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赵俊臣表面上是让李如安全权负责天水城之乱,天水城的乱民们究竟是剿灭还是诏安一切皆是由李如安说了算,但赵俊臣只给了李如安仅仅三十名护卫,这么点护卫哪里能够剿灭乱民?要知道天水城的乱民可是把天水城的守军都击溃了!
如此一来,李如安就只有一条路可选了,那就是硬着头皮代天子行事——出面诏安天水城的乱民!
这显然是犯了忌讳,若是由赵俊臣出手来做的话,德庆皇帝必然是心里有疙瘩,但李如安乃是内廷太监,又是代表皇帝的西北监军,这件事由他来办的话,争议就会小许多,德庆皇帝或许就不会计较,甚至还有可能会对李如安赞赏有加、认为李如安当机立断有魄力——但也仅仅只是或许罢了,帝王心术又有谁能猜测?
所以,赵俊臣的说法就是给李如安丢了一口黑锅,一旦是德庆皇帝事后满意,那么赵俊臣就是识人有术,也能分到许多功劳,但若是德庆皇帝事后不满,那么主要责任也全都是李如安的,赵俊臣最多也就是连带责任!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帐内文武官员们看向李如安的眼神皆是有些同情。
但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李如安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竟是表情轻松了许多,也没有任何的抗拒之态,很干脆的答应道:“既然如此,天水之乱就由咱家负责处理,咱家一定会尽快将天水城之事处理妥当,绝不让钦差大人失望!”
见到李如安的顺从表现,赵俊臣的表情也缓和了一些,说道:“事不宜迟,你现在就动身前去天水城吧,这件事越早解决越好!”
“遵令!”
说完,李如安没有任何迟疑,直接转身离开了帅账!
*
另一边,李如安走出帐外之后,却是忍不住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李如安自然知道赵俊臣把天水之乱的最大难题丢给了自己,这件事的风险极大,谁也说不清德庆皇帝知晓此事之后究竟会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对李如安而言可谓是一场豪赌。
但李如安必须要接手这个难题!
他虽然是西北监军,有权利拒绝赵俊臣的要求,但李如安敢肯定的是,他一旦是拒绝了赵俊臣的要求,那么在三天之内必然会暴死军中!死因有很多种可能,也许是失足落马、也许是突然重病、也许是死于战场流矢——等他死后赵俊臣一定还会沉痛悼念,甚至还会向德庆皇帝为他请功,但无论如何,李如安都一定会死——赵俊臣绝对有这个决心与手段!
所以,李如安不敢不答应!
事实上,李如安很清楚,赵俊臣虽然是把黑锅与难题丢给了自己,但也同样是给了自己一次机会,这个机会既是对赵俊臣的将功补过,也是对德庆皇帝的险中求富贵!只要是李如安能够妥善处理了天水之乱,那么赵俊臣绝对有办法让这件事变成德庆皇帝眼中的好事,李如安自己也会因此事而收获更大的资本,借此在内廷之中平步青云!
想到这里,李如安表情也渐渐变得坚定,快步向着远处走去,就打算连夜赶往天水城!
他本就是极端的性子,如今想明白了利弊之后,就不会再有任何犹豫。
不过,李如安没走多远,就听到身后有人唤他道:“李监军请留步!”
李如安转身一看,却是赵俊臣的身边幕僚苏西卿在唤他。
只见苏西卿快步走到李如安的身边,将一枚令牌交给了李如安,轻声说道:“这是我家大人让我交给你的,有了这枚令牌,你就可以调动天水城附近的兵力,哪怕是戚斌新军也要听令!我家大人让我叮嘱你,天水城的乱民能够诏安的话固然是最好不过,但若是他们不愿意接受诏安,那么李监军也不必太过纠缠,切不可激怒乱民,以确保自身安危为主,事后再调兵剿灭乱民也不迟!”
顿了顿后,苏西卿又是语重心长的说道:“李监军,你也别怪我家大人把这个麻烦推给你!毕竟他乃是赈灾专职钦差的身份,安抚难民才是主职,征讨蒙古不过是加分项罢了!若是难民出了乱子,我家大人就算是今后立下再大的战功,恐怕也是功不抵过,我家大人将此事交由你来办,其实也是因为信你!”
