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自在情理之中。
崔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久,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有着不少秉持忠孝、刚正耿直、为民请命的人物,才使得这个家族能够以人格立足于世,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能保持如此长时间的长盛不衰。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两者系出同宗,博陵崔氏更能坚守祖宗的训诫,因此,博陵崔氏能够延续到宋朝才衰败;而清河崔氏,却在唐朝就了无生息。
当然,这些大家族能够存在这么久,也是因为他们有着属于他们的处世之道。
就如颍川荀家、陈家这些家族一样,他们的子弟并没有在一个势力麾下效力。荀彧、荀攸在曹操麾下出力,荀谌则在袁绍麾下效力。当然,荀家子弟也有在其他的势力效力的,然而,因为那些势力并不让人看好,所以派出的子弟也不是很有名望。而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当然也是跟颍川荀氏一样的做法。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虽然是在冀州的管辖之下,他们的子弟同样分散到各地。
就说博陵崔氏有一个子弟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是比较出名的,此人自然是刘备三顾茅庐之时碰到的崔州平。
崔州平年轻之时狂傲不羁,性子疏懒,并无意于出仕。因此,博陵崔氏将崔州平给派到荆州考察。毕竟刘表也是一方势力,而且还是汉室宗亲,若是说刘表能够争得天下,也是有道理的。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崔州平到了荆州,认识了司马徽,得到司马徽的教授,随后结识了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才改变了性子。就连当初刘备跟崔州平相谈的时候,都高兴的要邀请崔州平出仕。不过,崔州平当时已经看出汉室复兴无望,婉言推辞,最终或许是自己的原因,或许是博陵崔氏家族的原因,崔州平在魏国出仕,也算是人尽其才。
却不说其他,如今袁常能够从袁绍手中将渤海郡从冀州分割出来,博陵崔氏自然也将袁常给纳入有能力争夺天下的一个势力。原本,安平郡是不需要让太守前来,袁常毕竟只是有希望,却并不是很大。不过,因为安平郡离渤海郡挺近的,因此,如今安平郡的太守,博陵崔氏的重要人物崔道亲自前来观看渤海郡的阅兵仪式。
除了安平郡之外,河间郡、乐陵国、平原国也都有派人前来,或是太守亲自前来,或是长史前来,总之都给了袁常面子。
当然,清河郡崔氏只是派了一个管家来而已。
并不是清河郡崔氏的人看不起袁常,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安平郡崔氏。
先前就说过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是同一个祖宗,后来之所以分成两家,或许便是因为先祖的理念不同,才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分家了,两家却同样强大,不得不说,崔氏先祖的教育,很值得让人学习。
清河崔氏的人知道安平郡如此看重袁常,或者说如此给袁常面子,那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派重要人物前来,只是让一个管家前来意思、意思。
对此,袁常并不在意。安平郡崔氏和清河郡崔氏怎么斗争是他们的事,只要不影响到他就行。
还有一个人物的到来,倒是让袁常有些意外。
此人则是魏郡太守董昭,当初在邺城的时候,袁常和董昭倒是有一面之缘。两人也没有过深度的交流,因此,董昭的到来,却是让袁常很意外。
董昭的才能毋庸置疑,历史上他达到魏国的三公之位。起初他是在袁绍的麾下任职,却没能得到袁绍重用,还被袁绍麾下的谋士逢纪、郭图等人打压。最后还是为了保命,才跑到曹操那里去,接着仕途就开始顺风顺水,最终走到三公的位置。
如今董昭已经明白袁绍麾下倾轧的厉害,董昭也不想参与进去。因此,当初袁绍任命他为魏郡太守的时候,才会毫不犹豫的跑到远离邺城这个斗争中心的魏郡去。在邺城见到袁常的时候,董昭就眼前一亮,觉得袁常有些不寻常。所以,在接到袁常送来的邀请信之后,这才跑到渤海郡来观看阅兵仪式。
事实上,跟太史慈的想法一样,董昭也是来考察的。就看袁常是否能让他满意,若是满意了,他便舍去魏郡太守的职位,投奔袁常。
当然,至于袁常如何,他要先交流一番,目前倒是要先看看渤海郡的实力。唯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在这乱世生存下去,若是连生存都做不到,更不用谈其他的了。
第三六四章 初露锋芒()
在南皮城外辽阔的平原上,一眼望去人山人海,怕是有十几万人甚至更多。这些人,自然是前来观看渤海郡阅兵仪式的百姓。也亏得如今土地不值钱,能够看得到的平原就是进行阅兵仪式的场地,所以,这十几万人站在这,也不显得拥挤。
在场地的中间,临时筑起了一片高台,能容得下上百人,高台上就摆放着一些竹椅。除此之外,也就没有其他的了。
像袁常穿越前那个时代,长官在高台上还有酒水、果子甚至美女服务,这些都是没有的。现在是阅兵仪式,就要有军人的风范,那些官僚作风袁常自然不会去搞。
高台中间,袁常正襟危坐,平时慵懒的气息也是一扫而空。
在袁常的身旁,则是坐着吕布,吕布跟袁常是联盟,两人算是平级。因此,吕布被安排在袁常的旁边。看着袁常此刻的神情,吕布倒是眉头微翘,感觉袁常身上此刻有一种让人心惊的气势,作为一名顶级武将,吕布的感觉是极其敏锐的。吕布心中顿时就有些疑惑了,能够散发出如此气势的袁常,真的只是一个文弱的士子?
