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俭一看有门,狮子大开口:“陌刀三百,甲胄五百。”管
仓库的小吏吓的一屁股坐地上,怒吼一声:“你这是要清仓啊。”
唐朝的钢铁产量感人,李诚来到之前,每年的陌刀产量也才五百,甲胄也差不多。
裴行俭一口气,差点把一年的产量都搬光了,这个怎么忍?小吏不答应给货,裴行俭也不着急,威胁道:“你敢不给足,本参军去找李少监说理去。条子是他批的。”
小吏一阵无语,我特么知道是李少监的条子,但是他不知道你这么狠啊。但是没法解释啊,只好表示:“等着,下吏去请示上级。”然后,一层一层的请示上去,都不敢做主啊。少
府监两个少监,李诚要是想扶正,分分钟的事情。谁敢得罪“今亮”啊。得罪他的人,其中就有少府监的上一任正监,现在略阳挖铁矿呢。齐王李佑,去封地吃自己了。大理寺少卿孙伏伽,躺床上呢。最
后这条子到了独孤峎这里,裴行俭还在叫嚷:“不给是吧?看清楚是谁的条子?”
独孤峎一看用了李诚的印,还有那笔硬笔字,谁也没法模仿。赶紧赔笑:“照办!一定照办。”得,硬着头皮,全都给了裴行俭。回头让人给李诚带个话,你的条子照办了。
李诚在家呆的好好的,少府监来人汇报,说裴行俭来搬走了五百陌刀,五百甲胄。李诚一听就急了,怒道:“你们蠢啊!这是过去一年的产量。”传
话的小吏委屈的看着他,把条子递过来。李诚一看条子,也没了脾气。只好接过来,揉成一团,踩两脚:“狗日的裴行俭,别让我看见你,见一次打一次。”裴
行俭正在接受苏定方的表扬呢,突然觉得脊梁骨发冷,打了个喷嚏。崔
芊芊拿到莺儿带来的回信,果然喜欢的不得了,反复的诵读,觉得李诚真的很了解她。身
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气一点通。写的多好啊,我与李郎,不就是这样么?这
首诗贴身藏着,没事就看看。这时候的崔芊芊,恨不得立刻嫁过去。
三天期满,李诚总算能出城了。李世民让人传话,孩子你接着带,朕想了就去看。得
,这是给自己出宫找借口呢,这皇帝越来越狡猾了。李诚带着俩孩子,还有一堆随从,浩浩荡荡的出城了。早朝?呵呵,我没听说过。
兕子对李诚的闺女安乐来了兴趣,每天都趴在她跟前逗着玩。这让李诚省了不少心。这小公主特懂事,真的是早慧。关于她早夭的病因,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李诚觉得吧,这孩子只要加强锻炼,不要整天呆在宫里,将来就算生病了,抵抗力也强很多。
人还没到李庄呢,半道上有人拦路。李诚在马背上远远的就瞅见了孙思邈,带着一群学生。这老道,真的把医学院放在了李庄边上。就在庄子口附近的空地上,挨着原来的兵营。这本来有两个仓库,孙思邈找到高晋索要,高晋没敢得罪他,直接答应了。
后来这老道还不省事,每天都去找高晋的麻烦。重新粉刷,打桌椅,铺地砖,全都找人家高晋。好在现在高晋手里的资源多,这老神仙谁敢得罪了,硬着头皮都答应了。
高晋为这个事情,还特意让人带话给李诚,表示自己做了这个事情,家主可以责罚。李
诚当然不会为这点事情处罚高晋,但是老道也太过分了,贪心也不能这么贪啊。就算是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只羊薅吧?
“道长,有何见教?”李诚也不下马,不阴不阳的。孙思邈一点都不在意,笑道:“自成答应资助一万贯办学,贫道自然是来要钱的。”李
诚的一万贯,当然不会一次性给他,不然有多少钱这老道都能糟蹋完。“
等会,十日之前,才给道长一千贯,怎么就没钱了?”李诚很好奇的问,这花钱的速度也太快一点吧?孙思邈指着一群学生道:“一共招募了一百零三人,每天两套衣服上课穿,还有鞋子,吃喝,药材的采购,都有单子,自成可以看看。”
得,明白了,别人办学收费,老道办学不但不收费,还补贴穿戴伙食。你这是办学啊,还是做慈善?想到这老道今后能安心的把医术传开,李诚觉得这钱给的不那么心疼了。不
过也不能惯着他这毛病,李诚淡淡道:“孙道长如此办学,在下不敢苟同。只是这学堂是道长办的,在下就不多说什么了。不过道长,你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学堂里有人不好好学,怎么办?”
