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剑盛唐-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道宗上前叉手道:“回陛下,我军阵亡三十三人,重伤一百零六人,轻伤五百零八。

    敌留在现场的尸体,一千零八十八具,伤着无法统计。”

    “跟自成说说,你等是如何指挥作战的?”

    伤亡不算大,比起对手来说,伤亡很小了。

    但还是不爽于大半器械被毁的事实,从这个角度看,唐军确实是败了。

    李道宗赶紧解释,原来守军以一千骑兵决死冲阵,两千步卒随后冲杀。

    守军来势凶残,李道宗指挥掩护攻城器械的部队拦阻,并以弓箭射杀。

    战术上是没啥问题,只是没想到对手悍不畏死,骑兵冲乱前军,竟被敌军得手。

    李诚明白了,敌军三路齐发,两路为牵制,北面则是主攻方向。

    目的就在于不惜代价也要毁掉攻城器具。

    了解情况后,李诚笑道:“陛下,这未必是坏事。”

    李世民点点头,指着李道宗怒道:“朕知道,朕恨的是此辈,战前准备不足,陌刀队不能及时披挂列阵,战时不思死战。

    李绩不以器械为重,行侧击之策,此惜身也。”

    李诚听了也是稍稍惊讶,李道宗乃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怎么能犯这种错误呢?

    陌刀队队以严密阵型对抗骑兵,这是唐军的主要杀手锏。

    不管怎么说,李道宗肯定是指挥失误了。

    李绩的问题就更简单了,他没有立刻迎敌,而是绕行侧后,意在多多杀敌,反正没守住器械是李道宗的锅。

    李诚还是决定为他们说话,当下点头道:“陛下英明,然则我军鏖战一月有余,士卒疲惫,将士有所松懈在所难免。

    今敌之巢穴被困,敌作困兽之道,稍有小挫不足为虑。”

    李世民这才脸色缓和一些,最后一战在前,他也不好过于责备主要将领。

    一番敲打的目的,在于看见胜利在望的时候,众人不免有松懈之处,希望大家把弦绷紧了。

    “如非自成缓颊,朕必不轻饶,尔等退下好好反思。”

    李世民总算是顺着台阶退下了,只是这话说的李诚心里也很是腹诽一番。

    还说别人松懈,你自己不也是一样么?

    不然怎么会留宿新罗公主呢?

    为此,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第五百七十九章 下雪了() 
“明日之战该如何继续,自成可有妙计?”

    李世民生硬的转移话题,而且用了“妙计”二字。

    李诚一脸的“陛下您在说什么的表情”。

    要知道战争打到现在,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妙计可言了,就是最正常的攻城手段,然后等着开炸那一下。

    大概是意识到之前说的太过分了一点,才有了转移话题的的做法。

    所以李世民一点都不尴尬,反倒期待的看着李诚的反应。

    对此李诚只好看看众人后,发现大家都没啥意见的样子,这才开口说话。

    “敌军还能出城反击,说明攻击力度还是小了,给守军的压力不够大。

    臣以为,可行三面围攻之势,阵前做好准备,以防守军反击。”

    这应对的办法,可以说在场的人都知道,只不过借着李诚的嘴说出来。

    李世民不给众人说话的机会,果断的一挥手:“就这么定了,明日三面围攻,加大力度。

    围三阙一,自成深谙围城之道。”

    这话说的李诚脸都有点发烧了,这一点都不出奇的法子好不好。

    再者,该城背靠着江流,这阙一的说法,其实不准确,水师不是摆设。

    李诚当然不会反击让皇帝下不来台,当着没听到就好了,点点头,面带微笑,表示接受了“赞扬”。

    定下了方略,李世民继续主持会议,总结白天的经验,提出一些明日继续攻城需要改正的细节等等,时间过的很快,会议结束已经天黑了。

    李世民也没留众人,各自散去。

    李诚分到的任务比较轻松,水师封锁江面就行。

    对此李诚没有意见,他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再大就不是啥好事了。

    别看灭国的最后一战功劳很耀眼,实际上李诚躲都来不及。

    皇帝这种物种,保持距离很必要,而且还得不要太显眼。

    李诚已经过了需要声望来自保的阶段,这会自然是不会去抢什么功劳的。

    一家老小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

    适度装b有益身心健康,装b无度只会招来滚滚天雷。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难求一个善终,不明白的人迟早要栽这上头。

    吹角连营,战鼓隆隆。

    身处战船之上,不能目睹攻城惨烈的一幕,李诚并没有太多的遗憾。

    这个年代攻城的手段取巧的余地不大,李诚不用看都能想的到。

    土山之上的弓箭压制,石砲(投石车)压制,楼车压制,这些压制手段的背后,是撞车,是蚁附。

    撞车还好理解一点,就是用车载着巨大的尖木撞击城门,蚁附就比较残酷了,人像蚂蚁一样,沿着云梯往上爬。

    江面对应的城门外比较安静,唐军在此只是布置了一些游动骑哨。

    如敌军出城,这是唐军欢迎的事情,困兽之斗才是最头疼的事情。

    面对密集如雨的箭支,城头上的守军选择站在连夜用沙袋堆积起来的高处进行对射。

    城下的石炮集中打这些城头堆高的点。

    人命在这种级别的战斗中就是数字,不身临其境,无法想象其中的惨烈。

    城头守敌用尽一切手段,滚木、礌石、滚油、灰瓶等等,居高临下打击蚁附之唐军。

    口中衔着横刀,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攀附的唐军将士,下雨一般的不断有人栽下来。

