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5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匪绑架之后,至始至终都只见过那名送饭的马匪,但那名送饭的马匪也被许庆彦给杀了,至于马匪头目更是一次也没见过……老夫甚至怀疑,咱们前脚刚被马匪绑架了,这伙马匪后脚就已经被人剿灭了,这段时间负责囚禁看守咱们的人,或许也正在向咱们演戏呢!”

    说话之际,梁辅臣的眼睛扫向一下许庆彦。

    此时,许庆彦正在不远处与那名副千户谈话,却是好似知晓梁辅臣与张道真有机密事情要谈,却是识趣的没有凑过来。

    张道真显然也有同样的怀疑,轻声问道:“梁阁老您是怀疑,这伙马匪的幕后之人是赵俊臣?而这段时间负责囚禁看守咱们的人就是这个许庆彦,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梁辅臣表情阴沉的缓缓说道:“不敢完全肯定,但可能性很大,赵俊臣的嫌疑确实最高……看目前的情况,在老夫遭到囚禁期间,就是赵俊臣的收益最大,而且在目前的陕甘境内,也只有赵俊臣有能力有手段做出这般事情!”

    张道真眼神微微闪烁着,问道:“学生也是这般想法,但咱们眼下没有任何证据,阁老您看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梁辅臣表情冷厉,正准备说些什么,却突然见到一名边军将士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这名边军士兵的表情间满是狂喜之态,他跑到许庆彦与那名副千户的旁边之后,就大声呼喊道:“许老爷、甄副千户,前方传来大捷!大捷报!刚刚收到消息,钦差赵大人率领各路边军迎战十万蒙古联军,经过镇宁卫、小川河、渭水三战三捷!如今已是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余,所有蒙古鞑子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实在是百年未有之大胜!这般捷报如今已经传遍了陕甘各地,所有官民皆是欢欣鼓舞、锣鼓喧天!千户大人他收到捷报之后,马上就派小人来此通知二位!”

    随着此人的大声呼喊,附近的边军将士皆是大声欢呼起来,“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他们身为三边百姓只觉得扬眉吐气,身为三边将士也觉得与有荣焉。

    然而,听到这般捷报之后,梁辅臣与张道真却是面色一变,皆是表情复杂。

    梁辅臣与张道真身为奉公护国之辈,收到这般捷报,于公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喜事,但他们如今正在怀疑赵俊臣是绑架囚禁他们的幕后黑手,见赵俊臣立下这般不世奇功之后,于私却是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

    “赵俊臣竟然当真有这般本事……竟然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人……这般战绩,即使是老夫也不敢想象,赵俊臣竟然是办成了……”

    喃喃自语之间,梁辅臣的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隐隐间还带着一丝钦佩。

    与此同时,梁辅臣对赵俊臣的怀疑也就愈加强烈了!

    若是赵俊臣早有信心能够收获这般战功,那他也就有了收买马匪囚禁梁辅臣的理由与动机!若是任由梁辅臣顺利抵达花马池营接替赵俊臣,赵俊臣也就没有机会办成这件大事了!

    百年未有的大捷战功、让人眼红的朝廷封赏、扭转声誉的一战成名、记载史册的传名天下……这般丰厚的回报,足以让赵俊臣冒险囚禁梁辅臣了!

    想到这里,梁辅臣却是不敢再停留于这里耽搁时机了。

    谁也不知道赵俊臣接下来还要干些什么事情,梁辅臣觉得自己必须要尽快赶往花马池营。

    不过,这次被马匪绑架囚禁的事情,自然也不能就这样算了,必须要继续追查下去!”

    于是,梁辅臣当机立断的说道:“准备车马,老夫这就要前往花马池营!……张道真,你留在这里继续调查真相,李洪你也留下来辅佐于你,我把冯刚、项真两人以及他们的麾下侍卫留下来给你打下手,务必要尽快查到真相、找到证据!”