第一百七十一章 体会什么叫绝望()
孙思邈还真的没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一旁的学子们脸上都不好看了。这些人都读过书,只是读书不多,正常的阅读能力还是有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来这读书多数是抱着好好学习的心态来的。李诚这么说,就是不是信任大家。
换成一般的人这么说,大家肯定群殴他。但这是李诚啊,“今亮”!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李诚迷的不要不要的。没读过的人,则知道李诚“不能易一字”的典故。被
李诚质疑了,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敢保证这一百多号人里头,没有害群之马?“
如此说来,眼下的办学法子不对咯?”孙思邈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你让老孙做大夫,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做人也是人品坚挺。但你让他办学,那就没经验了。“
路子没太大的问题,只要做一些微调就行了。”李诚不想打击老道的积极性,其实心里对他的办学套路无法认同。这钱啊,花的是别人的,当然不心疼了。老孙现在就这样。
“如何调整?”孙思邈露出询问的表情,李诚看看众人道:“我先把孩子送回去,回头来学校大家坐下来慢慢聊。”孙思邈道:“贫道跟着去就行了,大家且回去吧。”
孙思邈挥挥手,把学生们放走了。跟着李诚一起往庄子里去。其实在这里办学,并不是最佳的场所,在长安城里才是最好的地方。但是老孙表示,要经常上山采药,还是在外面吧。
一边走,一边聊,孙思邈感慨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长安城里的宅子,贵的吓人。”李
诚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看着老孙道:“道长,难不成你办学还要买一座宅子?”孙
思邈理所当然的表示:“那是自然,这么多人呢,包吃包住,地方小了怎么够?”李
诚四处张望,想找块板砖,先敲晕这个败家道士。没听说过租房子么?你花的是我的钱啊,不能替我省点啊?一千贯啊,还搭上俩仓库。高晋表示,还搭上了好几百石粮食。孙
思邈办学,成了李诚办学了。这事情闹的,李诚觉得心好累。可惜,还只能忍着,不能让孙思邈觉得他办学在拖累李诚,反正这钱李诚也出的起。“
道长啊,我觉得吧,还是要搞一个教学制度出来,做什么都得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再有啊,学好学坏,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成绩好的,要鼓励,学不好的,要让他知耻后勇,奋起直追。”李诚语重心长啊。不
料孙思邈一翻眼珠子:“自成,外行了吧?学医最讲的是天赋,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口水说干了,他都不理解。”
李诚明白了,中医体系的问题,话说中医确实很神奇。很多时候,真是要看天赋的。学中医的,至少在现有情况下,很难大批量培养合格的医生。首先一个,生源就很难解决。为啥呢?读书的人太少了,因为读书人少,所以读书人就算不能做官,也能为吏。“
道长的意思,这些学生,有人还是想去考科举?”李诚很恼火的问。孙
思邈则很干脆的回答:“然也,不能耽误别人的前程嘛。学了医术,总会有用到的时候。且,人的天赋不一,有人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出样子来,不然去科举。”
合着老孙花自己的钱,哄了一百多个人来学医,将来干什么,还不一定呢。李
诚深呼吸,让自己不要发火。先安顿好孩子,然后才把孙思邈带到书房里,摆了一碗茶开口道:“道长,这样不行的。首先,这一百多人,必须要确定一下,是不是要专心学医。不打算认真学医,将来要做医生的人,让他们离开吧。”“
这如何可以?学生本来就少。”孙思邈费解的反问,李诚扶额:“道长啊,宁缺毋滥啊。医生是个很要命的职业,庸医杀人不见血啊。”
事关人命,老孙重视了起来,凝神思索:“如此说来,贫道思虑不周了。”
李诚点点头:“才开始呢,有问题不怕,改了就行。还有啊,那些打算去考科举的人呢,到这来是为了有个吃饭读书的地方。他们也不用离开,我打算办一个蒙学,这些人可以做先生的。专门教庄子里的娃娃读书,同时可以在庄子里读书,两全其美啊。”
孙思邈点点头:“好,如此甚好。”李诚松了一口气,又道:“道长回去跟他们好好的说,就说我打算在学堂里办一个图书馆,凡长安市面上有的书,我都买回来,提供大家借阅。”
说着话,李诚从书架上拿来两本书,递给孙思邈道:“道长请看,这是我给学堂编写的教材,以后叫孩子读书,就用这个。”
孙思邈接过一看,一本语文,一本数学,翻开看看,语文比较好理解,就是教大家识字,然后可以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读完这两本书,现代社会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肯定有了。你还别觉得这水平很低了,在唐朝能识字就算半个读书人了。数
学就比较麻烦了,老孙一看阿拉伯数字,还有横着写的字,直接懵逼了。
