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不是蒙古右翼的暗中保留实力,蒙古联军早已经攻破了阶州城!

    若不是蒙古右翼的临阵倒戈,蒙古联军的最后一线胜机也不会消失!

    不论事实如何,但巴根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想法!

    巴根很清楚,战事发展到了这一步,准噶尔骑兵已是难逃全军覆没的结局,巨大的愧疚感彻底压垮了原本还算是坚定的巴根,所以巴根必须要寻找一个发泄口,也必须要把责任转移给蒙古右翼,否则他就会彻底疯掉,即使是死也不能瞑目!

    所以,到了最后一刻,巴根不再继续攻击汉人的渭水北岸防线,反而是下令全军进攻蒙古右翼!

    于是,渭水的河面上,准噶尔骑兵与蒙古右翼骑兵厮杀于一处,战事愈加混乱也愈加惨烈!

    大量的蒙古骑士尸骸堆积在一起,竟是堵住了河道,整条渭水皆是被血液染成了红色。

    *

    渭水北岸,见到战事的这般变化,戚斌有些目瞪口呆。

    他倒是早就知道了蒙古右翼有可能会临阵倒戈的消息,但他却是完全没想到这场决战最终竟是变成了准噶尔与蒙古右翼之间的厮杀,戚斌新军这个时候反而是只能作壁上观。

    对于这般情况,戚斌的心中其实是有些不满的,因为戚斌认为戚斌新军尚有余力,完全不需要蒙古右翼的临阵倒戈,戚斌新军就可以全歼了准噶尔骑兵!

    事实上,戚斌还准备了许多投石器与火油罐,戚斌原本是打算等到战事激烈之际,就用火势阻挡准噶尔骑兵,但这招后手如今明显是用不上了。

    但这样一来,戚斌新军到手的军功却是少了大半!若是没有蒙古右翼的突然倒戈,戚斌就可以仅凭一己之力全歼准噶尔骑兵,到时候戚斌就会一战成名,军功也会仅次于赵俊臣,战后就算是赵俊臣也不敢轻易针对戚斌,但如今因为蒙古右翼的突然倒戈,戚斌原本是足以传世的全歼之功也就变成了寻常的阻敌功劳,绝大部分功劳就归于赵俊臣的策反蒙古右翼,情况自然是截然不同。

    就在戚斌暗暗不满之际,他身边的一名总旗官却是突然开口建议道:“戚守备,难道咱们就这么看着蒙古右翼与准噶尔内杠?”

    戚斌转头看了此人一眼,表情略有复杂,问道:“你认为应该如何?”

    这名总旗官不过是双十出头的年纪,皮肤白皙、相貌英俊,态度似谦实傲。

    此人自称名叫王贺,义乌的小地主出身,乃是戚斌前段时间在义乌招兵时所发现的人才,戚斌曾一度对他极为看重,很快就提拔他为总旗官的军职,但随后戚斌就渐渐察觉到了蹊跷之处,发现王贺的姓名、出身、来历皆是伪装!

    暗中探查之下,戚斌发现此人的真实姓名乃是赵贺,也并非是义乌人士,而是扬州大族赵家的嫡系子弟,乃是赵俊臣的远方堂兄弟!

    然后,戚斌很快又发现了赵贺一直都受到赵俊臣的暗中资助,在新军内部收买人心、拉帮结派!并且戚斌新军内部还有好几人与扬州赵家有关系,或者是赵贺的亲族兄弟,又或者是扬州赵家的世代长工。

    也正是因为这个赵贺,戚斌才发现了赵俊臣插手兵权的野心,从此与赵俊臣渐行渐远。

    所以,见到赵贺开口之后,戚斌的心情自然是有些复杂,但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好似完全不知道赵贺的真实身份。

    另一边,赵贺似乎也完全没有察觉到戚斌的态度异常,依然是建议道:“依卑职看来,准噶尔骑兵如今已是插翅难逃,我军应该主动出击……毕竟,我朝的军功是依照首级来计算的,如今我军固然是杀伤了大量蒙古鞑子,但若是没有敌人首级作为佐证,日后评功论赏之际也难以让人信服,如今准噶尔骑兵已是自乱阵脚,若是我军趁势出击,就可以多杀一些鞑子,也可以多收集一些首级,军中兄弟们今后也可以多得到一些军功封赏……戚守备,并非是卑职贪功,但这次渭水决战乃是我军这段时间以来唯有的一场战事,眼看着今年的火筛入寇就要尘埃落定,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今后恐怕就很难再收获军功了!”

