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剑盛唐- 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这样的遗风不要也罢。”

    李诚淡淡的回了一句,聊天终结者登场。

    众人不知道该怎么接话的时候,李世民哈哈大笑道:“自成率性之人!众卿,喝酒!”

    赶紧转移话题,今天是高兴的日子,李世民绝对不会让他们怼起来的。

    这世界上总不缺喜欢卖弄进而作死的人,一杯酒喝下去,有人拍案大声道:“自成不喜魏晋遗风,提什么五胡乱华,怕是读书不精吧?”

    李诚看过去,顿时又乐了,这哥们不愧是作死小能手。

    柴令武这家伙,上次被收拾后,老实了好一阵子,估计心里一直憋着一股火,总算是找到机会了。

    人杜淹刚才被怼一句都没吭声,是怕李诚么?

    恐怕未必,应该是从李诚不愿意提这个话题,联想到了另外一个要命的话题。

    “哦,襄阳郡公何以教我?”

    李诚多坏啊,笑眯眯的反问一句,这是坑人不吐骨头的节奏。

    柴令武以为拿住了李诚的把柄,得意洋洋的站起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你坐下吧!”

    边上有人一把拽的柴令武坐下,柴令武扭头一看,是长孙冲。

    “姐夫你……”柴令武刚说就被长孙冲冷笑喝止:“不想死就闭嘴!”

    李二一直冷眼旁观,见长孙冲及时阻止柴令武作死,满意的点点头后,狠狠的瞪李诚一眼。

    那意思,竖子,别作妖。

    李诚想干啥,李世民一眼就看明白了。

    这坑是啥呢?

    四个字“得位不正”。

    这是李世民的心头一根刺啊!两晋司马氏得位不正,所以才有竹林七贤装疯卖傻。

    刚才柴令武要卖弄的就是这个,李诚都准备好夸他读书读的多,请他继续分析衣冠南渡的原因了。

    嗯,然后先得罪皇帝,后得罪士族门阀,柴令武就算是犯众怒了。

    刚才杜淹就是因为联想到这些,这才闭嘴不言了。

    心里还有点感谢李诚呢,什么魏晋遗风,以后打死都不说了。

    李治在一旁安静的旁观,时而蹙眉,时而微笑。

    一直在观察他的李诚,放下酒杯时低声问:“殿下可有所得?”

    李治低声道:“回师傅,弟子以为,父皇威压全场,师傅大巧不工,杜执礼知进退,柴令武……”说着摇摇头,李诚低声淡淡道:“柴令武最大的问题,没有自知之明。”

    两人直呼其名,根本没把柴令武当一回事,由此克制柴令武为何在历史上要参与到谋反里去了。

    这种人说的好听一点,志大才疏。

    难听一点很简单——蠢!“凡有看似不合理者,都应设身处地的想想,想来可以避免不少错漏之处。”

    李治根本不关心正在热闹的人群,继续低头与李诚交流。

    此刻李治心里一阵雀跃,师傅上课就是这么生趣盎然,随时随地都能勾起学习的兴趣。

    “嗯,殿下长进了很多。

    身为太子,其实不用学习太多经典,也不用过多的去琢磨人。

    为上者,凡事当就事论事,不以人好恶为标准。

    事情对国家有利就去做,反之则否。

    至于是否对国家有利的标准,应该是综合国力的升降。”

    “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情况中找到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李治点头入小鸡啄米,今天这场宴会,李治有很明显的感觉,李诚拿自己当大人看待了。

    别人看到这对师徒时,羡慕的眼神都要冒火了。

    李治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席位,一屁股坐在李诚的席子上。

    好在这时候有人站出来高声说话,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李治也缩回了自己的位子上,这可不比刚才了。

    师徒二人窃窃私语的一幕,李世民看的很清楚,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李诚进入角色很快!这就对了,有才华的人,就该为帝皇所用。

    李诚以前还是年轻了,没法给太高的位子。

    所以放在外面去折腾,除了避免被众矢之的,也有积累资历的意思。

    “……贞观之治,可为盛世。

    陛下功业,可追秦皇汉武。

    可知陛下天命在身,当效法秦汉,登高封禅……”正在抑扬顿挫的人是许敬宗,这货果然够不要脸的。

    大概是李义府文采稍逊,这会没有抢先站出来,等许敬宗长揖之时,紧随其后:“臣附议,陛下文治武功,超越秦汉,此即天命。

    受命于点,封禅则理所当然。”

    泰山封禅的本质就是四个字“天命在身”,传国玉玺上面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有人因为得到玉玺,觉得自己受命于天,所以就自己封自己当了皇帝,然后被群殴致死。

    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是袁术。

    总而言之,“天命”这个说法,在这个时代很重要。

    意味着大位正还是不正。

    泰山封禅就是去泰山祭拜,向上天汇报工作。

    表示自己干的很好,没有辜负上天的垂青。

    李世民面带肃然的看着两个“奸臣”,李诚看了李治一眼,起身站了起来。

第五百八十九章 不丢脸() 
泰山封禅是很严肃的事情,理论上来说敢去泰山封禅的皇帝,都是国家治理的很好,鼎盛一时,吊打周边各国。

    绝大多数皇帝心里是有数的,知道自己干的不算好,那就不去泰山丢这个人。

    也没有心里没点b数的皇帝呢?

