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剑盛唐-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无忌则是微微一笑,拱手示意。褚遂良看都不看李诚,低头数蚂蚁玩。褚遂良可以无视,这货没啥战斗力,不然也不会在占绝对优势的时候,被李义府和许敬宗联手干趴下。长孙无忌要当心点,这老货不好弄。

    侯君集倒是很热情的笑了笑,但是李世民没开口啊,他和薛万彻都只能装哑巴。“

    微臣见过陛下!”李诚一脸的平静,稳稳的拱手施礼。“

    竖子,先说正事,回头再收拾你。”李世民总算是开口了!

    就这么算了?李承乾惊讶瞪圆了眼睛,李诚干的那些事情,说严重那可真严重啊。私自进入友邦属国,拐带友邦王室良家。还有没有王法?

    李老二说,老子就是王法,不服来战。李

    诚不紧不慢的,给在场皇子和重臣一一见礼。然后才笑道:“陛下,正事是高昌?”李

    世民嗯了一声:“鞠文泰身为诸夏苗裔,勾结西突厥,数典忘祖,当诛之。”李

    老二说的没错,高昌国是汉人为主体的国家,属于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遗产。问题是,鞠文泰这个国王脑子有坑啊,大唐这条粗腿不抱,居然去跟西突厥结盟了。

    问题是这个高昌,处在西域的交通枢纽的位子上。高昌反唐,丝路断绝。这个怎么忍?断人钱财,杀人父母。你断的是整个大唐的财路,不死全家才是怪事了。“

    那没啥好说的,干他,灭国,设安西都护府。”李诚一开口,众人都满意的笑了。别的问题大家不愿意听李诚絮叨,但是涉及到高昌,李诚这个强硬派大家都很喜欢。

    你看,一开口就是灭国,连傀儡都懒得扶持了,直接就上都护府。历史上就是这么干的,李诚不过是先一步说出来罢了。

    李世民矜持的点点头,心道果然知道朕之所想。高昌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李世民早就想搞了,只是之前借口不充分,还有财力问题。现在或许高昌结盟西突厥,朝廷库房里的钱串子都腐朽了,真是天赐良机。侯

    君集和薛万彻跃跃欲试,就等李世民一声令下了。现在调兵,最慢十月份,就能开过去,然后一路平推,明年春天高昌国就可以消失了,成为历史。高

    昌在哪个地方呢?现在的吐鲁番一带。安史之乱时,被回鹘占了这块地。至于回鹘是怎么回事,大家去查资料好了,这里不方便多说。大

    方针就算定下来了,然后围着地图,让李诚来介绍西域的山川地理。西域地广人稀,李诚心里还是有点谱的,为了避免露馅,还是把话题集中在如何应对沙漠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历

    史上唐朝灭高昌非常的顺利,几乎没有遭遇到抵抗。所以李诚没提怎么打仗,重点强调的还是保证后勤运输的问题。李诚建议编写一个小册子,反正现在有印刷术。

    小册子主要讲的就是在西域如何行军,其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具体到一些细节上,就是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行军时喝水小口多次之类的。还有就是老道士孙思邈的新药,行军散正式推出。

    这个小册子呢,是发给军队的。可以总结为高昌战役军中须知!这单买卖呢,李诚打算给自己家揽下来,一看皇帝的嘴脸,就断了这个念头。

    李家的书报店,已经很够意思了,除了三字经,其他任何跟文教有关的书籍,都不沾边的。生意都让皇家书店给做了,就这李老二还不知足。mmp!

