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5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排的督查人员就发现了此事,然后,不用说又是一番雷霆怒火。并且,袁常严厉声明,他们已经拿了优渥的薪饷,若是想体验当苦力的生活,他不介意成全他们全家。于是乎,在这些官吏被削去官职,并且连累家中一起被扔到劳力队伍,而且他们还是没有工钱的白干活的情况下,伸手的人就销声匿迹了。当然,只要他们自信能躲过袁常的督查,那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脑子是个好东西,谁也不会傻的为了克扣的那三瓜两枣,放弃自己的职位。

    “幽州牧果然仁善,连这些都为你们想到了,让人钦佩。”徐庶这句话乃是由衷而发,不存在拍马屁的行为,毕竟这里就他和武大爷两人,拍马屁也没人知道。袁常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行事却是滴水不漏,即便是徐庶自己来做,都不一定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对了,武大爷,小子在冀州听闻,长安城生乱,李傕和郭汜乱斗,天子正身陷贼子之手,武大爷你有何看法?”

    聊了这么久,徐庶终于寻到机会把心中的话给说出来了。

    “嘿,咸吃萝卜淡操心,天子的事情与老汉我何干?”武大爷却是嘿然一声,似乎根本不在意天子的情况。

    “武大爷,你这话小子却是不认同了。”

    说到自己关心的事,徐庶的脸色立马摆正,肃然道:“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他的安危天下人都应该关系,怎么能说与你无关呢?”

    “嘿,公子你倒是有些想法。”

    武大爷似乎被徐庶的语气给刺激到了,反问了一句,道:“那么,公子老汉我问你一句,若是你的孩子此刻吃不饱,穿不暖,你要怎么做?”

    “那自然是去努力做事,争取让孩子能吃饱穿暖。”

    “着啊!”

    武大爷一拍手,赞同到,随后眯起眼看向徐庶,怪声说道:“既然公子你明白这个道理,那老汉问你,当我们这些子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们的‘君父’天子他人在哪里?也许他在宫中锦衣玉食,可曾想过我们的生活如何?”

    “武大爷,这也怪不得当今天子!”

    徐庶似乎进入了状态,连忙反驳道:“当今天子临危登基,便接连受到贼人的迫害;前有董卓贼子作乱,后又有李傕、郭汜贼子作乱,天子亦是身处险境,我等子民当思救天子于险境,然后天子才有机会顾及我们。”

    “公子,那照你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子民的错咯?”

    “…”

    老汉的话让徐庶没办法接下去了,皇家的事再怎么样也怪不到百姓身上,要也是那些权臣、宦官的错。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页就说了东汉灭亡的原因:“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了:“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说东汉在桓灵二帝的时候就开始走向灭亡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东汉那个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了。

    汉顺帝刘保是宦官拥立的,刘保当了皇帝后,他的正妻梁氏就成为了皇后,而皇后的哥哥就是梁冀。汉顺帝即位的时候才十岁,于是就给了宦官和梁冀掌权的机会。宦官们和梁冀勾结在一起,联合把持朝政达二十多年。汉顺帝去世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利。梁冀就立了只有三岁的刘炳为帝,是为汉冲帝。只有三岁的皇帝才刚学会走路没多久,朝政当然由梁冀继续把持了。就算刘炳扳不倒梁冀,三岁的刘炳肯定怎么着也能熬死梁冀。可惜这个汉冲帝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当了一年皇帝刚开始认字儿就病死了,享年四岁。于是梁冀又拥立了八岁的刘缵,不用说梁冀继续把持朝政。

    汉质帝虽然只有八岁,但是却非常聪明。汉质帝人小心不小,对梁冀一手遮天的专权行为非常不满。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汉质帝在一次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瞪着梁冀说道:“此乃跋扈将军也”。当时空气瞬间就凝固了,梁冀好生尴尬,只是碍于朝臣的面忍住没有发作。回去之后又气又恨寝食难安:好小子,现在都这么恨我,长大了还得了?于是梁冀就在皇帝的面饼中加了毒药毒死了汉质帝。汉质帝卒,享年九岁。

    毕竟才九岁的孩子,你就算教他隐忍,他也不懂,不爽的时候就直接把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于是小命就丢了。

    汉质帝死了,然后,桓灵之中的主角之一汉桓帝出场了。

    汉质帝死后,梁冀又立了十五岁的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桓帝当然也不满梁冀的专横,但是前任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所以桓帝就很聪明的摆出一副谦顺的态度。一边避过梁冀的威胁,一边悄悄培养自己的势力——宦官。在隐忍了十三年后,梁冀毕竟也上了岁数,桓帝感觉时候到了。

