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苍鹰的飞行距离计算,看来这些宋军应该是刚刚出现在瓦迩的侦查范围内,就被发现了。
宋国如今能凑到二十万大军,那就说明种师道从西夏撤军后,完全没有去管太原城的战斗,而是直接被派到了这里。
除却种师道率领的十万征西大军之外,另外两路中应该还有京城四壁指挥使李纲率领的禁军,至于另外一路,李南就猜不到来历了。
宋国君臣的想法非常的明显,不管是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取胜,还是李南率领的帝国远征军赢了,想必都会损失惨重,而这二十万宋军就可以趁机歼灭两军残部。
古代行军不易,尤其是路况较差的宋国。
根据木桶原理,军队的移动速度和军队中最慢的单位一致,那么按照一般军队中最慢的民夫速度,就算六七里每小时,充其量也就一天四十里就到达极限了。再考虑到古时候人的营养不良,身高有限,步子相对小,七减八除的,多兵种的混成军队一天能走四十多公里都应该是精锐了。
按照李南对宋军的了解,就算是种师道率领的军队,如果没有任何辎重的话,每天最多也就行进六十里。而李纲的禁军和另一路兵马估计速度都达不到四十里,简单的说帝**现在还有四天四夜的时间可以转移。
帝**目前在黄河南岸的浚州扎营,宋军分别由西、南、东三面包围过来,看起来除了渡河北上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退路。
李南唤来众将,大家围在地图前筹谋片刻,目光都锁定在东方。
帝国远征军现在弹药稀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跟西方而来的种师道十万精锐交战,趁着南方李纲率领数量不明的禁军还未达到之前,向东方行军。
虽然向东而行,也有极大可能跟东路宋军交战,但相比于西军第一名将种师道和大名鼎鼎的李纲,李南更愿意跟这支队伍碰撞一下。
就在大宋君臣上下一心,调动了所有军队忙着歼灭来自中华帝国的远征军时,太原攻防战还在持续。
自从得知金国分兵两路南下之后,负责河东、河北地区的军方第一人,太监童贯就直接跑了,借口是回京面圣相商对策。
上司童贯带着他的亲军胜捷军跑了,可是太原城的知府张孝纯没跑,一路势如破竹的金朝西路军攻破石岭关,前锋已进抵太原城下,自此一场持续良久的太原包围战拉开了序幕。
张孝纯父子坚守太远,而麟府折可求、鄜延路的刘光世等部以共计四万人的兵力救援太原。
折可求可不是一般人,他乃西北名将折克行之。从唐初至北宋末年,数百年间,折氏家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而后世闻名的杨家将佘太君的娘家,其实就是这个折家。
宋朝河东路有三个州即府州、麟州、丰州,是民族杂居之地,其中以党项族为主。
从宋时开始,宋朝便对该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因俗为治,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从而巩固边防安定秩序。
“御戎不勤远略,夏州李彝兴、河西折御勋与朔方之军,皆因其酋豪,许以世袭,由是边围无事。”简单的来说,丰州王家,麟州杨家和府州折家,就是割据一方的豪强家族。
后来,夏州李继迁反宋,其子李元昊建立夏国脱离了大宋。
宋国见到夏州李家行事后,连忙对位于河东前沿地区的麟、府、丰三州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土豪势力的拉拢。但丰州后来被西夏所陷,王氏便不再世袭,而麟州杨氏也只袭封了三代而已,唯独府州的折氏一直世袭军权。
折家在府州就是藩镇一般,这对于时刻提防着不要重蹈晚唐藩镇之祸的宋朝来说,的确是个例外。
宋朝让折家世袭军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其在此长期抗击西夏。府州东濒黄河,西北临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折氏家族也的确不负朝廷重望,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立下了累累战功,而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正因为如此,西夏对折氏家族可谓恨之入骨。
折可求率两万援兵,“自府州涉大河”,经岢岚州至天门关,发现有金兵在此据守,于是转道走松子岭,来到太原西南的交城驻扎。
而刘光世领兵从鄜延出发,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太原开进,在交城与折可求相会,分别驻防。