第三百六十八章 恶心你() 
心里不爽,李诚就不想说话了,侯君集和薛万彻提问,他也装傻,或者应付一句:“这个不清楚!”李世民看着他的嘴脸,也很不爽的挥挥手:“今天就到这吧。”

    众人起身告辞,李诚作势要走,李世民咳嗽一声:“自成留一下。”

    李诚叹息不已,只好乖乖的留下。众人离开,李世民也不说话,抬手指着书桌上的一摞奏章。李诚奇怪的走过去,拿起一份扫一眼,轻轻的丢下:“有名单么?给臣一份。”

    李世民哼哼两声,这是认同李诚的打击报复了。这帮御史,吃饱撑着了。弹劾李诚是好玩的么?他的战斗力,一帮大佬躲都躲不及呢。

    “朕不是那样的人!”李世民义正词严,李诚无语的看着他:“内府在登州设船舶司,每年至少五万贯的进项。”李世民的脸上露出微笑,果然财能通神啊。

    “不是朕说你啊,去一趟新罗,要能弄回一船新罗婢,还能卖个好价钱。拐带回来个人妇,说出来都不够朕的丢人钱。”李世民心情很愉快,难得有机会奚落这竖子。

    “不提了,被一个妇人蒙骗了。”李诚叹息一声,很是没面子。

    “那个,市井传言,不是真的吧?”李世民露出打趣的表情,李诚心道:“你才是人妻控!”嘴上却是平淡的表示:“传言哪有真的?我又不姓曹!”嗯

    ?李世民楞了一下,不性曹是什么鬼?哦,曹操!啧啧,这联想。

    这两年怎么说呢?李世民的口味发生了变化。之前他绝对是曹操的同道中人啊!看看后宫就知道了,别人的媳妇有多受宠。大

    概是年龄的缘故,李世民从人妻控这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具体的代表人物,就是徐贤妃了。才女啊,据说七岁就能作诗了。

    “朕听说,太子招揽你了?”李世民很突然的歪楼,李诚差点被闪了腰。

    “陛下说的是白松陵?”李诚面无表情的反问,心里且在腹诽:你都知道还问?

    家里有没有丽景门的人?肯定有啊,还不少呢。但是李诚懒得计较就是了。真要家里一个丽景门的不良人都没有,李诚晚上睡觉都得睁一只眼。

    “太子近期表现的很不错,朕很欣慰。”李世民得意的想炫耀一下儿子,最近李承乾采用了新战术,把一群师傅糊弄的很好。回到东宫后院,又是一副做派。李

    诚知道李承乾玩的花样,这哥们在作死的道路上飞奔,拦都拦不住呢。“

    陛下,臣对这些不关心。倒是晋王和晋阳公主,整天关在宫里,人都关傻了。没事就让他们出宫去,去臣家里,去农庄玩耍。还是孩子呢,别整天闷着,影响身心健康。”对

    于李诚的新词身心健康,李世民表示没听过。但是意思是能领会的。关系到晋阳公主的健康,李世民很重视,沉吟道:“嗯,明达的身子确实弱了点,朕允了,走的时候带走。对了,你家娘子要生了吧?这次回来,呆一阵再回登州。”

    李诚点点头:“谢陛下,臣正好要休息一段,明日就去城外农庄呆着。”

    李世民一听这话,眼珠子转了转,咳嗽一声:“嗯,最近朝廷也没啥大事情,你安心去。”

    李诚觉得李老二言犹未尽,一通琢磨也没想明白,干脆不管了。

    “臣走的时候,顺带把晋王和兕子带走,成不?”李诚一点都不客气,他亲近这俩孩子,那是大家都知道的。李世民不耐烦的摆摆手:“带走带走,你也赶紧滚蛋,朕看见你就烦。”李

    诚气急败坏,却一点都没脾气,决定恶心一下李老二:“吐蕃和亲的事情……”。。

    “滚蛋!”李世民瞪眼了,最近宗室掀起一股嫁女潮,都是拜吐蕃和亲所赐。辛辛苦苦,总算是找到一个没嫁人的,才十三岁,还得养两年才好嫁过去。李

    诚舒服多了,呵呵一笑,转身溜走。但是心里觉得很奇怪,李老二怎么变得如此好说话呢?奇哉怪也!一个船舶司就能收买他?李诚觉得很不真实,一定还有别的好事。

    走了几步,回头招呼大太监:“公公,劳烦让人去通知晋王和晋阳公主,臣在宫门口等着。”大太监笑呵呵应下了,李诚看看四周没人,压低嗓门:“陛下最近有好事?”

