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裙子,抬手左右转了一圈,钟楚虹这才发现这屋子里没有镜子。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砰砰的响了起来,林宥伦边敲门边高声说:“你穿好了没有?”
钟楚虹急忙跑过去检查了门锁,确定林宥伦进不来,这才隔着门对林宥伦说:“衣服我已经试过了,很合身。时间不早了,你早点睡吧。”
林宥伦过来便是想看一眼钟楚虹穿上礼服的样子,不达目的肯定是不会罢休的,而且他早就想好了进屋的办法。
“我给你搬来一面镜子,你试衣服的时候可能用得上。”
等了一会儿,房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钟楚虹看到林宥伦真的搬来一面穿衣镜,这才放心将门打开。
林宥伦将镜子搬进屋,朝镜子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自己退到一边。
钟楚虹站在穿衣镜前,深邃迷人的五官,娇媚的笑容,魅惑迷人的气质仍让人不禁为之心动。这件礼服什么都好,就是胸前领口开得有些低,钟楚虹不得不伸手按住胸口,以防里面的风光被林宥伦看了去,白白让这家伙占便宜。
“喜欢吗?”林宥伦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钟楚虹身后,身子差一点就要贴到钟楚虹的后背上。
钟楚虹心里透出些许酥麻,又不好意思叫林宥伦走开。她的身体仿佛触电般挺直,那股酥麻的感觉蔓延至全身,不自觉地就沉浸在一种难言的享受中。
林宥伦情不自禁地伸手扶住钟楚虹的纤腰,两手顺着她平坦的小腹向下滑去,钟楚虹蓦然惊醒,死死抓住了林宥伦的手。
林宥伦从钟楚虹的眼神中读出了惊惶、讶然、羞恼等等复杂的情绪,更有一股坚决的态度,只好悻悻然地将手缩了回来。
屋子里的气氛变得很怪异,一道无形的障壁界划在林宥伦和钟楚虹之间,彼此说一句话,往往心头先就震荡起来;同时呼吸急促了,目光不自在了,甚而至于两只手都没有安放处,身子这样那样总嫌不妥帖。
钟楚虹默默地送林宥伦出门,这个晚上,她和林宥伦一起失眠了。
第95章找上门
第二天一早,钟楚虹帮林宥伦做好了早餐,走的时候只带走了林宥伦送她那件礼服。
林宥伦后来给钟楚虹打了一个电话,确认她已经找人打开了家门锁,两人都觉得短时间内见面会很尴尬,所以约好近段时间只通过电话联系。
过了两天,林宥伦正式到《明报》上班,才发现这份工作远比自己想像中的要轻松,审稿、校对、定版这些事情都有专人负责,他只需要了解整个报社如何运行,却不用具体的参与进去。
第一天早上,林宥伦的办公桌上只放着金庸传来的一张字条。
金庸不是那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这与他善于写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主持偌大一个《明报》集团,他平时却不太喜欢说话,要交代员工办什么事,有什么指示或意见,或者与作者交汇意见,都喜欢以笔代口,写字条或者写信。他的字条一般都写在印有明报有限公司字头的便笺上,还有固定的格式,上款某某先生或兄,然后列出要办或要解释的事,若干事项都会标明号码,逐项详细开列出来,下款常常署一个“查”字。语调虽然客气,却是不容商量的口气,是一种指令。
林宥伦第一天到报社,金庸也没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纸条上称呼他为“宥伦小友”,上面却只写了两句话:“初到报社,尚无具体事务委任,可写评论一篇,完稿后请Fax给我过目;工作中若遇不解之处,可问老董,或找我面谈。”
老董便是董千里,当初《铁血天骄》的书稿便是他向金庸推荐,金庸拍板后又是由他负责找林宥伦商议稿酬,两人见过几次面,算是老熟人了。
董千里那边也收到了金庸的字条,特意过来和林宥伦打了一声招呼,不过他身上事情多,没和林宥伦聊几句就走了。
林宥伦搜寻了一下脑中的记忆,将近期可能发生的国际国内的大事件整了一遍,提笔写了一篇关于国际经济走势预测的文章,文中重点提及了美国可能会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状况,并预测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货币将会有大幅升值的可能性。
文章写好,又修改了几处内容措辞,检查完错别字,林宥伦正准备将稿件传真给金庸,门口却传来一阵吵闹声,其中一个是金庸的秘书小杨的声音:“黄先生,社长真的不在,你改天再来好吗?”