    答案是有的!历史上举行了泰山封禅的皇帝一共有六位。

    嬴政、刘彻、刘秀、李治、李隆基、赵恒。

    乾陵皇帝去泰山十几次祭拜,却没敢举行封禅仪式。

    不是他要脸,而是他不敢。

    清朝的疆域辽阔不在汉唐之下,却没有一个皇帝去泰山封禅。

    原因不明,窃以为清朝的皇帝们,就没拿自己当做汉家正朔,一直是客居的身份在统治。

    心里最没有b数的皇帝,要算宋真宗赵恒了,宋朝被周围的异族各种吊打,居然有脸去泰山封禅。

    这位也许是要脸的,只不过脑回路不正常罢了,所以成了反面典型。

    有他的撑托,李隆基也就不那么丢人了。

    至于李治,仔细看其实干的也还不错,要不是武则天的缘故,李治没那么多诟病。

    李诚站出来,现在立刻就安静了,几乎是一种本能的,众人就安静了下来。

    这气场,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大概只有这些大臣们才知道,李诚的势是怎么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

    文采斐然,舌战群相,与大家族利益挂钩,战功卓著等等。

    就算代表门阀士族的官员们打心里憎恶李诚,真的有机会把李诚拉到阵营里,他们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就好比手快的郑氏,现在谁想送女儿你能送的出去?

    娶妻当娶崔氏女,这话听起来逼格很高,事实也是如此。

    你让辽东候李诚有机会再娶试试看,门阀士族送女儿的队伍能排出去好几里地。

    很简单,无非就是为了“利益”二字,在这两个字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同理,得罪李诚风险太大,羽翼丰满,大势已成,谁也不会去当那个出头鸟。

    缓缓环视一圈后,不紧不慢的李诚离席,朝李世民的方向抱手长揖:“陛下功盖秦皇汉武,非天命加身不能诠释。

    即为天子,代天牧民,当祭而告天。”

    这马屁拍的,没人反对不说,观众们反而都露出羡慕的表情。

    同样是拍马屁,前面两位连李世民的笑脸都没得到一个,李诚站出来一通过分的吹捧,李世民脸上笑的褶子能夹死苍蝇。

    李治紧随其后:“父皇,儿臣附议。”

    这才是杀手锏,之前没人反对,不等于不想反对。

    鬼知道有没有人回去就写奏折找借口阻挠。

    现在李治跟着站出来,两代皇帝的脸面,谁家就是今后大唐历代皇帝的死敌。

    于是群臣次第离席,纷纷附议,死活要让皇帝走一趟泰山,不去就是对天命不敬。

    李世民不能站着不动了,起身对群臣回礼,然后三请四让的,所谓的礼。

    就算再怎么想答应,也不能立刻就答应啊,皇帝的矜持还是要的么。

    最终李世民也没当场答应下来,接下来还有过程要走的。

    群臣回去写奏折,各种花式吹捧当今陛下,最后李世民才各种表示不情愿的样子,答应下来。

    果不其然,宴会尽欢而散时已经是日暮沉沉。

    崔芊芊跟着女官找过来时,脸上兴奋的要唱出来似得。

    不用问都知道,今天她过的很开心。

    回去的路上,李诚还是很凑趣的问:“娘子今日可还尽兴?”

    车内的崔芊芊兴奋的点点头,边上的莺儿歪歪嘴:“郎君莫要捧臭脚。”

    崔芊芊抬手轻轻地打她一下:“小浪蹄子,吃什么飞醋?”

    这对主仆更像是姐妹,关系很好,不会真的打起来。

    不过对上武氏姐妹,那就不好说了。

    好在武氏姐妹比较识趣,一墙之隔基本不过来找存在感。

    次日一早李诚还在高卧之时,李家有客登门。

    门子不认识,帖子上名字也不认识。

    好在崔媛媛起的早,见了帖子赶紧出迎道:“家主昨夜迟睡,怠慢王刺史了。”

    来客王仁佑并不在意,拱手回礼,面带微笑:“来的唐突,失礼了。”

    双方都很客气,崔媛媛示意奉茶后,赶紧转身去后面叫李诚。

    王仁佑见状也是感慨不已,崔氏蓝田房真做的出来啊,但是得利也是巨大。

    同类的例子有郑氏,这些年郑氏也算是缓过来了,不像贞观之初,被皇帝各种打压。

    门阀士族的脸面固然很重要,但也得分事情。

    崔媛媛总归是个孀居之妇,崔氏也不会觉得太丢人,倒是郑氏跟着小小的丢了一点人,但是人家不在乎。

    或者说顾不上了,当时郑氏的环境太过恶劣,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

    想到这里,王仁佑还是很佩服郑氏荥阳当家人的,魄力十足。

    当年被人嘲笑几句,如何那些嘲笑郑氏的人呢?

