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罗的反应是什么呢,回头交代一声,然后转身朝李诚抱手道:“自成先生,此地不宜深谈,还请先生移步往内。”李诚一看这意思,不肯给润笔是吧?算了,吃点亏就吃点亏吧。总有机会捞回来的。
“不必了,在下该回去面圣了,有什么不明白的,慢慢想就是了。告辞!”李诚说着一摆手,转身大步流星的去了。沙罗愣在当场,心里有一句话没来得及说。“先森,当面贿赂,真的好么?”其实他的意思,请李诚进去,厚礼相送。李
诚走的很干脆,沙罗面色凝重的深思良久,一直到身后飘来一阵香风,这才转身道:“三娘怎么出来了?”来的是个身段高挑的花信少妇,一身大唐娘子的打扮。见
了沙罗,这娘子也不回答,四下张望一番才道:“怎么,自成先生这就去了,不留他么?”沙罗叹息道:“我倒是想留,也要留的下来才是。”
三娘子笑道:“说的也是,自成先生想来便来,想去就去。咦,居然有一幅字?”这娘子冲到桌子前,看着李诚留下的字,眼睛放光。沙罗赶紧伸手收起来:“想都不要想。”三
娘子收起眼神,看着沙罗笑道:“大兄,难道除了公事,就求了一副字么?”
沙罗诧异道:“不谈公事不求字,还能的做点什么?”三娘子一脸的苦笑:“大兄,看来家里的事情,你是从来都不关心的。”沙罗这才一拍大腿:“坏了,把家里的事情给忘记了。”
“这不仅仅是家里的事情,乃是八大姓的利益所在。大兄不是不知道,这一年来,新罗靠着大唐的货物,没少挣百济的和高句丽贵族的钱。不然哪来的底气,主动挑衅百济呢?”三娘子不紧不慢的问了一句,沙罗露出尴尬的笑容。
“大兄,不妨立刻派人去送拜帖,再把礼物奉上,择日登门拜访。届时,小妹也要跟着去的。”三娘子笑着出主意,沙罗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急道:“不行,你不能去。”
“小妹如何不能去?”三娘子倒是很淡淡,似乎吃定了眼前的兄长。
“一个寡妇,跟着来到长安已经很不正常,现在又登他人之门,回去你叫我如何与燕氏交代?”沙罗坚决否定,不容质疑。三娘子一点都不着急,不紧不慢的反问一句:“大兄可知,那新罗为了拉拢李诚,女王的妹子都拿出来了。那可是个有夫之妇。”
“那能一样么?新罗蛮夷也!”沙罗说的理直气壮,三娘子无奈的扶额,苦笑道:“这里是长安,新罗百济高句丽,在人家的眼里,都是蛮夷。再有,刚才与自成先生的谈话,到底谈出什么结果来,大兄怕是没底气吧?不如小妹一起去听听,能帮忙出点主意。”
“说起公事,为兄倒是需要三娘帮忙斟酌一二,适才……”沙罗果然不是妹妹的对手,三言两语就被带歪了楼。心思又被带回来了,赶紧把刚才谈话的过程说了出来。
三娘子听完之后,微微一笑道:“自成先生说的没错,大兄确实不明白。”
“三娘何出此言呢?”沙罗更为费解了,三娘子叹息一声道:“哥哥,自成先生说的很明白了,大唐的意志,不容忤逆。顺者昌,逆者亡。”“
什么?”沙罗大惊失色,李诚这态度太强硬了,为何刚才又是很好说话的样子呢?真是令人费解。好在三娘子主动往下说:“不过自成先生留了余地,就看大兄如何去做了。”
李诚出了驿站,马背上摇摇晃晃的往大兴宫去了。要说这次有啥收获呢?其实还真的不好说。高句丽无疑是铁了心要跟大唐作对了,现在派人来,无非就是缓兵之计。看来那个泉盖苏文,野心勃勃啊。百
济那边倒是在犹豫和摇摆之中,一方面是联手高句丽之后,摆在眼前的利益。一方面是来自大唐的军事威胁。这需要一个权衡的过程,不过三国之间大打出手呢,还需要等几年的时间,现在的高句丽,怕是还没准备好呢。李
诚不认为自己能扭转多少历史走向,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扭转的,那就是百济必须留下来,不能让新罗统一半岛南部。作