李诚解释道:“这本数学呢,那些愿意留下做蒙学先生的人呢,由我亲自培训一段时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以后他们就能教孩子读书了。”
孙思邈摇摇头:“自成啊,要说算学,袁天罡,李淳风都是高手,我为何不能让他们来教呢?”李诚听了噗嗤一笑道:“道长,不是李诚自夸,要比算学,大唐没人能比的了我。”
孙思邈一脸的惊愕,看着李诚好一阵,吐出两个字:“眼见为实。”李
诚啧了一声,一脸的无奈,唐朝人确实比较喜欢怼人。孙思邈淡淡道:“自成别撇嘴,淳风一会就到,让他验一验你的成色。”李
诚呵呵呵,一脸自信:“好啊,那就让他长点见识。”孙思邈不说话,这小子本事杂的很,还真的不好说呢。“还是先说说办学的事情吧。”孙思邈把话题拉回来。
李诚只好耐心的跟他讲一些办学的套路,现代社会从学前班到大学,再到硕士研究生。要说学校的情况,李诚的经验比唐朝所有人都多。说起来也不带磕绊的。什
么奖励制度,什么快慢班,还有物质奖励,讲了一大堆。就差没给老孙上一课教育心理学。要说医术,老孙没挑的,但是怎么教书育人,还差点火候。
李诚口水都说干了,老孙也没闲着,摸出个小本本,一直在记录。李诚心里真的服气了,这老头能成为药王,真不是侥幸得来的。就冲这学习态度,人家就不简单。
李淳风说话就到,被高晋领进来后,孙思邈一歪嘴:“淳风,让自成见识一下算学。”
李淳风听了这话,看看李诚,那表情就是在说,这不太好吧。欺负人多没意思啊。李
诚啧了一声,这哥们还真的是自信啊。点点头:“出题吧。”
李淳风想了想:“那就来道简单的。”李诚一抬手:“别着急,不是你靠我,是我们互相考。你出一题,我也出一题。”李
淳风点点头:“那行,我出一道题。”说着去拿纸笔,刷刷刷的写的了一道题,李诚也不闲着,拿小本本出来,用鹅毛笔沾墨水,也出了一道题。
李诚先出完了题目,看了一眼李淳风,这货也写好了。互相交换题目,李诚一看李淳风出的题目便乐了。“今有勾三尺,股四尺,问弦为几何?”“
噗嗤”李诚直接乐了,这题目也太简单了,勾股定理,你直接改头换面也好啊,直接把勾股定理拿来当题目,真的好么?
“你乐啥?”李淳风一脸的不悦,瞪了过来。这题目知道的人不多好吧?《九章算术》,不是你想看就能看到的。李诚叹息一声:“勾三股四弦五,我说你出题,能够带点诚意么?这一点难度都没有吧?”李
淳风一愣之时,李诚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勾股定理的表达式。然后解释道:“这就是勾股定理,这个2表示平方,ab,分别为勾股弦。你看,这么写出来,是不是看起来比较直观呢?记忆也很方便对不对?”李
淳风还没顾得上看李诚的题目呢,跟着点点头。盯着李诚写的定理公式,看了好一阵才抬头道:“此举,从何学来?”李诚淡淡道:“打听那么多干啥?就当是跟我学的吧。”
李淳风低头看李诚写的题目,一看就懵逼了,根本看不懂啊。“这写的都是啥?”李淳风指着题目,李诚看一眼便笑道:“所有符号,代表的都是一个未知数。算了,这题太难了,换一道题。”数学符号有点太为难李淳风的理解能力了。李
诚拿起笔,换了一道题目,河上有拱桥一座,当水面距离拱顶五米时,水面宽度为八米,一船宽四米,高二米,载货后露出水面高度为零点七五米,问水面上涨到与抛物线拱顶距多少时,小船不能通过。这
题目更特么坑,看是能看的懂上面的字,看完了李淳风开始怀疑人生了。李
诚见他一脸懵逼的样子,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得意,高中数学经典五十题,让你体会到什么叫做绝望。
第一百七十二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李淳风陷入了呆滞的状态,这题目太特么的邪性,上面的每一次字都认识,意思也明白,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入手。所以,他就只能对着题目发呆了。孙
思邈也呆住了,还真的这么牛啊。《九章算术》你都看过,这个可以理解。问题是,你一道题李淳风直接看不懂,第二题看懂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淳风,放弃吧。”孙思邈看出来了,两人在算学的造诣上差距太大。但是他没想到的时候,李淳风陷进去了,呆呆的盯着题目,根本没听到孙思邈说的话。李
诚倒是听的清楚,呵呵一笑:“没事的,凡事总要有点坚持。”孙
思邈点点头,认可李诚的观点,不料李诚下一句是这么说的:“不坚持,他不知道啥叫绝望。”老孙听罢,呆若木鸡,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不带这么玩的,套路太深了!李
诚也没闲着,拿起笔来,跟老孙一起继续研究学堂的事情。想想心里都不爽,出钱出力,还得给老孙打下手,要不是看那一百多人里头,能找出不少蒙学的先生,李诚都不干了。忙
活一通,办学制度差不多弄好了,两人一抬头,好嘛,李淳风蹲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在那里摆弄算筹。李诚不是没见过算筹,这是一种古人的智慧。但是这个办法,真的效率太低了。所以,李诚一拍大腿道:“差点忘记了算盘。”
就摆在书架上呢,上回让杜海给做的一个。一直没机会展示。“
算盘是什么?”孙思邈好奇的问,李诚笑道:“一种计算器。”说着拿来算盘,给指着给孙思邈看:“这就是算盘了,上面两个珠子代表五,下面五个珠子分别代表一。”说完想了想,拿起小刀子,在算盘上刻字。孙
思邈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