    还不是整天围着郑氏转悠,希望能从郑氏手里得到一些好处。

    李诚为太子师,王氏女为太子妃,两家本该就是一伙的。

    至于李诚封平辽侯一事,令河东士族咬牙切齿,在王氏看来不过是帝皇的平衡之术罢了。

    这个时候登门,或许很难得到最大的好处,但肯定是不会让人说什么的。

    所以,不丢人!相比之下,当年崔氏、郑氏的举动,现在被门阀士族看来,就是所谓的眼光精准。

    王仁佑耐心等待时,崔媛媛一溜小碎步到了后院,问了一句昨夜睡的偏房,气的跺脚道:“小蹄子不分轻重,贯会讨巧。”

    崔芊芊从内屋里出来,看着院子里的姐姐笑道:“莫要人后编排莺儿,换做姐姐,这等光景郎君想起来也起不来呢。”

    姐妹二人斗嘴就是那么一招,崔媛媛识大体,不肯多说什么,上前笑道:“妹妹便惯莺儿吧,太原王氏登门,妹妹去接待就是。”

    这么一说,崔芊芊也稳不住了,赶紧道:“小蹄子却是不分轻重。”

    说着转身就走。

    也不怪莺儿,死活没有怀上,赶上机会还不得往死里榨?

    崔芊芊的心思,全在如何兴旺李家上头,对这姐妹一般的丫头很是怜惜。

    加之李诚身体太好,吃饱后崔芊芊有点怕了他。

    莺儿自然是不怕的,竭力奉承,恨不得死在下面才好,只求留下一儿半女。

    在这后院里,没个儿女,很难站住脚。

    莺儿早就想好了,回头不论男女,生一个就好,学秋萍弄点药吃,不再争宠才是谋身之道。

    李诚这家伙按照现代社会的说法就是渣男一个,在唐朝可以算作模范丈夫了。

    结婚之前的事情不说,结婚之后再没往家里带人,这就很难得了。

    不然就李诚这样的,长安城里的“皮肉骨”,真真叫扫榻以待,保证不收钱那种。

    崔芊芊到了偏房门口,听到没啥动静才开口道:“郎君,太原王氏来人,看帖子是太子妃的父亲。”

    李诚里头应了一声:“知道了!”

    一阵悉悉率率的,没一会李诚便出来了,看见崔芊芊也不脸红,淡淡道:“太原王氏乃河东顶级门阀,倒是看的够开的。”

    崔芊芊不是傻子,低声问一句:“可是天谴一事?

    坊间传闻,解州上下恨郎君入骨呢。”

    李诚往外走,院子里崔媛媛领着丫鬟端来热水和盆子在等着,上前伺候梳洗时低声道:“王氏未必会在意解州那点利益,倒是郎君如今是奇货可居呢。”

    崔芊芊也道:“郎君,太子那边可有说法?”

    姐妹俩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很有敏锐性的,李诚擦了擦脸,淡淡道:“无所谓,走到今天这一步,李家不是谁都能拿捏的。

    随机应变吧!”

    王仁佑等了有半个时辰,却是一点都不着急,反倒是背着手在堂前看着字画。

    李诚不过而立之年,长期家外,家中大小娘子久旷,起来晚一点在正常不过了。

    现在毕竟是李诚休假的时间,不用上朝。

    听到脚步声,王仁佑回头,但见帘子一挑,李诚出来抱手道:“王公驾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别人的面子不给,太子妃的面子要给。

    说起来李治不喜欢太子妃王氏原因,还真的不怪王氏本身。

    新唐书里记载的武则天诬陷王氏一案,姑妄听之就是了。

    本质上还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联合门阀士族,对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长孙无忌肯定是不会谋反的,但他的权利欲和控制欲,与高宗身为帝皇的自尊心发生了冲突。

    这个时候的王氏,当然还是春风得意之时。

    王仁佑态度很高,没有任何倨傲的地方,摆了一个下首的姿态,抱手回礼道:“久仰大名,此番回京述职,特来一瞻侯爷风采。”

    李诚很明白他来的目的,肯定不是来仰视所谓的风采的。

    客套了两句,招呼落座,奉茶之后便道:“王公出身名门,非诚所能比拟,何故屈尊?”

    王仁佑有点不适应这家伙的节奏,一般来说不是客气一番,然后送客,走到门口的时候自己停下脚步,提一句来意么?

    这样大家都避免了尴尬嘛,就算不答应,也不会不好看。

    大家都有面子,何乐不为呢?

    由此,王仁佑想起李诚这家伙一贯不喜欢跟门阀打交道的事情。

    说起来这个事情呢,还真不能怪李诚。

    最初李诚与崔氏郑氏,还是有来往的。

    后来崔氏郑氏多有反复,才有了如今李诚的态度。

第五百九十章 又一年() 
“李氏有女,王氏有子,可为佳偶。”

    王仁佑也没法矜持了,就不带李诚这么玩的。

    当然这么玩也没啥太大的问题,上门求亲嘛,毕竟是一个人来的,没有媒人跟着,就是探一个口风的意思。

    如果媒人登门了,那就比较正式。

    事情不成也就传出去了。

    当然也有媒人不在,求亲一事照样传出去的,比如崔氏怼李二的时候。

    这些士族太牛b,根本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