    虽然不喜欢赵贺的居心叵测,但戚斌也不得不承认赵贺的这般说法确实有道理。

    暗思片刻后,戚斌抬手传令道:“传令下去,所有火铳手留在岸上继续布防,剩下的所有将士随我出击杀敌!”

    然而,戚斌传令之际,却是没有发现赵贺眼中一闪而过的狂喜与杀机,也没有发现赵贺向着自己身后的几位亲卫暗暗打了一个眼色示意。

    收到赵贺的眼色示意之后,戚斌身后的几位亲卫也纷纷是表情微变,皆是神色阴鸷。

    *

    与此同时,渭水南岸的中军高台上,赵俊臣瞭望着渭水上的战事进展,看到蒙古右翼与准噶尔开始自相残杀之后,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这场战事,总算是结束了,今年的火筛入寇也算是尘埃落定……不过,准噶尔骑兵在最后关头竟是抛弃了北岸的戚斌新军,转而全力进攻蒙古右翼骑兵,倒是一场意外之意,也让我见到了一场同族相残的好戏……”

    听到赵俊臣的喃喃自语之后,方振山的心思最是活络,连忙恭贺道:“此战之胜,全凭着钦差大人的运筹帷幄之功,正是因为钦差大人的英明指挥,才会有今日的辉煌大胜!此战一举全歼十万蒙古联军,钦差大人的伟绩必将是要青史留名!”

    随着方振山的话声落下,众位官员也纷纷是齐声道:“恭贺钦差大人成就赫赫战功,此战必将是震惊朝野、名传千古!”

    听到众官员的恭贺之声,赵俊臣即使是一向性格内敛、城府深沉,却也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几声,只觉得自己这一刻已经开始渐渐挣脱了身上的无形枷锁,从此就要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等到赵俊臣的笑声落下之后,方振山却是小心翼翼的问道:“不过,钦差大人,这一次蒙古右翼固然是临阵倒戈,但当真是要在战后放走他们不成?总觉得……嘴边的肥肉,就这么丢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赵俊臣却是似笑非笑,反问道:“你说呢?”

    不待方振山回答,赵俊臣又是意味深长的说道:“本钦差自然是要信守承诺,这毕竟是关系到朝廷的信誉,但究竟要如何实现承诺,就是另一回事了!”

    ……

    ……

    

第八百九十三章。争功百相。() 
    ……

    ……

    随着戚斌新军率先一步进入渭水参战,各路明军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纷纷奔向了渭水战场,态度可谓是积极踊跃。

    “痛打落水狗”原本就是明军将士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准噶尔军队已是穷途末路、俎上鱼肉之局面,正是各路明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大好时机,所有人都是争先恐后、一拥而上。

    此时的渭水之上,万余颗敌寇首级皆是军功封赏,利益驱使之下,自然是军心思动!

    事实上,就连那些原本已经被准噶尔骑兵彻底击溃了的左翼防线明军,此时也纷纷忘记了不久前的溃败,不甘落后的涌进了渭河战场之中,一个个皆是冲锋在前。即使是赵俊臣一向寄予厚望的战兵新军,这个时候亦是不能免俗。

    然而,各路明军难得一见的“齐心协力”、“奋勇杀敌”,对于战场局势而言,却是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作用。

    在短短十余里范围的渭河浅水区域内,很快就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各军将士,但过于拥挤的环境反而让明军无法发挥兵力优势,战场局势也逐步陷入了混乱!