听到苏西卿的说法之后,李如安自然是面现喜色,心中也再次松了一口气!
李如安知道,因为自己在帐内的顺从表现,赵俊臣终于是不再迁怒于他,所以才会有这般表示。
于是,李如安连忙接过令牌,向苏西卿说道:“还望苏师爷回去之后转告钦差大人,就说咱家明白钦差大人的心思,这次前去天水城一定是以诏安为主,绝不会刻意迫害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也绝不敢影响钦差大人的民间声誉!天水城百姓们这次作乱也是被逼无奈,咱家重惩了那些作恶的官商之后、再代表朝廷出面诏安他们的话,必然是不会遇到太多的麻烦,还请钦差大人放心就是!”
……
PS:如今大战在即、高潮将起,突然增添了民变的情节似乎是有些画蛇添足,但虫子也有自己的考虑。
这一方面是因为虫子不想把赵俊臣塑造成一个算无遗策、多智近妖的角色,情节若是一帆风顺的话就与普通爽文没啥区别了,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没谁能够完全掌控,有起有伏才是常态,只是虫子不擅长描写战争,所以就在其他方面给主角找麻烦了;另一方面则是虫子认为赵俊臣任用贪官办事,类似的情况是迟早都会发生的,并且越是关键时期越会坏事,在这个时间段出现这种情况反而会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民变的情节只是副线,并不会占用太多内容。
……
第八百三十一章。巴根的警觉。()
……
……
就在李如安连夜赶去天水城的时候,帅帐内的军事会议则是继续进行。
赵俊臣的神情也依旧冷肃,缓缓说道:“如今,再来谈今后的战事安排!咱们原本的计划是让蒙古联军在阶州城碰壁之后,逼迫他们向北逃窜,最终在渭水南岸附近形成包围、进行决战……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只能用弃车保帅之策,留下一部分兵力拖延咱们的攻势,主力部队则是冒险渡过渭水逃回草原,但渭水北岸又有戚斌新军的阻挡,戚斌新军最善坚守,必然是让蒙古联军的主力部队无法轻易渡河,这样一来,蒙古联军的主力就被堵在了渭水之间、进退两难!当咱们消灭了负责掩护的蒙古后军之后,就可以轻易剿灭蒙古人的主力!”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在场众人皆是纷纷点头,也纷纷是面现遗憾惋惜之态。
这项计划虽然不能说是多么完美,但可行性很高,按照目前的战事形势发展也极有可能成功,计划成功之后也能够收获最大的战果!
然而,如今因为天水之乱,这项计划难免是出现了许多漏洞。
在赵俊臣看来,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惋惜与后悔,而是想办法尽快解决问题。
所以,赵俊臣的面色并没有多少惋惜,只是表情愈加冷肃,环视了众人一圈之后继续说道:“刚才,方总兵的说法很有道理!因为天水之乱,原先的计划已经出现了许多漏洞!天水城就位于渭水南岸,乃是包围圈的重要一环,如今天水城出了乱子,咱们苦心设计的包围圈也就出现了缺口,若是天水城之乱愈发不可收拾,甚至还需要动用距离天水城最近的戚斌新军前去平叛……这样一来,就不能再按照原先的计划行事了!”
帐内文武官员们再一次纷纷点头,但他们皆只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赵俊臣,等待着赵俊臣拿主意,却没有任何人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见到众人的表现,赵俊臣的心情有些复杂。
显然,是经过了这段时间的相处,所有人都已经是深信赵俊臣的判断,认为赵俊臣这个时候一定会寻到最好的办法解决难题,所以他们见到赵俊臣发表意见的时候,就下意识的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只等着赵俊臣来拿主意。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不敢冒头担责任的缘故!
总而言之,这里已经成了赵俊臣的一言堂。
对赵俊臣而言,众人的这般反应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是赵俊臣的权威非常巩固,他的意志也能够坚定贯彻,坏处则是赵俊臣身上的疲惫与压力也是异常的大,完全没有人可以分担!