    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了大将军梁冀,并除掉了他的党羽。单超,徐璜,唐衡,左倌,具瑗五人,因为帮助桓帝夺权有功,在一日内同时封侯。于是东汉又自动开启了宦官专政的时代,世称“五侯当权”。五侯当权期间任人唯亲,其亲属势力遍布全国各地,且仗势欺人为所欲为,明目张胆地抢劫杀人,百姓却只能敢怒不敢言。桓帝虽然不满,但是他一直静静地不表态,就像对待梁冀一样,他有足够的耐心。后来具瑗的哥哥明目张胆地贪污犯罪,桓帝突然发难将单超等人全都抓捕问罪,一个一个降职处分。五侯专权就退出了朝廷舞台。谁想到没过多久侯览,苏康,管霸等人又成为新一轮得宠的宦官。他们除了名字,别的地方跟五侯一模一样。继续把持朝政,任人唯亲鱼肉百姓。凡是想当官的,必须得是他们自己人,导致真正饱读诗书的人却没有门路入朝为官。时人称:“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地良将怯如鸡”经过侯览三人的不懈努力下,东汉王朝终于摇摇欲坠了。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都被这些宦官弄地怨声载道。

    尽管朝政昏暗,依然有那么一抹清流存在,比如正直的大臣李膺,陈番。他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清流,坚持不懈地对抗宦官集团。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攻击,这种局面一直坚持到桓帝去世。

    桓灵两大主角没了一个,另一个主角紧跟着上场。

    桓帝去世之后,窦太后和他的父亲窦武拥立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当时汉灵帝只有十三岁,于是窦太后很自然地就垂帘听政,大将军窦武与陈番辅佐灵帝。窦武和陈蕃掌权了之后就开始着手计划清除宦官。一开始还算顺利,他们成功地诛杀了苏康,管霸二人。眼看宦官集团又要被消灭,另一个大宦官曹节狗急跳墙带人闯进皇宫,劫持了汉灵帝和窦太后。并假传圣旨诛杀了窦武。陈番不顾年老体迈,带领太学里八十多个血气方刚的学生,持刀杀入皇宫救驾。正好遇到另外一个宦官,二话不说直接开砍,最终因为寡不敌众陈番以身殉国。

    窦武和陈蕃被杀之后,宦官做主论功给自己行赏。又重新开启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汉灵帝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眼看着外戚和宦官相互争斗,自己也没办法处理,还被宦官劫持。终于长大了,也没外戚啥事儿了。既然没有啥事儿了,那就好好享受皇帝生活了呗。

    这个汉灵帝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不争气的皇帝之一。以荒淫无道贪图享乐著名。史上著名的“裸泳馆”就是他造的,造好之后汉灵帝让宫女们全都光光下去洗澡,有时候自己当观众,有时候自己也参与其中。他还下令所有的宫女都穿开裆裤,以方便自己随时宠幸。汉灵帝还在宫中开起了集市做买卖,自己饰演商贩。宦官们投其所好,从地方上贡了四只驴,汉灵帝少见多怪,经常亲自驾着驴车在宫里溜圈。上行下效,导致民间驴的价钱一度超过了马。

    东汉末年最后一波著名的宦官就是,张让赵忠等人,被称为“十常侍”。这个汉灵帝贵为一国之君,居然公然对大臣们说:“张让是我公,赵忠是我母”。昏庸如此,东汉不灭才稀奇了呢。再后来就发生了大将军何进诛杀十常侍。结果何进不按剧本来,放弃了外戚直接当权的老传统,莫名其妙地将董卓引狼入室,拉开了群雄乱世的序幕。

    可以说东汉后期会衰败的如此之迅速,让人反应不及,一个是因为外戚把控朝政,一个则是因为宦官把控朝政。当然,严格来说真正让汉室走向覆灭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引进地方势力。否则,即便是宦官或者外戚掌权,皇室的根本还在,宦官和外戚的生存空间,就是依靠皇室,没有了皇室,宦官和外戚就什么都不是了。而且,桓灵二帝中,汉桓帝至少还有上进心,而汉灵帝则是完全堕落了,除了玩乐之外,其他的都不管不顾,倘若他有汉桓帝那一丝的上进心,也不会引得地方势力把控政权,最终给汉朝的覆灭埋下了根源。

    所以,究其根本,百姓是没错的,错的最终还是皇室本身。如果按照这个想法来说,皇帝轮流做,汉朝被取而代之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一刻,徐庶有些迷茫了。

    

第六六四章 徐庶的顿悟() 
武大爷见徐庶一脸的迷茫之色,也没有搭理他,将目光扫向四周,想要看看有没有生意上门。结果,扫了半天,没看到有生意上门,可能是觉得有些无聊,也可能是觉得跟徐庶挺聊的来,当下便将徐庶给唤醒。

    “嘿!”

    武大爷轻笑一声,不知是在嘲讽,还是在嘲讽,只听他说道:“我说公子,你把天子当‘君父’,‘君父’可未必把你当孩子。老汉我好歹还是个农夫,还会被当人看。你们这些行商的,别看有家财万贯,不说朝廷没把你们当人看,天下间又有多少人看得起你们这些行商的?”