为大兴宫常客,李诚倒是很顺利的进了宫门。腰间有李世民给的玉佩,随意亮出来就进去了。按说现在李诚还在休假期间,鸿胪寺的活能接下来,但是朝廷的正事,李诚不打算去碰。饼就那么大,他切一块下来,肯定要得罪人的。
得罪人倒是不要紧,关键还是李诚现在的心思,不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登州那边。
李世民这边今日没有上朝,在后面处理奏章。听说李诚来了,让人请进来。
“自成,三国使团可有什么动静?其中恩怨是非,可弄清楚了?”李世民直奔主题。李
诚笑嘻嘻的上前道:“陛下,三国之间的恩怨,臣一点都不关心。”
李世民听了很是好奇,放下手里的毛笔,笑道:“那么自成是怎么跟他们谈的呢?”
李诚收起笑容:“谈什么谈?臣过去只是带一个话,大唐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有心情听他们互相抱怨?”李世民听了一脸的惊诧,心道:“这竖子,就这么对待公务么?不对!”这
话听着很操蛋,但是站在李世民的角度,仔细一想,这话没毛病,而且够霸气。本
来就是嘛,三个破国家,那点是非恩怨要算账,一时半会根本算不清楚。往前追溯二百年,新罗还是靠高句丽庇护,才得以保存国祚。不然早叫倭国给灭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议()
“有甚么想法,不妨直说。”李世民感觉到李诚话里有话,便直接问了起来。
“陛下英明神武,这等事情还要做臣子的明说么?”果然是李诚啊,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实际上就是在讨价还价,要我说?真的要我说么?还是要我说呢?李
世民抽了抽嘴角,竖子,这是在报仇啊。高昌一战,他没捞着好处。
“朕可是把侯君集和薛万均都放了,怎么,还嫌好处不够多么?”李世民开始还有点生气,但是很快就觉得好笑。这家伙,总归还是个年轻人啊,别看他外表老成的,有时候做的事情,让人想发笑。“
侯君集和薛万均,那是臣在帮陛下纠正错误。他们又不傻,真正感激的是陛下,又不是微臣。”李诚歪歪嘴,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
李世民看出来了,跟这家伙生气没必要,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好茶,回头让人再送一点来,上次送的都不够喝。”
“陛下,做人要厚道,微臣送的茶叶,您拿来赏赐给其他臣子,喝完了还找微臣要,这就过分了。”天底下敢当面吐槽李世民的,也就这么一号了。偏偏李世民还就是不生气,为啥啊?很简单,别的臣子面对李世民,那都是戴着面具的。
像李诚这种属于基本上快绝种的奇葩。一点茶叶而已,换成别的臣子,那真是巴不得天天给皇帝送,好在皇帝跟前晃悠,让皇帝记住自己,有机会就提拔一下。能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对于一般的臣子来说,那是太重要了。假
设你是个人才,每天能在领导面前晃悠那种,当你做出成绩的时候,领导就会说:不错嘛,平时看着就挺能干的。然后领导心里印象加深了,下次有提拔机会的时候,领导就会说:一贯表现优秀,这个我是知道的。应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嘛。
如果领导不认识你,做出成绩来了,领导也就是表扬一句:不错,继续努力。转头事情忙起来,可能就会忘记你了。这就是事前没印象,时候忘的快。这也是很多能干的人,因为就知道埋头做事,却不能被领导赏识提拔的原因了。
