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运来-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针凿就没怎么上心。”

她提起宣夫人,阿福还有些担心。

不过李馨的神情很平静。

也许悲伤是可以渐渐淡忘的。

阿福看着桌上的绣篮,不知谁把做到了一半的五彩线结扔在那儿。

她还记得头一次乞巧节的时候朱氏温柔的笑容,手把手的帮她穿针眼儿。

一转眼……

李誉被传染了这种欢快的情绪,就算乞巧是女儿节和他半点关系没有,他也跟前跟后的,一双胖胖白白的小手不知道在哪儿抹了两手的颜色,多半是厨房里染乞巧的花果用的,红红绿绿,咧着嘴冲李馨一笑,两手吧嗒拍上来,把她素洁的裙摆一下子拍成了花斑蝶。

李馨啊的一声站起来,拎着裙摆哭笑不得,看着李誉讨好的笑容,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还甜甜的冲李馨叫:“咕咕咕咕。”

“别咕咕了,跟小鸽子似的。”李馨连大声斥责也舍不得,瞅了他两眼,还是笑了:“我这裙子也没法穿了,得抢你娘的衣裳穿。”

阿福身量比她矮,做的素色新衣找出两件来,李馨试了下,倒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合身之处。

乞巧的香案就摆在池塘边的柳树旁,女人们穿着应节的彩衣,先拜仙乞巧,嘴里头念念有词,焚香祭拜,乞求自己能有一双织女一样的巧手。阿福和李馨没过去凑热闹,阿福是主子,李馨对这个的兴趣仅限于旁观。穿针时,手最巧的是瑞云,就着灯影穿七个针眼,她穿得又快又准。投针验巧的时候,她投的针却在水面上微微一斜,就沉了下去。瑞云一贯稳重,这会儿却露出失望的神情,有些怏怏不乐的站到一旁去看别人投。

其实这投针既是个技术活,也需要些运气的。

阿福笑着看她们一时喜一时愁,李馨倒对这个有些跃跃欲试:“听说这个投针是可以判吉凶,还能许愿的?”

“嗯。”阿福说:“针若浮着,便要看针动不动,针指哪头,还要看水中倒影。这个可有讲究,我也不是太懂,杨夫人知道的掌故多,你不妨问她。”

李馨果然请杨夫人过来问了两句,转头说:“嫂子,我也投针试试好不好?”

阿福抿嘴一笑:“好。”

李馨能有些兴致,也是挺好的事,总比事事都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来要好。

李馨拿起针来也有些紧张,两手握在一起垂下眼帘,嘴唇微微张翕,听不清她在祝祷什么。

她的侧面极好看,就像是阿福从前在哪里看过的玉石美人雕像,肌肤细腻无暇,眉眼秀雅脱俗。过了片刻李馨睁开眼来,深吸了口气,将针轻轻放下。

这时候用的针绝非现代那种极有份量的钢针,为了绣出精美的图纹,最细的绣针足可当得“细如牛毛,纤若白毫,风吹得起,入水不沉”的形容,放在手上吹气都可吹掉,没有下过苦功的手,根本捏不住这样的针。

碗中的水是晒过的,映着星月灯影,李馨手一松,那枚针轻轻沾在水面上,颤了几下,微微又转了一点方向,确实浮在了上面,并没沉落。

“浮了!嫂子,针没沉!”

“嗯,好。”阿福笑着说:“看来巧姑也与你结了缘哪,刚才你许了什么愿了?”

李馨拂了下头发:“说出来,只怕就不灵了吧?”

阿福笑笑没有再问。

不过她心中倒真是有些好奇。

李馨……她会乞求什么呢?她要的肯定不会是一双女红巧手。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阵风,细细的绣针在水面上轻轻旋转,水面一下一下的轻微动荡,但是针并没有沉下去。

阿福夜里醒了过来,再也睡不着。

身旁李固也醒了,他先握住了她的手,然后才真正醒过来。

“怎么了?”