    在各路明军争先挤入战场之前,蒙古右翼骑兵与戚斌新军在作战之际还可以保持着最基本的纪律与阵型,准噶尔骑兵在两军前后夹击之下已是危如累卵,但各路明军一窝蜂涌进战场之后,却是横冲直撞、鸡飞狗跳,很快就搅乱了蒙古右翼与戚斌新军的阵势与配合,反倒是让准噶尔骑兵赢得了一丝喘息之际,颇是有些“猪队友”的嫌疑。

    并且,还有许多明军进入战场之后,就有意无意的攻击目前暂且已是化为“友军”的蒙古右翼骑兵,大约是想要用蒙古右翼骑兵的首级代替准噶尔骑兵的首级换取军功,至于践踏推搡、争抢人头的情况,也是屡有发生。

    幸好,明军已是占尽优势,准噶尔骑兵也是插翅难逃,即使是战局出现了一些混乱,也只是延缓了最终获胜的时间罢了。

    否则,战场局势突然间陷入了这样的混乱,说不定就会让准噶尔骑兵寻到反败为胜的翻盘机会,赵俊臣的诸般谋划、苦心布局,也就要付诸于流水了。

    *

    与此同时,明军的中军大营内,高台之上。

    眼看胜局已定,在众位官员的纷纷恭贺之下,赵俊臣的心情极佳,脑子里已是暗暗构思着自己今后的诸项计划——究竟要如何利用这场战功谋取最大的利益?德庆皇帝若是心生忌惮应该如何应对?今后陕甘三边的边防战略又需要如何布置?

    等到赵俊臣回过神来,终于是注意到了战场局势的混乱景象,原先的舒畅心情顿时是被破坏了大半。

    这些明军,若说他们不堪一用,这些日子倒也在赵俊臣的指挥下连续打了几场胜仗,但若说他们表现有多好,却是每次都会在紧要时刻横生枝节,让人颇是扫兴。

    方振山毕竟是武官出身,也注意到了战场上的混乱迹象,看到赵俊臣突然间皱起了眉头,连忙请示道:“钦差大人,战场上的各路将士汇聚于渭河战场,却又缺乏指挥与配合,实在是有些混乱,您看要不要传下一道军令约束一下?”

    赵俊臣沉着脸点头道:“即刻派出快马赶去渭水战场,向各路将士传达本钦差的军令,严令各军收拢队伍、约束军纪,绝不能相互践踏内讧,战后也不许随意杀俘,更不可以趁机进攻蒙古右翼军队,不论是准噶尔俘虏还是蒙古右翼骑兵,本钦差留着他们性命今后还有用处……算了,也不必派信使去了!方总兵,由你亲自赶去传达军令,本钦差给你临机决断之权,若是有人收到军令之后依然是恣意妄为,就由你自行处置,事关重大,务必要严惩不贷!”

    “卑职遵令!”

    听到赵俊臣的沉声命令,方振山连忙答应一声后就转身离去了。

    不过,赵俊臣与方振山皆是心中清楚,这道军令只是尽人事罢了,战场上的各路明军恐怕是不会听从军令的,哪怕是赵俊臣已是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这个时候说话也未必管用。

    利之所在,刃山深源,皆是无惧——管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明白这个道理了。

    如今,准噶尔的败局已定,渭水战场上到处都是可以换成军功赏银的鞑子首级,明明是唾手可得的好处,哄抢还来不及,又岂是赵俊臣发一道军令就可以阻止的?