所以说呢,在唐朝,天子近臣的地位,那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这些道理呢,李世民也很清楚,也不打算改变。用人嘛,当然用我熟悉了解的人。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是精力再旺盛的人,也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下属。
李诚看起来不在皇帝的身边干活,实际上也是天子近臣的范畴,而且还是很近的那种。不过李诚成为近臣的方式,与一般的臣子不一样。开始是李靖的推荐,后来是接二连三的搞事情,还都是大事好事。
这么说吧,李诚这个近臣呢,其实不像一个臣子,反倒像是李二的亲戚晚辈。这就不简单了!而且还是那种比较亲近的晚辈,这就更不简单了。一般的晚辈,就算是李世民的儿子,敢这么随口吐槽么?天
子都是孤家寡人,但本质上还是个人,人有其社会性,需要得到同类的认同,这点在皇帝的位子上很容易得到。但是另外一种东西,也是人的必须品,那就是亲情友情。这两样东西,对于皇帝来说就是稀缺品了。
李诚这种在李世民看来完全心理不设防的言行,对于皇帝来说就更为珍稀了。
“少废话,朕就是要喝你家的茶叶,你不送,朕就派人去取。”李世民也不讲理了,讲道理没意义,重点是特么的讲不过这小子,这小子一肚子的歪理。
“你是皇帝你说了算!”李诚歪歪嘴的样子,李世民很想一脚把他踹飞。想想还是忍了,没事看这小子吃瘪,还是很愉快的。
“哼哼,三国之事,赶紧说说你的想法,朕的时间很宝贵。”李世民悻悻的开口。
李诚看看四周,没有别人,只有一个徐慧在一旁似乎隐形了。心道,看来陛下最近独宠徐慧,可以坐实了。这地方是李世民的书房,平时批阅奏折的地方,只有徐慧一个人,啧啧。李
世民可不年轻了,典型的老牛吃嫩草。嗯嗯,老夫聊发少年狂。可不是老夫么?李世民的鬓角白发可见,这皇帝当的不轻松啊。“
陛下,其实三国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大唐周边的小国。顺从还是不顺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唐国力始终强盛,军威不可阻挡。”李诚缓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怕李世民不接受。这年月,做天可汗还是要有“德”的。“
朕不用你来教。”李世民觉得这就是废话,很不爽的怼了过来。“
陛下,臣没打算教育陛下,臣只是想说,三国之间的矛盾,大唐不用多插手,让他们去闹就是了。到时候,看看怎么处置对大唐有利,那就怎么处置。听话的,给根骨头,不听话的,一棒子敲过去。”李诚总算是说完了。
李世民瞪眼道:“竖子,这话不怕被御史听了,弹劾汝为佞臣,蛊惑君上行无得之举耶?”
“陛下,不管是那个臣子弹劾微臣,陛下就让他去高句丽教化蛮夷便是。”李诚一句话把李世民给说乐了,竖子,太缺德了。大唐的臣子中,确实有一些读书把脑子读傻的。不过总体上来说,这种书呆子还是少数。
毕竟在这个时代,不断的开拓进取,不断的想歪扩张,炫耀武力,才是大唐风气的主流。“
嗯,朕回头跟诸相商议一二,看看如何处置。你回吧,有什么好的想法,来跟朕讲。”李世民明白李诚的意思了,三国怎么打都没事,大唐的利益不受损就行。而且大唐要做裁判,他们的是非对错,大唐说了算。李
诚正要告退呢,李世民抬手招呼:“等等,新罗百济倒也罢了,高句丽,不好办啊。”
“陛下,高句丽如不肯从,则令幽州总管,以轻骑扰边,再搞几次操演,令可禁绝起商路,驱逐其使臣。以彰显大唐之威严。”这一套李诚在新闻里看的多了,没看见现代的半岛局势,动不动就联合军演么?
