西一千七百多公里,下辖两浙行省、江南行省、江西行省、湖北行省、湖南行省、福建行省、四川行省、广东行省、广西行省、占城行省、大理西南行省、大理东北行省、交趾升龙行省、交趾东海行省,共计十四个行省。
除此之外,宋国的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这三处州府,也已经被帝国占领大半,幅员辽阔的帝国虽然南部的人口较少,但占据了宋国半壁江山后,总人口也突破了六千万。
总人口三百万左右的西夏,因为全民皆兵的特性,很多时候都能征召出三十万到五十万的军队。宋国大约一亿人,曾经拥有一百多万的军队。
帝国虽然没有西夏人那种恐怖的募兵率,但至少也没有出现宋国那种吃空饷都能达到总数一半的情况发生,所以除却将近二十万的正规军外,各地还有一百二十万左右的巡防兵。
其中超过六十万的帝国巡防兵,驻扎在了大理和交趾行省与真腊、蒲甘和吐番接壤的边境上,用来防范这几个国家,而剩下的半数则分散在各大行省。
面对宋金的增兵变化,帝国国防部部长,一等镇国公鲁达,副部长,一等怀远侯提利昂、情报局局长瓦里斯,外事部部长露迪娅,帝国巡查部长,二等定远侯维罗,副部长,三等安远侯李道成等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从西南边境抽调出二十万士兵,从各行省抽调出十万士兵,将这共计三十万的巡防兵增援到淮南战场上。
如此一来,三国参加战争的兵力就变成了,金国二十五万、宋国十五万、帝国军四十六万。
第822章 家家都有麻烦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这样关系到几十万人的重要决策,必须要李南这个帝国皇帝亲自做出批示,所以这些臣子便带着最新商议出来的计划,来到了宫中。
李南虽然这段时间,因为修炼功法的缘故,正在往昏君的道路上前进,但听到军方的几位重臣到来,还是赶紧沐浴更衣后来到乾清宫。
接过了厚厚的作战计划书,李南仔细的翻阅之后,起身来到悬挂在墙壁上的帝国疆域图前,蹙眉沉思起来。
按照鲁达等人计划,帝国抽调出三十万巡防兵增援淮南战场,三国之间的战争实力对比会马上发生变化,只要操作的当,必然可以击败宋金联军,结束这场战争。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但是李南作为一国之主必须要俯瞰全局。
帝国为什么要将多达六十万的巡防兵放在西北驻防,就是为了提防真腊帝国和蒲甘国。
真腊帝国曾经派出了十万大军攻伐过帝国,虽然最近比较安静,但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的真腊,实力绝对不容小觑,李南不得不顾忌到这个国家。
另一个邻国蒲甘,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就像每个国家最初的时候一样,建国之主都是雄才伟略之辈。
1044年,阿奴律陀即位为国王,当时蒲甘地区各种势力争霸,蒲甘还很落后,但阿奴律陀有心拯兴国家,积极向外发展,很快便兴兵南征,攻下了罗斛、灭直通国。
虽然阿奴律陀意外身死,国内出现混乱,最终由大将江喜陀继承了蒲甘王位,但国内拥兵十万,就像一只露出了獠牙的豺狗,正在寻觅着新的猎物。
李南指了指地图上的真腊和蒲甘,冲着负责情报工作的瓦里斯和露迪娅询问道:“这两国最近可还安静?帝国百姓的安危最重要,如果贸然抽调巡防兵,可有危险?”
听到皇帝的问询,瓦里斯赶紧应道:“陛下,真腊和蒲甘皆不足虑!”
瓦里斯上前解释道:“陛下还记得当年,真腊国十六万大军攻击帝国,却在山罗城被圣上率军击败,不但国主巴法尔在此战中身死,两位统军大将马拉托和哥丹威还跟我国签订了山罗密约。”
虽然这件事过去也没多少年,但是李南回忆当年的大战,却感觉恍如隔世。
“嗯,朕记得此事。”李南感慨的说道:“当年若不是机缘巧合,恰巧有克制真腊象兵的秘密武器,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此乃陛下洪福齐天,真腊与我帝国为敌,必然失败。”
听到瓦里斯的恭维之言,李南笑骂道:“咱们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以后少说这种没营养的话,要不是将士用命,光有洪福也阻挡不了真腊的象兵。”
“是,是,是!”瓦里斯笑了笑,继续说道:“圣上万事缠身,所以估计并不了解真腊战败之后发生的事吧。”
那段时间事情不少,李南记得刚刚击败了真腊帝国,就去应对宋国张书夜率领的五路兵马,因此点头说道:“嗯,朕确实不知。”
说到关于真腊帝国战后的变化,专门负责别国外事的露迪娅开口说道:“山罗之战,真腊大将马拉托和哥丹威明退实降,不但签订了山罗密约,将五万战象和一万象奴作为战败的赔偿,两人未免事情泄漏出去,还杀光了所有知晓此事,并且忠于国主的侍卫和将军。”
“马拉托和哥丹威回国之后,遭到了真腊太子和国内孤落支﹑高相凭﹑婆何多陵﹑舍摩陵﹑髯多娄等众臣的指责和责难,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两将索性将国内皇族和这些大臣全部斩杀干净,手段毒辣非常,自此之后真腊一分为二,被两人瓜分”
忙于其他事情的李南,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发生在真腊帝国的事情,听到这里不禁感叹起来,看来为了权利哪个国家都不安宁啊。
望着瓦里斯和露迪娅两人面上露出的微微得意之色,李南了然的说道:“看样子,你们一定是动了手脚,所以才确定真腊不会出兵捣乱吧?”