    观战的李世民这个时候深切的感受到火yao的重要性,因为这个东西的出现,不仅仅是唐军有了攻城拔寨的大杀器那么简单。

    站在李诚的角度看问题,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态度。

    只要是亲眼目睹爆炸的人,不难联想到发生在解州的天谴。

    站在皇帝的角度看,李诚这是在站队了。

    站在皇室利益的立场上,不再封锁火yao的消息。

    今后的李诚,无疑是老旧士族的对头,还是不可调和的那种。

    这导致李世民对李诚的信任到达了一个巅峰,只要李诚不造反,李世民就会保他。

    如果李诚这种为了皇室利益不惜制造天谴的人都不能保住,李世民这个皇帝也别当了。

    李诚不是晁错,李世民也不是汉景帝。

    李世民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不是事情没有发生么?

    一旦出现了唐朝的“齐王之乱”,真的很难说不会出现“袁盎”一类的人,压力巨大的时候,真的很难说李诚会不会成为晁错。

    山东士族很吊,但是现在李诚已经不怕他们了。

    士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联合起来对付李诚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结果是碰了个皮青脸肿。

    未来的李唐皇朝,打压士族一直是主旋律。

    因为历史已经明确的告诉后人,士族一旦失控的危害。

    过去皇权和士族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衡,正常的情况下将来也差不多是是这样。

    现在这一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印刷术的出现让读书变得不那么难了。

    寒门和情况稍好的自耕农子弟,也有了读书晋身的机会。

    李诚平静的听着风带来的喊杀声,从高亢到渐渐的衰弱,一直到鸣金声响起。

    唐军如潮水一般的退下,土山上的弓箭手和弩手不顾一切,更为密集的箭只压制。

    石砲更是猛烈的发射,好些石砲因为发射过于频繁,直接散架了,砸伤了不少人。

    连续三次的重复后,这一日的攻城终于结束了,最多还有一个时辰,太阳便会落山。

    唐军有条不紊的缓缓后退,伤员和阵亡的将士也都抬了下来。

    城下恢复安静,留下一地的狼藉。

    李世民刻意的亲率一军断后,攻城失败的唐军士气不落反升。

    一夜无事,,次日唐军发起更为凶猛的进攻,守军做困兽之斗。

    敌酋乙支文德与城头鼓舞士气,危机之时屡屡出现在战斗第一线,斩杀唐军数人,稳定城头的局势。

    是夜,守敌以精锐千人缒城而下,发起决死夜袭。

    唐军大营戒备森严,夜袭之敌纵火焚烧外围一个小营寨之外,再无收获。

    来犯之敌全数被歼,可谓亏大了。

    翌日,唐军继续猛攻,守军拼死抵抗。

    冬日临近,给了守敌以希望,全城上下一心,唐军难以破城。

    李道宗献策,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此策为李世民所拒,理由为恐伤天和。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破城之后几日不封刀很正常,长期压抑的将士需要发泄渠道。

    为将者经常这么许诺,以鼓舞士气。

    在近代史册有记载的一次内战惨剧,二次革命的之时,张勋破nan京前许诺,城破三日不封刀。

    乱世人命真的不如草,这也是高句丽上下此时竭力抵抗的缘故吧。

    一开始没有选择投降,打到这个程度想投降都没机会了,只能你死我活的战斗下去。

    这是灭国之战啊!胜者为主,败者为奴,没多少人心甘情愿做奴才的。

    接下来连续五日,唐军继续猛烈攻击,守军顽强抵抗,双方伤亡都不小。

    这一日天色阴沉,战事最为激烈时,唐军数次冲击,终于在城头取得了一小块立足之地。

    眼看就要继续扩大突破口时,一滴冰冷的雪珠落在观战的李世民脸上。

    城头守敌突然爆发出剧烈的欢呼声,士气大振的守敌将城头唐军驱赶下城头。

    李世民见状下令鸣金收兵,下雪给守敌带来巨大的希望。

    激战一日,唐军疲惫之余,士气此消彼长,再打下去毫无意义。

    唐军缓缓后撤,守敌没有追击的意思。

    雪越下越大,天黑之前,演变成了鹅毛大雪。

    人在大自然面前只能采取守势,这样的大雪意味着两个字“休战”。

    李诚被急招至大营之中,此刻李世民与几位重臣的表情严肃之余多了几分轻松。

    李诚见状露出微笑,上前见礼后问了一句:“可是准备停当了?”