    李洪乃是梁辅臣麾下仅次于张道真的幕僚智囊,冯刚、项真二人乃是梁辅臣的侍卫首领,皆是心腹干将。

    梁辅臣把这些人全部留下来调查真相,可知梁辅臣对于此事的重视!

    张道真也知道梁辅臣必须要尽快赶去花马池营掌控局面,连忙答道:“学生遵命,绝不敢辜负阁老之托!不过,阁老您也千万要注意身体!”

    梁辅臣点了点头,然后就转头唤来了许庆彦,吩咐他准备车马,要尽快赶往花马池营。

    另一边,听到梁辅臣的决定之后,许庆彦的眼神深处却是闪过了一丝得意!

    事实上,梁辅臣与张道真所察觉到的种种破绽,很大一部分都是赵俊臣吩咐许庆彦刻意展示给他们的!

    所有政治人物都是阴谋论的忠实受众,梁辅臣也是难以免俗。

    所以,赵俊臣心中很明白,自己作为梁辅臣被囚禁期间的最大受益者,即使是不留任何破绽,等到梁辅臣脱困之后必然会受到怀疑,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于是,赵俊臣就索性主动露出了一些破绽,不仅是加大了梁辅臣的怀疑,还让他产生一种“只要认真调查就能发现真相”的错觉。

    这样一来,梁辅臣就会把注意力转留在此处马匪据点,而不是前往花马池营专门针对赵俊臣!

    眼下的陕甘三边,梁辅臣的亲信大都已经被赵俊臣清洗或者收买,梁辅臣抵达花马池营之后,也只能依靠自己的麾下干将为他办事,但如今,梁辅臣把自己的四名得力干将尽数留在这里查案,就代表赵俊臣的意图实现了。

    梁辅臣即使是尽快抵达了花马池营,受限于人手不足的情况,却也难以与赵俊臣争锋了。

    此外,今后利用梁辅臣的这般疑心,赵俊臣还另有一番布局。

    *

    而就在梁辅臣决定要尽快赶往花马池营的时候,赵俊臣的捷报也传遍了陕甘各地,也传到了直隶京城!

    ……

    ……

第九百零三章。捷报传天下(二)。() 
……

    ……

    赵俊臣率领明军在渭水南岸一举全歼蒙古联军的捷报,很快就传遍了陕甘各地,又迅速向着陕甘的周边省份——诸如山西、直隶、四川、湖南等地——四向散播而去。

    一时间,明朝疆土的各地官绅商民,可谓是群情鼎沸、欢欣鼓舞,这般景象说是举国欢腾、率土同庆也不为过,捷报快马所途径的每一处州城府县,皆是可以看到官府与百姓的争相庆贺,鞭炮齐鸣、欢声不绝!

    在这个时代,对于汉族百姓而言,蒙古部落的存在实在是太过特殊了——简而言之,就是又恨又怕、既是鄙夷又是畏惧。

    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以来,这个草原民族就成为了汉族百姓的心腹大患,至今已是威胁中原安危五百余年,从未有一日能让汉族百姓安心。

    等到忽必烈灭宋建元之后,中土沦陷于蒙古,汉人更是成为了“四等民”,像是猪羊一般任人奴役、受尽了屈辱——那是汉族百姓自五代十国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时光——时至今日,汉人在元朝时期的悲惨境遇依然还在民间口耳相传,蒙古铁骑的恐怖也依然能让小儿夜里止啼。

    随后,明太祖朱元璋横空出世,凭借着灭元驱蒙的不世奇功让大明王朝成为了中华正统,但也只是把蒙古族驱出中土罢了,依然不能彻底根除蒙古部落的威胁,这两百余年以来不仅是哈密、河套等地逐步遭到蒙古各部的蚕食,火筛入寇依然是陕甘三边、山西、直隶等地每年入秋之后的保留戏码,蒙古军队攻城掠地、长驱直入的消息依然是时有听闻,甚至还发生过“土木堡之变”这种皇帝与满朝文武皆是战败为囚的奇耻大辱!