而在袁常的另一边,则是跟袁常有些熟悉的魏郡太守董昭,其后便是河间郡太守、安平郡太守、乐陵国相、平原国长史和清河郡的崔氏管家。
“我家大人很感谢大家能够远道而来观看渤海郡的阅兵仪式,其他话不多说,下面便开始阅兵。”
高台中央,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魁梧汉子大声的喊了出来,脸上透着一丝兴奋之色。
这家伙是临时从军中找出来的大嗓门,在如此多人面前讲话,这家伙倒也没有怯场,反而显出兴奋。当然,也是因为自傲。自家的士兵就要展现出实力让他人知晓,让别人知道渤海郡士兵的厉害,作为其中的一员,他岂能不兴奋?这个时代没有喇叭,因此,能听到他说话的也就高台上的渤海郡官员以及邀请来的嘉宾,还有一些就是在高台四周的百姓。至于更远的百姓,当然是听不到了。不过,也不用担心,看到有人说话,听不到的人自然会询问前方的人,一个传一个,很快大家就知道阅兵仪式要开始了。
当他说话之后不久,不远处的一个士兵挥舞手中红色令旗,上下摇动三次,表示可以开始了。
而在更远的地方,也有一名士兵,摇动黄色令旗,表示接到命令。然而,举起另一支手上的绿色令旗,开始摇动,这个绿色令旗便是指令旗,当这面指令旗摇动之后,接受阅兵的士兵开始行动了。
“下面进入大家视线的是最早跟随大人的一支队伍,由大人任命的东平校尉韩恂大人统帅,并且大人亲自赐予其‘东平铁骑’的称号。”
随着大嗓门的话音落下,众人只见到远处尘土飞扬,蹄声震天,好似有千军万马冲锋而来。而事实上,这次接受阅兵仪式的只有三百东平铁骑,之所以能够造成如此威势,乃是因为他们整齐如一的行动,从而才散发出如此强烈的威势。
“轰隆隆!”“轰隆隆!”
震天的声响越来越接近,因为这声响,围观的百姓仿佛有一种错觉,整个地面都在震动,让他们有些站立不稳。事实上当然不可能,三百骑兵的冲锋,自然无法造成这种情形。之所以百姓们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骑兵强烈的威势,影响到了他们的精神,才让他们有这种感觉。
不多时,围观的百姓终于能够看到这三百骑兵的面貌了。
在这三百骑兵的最前面,一人手持骑兵长枪,穿戴着青铜锁子甲,一脸威严之色,身上散发出惊人的气势,好似他统领的并非是三百骑兵,而是十万大军、百万大军。从他身上的气势来看,此人日后必定是能够统帅大军的将领。
而此人,自然是东平铁骑的统领,被袁常任命为东平校尉的韩恂。
或许,有人就会问了,袁常为何不任命韩恂为将军呢?韩恂跟随袁常这么久,功劳也不小了,难道袁常小气的连一个将军的职位都舍不得吗?