“睡不着。”

阿福没唤人,趿着鞋去倒了茶来。喝过了茶,更没有睡意。

“是不是今天过女儿节,高兴过头了?”

“今天我问阿馨了……”阿福顿了一下:“她说,不想困住高公子,所以……已经拒绝了他的情意。”

李固先是微微皱起眉头,在灯影下头,他的轮廓显得很柔和。阿福的目光投注在他脸上,就再也难移开。

这样看起来,李固和他们成亲的那夜一样,还是那温存多情的少年模样。

阿福枕着他的肩膀,宜心斋的厢房架构精致,窗子严齐,离花园近。风吹着花草树叶和池中的水气透进纱窗。

阿福给自己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她轻声说了李馨的担忧,然后并没有说自己有什么主意和看法。

她也替李馨担忧,但是,在李固身旁,这些担忧和顾虑就像被风吹散吹走了。

她觉得心里安生踏实,只要有他在。

李固有一下没一下的轻轻抚摸她的头发。

“这事,我再考虑一下,总不能轻率。”

九十二 秋寒 一

李誉现在还小,不能学武。高英杰已经和李固说好了,要将自己的功夫传授给他。等李誉五岁时再正式习练,阿福想着要学武,难免要吃苦头,可是世上有什么事是不付代价就可以得到的?不舍得……也得舍得。

总不能因为样样不舍得,就把孩子娇纵成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

李固也学过武,他当年苦头也没少吃。虽然和阿福说的时候都是笑着说的,可是那种种辛酸苦楚……不下苦功,怎能有所成?

功夫现在是不急着学,但是师徒名分一定,高英杰便常过府来,有时便带些小礼物逗他开心,李誉还不懂得“师傅”两个字的意思,可是冲着那些新奇有趣的礼物,比如上次收到的那只草编蝈蝈,对高英杰也很是亲近。

阿福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一句话。常言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别看李誉现在玩得欢,围着高英杰前后打转,将来……到了该压腿扎马步吃苦头的时候……有他哭的。

“对了,”李固想了起来:“皇上的年纪可是差不多了,前番还说要文武兼修,文有两位太傅了,教他武艺的师傅却还没有着落。”

皇帝要选个师傅,可比寻常人要拜师学艺麻烦多了。

“那,要找个什么样的师傅教导他呢?”

“这个么,看皇上自己的意思吧。”

阿福再入宫时遇到刘润,便提起这件事来。刘润先是笑,笑够了才说:“皇上昨天还念叨来着,让我记得提醒王爷别忘了这事儿。”

阿福也笑了。

李信虽然已经是皇帝了,可是很多时候,他还是更像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好奇心强,还有点小任性。甚至,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着英雄侠义梦。

阿福去探望何美人。

入秋来天气骤冷,何美人便病倒了。起初她自己和其他人都没当一回事,可是没想到一个风寒缠绵了大半月还没好转。

门窗都闭着,屋里显得气闷,药气弥漫。何美人倚着长枕,正在呆呆出神。

她年纪已经不轻,先皇去了之后,鲜亮颜色的衣裳,还有那些贵重华丽的首饰都不再穿戴,脂粉也不用,整个人看起来一下子老了十来岁,鬓边已经有了白丝,拥着薄被,靠在那里,眼睛里死气沉沉的,整个人没有半点儿生气。

原本王美人生下的李晴是养在她这里,现在她一病,便让那个人抱到了宋美人处。

阿福进来时她要起身相迎,口称:“有劳成王夫人特意过来探望……”

“不用多礼,”阿福按着她不让她起身:“快歇着吧。今天医官可来过了?怎么说?”