    时至今日,蒙古部落固然是逐渐没落了,相较于他们的祖先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对明朝的威胁也已是远远不及东北女真,但在汉人百姓的眼里,蒙古部落却依然是明朝的最大威胁,远非女真可比,对蒙古族的仇恨、敌视、畏惧等等心理依然不减,这种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样一来,赵俊臣一举全歼蒙古联军十万大军的战绩,自然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哪怕是这个时代尚且还没有“国家”的概念,“民族意识”也尚未深入人心,但各地百姓得知捷报之后也依然是发自内心的感到激动与兴奋。

    *

    “捷报!捷报!前线大捷!钦差大人赵俊臣率领大军于渭水南岸大胜蒙古联军、活捉了蒙古联军主帅巴根!历经渭水、阶州、小川河三战,全歼了蒙古鞑子十万大军!”

    “捷报!捷报!前线大捷!钦差大人赵俊臣率领大军于渭水南岸大胜蒙古联军、活捉了蒙古联军主帅巴根!历经渭水、阶州、小川河三战,全歼了蒙古鞑子十万大军!”

    当快马信使一边高声呼喊着捷报消息,一边策马奔入长安府城之后,顿时是引起了一片哗然。

    自宋以来,长安城就是文化荟萃之地,文人辈出、大儒无数,讲学传道之风极盛,即使是近百年江南文坛迅速崛起、抢去了长安文坛许多风头,但也依然是声望不坠。

    而长安文坛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八大书院了,不论是关中书院、骊山书院、鲁斋书院等等,皆是当代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

    其中,关中书院乃是长安八大书院之首,院首张文华也是当代大儒,文坛地位极高,曾经还任过几年礼部侍郎的官职,只是后期仕途不顺,又得罪了曾经的朝中权臣温观良,无奈之下只好是致仕还乡,近几年受到关中书院的邀请担任院首之位。

    张文华在朝廷中枢的时候固然是斗不过温观良,但他在长安城内却是门徒遍地、手眼通天,声望高隆不逊于历任知府,所以很快就收到了捷报消息。

    收到消息之后,张文华马上就召集了关中书院的所有门人弟子。

    等到关中书院的教授与学生们聚集一堂之后,张文华缓缓宣布道:“花马池营那边传来了捷报,钦差大臣赵俊臣赵俊臣已是全歼了此次入侵陕甘的蒙古联军十万人,甚至还活捉了蒙古联军的主帅巴根!可谓是战果赫赫、振奋人心!”

    听到张文华的说法之后,在场的众位儒生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表情欢喜、有些人面现狐疑,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一副无法接受事实的复杂表情。

    这些读书人与朝中清流的关系密切,心底深处对赵俊臣可谓是厌恶至极,赵俊臣在民间的狼藉名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读书人的推动造势,如今发现赵俊臣这样一个大贪官大奸臣突然间变成了护国杀敌的大英雄,他们自然是一时间难以接受。

    将众位儒生的神态变化尽收眼底,张文华的表情却是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继续缓缓说道:“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都是陕甘境内的百姓,最是明白火筛入寇的危害,多年来一直是深受其苦,如今钦差大臣赵俊臣全歼了十万联军,至此以后蒙古部落元气大伤,恐怕是往后十年内都无力威胁陕甘了,咱们皆是受惠极大……”

    为这件事情定性之后,张文华稍稍加重了语气,又说道:“值此盛事,咱们关中书院也不能袖手旁观,理应出一份力……老夫听说,许知府他收到捷报之后,已是遍发官文、公告百姓,就是为了振奋民心、让百姓们一同欢喜庆贺,但民间读书识字辨理者终究只是少数,百姓们也无法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所以老夫已是决定,关中书院的所有教授与学生皆是要前往城内各处公告栏处,主动为百姓们读诵捷报、详细解释这场胜仗的重大意义,让世人知晓钦差大臣赵俊臣这一次的丰功伟绩!此外,还要传信给所有的返乡学生,让他们在各自家乡一同参与此事!”