    自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赵俊臣不论是收人还是用人,一向是以利益诱导,正是利用了人类的趋利本性,所以赵俊臣的权势影响才会越来越大,若是让赵俊臣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强行逼迫门下官员放弃眼前的好处,怕是早就垮台了。

    赵俊臣的军中威望渐高,但也只能让将士们为自己拼命罢了,若是想让将士们放弃利益好处,却是很难有所成效。

    世间之事,总是如此——让人效力很容易,让人拼命也只是需要一些手段罢了,让人放弃利益好处却是难如攀天。

    赵俊臣毕竟只是人而不是神,甚至也不是一位合格的军事家,他所擅长的利益驱使、蛊惑人心之类的手段,只能用以鼓动军队士气、提升将士战意,却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让糜烂已久的明军将士们变得令行禁止,军纪严明。

    所以,眼前的战局乱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从某方面而言,这般情况也算是赵俊臣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若不是赵俊臣在战前鼓动士气的时候制订了极高的军功封赏标准,将士们这个时候也不会这般冲动。

    想到这里,赵俊臣略显无奈的轻轻摇头。

    另一边,见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之后,在场的众位文官相互交流着眼色,他们平时立场各有不同,观点也常有针对,但这个时候的表现却是出奇默契。

    只见西安知府吴启凡的表情满是气愤,道:“依照钦差大人的战前计划,这个时候明明应该是由戚斌新军与蒙古右翼担负主攻任务,但各路军队为了抢功,却是乱攻一气,甚至是相互践踏、彼此争抢、攻击友军,竟是完全违背了钦差大人的明令,也造成了如今的战场乱象,原本稳胜的局面也因此而横生波折,若是让准噶尔军队趁机逆转了战局,又该如何是好?”

    吴启凡的话声刚落,周勃也是肃容道:“是啊!依下官来看,此战之胜,全赖钦差大人您的指挥有方、运筹帷幄,否则边军糜烂已久,禁军援兵也是久不经战事,又哪里是蒙古联军的对手?若非是天降钦差大人,怕是早就三边告急、丢城失土了!如今收获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胜,固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下官心中却是有些担忧,若是边军兵将们经过这场大胜之后变得居功自傲、不服管制,又该如何是好?钦差大人您在这里固然是能镇住他们,但您迟早都要回京城的,到时候我们这些文官怕是就要遭罪了!”

    随着吴启凡与周勃的带头表态,一众文官们急忙是纷纷附和。

    “是啊,看今日的情况,钦差大人您明明还留在中军坐镇,但各军就已经有了不服从军令的迹象,等到钦差大人您今后离开三边返回京城,三边各军还如何能治?这般迹象,影响极大、隐患极深!不得不防啊!”

    “三边军队从前屡战屡败,就已经是军纪糜烂、听调不听宣,如今他们打了胜仗,必然是要变得更加骄横了,到时候只会苦了三边百姓啊!”

    “钦差大人,下官认为,眼前的战场乱局固然是不碍胜负,但也绝不是一件小事,还希望务必要重视此事,严惩那些违背军令的将领武官,小惩大诫,方有长远太平!”

    文官总是这样,说他们小肚鸡肠也好,说他们防患未然也罢,心中对武官势力有着天然戒备,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打压军队势力,若是作战不利的时候他们会嫌弃武官们无能,但若是战事顺利的话他们又会担忧武官们趁势坐大了。

    尤其是眼下,随着方振山的离开,留在赵俊臣身边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是文官出身,剩下的少数武官也是品阶较低、毫无影响力,正是文官们上眼药的大好机会。

    更何况,若是他们能够趁机说动赵俊臣的话,在赵俊臣出手打压武官之余,文官们说不定也能多分到一些功勋。

    简而言之,眼看一场大胜就要到来,不仅是各路明军在战场上争功,文官们留在后方也是不甘寂寞,此前还有些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氛围,此时却是再也不看不到了。

    对于众位文官的心态,赵俊臣也是洞若观火,自然是没有理会,只是静静观察着战场局势变化。

    随着方振山赶到渭水战场督战,并且是传达了赵俊臣的军令,又连续出手惩戒了几名不听号令的武官之后,终究是产生了一些效果,各路明军也稍稍老实了一些,虽然说各军依旧不愿意退离战场,但至少是不敢再明目张胆的彼此争抢了,攻击蒙古右翼骑兵的现象也减少了许多,战场局势依旧是有些混乱,但也重新回到了明军的控制之中。

    见到这般局势变化,尤其是注意到各路明军不再攻击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