    士农工商在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排位,除了短时间出现的王莽新朝之外。商人虽然排在第四位,但是,其实跟那些奴隶、妓女是没什么区别的低贱身份。别看商人有钱,除非是在朝廷颓败的时候,商人还能有些作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商人的子孙后代都不能参加科举,除非改变自己的身份,不过,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谁又想过上过哈哈的日子。所以,武大爷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似乎被武大爷的话给惊醒了,徐庶思索了片刻,又沉思了起来。

    袁常的新制度里,似乎将阶级制度给排除在外,虽然袁常没说,但是,徐庶他们也是能够看得出来的。阶级制度虽然说不是很人道的一种制度,不过却有他存在的合理性。社会是在缓慢的进步着,一下子大刀阔斧的将这一制度给解除了,也并非是说就是好事。就如新朝的王莽,他废除奴隶,追求人人平等,这是个很好的想法。然而,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不仅是世家大族起来反抗,就连那些百姓都起来反抗他。世家大族的反抗是必然的,可是,百姓为何也要反抗呢?

    首先,当今社会的生产力不够,百姓不要说享受生活,就连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而废除了奴隶制度,那么百姓就不能卖身为奴到富人家,那在天灾之时,他们又如何活的下来?所以,有时候百姓当奴隶并非是被迫的,也是一种生活无奈之下的选择。当奴隶还能混口饭吃活下去,不当奴隶就要活活饿死,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且陶渊明那是因为世家大族出身,有底气说出这句话。不过,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家,不具有可比性。

    而且,在封建的时代,皇帝一句话,就可以让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成为奴隶,根源上奴隶是很难消除的。

    华夏在春秋战国时期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但是,这仅仅只是社会形态的变化,并非说明奴隶制就此消失了。不说局部、小范围的奴隶出现,华夏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四次奴隶制时期,每一次都是华夏的悲剧。

    第一次,自然是五胡乱华时期,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华大地陷入了黑暗,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南下。关于这段历史,可以从这二个关键词中管中窥豹:两脚羊,就是将汉人比作能吃的“羊”,汉人沦为食物,何其凄惨;乞活军,这支军队的名字,和威风勇猛毫无关系,而是乞求活下去,可见他们见到过多少沧桑,经历过多少苦难,最终只提出这么一个让人辛酸的要求!在这个时代,汉人女子最痛苦,基本上是“夜间被奸*淫,白天当粮食?”

    第二次,金国灭北宋时期,北方大地陷入了黑暗之中,与五胡乱华时期没什么差别;当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汴京何等的繁华场景,人口有数百万,可是历经靖康之耻后,人口衰减不到十万。金人看到汉人,但凡不顺心的就直接砍杀,女子也是极其悲惨,在大街上直接被拉走奸*淫,死者无数,可见黑暗;

    其次就是元朝和清朝时期,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都是从草原上崛起的,相对于汉人的文化而言,他们制度的落后无需多言,奴隶制在他们眼中才是正常的。

    除了这四个时期是明确的奴隶制时期,其他时代的奴隶制成因各不同。

    夏、商、周、秦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汉朝,奴隶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另外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

    而在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如部曲奴隶的一种殴伤良民要处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论、部曲无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钱赎免。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没为官奴。宋朝以前,长期受雇于人的,其地位低于良民,也是奴隶的一种。

    宋朝开始,因雇佣关系形成的主仆关系不再视同于良贱关系。但实际上,私属奴隶的现象大量存在,不过在法律上禁绝了私属奴隶、也不允许将良民卖为奴隶。

    清初也对汉人实行奴隶制,至雍正年间才废止奴隶制,清初经济繁荣,康熙皇帝采低税负,像明朝一样卖身为奴者实际上已大幅减少。华夏古代的贱民制度不同于奴隶,乐户、匠户、仵作、牙人、娼妓、甚至宋代的军人在法律上都是贱民,但是他们并不是奴隶。华夏虽然没有严格定义下的奴隶制度,但是受到类似奴隶制度而伤害的汉人不在少数,在清雍正年间废除贱民制度。而直到一九一零年清廷下谕颁布《钦定大清刑律》,才彻底取缔奴隶制度。在这部现代刑法典里,华夏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口买卖制度被彻底禁止,主奴名义在法律上绝对成为非法。

    所以,袁常有时候就搞不明白很多人的想法,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想要穿越到清朝的年代,动不动就是下跪,动不动就是奴才的称呼,这样的时代有什么好。即便是想要安逸、平静的日子,唐、宋、明前期都比清朝好了不知多少倍。

    且不提这些,徐庶被武大爷的一番话给触动到,将天子与新制度对比了起来。

    天子的存在,在如今这个时代,或者说在封建时代,地位都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说在乱臣贼子的眼中,那自然是无关紧要;按照这个思路来说,袁常岂不是乱臣贼子?压下心中的念头,徐庶继续思考着。按照袁常新制度的想法来说,天子的存在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只是换一个领导者罢了。而且,新制度里,领导者并非是家天下,又回到了古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