    听到张文华的表态,在场的所有儒生皆是大为震惊、面面相觑。

    要知道,张文华与朝中清流的关系最为密切,平日里也就要以张文华对赵俊臣的恨意最浓、恶感最烈,而张文华的这般决定,简直就是主动为赵俊臣造势扬名,这要比赵俊臣的辉煌战绩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众人面面相觑良久之后,一名教授态度迟疑的问道:“院长,先不谈这份捷报的真假,就算是赵俊臣当真是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兵马,但他终究是一个贪官奸臣,为世人所不齿……咱们这样做,却是有为奸臣贪官扬名造势之嫌,似乎是有些不合适啊……”

    张文华早就料到会有人质疑自己的决定,但他作为当世大儒,脑子里别的东西没有多少,但各式各样的“大道理”却是数不胜数,自然是可以轻易寻到正当理由说服众人。

    只见张文华的表情变得稍稍严肃了一些,说道:“我等饱读圣贤书,皆是以正人君子自诩,自然也要秉公论断、持心为正,赵俊臣曾经固然是有些过错,所以咱们当初也一直是强烈谴责于他,从来都不畏惧权贵报复,这是咱们身为儒家门徒的底线与良知,但如今赵俊臣做了好事,咱们自然也要加以赞誉,这两者并没有任何矛盾,皆是出于圣人教诲!《左传》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依老夫来看,赵俊臣近年来已经极少传出贪墨受贿的传闻,还在朝廷中枢办成了许多善举,颇是让人刮目相看,显然是有了悔过的念头,既然如此,咱们也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难道咱们只是一群眼里只盯着别人错处、却不愿意承认他人好处的腐儒不成?诸位,切莫要忘了咱们关中书院的宗旨。”

    听到张文华的这一番话,在场众位儒生皆是面色一变,齐声道:“移风易俗,教化为先!”

    这个时代,儒生们并没有挑战权威的勇气,而张文华则是关中书院乃至于陕甘士林的最大权威,所有人皆是不敢挑战。

    所以,这么一番话下来,众位儒生就被张文华说服了,至少表面上不敢违背。

    张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诸位就依计划办事去吧!”

    随着张文华的话声落下,众位儒生纷纷起身向着张文华行礼告别,然后就离开了关中书院的大堂,前往长安城内各公告栏处为百姓读诵官文了。

    只是,离开大堂之后,众位儒生却是相互间议论纷纷,不断的猜测张文华对赵俊臣态度转变的真实原因——张文华所讲的诸般大道理固然是无法辩驳,但并不能让人真正信服。

    事实上,张文华这次对赵俊臣的态度转变,自然不是因为他想要给赵俊臣一个“知错能改”、“浪子回头”的机会,而只是想要还给赵俊臣一个人情罢了,更还有些押宝示好之意!

    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率领明军与蒙古联军连番大战,可谓是惊天动地、世人瞩目,但对于陕甘境内的读书人而言,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并非是这场战事,而是一场让士林文坛人人自危的“文祸”!

    月余之前,因为少傅郭汤的一本《鹤溏诗集》里面发现了许多“反诗”,德庆皇帝大为震怒,最终不仅是郭汤本人丢官入狱,并且德庆皇帝还会严令厂卫监管天下读书人、严查各类反诗案,以此来遏制读书人非议朝廷之风。

    这样一来,整个士林文坛皆是受到了牵连。

    而长安文坛乃是天下士林重地,自然也就是首当其冲了。

    张文华乃是当世大儒,与清流关系紧密,当年得罪权臣被迫辞官还乡之后有一段时间里颇是有些愤世嫉俗,那段时间里他的诗词文章之中颇有许多争议内容,所以很快就被东厂盯上了。

    然而,就在东厂暗中收集证据的时候,“悦容坊”长安分店掌柜赵元真及时向张文华通风报信,让张文华迅速销毁了自己全部有争议的诗词文章,最终东厂查无实证,也就躲过了一场大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