    大太监低声道:“冯盎那个老匹夫,服软了,把长子送长安来了。”李

    诚听了一拍大腿:“我就知道,原来根子在这呢。岭南可是好地方,不止灰糖啊。”

    大太监笑道:“穷山恶水的,暂且也就是灰糖能入眼,怎么,自成先生还有高见?”“

    没了,头疼,最近爱忘事。”李诚一手扶额,大太监见了呵呵冷笑,低头不说话了。没

    一会,李治和李明达来了,一手抱一个,牵着一个,胜利大逃亡。李

    诚刚走不久,李世民就在书房里骂上了:“竖子,有点好处便忘记了君父,就知道藏着掖着。”大太监站一边,低头闭眼,如泥雕木塑。等

    了一会,李世民才自言自语:“不应该啊,雪糖今年进项多少?”大

    太监数据张口就来:“去年是十万差点,今年有了岭南的灰糖,看势头不下二十万贯。”

    李世民喜上眉梢,点点头:“这天底下,也没有比这个来钱更快的买卖了。除非……”李

    世民赶紧闭嘴,口水要掉下来了。“除非去抢!”这是他没说出来的话,太丢人了!抢

    谁好呢?当然是去抢高昌了。侯君集怎么被弄翻的?就是去高昌干了一票吃独食。

    等等,李世民摸着下巴,自言自语:“要不要派个老成一点的人,跟着去高昌?”突然想起来,侯君集的尿性,这货的爱财程度,有点突破天际了。

    好吧,这不是重点,侯君集跟太子关系不错,李世民想起了李诚火烧平康坊。回

    到家里,李诚很开心,总算是恶心到李老二了。就李老二的财迷本性,听到自己故意说漏嘴的话,他能不惦记?雪糖这么大一笔买卖,居然自己没落到多少好处,想想就伤心。

    回头李老二不要脸的来追问,再跟他讨价还价。

    一大早的,李家就热闹起来了,收拾收拾,去城外避暑顺带崔芊芊待产。隔壁武家也出了两个人,不对,是三个,还有一个金胜曼。

    正准备出门呢,杜海过来:“家主,有客来访。”

第三百六十九章 结社率() 
看见一身便装,做贼一般进门的李老二,李诚心头腹诽:不务正业的家伙,说好的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呢?

    “见过……”李诚说个开头,李世民就摆手:“莫要声张。”

    李诚强忍去给魏征、马周、王圭等人报信的冲动,极为勉强的改口:“李掌柜!”

    “嗯,这个称呼好。就是来打个招呼,先走一步,城外汇合。”说着转身走了。

    李诚一阵无语,心头最后憋出一句话:当皇帝也不轻松啊。大

    臣们对皇帝的最高要求,就是在宫里混吃等死,什么都不要管。这个模式有一个专属名词:垂拱而治!实际上这是个理想模式,没有实现的可能。即

    便是在宋朝,文臣气焰达到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真正愿意上的垂拱而治。宋仁宗都不会彻底放权,何况他人呢?

    李世民经历充沛,喜欢往城外跑,因为这个没少大臣谏言。各种阻拦,在大臣们看来,皇帝就该安心呆在皇宫里,乱跑是不对的。理

    论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医学太落后了,社会治安也不像史书里吹嘘的那样,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利的象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最重要的人物,其个人安危关系帝国存亡,不能出任何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呆在皇宫里是最安全的。李。。

    世民是个很有主见的皇帝,不愿意受约束是人的天性。越来越强势的李世民,现在已经很少有大臣能约束他的。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怕在家养病的魏征和马周罗嗦,早早出宫,偷偷溜出来,就是想好好玩一天的。出