“我已经来找查先生两次了,每次你都说他不在,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见查先生,你再拦着我可就硬闯了。”
林宥伦办公室的门刚好对着那边,被小杨拦着不让进去那人的脸部他看不大清楚,不过大约能捉摸得出,对方中等身材,四方脸庞,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那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睛和紧锁的双眉看上去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见他情绪失控,眼看就要和小杨发生肢体冲突,林宥伦把稿子往抽屉里一塞,赶紧跑出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小杨满脸委屈地解释说:“林副主编,这位黄先生坚持要见社长,我怎么都拦不住。”
听说面前的年轻人是报社的副主编,那位黄先生才认真打量起林宥伦,他第一反应很诧异,没听说过哪家报社有这么年轻的副主编,接着心里便有些怀疑,这年轻人真的能管事?
林宥伦点点头,示意小杨不要着急,这事交给他来处理。
“社长确实一早就有事出去了,黄先生何必与下面做事的人为难?你要是有什么急事可以和我说,等社长回来我一定帮你转告。”
那位黄先生却不买林宥伦的账,说这事只有金庸能做主。
林宥伦遗憾地耸耸肩,“我们也不知道社长什么时候能回来,实在不行,黄先生就先到我办公室喝杯茶,坐着慢慢等?”
那位黄先生见周围的办公室不是人来人往就是大门紧闭,要留下来等人便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跟着进了林宥伦的办公室。
“还没有请教黄先生大名。”
“黄震隆。”
林宥伦正在往杯子里冲茶水,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手上停顿了一下。黄震隆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换成他的笔名黄玉郞,香港街头随便拦住一个年轻人,大概都看过他画的漫画。
黄玉郞那部已经更名为《龙虎门》的《小流氓》是70年代香港最受欢迎的漫画。那时候香港经济开始起步,市民的消费力有所提高,而武打巨星李小龙的电影更是深深影响了香港,间接刺激《小流氓》的销量,当时二毫装漫画最高销量是二万五千本,最后被《小流氓》一举打破。
进入80年代,黄玉郞便开始致力在漫画制作方面作出重大改革,他先是成立了印刷、分色、植字、钉装等出版业所必须的部门,购入新型的印刷机和分色机,把漫画书的印刷质素大大提高;接着又把漫画制作分化为起稿、钩头、驳身、填头等各步骤。后来的香港漫画人在细说自己入行经历事都会说自己“在这套漫画负责钩头”或“那套漫画负责驳身”。
黄玉郞此时已经是香港漫画界的教父级人物,他的漫画虽然比不上金庸的小说影响力那么深远,但在香港的名气其实不比金庸差。听黄玉郞刚才那般口气,来找金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吃闭门羹,难怪他心里会郁闷。
林宥伦端着沏好的茶水走了过去,口中说道:“原来是黄先生,失敬失敬!”
黄玉郞对林宥伦年纪轻轻便能成为《明报》的副主编颇感好奇,从进办公室就开始猜测林宥伦的身份,接过茶水便问:“林副主编这么年轻,以前不知在哪里高就?”