当然,其实并非是袁常舍不得将军的职位,而是他觉得没有意义。
在汉朝的时候,通常将军这个职位是不常设的。只有在有战事的时候,朝廷才会册封将军,授予他虎符、符节等信物,才有权力统领一军。因此,在非战时期,校尉是能够拥有的最高军队称号。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因为是战争年代,武将辈出,要是不给将军称号,部下难免心中会不舒服。因此,各方势力的大佬就随便册封将军称号,使得将军的称号有些泛滥,看起来校尉就有些不值钱了。汉灵帝的时候,除了必须有的大将军等常备职位,就连校尉也不过百,当初的曹操、袁绍便是西门八校尉其中的一员。
除此之外,袁常也没有册封将军的权力。
将军通常由天子册封,或者丞相以及将军之首的大将军有权力册封。而且,丞相和大将军能够册封将军称号,也是他们权倾朝野的时候才敢做这种事。就像汉高祖、汉武帝这样王霸之气散发的天子面前,丞相和大将军都不敢随便册封将军,否则,说不定就会被认为有谋反之心,到时被一个命令下达,就一命呜呼了。而历史上曹操担任丞相,袁绍担任大将军,天子势弱,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曹操和袁绍自然是随便册封将军职位。
大将军和丞相按照权力而言,是属于平级的。不过,这就要看是谁担任,若是谁更牛掰,就能东风压西风,不然就是西风压东风了。而在大将军之下,则分别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四个将军职位位比三公。同样的,大将军能否在三公之上,还是看担任的人是否牛掰。
将军职位接下来的便是四军将军以及四方将军。
四军将军便是前、后、左、右四个将军职位,当时刘备就曾担任过左将军,四军将军也算是军中的高级军官。而跟四军将军平级的便是四方将军,所谓的四方将军并不是只有四个,而是四方的简称。
所谓四方,便是东、南、西、北,因此,将军职位就很多了。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从这些将军的字面上就能够理解是什么意思,就不用多说了。
通常,只有上面的这些将军称号才是正规的将军称号。但是,众所周知三国如此混乱的时代,武将辈出,就上面的将军称号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随之而来便有了无数的杂号将军。
例如军师将军、游击将军、征虏将军、平虏将军、讨虏将军等等,三国时期的将领基本都担任过杂号将军,虽然名字不好听,好歹也是一个将军称号。直到三国平定,晋朝建立之后,杂号将军才渐渐消除,杂号将军也只是昙花一现。
在杂号将军之下,便是牙门将军、偏将军以及将军等级中最低的裨将军。
要册封将军称号,还要有虎符、符节等印信,如今袁常只不过有着渤海郡这一个地盘,没必要搞这么多的东西。要是大肆册封将军,必然会引起他人的不满。人家就会觉得你袁常不过一郡太守,有什么权力册封将军,莫非有什么极大的野心?那时候,说不定就会跟袁术那家伙一样,登基称帝被人围攻,最后吐血而死。
因此,袁常不着急,将军的称号袁常是不会少了自己的属下的。
且说回正事,韩恂一马当先,气势凛然,跃马冲锋陡然间停了下来,身子稳健没有丝毫动弹,整个动作行云流水,让人眼睛一亮。随后,只见韩恂策马行到一旁,高举手中长枪,顿时,身后的三百骑兵亦是整齐如一的停下冲锋的脚步。若是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也不让人觉得惊奇,但是,三百人却能够做到同样的动作,那真的是给人一种震惊的感觉了。
“咦,为何本温侯看着这支骑兵似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吕布眉头微微皱起,看着韩恂和三百东平铁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可是,到底是哪里不同,吕布一时之间也说不上来。
吕布身后站着张辽和高顺,倒没有吕布的疑惑,不过,吕布看不到他们的表情,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属下,似乎是知**。而刚才吕布的声音有些大,其实就是在询问袁常,只不过他拉不下脸面直接询问袁常,才故意好像自言自语的说话,就等着袁常回答。
袁常这厮也可恶,知道吕布的意思,还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一句话也不说。
吕布见状,心中愤愤,暗自骂道好你个袁常小儿,一点面子都不给本温侯,还想娶本温侯的闺女,你等着吧!
其他几个来的太守、长史等人不是武将,倒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再看场地中央,只见韩恂收起了长枪,拔出腰间代表统领的佩剑,高高举起,随后,猛然挥下。只见三百骑兵迅速的分成三队,每队百人。其中百人在三队的中间,这百人骑兵又分成十个小队,每个小队有十人。当韩恂再次下达命令的时候,第一个小队的十人豁然冲锋出去。
围观的众人之中有不少有眼力的人,接着就发生了让他们目瞪口呆的表演了。
只见冲锋出去的十名骑兵,就在战马身上前突后进,上下跃动,做出了一个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动作。这十名骑兵忽而翻身躲藏在战马的左腹,忽而躲藏在战马的右腹,或者从战马上跳了下来,快跑几步,又矫健的跨上战马。这一系列的动作犹如杂耍一般,看的人眼花缭乱。
要知道,就连吕布这样的猛将,也不敢在战马身上搞这些动作,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会从战马上摔落下来,轻则破皮擦伤,重则说不定连性命都丢了。可是,看这十名骑兵的动作,似乎根本就没有畏惧过。
随后,又是十名骑兵冲锋,做出了跟先前十名骑兵不一样的动作,同样让人看的目瞪口呆。等这一百名骑兵冲锋完毕,在场围观的不少人,都觉得大脑有些不够用,心中很是费解,这些骑兵怎么可能做到这样的动作?难道,这些骑兵真的如此精锐?
当然,一些袁常的麾下,都知道为什么这些骑兵能够做到这些动作。原因,自然是因为战马都配备了新式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有了这样的装备,骑兵做出这样的动作,自然是小菜一碟。
“咳咳,袁太守,这些骑兵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能否给本温侯说一下?”
好吧,吕布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向袁常询问了出来。不过,袁常还是一副爱理不理的表情,现在知道要问自己了,就是不回答你,你又能如何?
袁常的模样,自然是让吕布看的牙痒痒,却是让吕布又无可奈何。
不过,幸好吕布还有忠心的部下。吕布身后的张辽见到自家老板吃瘪,连忙出声提醒道:“将军,你看看战马的背上和双腹之间,跟平常的战马有什么不同。”
经过张辽的提醒,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