“陛下英明!”两人齐声赞后,负责执行此事的瓦里斯言道:“马拉托和哥丹威在真腊手段酷辣,因此有不少忠于皇族之人,起兵造反,处处燃起叛火。不仅如此,这两人为了争夺真腊的财富和地盘,双方也屡次攻伐,所以臣只是利用一些对两人不满的真腊人,顺手帮助了他们一下,便将马拉托刺伤,顺便将矛头指向了哥丹威”
不用瓦里斯说完,李南就明白了,中南半岛这些还处于奴隶社会的真腊人,绝对无法抵挡瓦里斯这种长期生活在冰火世界宫廷中的家伙,估计马拉托和哥丹威,到死都不知道帝国在其中的作用。
“好吧,真腊看起来马上内讧,那蒲甘呢?”
“蒲甘国更简单。”
极为了解人心,熟知人**望的瓦里斯,得意的说道:“蒲甘国主阿奴律陀被野牛撞死,本来是太子修罗继位。但修罗出兵讨伐耶曼干时,在庇固地区的叛乱中被俘,蒲甘王国的大将,也是修罗的义兄江喜陀逃回蒲甘,后来率兵打败了耶曼干,自己却继承了蒲甘王位”
“罢了!罢了!”听瓦里斯说起这些兄弟阋墙,朋友相残之事,李南不禁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看来真腊和蒲甘都没时间捣乱了,那就按照你们的计划调兵吧。”
目前帝国军方的第一人鲁达,性格直爽,最看不惯各种阴谋诡计,不过瓦里斯和露迪娅谋划的这些事情确实让帝国省却了许多麻烦,虽然他本人对这些事不屑,但为了国家也是无话可说。
如今听到李南应允了调兵之议,鲁达当即站起身来,响亮应道:“是!”
李南考虑了一下,补充道:“巡防兵毕竟少见战阵,命令斯达巴克斯等人,先让他们负责驻守城池,给他们一些适应的时间。”
“陛下仁慈圣明,臣等知晓,定然会循序渐进,尽量减少帝国士兵的损失。”
调兵增援之事确定下来,鲁达等人刚刚要走,瓦里斯犹豫片刻,还是拿出一份密信亲手交给了李南。
看完这封密信之后,李南的面色迅速变得沉重起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823章 国初立现贪腐风()
这封密信来自情报局的秘谍,上面所说的事情也不算大,但是性质却极其恶劣。
一一二四年五月初五,中华帝国建立,如今是一一二六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其实帝国的建立时间还要向前推数年,因为镇南国时期也要包含在内,不过就算这样,帝国行省的地方官员出现贪腐现象,也让李南感觉有些心惊。
宋国就是帝国的前车之鉴,为什么硕大的一个国家,会变成如今被其他国家分食的惨状?
除了重文轻武和地缘关系外,徽宗和他最信任的六贼,以及朝廷上下官吏的腐败,也是其中比较主要的原因。
李南早就预料到帝国的官吏也会出现贪腐,但他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的衰亡史,就是腐败史,哪怕到了李南前世所在的那个时代,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历代治腐败采用了各种办法,比方说秦设御史监察百官,历代中央上计审查,明之酷刑杀伐、锦衣卫密查、设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清之养廉银,但这些都没什么用。
历朝历代,李南认为政治贪腐最狠辣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因为年幼时朝廷发给自己家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所以朱元璋对官吏的贪污是最憎恨的。
在他亲手建立的大明王朝中,朱元璋试图建立一个最清廉的政府。在整治官员贪污腐败方面,他采取了不少措施。
首先就是严苛的制度,后世常有百姓说贪官都应该抓住就杀,但很多人不知道朱元璋真的这么做了。
在大明律中,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处罪特别重。其中,犯有贪污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官吏贪污银子六十两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之刑。后来又降旨,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
而且朱元璋在执法方面一视同仁,不管对方是京城高官,还是皇亲国戚,一概格杀勿论。朱元璋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为非作歹。除了强占土地、隐匿税赋,他还插足商业,走私贩私,向陕西贩运私茶,从中获取暴利。朱元璋知道后,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
朱元璋对的贪官的惩罚措施非常严厉,死是贪污行为最终选择,但他实行的刑罚很严厉,也很残酷,不是简单的让其一死了之。
除了刑法规定的“五刑”外,朱元璋还常常法外用刑对付贪官污吏,如廷杖、抽筋、挑膝盖、剁指、剁脚、剥皮等酷刑。在明代的官衙前,大多都有一个专门的剥皮场和一个专挑贪官人头的长杆;在官衙办公书案旁,则有一个塞满稻草的人皮,用以震慑和恐吓那些心存贪渎之念的官吏,使之触目惊心。
除了有专门的锦衣卫组织负责监察之外,朱元璋还设立了百姓检举制度。
可以说,发动老百姓对官员的贪污行为进行监督,是朱元璋的一大创举。
朱元璋在大诰中郑重申明:凡守令贪污者,允许百姓赴京控告法令规定。并强调“敢有邀截阻拦者,枭令。”“其正官、首领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拦者,其家族诛。”也就是说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检查站必须放行,如果有人敢于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