“黄先生问我以前的工作啊?”林宥伦将身子半靠在办公桌边上,抱着手说:“我在一家录像厅做过售票员,后来老板换人了,那工作也做不下去了,只好到《明报》混口饭吃。”
黄玉郞喝到嘴里的茶水差点没喷出来,《明报》什么时候成混饭吃的地方了?他一开始以为林宥伦在说笑,可接过林宥伦递来的名片,脸上的笑容却瞬间凝固。
看到林宥伦三个字,黄玉郞才发现自己刚才错得有多么离谱。
第96章改编漫画
黄玉郞惊奇得半截木头般愣愣地戳在那里,林宥伦心里不禁感慨,发张名片都能叫别人意外成这样,看来自己真成香江名人了。
林宥伦自己都还有些不太适应这种成名之后的身份,黄玉郞已经放下茶杯站了起来,两手紧握住林宥伦的手,激动地说:“竟然是林先生,失敬!失敬!您的小说我可是拜读了数遍,内容情节里涉及的一些东西,对我启发颇深,还想找机会当面向林先生讨教,没想到见到本人都还茫然不知。刚才在外面情绪有些激动,却让林先生见笑了。”
“黄先生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一支生花妙笔,几经挫折,几经奋斗,正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林宥伦朝黄玉郞拱供手,客气地说:“拙作承蒙黄先生看得起,却是我的荣幸!”
“林先生太谦虚了,《铁血天骄》刊印300余万册,出版界除了金、古之外,还有谁能与你比肩?林先生这么年轻,假以时日,成就必然不可限量。”黄玉郞这话却不全是客套,看好林宥伦潜力的不止他一个人,要不是被《明报》抢得先机,全权负责林宥伦作品的出版事宜,香港其他的出版商估计早抢得头破血流了。
林宥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心里却在猜黄玉郞来找金庸的目的。
自从玉郎国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黄玉郞便开始四处招兵买马,欲垄断整个香港漫画市场。从《龙虎门》的故事脱离《公仔报》独立出版开始,黄玉郞就把漫画的阅读方向调整回“直向”,并固定以周刊形式,每期34页全彩色页的型式推出,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媒头都集中于《龙虎门》,黄玉郎所创作的其它作品都变得黯然失色,黄玉郞心知要统一香港漫画市场,光靠《龙虎门》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有其他的作品来占领市场。
《龙虎门》能在70年代大受欢迎,完全是受当时李小龙掀起的功夫电影热潮的影响。李小龙英年早逝,功夫电影热潮退去,《龙虎门》也不再复往日的风光。黄玉郞左思右想,却从当前的武侠电视剧热潮中得到了启发。无线可以凭武侠电视剧笑傲电视荧幕,玉郎国际也可以乘着这股武侠电视剧的热潮,推出武侠小说的改编漫画。
武侠小说改编成漫画,首选自然是金庸的作品,黄玉郞三次登门拜访,诚意十足,可金庸却避而不见,这其中的缘由倒有些耐人寻味。
林宥伦猜不透金庸的想法,黄玉郞却大概清楚金庸的意思。
漫画行业在出版界地位一直很低,不少文人都觉得漫画为了迎合底层市民的低俗趣味,内容充斥着大量的情色、暴力,实在难等大雅之堂,对于漫画作者也多有贬低轻视之意。
当年黄玉郞的《龙虎门》与香港另一位漫画作家上官小宝的《李小龙》打擂,两大画手越画越兴奋,渐渐尺度过了火,画到打得头迸额裂,鲜血四溅,引起社会人士注意。
香港政府随即颁布“不良刊物法例”,警方派员往书报摊取缔、抓人,大有将漫画赶尽杀绝的意思。黄玉郞在穷途末路的绝境下,只好邀请同行共商对策。除了发起自律运动,停止出版色情书,召开记者会向政府询问“不良刊物”尺度之外,还改头换面办了一本报纸形式的刊物,这才躲过了政府的追查。
金庸主持下的《明报》从一开始便态度鲜明的支持政府查处不良刊物,金庸甚至还亲自撰写过社评,痛斥行业中某些人无道德底线,败坏行业风气,虽然没有指名道性,可实际上说的就是黄玉郞。
此事之后,漫画行业有了极大的收敛,但金庸对黄玉郞的印象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观,黄玉郞想要改编他的武侠小说,金庸不好明着拒绝,只好避而不见,让黄玉郞自己知难而退。