    李世民点点头,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道:“五千斤huo药已然就位,就等点火了。

    唤自成来,就是想看看可有缺漏之处,毕竟自成才是使唤此物的行家里手。”

    “天降大雪,激战多日,敌必松懈。

    今夜只需三千精锐为尖刀,待bao炸之后,杀入城中,守住缺口,大军随后掩杀,必破贼巢。”

    李诚给出肯定的答案,心里不免有跃跃欲试的冲动,随即还是放弃了主动请缨的念头。

    “臣请战!”

    李道宗站出来,接着是李绩、长孙无忌,甚至张亮都站了出来。

    李世民看了一眼垂头闭目的李诚,笑道:“自成欲作壁上观耶?”

    李诚听了微微一笑:“诸君奋勇,为防贼狗急跳墙,行聂政、专诸之事,臣请护卫陛下近侧,以竟全功。”

    李世民还是懂李诚的,闻言微笑颔首:“如此,便依自成之请。”

    李诚不愿意争功,也没必要争功。

    这一战要说首功,李诚其实已经装进了口袋里。

    子时将近,远远看着如巨兽一般卧着的城池,李世民难掩内心的激动。

    雪还在下着,但是唐军上下却都做好进攻的准备。

    火光一闪,“轰!”

    的一声巨响,山崩地裂。

    噼里啪啦的冰雹一样的声音结束后,无数的火把被点燃,照亮了夜空,喊杀声四起,唐军以三千精锐为前驱,潮水一般的涌向城池。

第五百八十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天色微明,摧枯拉朽的胜利并没有如预想那样来临,战斗还在持续。

    这已经是距离爆破之后的两个时辰了。

    高句丽人还在抵抗,他们的斗志还在,他们在每一个角落进行着抵抗。

    两个时辰的观战下来,李世民没有露出疲倦,反倒是精神亢奋,红光满面的样子。

    此刻的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爆破之后大约五十步宽的城墙缺口,问了一句:“自成,先有威力巨大的爆破,后有顺利的入城掩杀,为何高句丽人还在抵抗?”

    正常情况下,敌人在遭遇到爆破这种“奇诡”且威力巨大的打击后,精神上应该崩溃才对。

    这一点在安东城已经实践过了,但是为何在这里不行呢?

    这个问题有点绕,但是并不难回答。

    李诚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陛下,臣以为,高句丽残部还在抵抗,该因其精神领袖犹在。”

    “乙支文德么?

    到了这等关头,还不肯降么?”

    李世民的语气里多了三分肃然,眼神看向城池的方向也多了一些尊敬。

    “此君枭雄也,灭其肉身不难,使其降则……”李诚没有继续往下说,熟读史书的李世民,不难从历史上的人物里找到答案。

    实际上在中华历史上,类似的豪杰之士不胜枚举。

    说道乙支文德,李诚的心思实际上是在想另外一个时空的大x宇宙国。

    历史上高宗灭高句丽后,获其民而迁徙至后来的皖北一代,就是出清朝造反的捻军那一代。

    从理论上说,捻军这票人大概率的继承了高句丽人的血统,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毕竟唐朝以后的中原地区,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人口迁徙也很频繁,到底还剩下多少高句丽人的后裔在这一带生活,真的不好说。

    只不过中华文明太过灿烂辉煌了,不屑于去牵强附会的给自己找一个名声显赫的祖宗。

    李诚没有继续往下说的原因是城内升腾起一道烟柱,看见这一幕的李诚悠悠的叹息一声:“唉!”

    李世民见状认可的点点头:“随朕进城吧。”

    乙支文德的结果,李诚和李世民都猜到了,那就是——自焚!“一代枭雄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之旅。”

    李世民感慨了一声,李诚在一旁稍稍犹豫了一下,没有开口评价。

    李世民察觉到他的反应,笑问:“自成可是另有话说?”

    李诚摇摇头,心里还不确定。

    百骑护卫着李世民往城门口去的路上,李诚策马稍稍落后,心头警惕的看着四周。

    一种奇怪的感觉,让李诚提高警惕。

    进城不久,便遭遇一伙唐军,每个人都笑呵呵的,扛着大包小包的从一处宅子里出来。

    遭遇百骑,这些士兵顿时慌了,纷纷丢下手里的包袱,站在路边垂头不语。

    李诚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城内不断有哭喊声夹着狞笑声,这是失控了啊。

    长孙无忌策马上前,指着这群士兵怒喝:“李道宗、李绩何在?”

    长孙无忌负责军纪这一块,按说这是本职工作,但是他上来就点李道宗和李绩的名字,这就意味深长了。

    正常情况下,李诚自然是关我屁事的节奏,安心看戏就好了。

    可惜,长孙无忌太聪明了,至少是李诚看来聪明的过头了。

    战争刚刚结束,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看似在为皇帝分忧,压制一下功臣们,免得尾大不掉。

    也正因为他着急了,才有了李诚反击他的契机。

    至于李诚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给长孙无忌难看,需要理由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