大国外交,最终还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做老大的,就是要刚猛,事情的发展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大唐现在的地位,就是现代的灯塔国一般。不过因为交通和距离的因素,缩小到了东亚的范畴内。
“朕知道了,高昌之事,朝廷欲设安西都护府,侯君集谏言,归还焉耆被高昌掠夺的土地人口及牛羊。自成亲历此战,有何看法?”李世民把话兜了回来,不想再谈半岛三国了。
“陛下,按照臣的意思,焉耆那边,归还牛羊,再拨一点粮食就可以了。土地和人口,大唐也是缺的。尤其是在高昌,那边的人口可不密集啊。”李诚想了想,还是说了真话。
其实李诚心里很明白,李世民同意了侯君集的意见。
“此言明日在大殿上说吧。”李世民露出戏谑的表情,仿佛看见李诚明天在大殿上被群臣集火的场面,好刺激。
“呵呵,臣担心焉耆使者要哭晕在大殿上,臣就不做这个恶人了。”李诚很果断的放弃了抗争,这应该是朝廷上下君臣之间,达成共识的事情。自己一个人,还是算了吧。
李诚再次告辞离开,李世民叹息一声,起身背手在书房里踱步。李诚的建议,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难的是朝廷内部,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半岛的问题上。
高句丽不是高昌,完全是两个概念。高句丽很强,这点隋炀帝已经证明过了。朝廷内部,对于高句丽的态度,存在着分歧。历史久有征高句丽之心,却一直没提出来。就是因为反对的力量太大。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魏征。
李世民悠悠叹息一声,现在还不是时机,至少眼下更要紧的事情,不是高句丽。回
到家里的李诚,迎面见着的是崔媛媛,手里拿个本本递过来:“有人送来了厚礼。”
李诚接过本本看一眼,新罗使者朴正勇,送来了一份“土产”,百济使者,也送了一份土产,唯独高句丽没有送礼。真不会做人。礼单附拜帖。关
于高昌的后续事宜,次日的朝会上,终于有了个结果。长孙武及“倡议”下,大臣纷纷附和,李世民最后拍板,以浮图城为庭州,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乔师望为第一任都护。。。
至于鞠智盛,则被李世民拜为左武卫将军,爵金城郡公。什么意思呢?安心呆在长安,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到死吧。唐朝第一次对西域露出了野心。李
诚当然是没上朝的,在家里睡觉呢,这不是还在假期么?早晨起来,那边估计都散朝了,蹲在门槛上捧着大碗喝粥。立秋过了,天气还是那么热,但是夜里凉爽了一些。
这个时代平均气温偏高一些,对于农耕文明来说,算是个好消息吧。不像明朝,小冰河时期。如果不是小冰河时期,明朝的国运还会坚持一段。
自然气候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太重要了。明朝那种冬天,真的能冻死一片一片的。“
媛媛,派人去通知一下,今天我的在家,想来拜访的就来吧。”李诚指的自然是朴正勇和沙罗,人家送的东西可不少呢。
第四百七十二章 霸气绝伦李自成()
崔媛媛应声要走,李诚叫住她:“准备两份价值相当的礼物,回头作为回礼。”崔
媛媛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妾身知道了。”李诚最欣赏她的就是这点,有疑问不说,选择绝对的服从。毫无疑问,姐妹俩对比一番,崔媛媛更为李诚所喜。沙
罗和朴正勇送的礼物差不多,都是上等的皮草、人参、金银的组合。话说朝鲜半岛这个地方,能拿出手的东西也就是这些了。
崔媛媛直奔后院,进了妹妹的院子,看见崔芊芊果然如自己所料。装礼物的箱子打开了两个,露出里面的皮草。丫鬟们在一旁围观说笑,崔芊芊手里拿着一条纯白狐皮,爱不释手。
莺儿用嘴吹了一下,一个窝出现,皮草顺滑的让人难以把眼睛转开。“
这等货色,便是长安最顶尖的人家,也未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