黄玉郞也知道金庸对自己有看法,接二连三地登门拜访,便是想以诚意打动金庸,没想到金庸没见着,却误打误撞的遇到了林宥伦。
林宥伦总共才有《铁血天骄》和《昆仑》两部作品面世,数量虽比不上金庸,但作品的影响力却不输前辈,尤其是他作品里有很多诸如算术、商业等现代感很强的元素,更容易被年轻读者所接受,金庸无意与黄玉郞合作,林宥伦便是无二的选择。
黄玉郞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林宥伦。黄玉郞觉得林宥伦是年轻人,对漫画应该不会像其他文人那般抵触,双方进行合作,障碍会小很多。孰料林宥伦听完他说,就直接来了一句:“我觉得黄先生的画风,并不适合画武侠小说改编的漫画。”
这句话,像冷水浇头一样凉透了黄玉郞的心。他事前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想到林宥伦会以这样的理由拒绝。
林宥伦却好像没看到黄玉郞失望的表情一般,接着说:“黄先生的画风偏向硬朗,画面表现力很强,但在意境上却稍有欠缺,而武侠小说要改编成漫画,我个人更偏向于水墨画的风格。”
黄玉郞面露思索之色,两道浓眉揪结成的一个“川”字在不停地颤动着,就像刀刻似的清晰。
这时林宥伦突然冒出一句:“如果我没记错,《中华英雄》这部漫画书就是贵公司出版的吧?”
这话犹如一道破空而下的闪电,刹那间照亮了黄玉郞思维的视野,他猛地省悟过来,林宥伦不是不想和他合作,而是在具体的漫画作者人选上,有他自己的想法。
“林先生的意思,是让马仔来画?”黄玉郞口中的“马仔”,正是林宥伦提到那部漫画书《中华英雄》的作者马荣诚。
林宥伦提到马荣诚,黄玉郞并不感到奇怪,《中华英雄》从82年开始连载,到83年便已经是全港销量最高的漫画书。
马荣诚可以获得如此的成功,与黄玉郞的支持密不可分,当初的《中华英雄》,就是黄玉郞根据马荣诚的创作条件、个人风格,刻意构思出来的。而马荣诚也不负重托,凭《中华英雄》一举扬名,在画坛中大放异彩。
马荣诚风格写实,笔法细腻,且画面表达方式富有电影感,若要将《铁血天骄》和《昆仑》改编成漫画,马荣诚才是林宥伦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第97章柳暗花明
事情峰回路转,叫黄玉郞心中百感交集。
他早就知道马荣诚是个有出息的年轻人,而林宥伦如此看重马荣诚,虽然证明了黄玉郞当初的眼光不差,但也叫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马荣诚在初入漫画行业时曾经以“马云龙”作为笔名,有人解释说“马云龙”的意思是一遇风云便化龙,凭借《中华英雄》这部漫画站稳脚跟之后,马荣诚渐渐有取代黄玉郞,成为香港漫坛的领导者的趋势。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专门在他嫉妒的人身上寻找不如自己的地方来和自己相比的较,以安慰自己;另一种人是专门在他嫉妒的人身上寻找比自己强的地方来与自己比较,不断的苦恼自己。黄玉郞明显属于后者,今天林宥伦对马荣诚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更加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真的开始有些嫉妒马荣诚了。理智告诉黄玉郞,他应该竭力克制自己的嫉妒的情绪,开出更优厚的条件拉拢马荣诚。可是,当他眼前闪过了马荣诚那志得意满的奕奕神采,而自己却只能落寞的退居幕后看他人风光,他的心又忍不住被不甘和嫉妒攫住了。
马荣诚现在就已经有些尾大不掉,如果再把林宥伦的武侠小说交给他来改编,将来香港漫画界还有谁能与马荣诚一争高下?黄玉郞看重马荣诚,却不想养虎为患,以后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能得林先生的青睐,是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