    来玩要是带着数百上千人,那还玩个什么劲?人带的多了,还有个问题,就是大臣知道了,又要骂他是个扰民的昏君。这

    个时代的诤臣,可不是后来明朝那些骗廷杖的文人,他们是真的会跟皇帝死尅的。比如孙伏伽,魏征、马周之流。他们是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的,为了理想是能玩命的。

    当然了,他们的理想跟利益不冲突就是了。

    出于安全考虑,大臣不喜欢皇帝出门溜达,可以理解。但是在李诚看来,在安保工作到位的前提下,皇帝完全可以出来做个秀啥的,而不是每天躲在宫里。说道危险,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不照样出来四处走动么?难

    道说,弓箭的威力和射程能比枪支弹药厉害?

    人总是宅着,时间长了肯定要出毛病的。

    李诚并不反对皇帝出门溜达,只是不喜欢皇帝找上自己。

    李世民却不管那么多,带着十几个随从直奔城门,出城时都不带减速的,把守门的士卒都吓一跳。私下骂了好几句难听的。

    李诚倒是没那么夸张,不紧不慢的出城,守门的士卒认识李诚,作为长安本土的明星人物,长安父老可谓与有荣焉。

    “自成先生走好!”士卒问好的时候,一串钱丢在怀里,还有钱谷子的一句话:“拿去喝酒!”好吧,这是惯例了,或者说是习惯了。

    这个习惯的养成,源自李诚缺乏安全感,总想着哪天在长安呆不下去了,就带着老婆孩子跑路。所以呢,城门这里的关系一定要搞好,只要是他出城或者进城,丢一串钱必然。

    城外汇合之后,一行人才缓缓的往李庄而去。这下不用赶路了,城外大路上,也没人轻易来招惹这个队伍。李世民招呼李诚上前来,并行而骑。“

    去年底,虞世南走了。又一个老臣去了,朕心感伤!生个月,魏征卧床不起,朕还不能去看。唉,登基之初,内忧外患,筚路蓝缕才有今日盛世,老臣们却看不到了。”

    李世民忍不住一阵感慨的时候,李诚却在心里琢磨,这大概就是凌烟阁的初衷吧?这

    个时候,李诚是不会瞎出主意的,还得等一阵子,再死几个,李世民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才是最佳的建言史记。“

    陛下念旧之人,臣不胜感怀。”李诚丢来一句奉承话,那意思,皇帝念旧,对臣子来说是好事啊。皇权这个东西是很吓人的,历史往前翻,看看西汉那些功臣的解决吧。

    再往后翻,看看明初的开国功臣,有几个善终的?当

    然了,皇帝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还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是亭长出身,就是乡村干部一个。一个是最底层的草根出身。这两位皇帝很有代表性。具体体现在收拾功臣都比较拿手。相

    比这两位来看,李世民算是非常之厚道了。

    所以呢,李诚的话还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在敷衍李二。

    “竖子!朕在宫里憋闷的慌,出来散散心,不许对外说。”李世民强调了一下,李诚呵呵呵,那意思不背这个锅。李世民瞪眼了,李诚才道:“臣可以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正

    说着话呢,迎面来了十几骑,快马疾驰,很是嚣张。眼看逼近了队伍,也没有停下的意思。李诚见状微微皱眉,策马上前,挡在李二身前,示意队伍靠边让路。两

    边交错之后,十余骑走远了,李世民怒道:“蛮夷!”李

    诚听了一愣,这时候脸上帖块膏药的李君羡开口:“结社率,不是蛮夷是个甚?”

    李世民重重的哼了一声:“回宫一定好好收拾他!”李

    诚心里一句:卧槽!是这货啊,果然还没有谋反。想着心里不免有点不安,回头看一眼远去的烟尘。

    已经出去一里地的结社率,突然勒住了缰绳,回头看一眼,自言自语:“刚才那伙人,好像有几个很眼熟的。”身

    边一个随从道:“李自成啊!长安城谁不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