一旁宫人代答:“医官说已经不碍事了,又开了张调养的方子,药还是要吃。”

“总也不见好,药吃着好像一点儿也不管用。”

“病去如抽丝,总得放宽心。”

阿福和她不是太熟,也只说了这些客套话。宫人端茶上来,何美人轻声说:“昨天得了消息,景慈观里的袁良人和韩才人……去了。”

她说的人阿福一点印象都没有。皇帝后宫里的女人太多哦了,一部分在京城的那次动乱中死去,其余的,就都送去了景慈观。宫中留下的只有生下过公主皇子的女人,不过寥寥几人。七公主的母亲宋美人为人沉默寡言,性情柔顺,七公主也和母亲一样,存在感低得惊人。阿福和她们母女说得话加起来……只怕十个手指都不用就数完了。

“还有,吕美人,听说也病了,差了人回话,请医官去看诊呢。我刚才打发人包了些药材,吃食,还有几件厚衣裳送去。”

何美人的口气有些兔死狐悲的凄凉。当年不管谁更得宠,可是眼下她们的身份没有分别——都是寡妇。她比那些女人强得太多了,因为她生了孩子,所以她可以留在宫中,不用到景慈观那种地方去过清苦的幽禁的日子。

“听说景慈观地方不大,就算是吕美人,也只有一间小房。才人良人多半是两人,三人的住一间屋子……”

何美人口气里有点庆幸。不管怎么说她现在还有宽敞的宫室,有宫人服侍,锦衣玉食——皇帝去了之后,新皇帝李信还小,她仍旧被称为美人,享受着原来应有的一切供奉,只要她不犯什么错失,舒舒服服颐养天年是没问题。

要说何美人还有什么挂虑,就是五公主的终身大事了。五公主性子并不太好,何美人一方面管束不了她,可是想着她要是这个性子嫁人,将来恐怕过得难以如意,会吃亏。

阿福从何美人那里告辞出来,外面风有些凉,她把披帛拢了拢,瑞云轻声说:“海兰刚才过来了,说三公主请夫人过去说话。”

“我知道了。”

 吕美人……

 阿福想起来,印象中,她有二十岁了吧?二十出头的年纪,如果是在现代,那正是女人的黄金时光。可是在这里,一辈子全部的光和热却已经燃烧尽了,下半辈子再没有别的希望和出路。

这里对女人,是太残酷了。

阿福模糊的想,也许,有什么办法能帮一帮她……

李馨一个字也没提起上回那事。

阿福说了李誉拜高英杰为师,这几年他都会留在京中,口气是随意的,李馨似乎也没觉得这人,这事有什么特别之处,笑着招呼阿福尝点心。

她不提,阿福也不好再说。

虽然阿福总觉得,高英杰留在京城,固然是因为想教导李誉。可是李誉离学武的年纪还有很长一段时日,恐怕……高英杰对李馨,还是难以割舍吧。

李馨的神态越自然,越是不提高英杰,阿福却能感觉到她这种平静的,不在意的表现下面,一定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心绪。

“嫂子刚才去看何美人了?遇到五妹了没有?”

“没见着五公主。”

李馨就笑:“她可不是那种能乖乖在屋里坐着的人。就算自己母亲病了,她也未必甘心捱苦侍疾。”

“嗯,天时不好,听说景慈观中去了几人,吕美人似乎也病了。”

“吕美人啊,她不必你我大多少……她好像没得宠过,丽夫人,玉夫人,接着还有王美人,就是没轮着她……”李馨像是想起了什么,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途,脸上的神情有些惊疑不定。

“怎么了?”

“没什么。”

九十二 秋寒 二

阿福后知后觉想起,知道吕美人来历的,不止自己!

李馨也知道。

就在当年太后赏花宴上,吕美人要开口唱去年元夜时的时候,自己听到了,李馨也听到了。

并且,李馨当时还打翻了酒壶——让吕美人只唱了一两句便没法再唱下去。

白天提起吕美人,李馨为什么那样讶异,因为她突然想起那时候的旧事,还是想起别的事?