刘光世在北伐辽国之时,因为攻取燕京之战中曾违反军纪,未能及时到达燕京城下接应郭药师,致使已先攻入燕京城内的宋军失援而大败,他因此受到降官处分。后来,他在平定河北起义军张迪之战中立功,又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在交城之汾河北岸,宋军与金军展开大战。“自早至日中,胜负相偿,而我师等各据地分,守至日中,金人兵忽自可求寨后开生山而出,劫其家计寨,刘光世望风而奔,可求乃溃,罗称、韩权死于阵,自是河外兵将十丧七八。”
这场战役,宋军损失一万多人,而金军在此以逸待劳,大获全胜。
第625章 千里奔逃为粮愁()
太原城内,居民仅有两万余人,士兵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以及一些厢军。胜捷军本是童贯亲军,是童贯从西北招募的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童贯在离开太原之前,任命王禀为副都总管即副帅,并留下一部分胜捷军让王禀指挥,令他负责守卫太原。
王禀,字正臣,出生于将门世家,其祖父和父亲皆为西军将领。跟随童贯平定方腊暴乱时,王禀曾经担任步军统制,立有战功,后又跟随童贯北伐,再后来擢升为河东宣抚司都统制,随童贯驻守太原。
为了加强城防,弥补兵力不足,张孝纯与王禀商量后下令,太原城内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编入守城之列。张孝纯与王禀决心与金军进行殊死拼杀,坚壁固守以待援。
张孝纯对城内军民说:“金人虽在城下,无能为害,太原自古雄藩,城坚粮足,加之兵勇,我非不欲出师,当俟金人粮尽气失,将骄兵惰,乃候援兵附近,内外相应,使胡骑匹马不归,上为朝廷报复,下保汝等血属,可乎?”众皆唯诺。
金军在攻占太原外围诸县后,以“锁城法”将太原城紧紧围困。
所谓的锁城法,就在在城外箭矢投石之外,筑垒环绕,重病防守,将城市变城绝对的孤立。
因为此时消息不通,所以完颜宗翰认为太原城未攻下,河东宋军必乘其后而击,因此不敢分师南下。再说还有完颜宗望在东路南下,所以他便在太原旧城筑元帅府为指挥中心,下令金军强攻太原。
自金国西路军抵达太原城之后,已经击败朔州守将孙翊所率之援军,孙翊战死于太原城下;又在汾河北岸交城一带,连续击败府州知州折可求、鄜延路守将刘光世等所率之四万援军。
围城已经数日,而新的救援之兵迟迟不见到来,河东路安抚使兼太原府知府张孝纯心急如焚。
张孝纯和王禀,以及太原城的军民都在期盼着朝廷能派种师道的征西大军来援,可惜他做梦都想不到,那只他们苦苦等待的军队早就去了他处。
种师道和李纲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来至黄河岸边后,并没有看到李南的帝**,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大营。
“将军,营中帅帐中找到一封书信!”
征西安抚使种师道,接过这封书信,只见外面写着:“种、李,两位将军,亲启!”
看完这封李南留下的书信后,种师道沉默片刻,对身边的京都防御使李纲说道:“伯纪,你看看吧。”
李纲展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种将,李帅安好。霍某虽与两位素味平生,但久仰大名,霍某虽然击溃金二太子完颜宗望的十万大军,但闻听诸位率数十万众来此迎接,实在愧不敢当,故而先行告辞。望吾离别之后,盼二位能与宋主整顿军政,诛杀六贼,发扬蹈厉,北抵金兵,西扫西夏,早日重现大国风范,威慑天下,四海扬名!”
李南率领的帝国远征军对宋国秋毫无犯,还击败了金国的十万东路军,信中也五恶言恶语,反而有很多话说到了种师道和李纲的心中,因此两人不禁对视暗叹起来。
既然帝国远征军早已离开,种师道和李纲连忙派人,快马返回东京城,询问是否可以挥师北上,前往太原城解围。
东京城距离浚州不远,因此信使快马加鞭,很快便带着回信返回。
读罢上谕之后,种师道叹道:“看来在陛下的心中,他的这位女婿,似乎要比金人还可怕啊!”
李纲也知道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救援太原城,但既然徽宗下令了,他虽然面色不悦,但还是无奈说道:“上命如此,我等也不能不遵,钟将军,那我们还是继续追击吧。”
两人在黄河渡口留下一万兵马,以防金兵东路军去而复返后,便率军继续追击向东方逃走的帝国远征军。
李南当日离开后,率军向东疾行,趁着宋军三路大军还没有完成包围圈之际,跳到了京东西路,随后向京东东路而去。
说起来这两路州府李南真的非常熟悉,想当年他还是阳谷县都头的时候,就率领三庄兵马四处剿杀贼匪,获得了买官的第一笔金。
李南选择向东而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了解京东东路的地形和环境,他打算就在这里跟宋军兜兜圈子,拖延一下时间。
说起来京东东路的百姓,这些年生存的实在过于艰难了。