再过一天,阿福听说李馨去了景慈观上香——自己去的。

没同五公主,也没邀自己。

阿福心中有些犯疑,不过自己家里也是一摊子事情要忙,转眼快到中秋,虽然并不能大肆节庆,可是人情礼节来往,秋衣预备,清点庄子上的收成,零零碎碎的事情说起来不多不重,可是一样一样安排起来,时间哧溜一下就跑了个没影儿,阿福觉得自己早上起来,送李固出门,料理了儿子,坐下来没忙两件事,就到了歇午觉的辰光,下午再陪儿子逗一会儿散个步,再处理两件家事,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别说没有别的闲暇,就是想抽空做点针线也没有时间。以前没有这样忙——那是因为以前有刘润帮衬,许多事情阿福根本问也不要问,现在可没有那么便宜的好事了。

就是这样忙,阿福还得了消息。

吕美人病逝。

虽然也是先帝的美人,但是已经送到了景慈观,丧事办得极简,阿福得到消息的时候,人已经下了葬,不止悄无声息,简直是迅捷无伦。

阿福当然不是为了错过拜祭吕美人而懊恼。而是,她觉得……太巧了。

李馨前脚去过,吕美人后脚就病死了,这……这中间有没有什么关联?

可是,虽然她和李馨关系亲近,有些话,还是不好说的。

比如,阿福现在不能问她,为什么你一去那吕美人就是死了?是你把她吓死了,还是……你把她放跑了?

不知道为什么,阿福觉得后一个可能性更大。

她愿意相信是后一个可能。

因为她自己曾经动过那样的念头。

让她远远的离开,去寻找新的人生。

她的人生可以说是刚刚开始。让她用一辈子替老皇帝守活寡陪葬……很残酷。

虽然这个时代就是如此。

先前宫中的美人如果没服侍过皇帝的,还可以放归回家。可是年纪老大,又有之前的经历,也很难在本地找着人家。

想起这些来,阿福时常觉得憋闷,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沉甸甸的,透不过气来。

她,李馨,还有吕美人……她们来到这个时代,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不约而同与皇家扯上关系。她们都在这个时代中改变自己,适应这个世界,想要好好活下去。

阿福手里的笔停下来,把账簿合起。

小时候,刚知道自己穿越了,还想过,自己要像看过的小说里的人那样,改变这个世界……

结果,被改变的是自己。

李馨,吕珂也都是如此。

不过,李馨最近做的事情很多。除了她凭自己记忆画的织机图,由工部招揽商户,将新织机推广开,还将宫中的宫人与太监整合过,反正皇宫的一半被拆成了白地,另一半还存在着的,去了御花园,荷湖,云台,基本上没几座宫院了,用不了那么多人手。李馨与何美人作主,和小皇帝李信商量之后,将宫人放出了三百余。

“那些被放出的人,生计……”

“你放心,”李固说:“阿馨不是胡话放人的,都是问过,查过的。那些宫人出宫后都是有着落的,多数都可以归家,还有钱傍身,当作嫁妆,或是做些小生意,又或是买几亩田。”李固在阿福额边轻轻吻了一下:“阿馨倒是好样的,做事干练周密,她要是个男子的话……”

李馨要是个皇子,那皇位该没李信什么事儿了。

阿福寻思,李馨和萧元假成婚,然后不知是借萧元的手还是借萧元的势将玉夫人给做掉了,宫斗内务都是把好手。

可惜她是女子啊。

要不然,她还会做到哪一步,她的路可以走到什么地方……她能不能改变这个朝代?这可真说不准。

阿福觉得自己资质平庸,没有李馨那么能干。像织机又或是水车灌溉之类那种东西她上辈子可没留意过,更不要说什么造玻璃造火药造水泥和大炼钢铁之类的创举了。

“嗯?想什么呢?”

“我在想……阿馨可真是能干啊,比我强多了。”

“咦?这话听起来怎么有些酸溜溜的。阿馨从小就聪慧过人,大多数人都赶不上她。我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得了风寒,一个多月都没能出门,她那会儿不过四五岁,天天跑了来陪我说话解闷,后来还替吩咐人,将一些有意思的消闲的书刻在木片竹片上头,这样我才能有办法知道……字究竟是什么样的。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天地人这些。父皇也曾经有过赞叹,恨她不是男儿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