宋国越演越烈的各种苛捐杂税不提,先有梁山宋江一伙聚众造反,四处攻打各州府城池,后有官军前来清剿,这战争一起,遭殃的还是那些黎民百姓。
宋江一伙被朝廷招安之后,因为宋国北伐辽国,动用过多民力和开征过多赋税,加上连年天灾导致饥荒,各路州府的饥民和厢军再次发生民变。
张万仙率领灾民公然反叛,人数到十万,又有张迪带头的民众五万叛乱,随后河北高托山为首的民众叛乱,号称三十万,此外还有很多各种两三万的叛军。
原本这些叛军反贼就屡次劫掠京东东路的各处州府,没想到金兵南下后,黄河以南的宋国驻军闻风而逃,全部涌入了京西和京东两路。
在这个时代,朝廷的溃兵要比那些盗贼还要狠。
因为一般的盗贼山匪还可以被朝廷招安,但是这些逃兵要是被抓到,那就难逃一死,所以这些已经被恐惧占据了身心,失去了人性的溃兵,屡屡对本国的百姓挥起屠刀。
李南率军进入京东东路之后,见到的不在是当年安静富足的大宋州府,而是十室九空的破败之地。
帝国远征军经过这么长的时间,随身携带的军粮早就消耗一空,所以必须就地寻食,可惜数千骑兵分散开去,收获却是不多。
两万多人一天的吃喝可不是小数目,饮水还好解决,但是没有战马和十足没有食物可是不行。
望着日夜赶路,如今不但疲劳不堪而且还饥饿难耐的兵士,李南赶紧命令全军休息,同时命人唤来易形者瓦迩。
瓦迩到来后,李南环指四周说道:“我军目前缺少粮食,那些荒村小城估计也没有什么存粮,你赶紧放鹰寻找一下,看看附近有没有人数众多的贼巢盗匪所在。”
第626章 对外鼠却对内狼()
苍鹰呼啸升空,锐眼俯瞰大地。
瓦迩双目转白,用鹰之视野探查四方,片刻后收回术法。
“陛下,二十里外有一小城,此刻城中混乱不堪,恐怕是遭了贼匪乱兵之灾。”
李南为民不为国,此次力排众议率领三万精锐奔赴千里援宋,为的都是那些宋国百姓,因此即便缺粮,他也不想攻打州府城池劫掠良民。
此刻闻听有贼匪在城中作恶,那既可以从这些恶人手上筹集粮草,又可以为民除害,正是一举两得之事,李南当即亲率五千骑兵直奔那座城池。
虽然如今兵士和战马都缺短粮草,疲惫不堪,但骑兵就是骑兵,不到半个时辰李南等人就赶到了这座小城近前。
李南站在城门前抬眼一望,只见城墙上写着三个大字:“临邑县”。
并不算高的城墙外丢着些许的滚木礌石,几十个宋兵的尸体倒在城关前面,他们应该都是被成头上扔下来的滚木礌石砸死的。
看到这些尸体后,李南心中就有些数了,城中作乱的看样子并不是山贼恶匪,而是宋国从别处逃来的溃兵。
艾力冈用力推开城门,众人纵马缓缓进入城中,可以看到很多未着衣物的妇人尸体倒伏街边上,某些部位一片狼藉。
看到那些犹自在女人身上折腾的宋兵,李南冷冰冰的吐出一个字:“杀!”
罗马角斗士出身的艾力冈,这些年在军中也熟读兵书,得到李南的命令后,派出三千骑兵进城四处剿杀溃兵,其余两千骑兵一分为四,分别封堵临邑县的四门。
这些宋国的溃兵就算跟帝国精锐正面交锋,也都不是对手,何况是这种情况?
一个多时辰后,三千铁骑就走遍了这座不大的县城,除了那些正在奸女的溃兵被当场击杀之外,还抓到了数百个在百姓家中翻箱倒柜寻找财物的士卒和城中的无赖地痞。
李南没有亲手杀人,而是命亲兵寻来一些衣物遮掩那些死去妇人的尸体。
跪满一地的宋国溃兵和地痞,面对四周身着银甲,手持长枪,雄壮威武的帝国骑兵,就连丝毫的反抗之意都不敢升起,预感到自己命运的他们,全都浑身发抖的沉默着。
不管是什么时代,只要敌军入城,那最先遭殃的一定是这些无辜的女人。对待战争中的女性,自然成为衡量战争的道德尺度。
古代教育系统不发达,或者是生性野蛮的异族入侵先不说,就连后世二次大战时,作为正义方的盟军士兵表现的也都如畜生一般。
二战时期,德**人对待敌国女性的态度,因为有德国种族主义意识的强烈存在,他们的表现比部分盟军高尚了许多。
法军在德国境内的军纪身名狼藉。在美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法军占领了德国的巴登符腾堡。为了庆祝胜利,士兵们在废墟中饥饿地寻觅着他们的猎物,只要被法军发现的德国女性几乎没有幸免的可能。受害者最小的只有十四岁,最大者竟然有七十四岁。
在差不多三年多期间,苏联红军由普鲁士和纳粹德军作战并攻打柏林,估计共有二百万名妇女被奸,其中有些更是被人**。单在柏林,就有十三万妇女遇害,其中有一万人因不堪打击自杀。
李南虽然极为好色,但是他对于这种的行为却难以容忍。
中华帝国自从建军之后,凡是士兵敢在战争期间侮辱妇女,那就一定是死刑,而在平时,奸女也是重罪,轻则进入劳工营开山建路数十年,重则直接处死。
半响后,李南给最后一个妇人盖上衣物,跟在他身边的士兵将尸体抬上寻来的马车上,运往城外安葬。
李南慢慢的走到那些跪在地上的溃兵和地痞面前,面无表情的问道:“你们从哪来的?”
众多溃兵沉默不语,目光齐齐望向一名身着铠甲之人,而那些地痞流氓则悲呼道:“将军,冤枉啊!我们都是良民啊!”
对于这些趁火打劫的地痞,李南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吩咐道:“把这些自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