此外,赵俊臣乃是一个没有任何战事经验的文官,但如今包括所有武将在内,所有人竟是指望着赵俊臣来制定作战计划,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幸好,赵俊臣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勉与谨慎,事先准备了许多后备计划,如今倒是正好用得上,并不至于焦头烂额、手忙脚乱。
就在赵俊臣心情复杂的暗暗叹息之际,固原总兵方振山则是出列问道:“那么,钦差大人认为我军如今应该如何是好?”
赵俊臣的表情沉稳了许多,缓缓说道:“如今,有两个方法可选,一是彻底改变计划,将决战之地设在阶州城之外,趁着蒙古人如今尚未反应过来,全军突袭蒙古大营!我军毕竟是占着先机,又有兵力优势,还能够与阶州城的守军里应外合,倒也是胜算不小……只不过这个计划变故太大,不仅是己方兵力会损失不小,也有可能会打草惊蛇,让蒙古主力趁乱逃脱,不能收获最大的战果,但好处是能够完全摆脱天水之乱的影响,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场战事!”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在场众人皆是面现难色。
他们只想要安安稳稳的收获功勋,却是不喜欢这种变故太大的计划。
见到众人的表情变化之后,赵俊臣继续说道:“另一个方法,则是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但在此之前要设法拖延一段时间,直到天水之乱彻底平息之后再按照计划行事!只是这样的话,咱们就要示敌以弱,绝不能让蒙古联军感受到压力,必须要想些办法才行!”
吴启凡沉思片刻后,则是出列表态道:“下官觉得,还是继续执行原先的计划比较稳妥,至于拖延时间、示敌以弱……钦差大人您可有什么办法?”
“是啊,还是原先的计划最好,至于拖延时间之事,咱们群策群力之下,总会有办法的!”
“第一个方法实在是太仓促了,变故也太多了,卑职认为还是最开始的计划胜算最高!”
“下官也同样认为之前的计划最为妥当!”
随着吴启凡的话声落下,帐内的文武官员也纷纷赞同。
众人的表态也是理所当然的,人们总是不大愿意承担风险、下意识的寻求熟悉与安稳的环境。
对此,赵俊臣并不意外,再次环视了众人一眼,问道:“这么说,你们皆是认为咱们应该拖延时间、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赵俊臣的表情再次严肃了起来,说道:“拖延时间、示敌以弱的办法,我自然是也有……只不过,若是按照这个办法行事的话,就需要众位今后受累一些了!”
*
而就在赵俊臣讲诉自己的计划之际,阶州城外的蒙古大营,巴根也正在向麾下众位将领们讲诉自己的计划。
蒙古帅帐之内,巴根坐在主位之上,心情非常不错。
因为,经过多日的挫折之后,蒙古联军进攻阶州城的战事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汉人降将王英的指挥之下,汉人降军们已经把阶州城的护城河填出了几条道路,阶州城外的各种障碍物也全部被清空!
这样一来,蒙古联军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强攻阶州城了。
想到这里,巴根对王英、汪泉二人的信任也就更添了几分,再想到前两日汪泉对自己的建议,说是要让这支汉人降军前往西域为准噶尔汗国效力,心中也就多了一些倾向。
暗思之际,巴根说道:“如今,阶州城的护城河已经填平,城外障碍也全部扫平,汉人降军出力不少,王英与汪泉两位更是功劳极大!”
说话间,巴根向王英与汪泉二人投去了赞赏的眼神,又说道:“还请两位先生放心,我准噶尔汗国从来都不会亏待有功之人!我一定会郑重向葛尔丹大汗向两位表功,准噶尔大汗也绝不会亏待二位,准噶尔汗国从今往后一定会有两位的一席之地!”
听着巴根这般当众赞扬两名汉人叛徒,在场的各族首领皆是有些表情不服气,但他们也确实说不出什么异议,毕竟王英与汪泉二人对蒙古联军的功劳任谁也抹杀不掉,只是心中暗暗有些憋气。
这正是巴根所想要看到的结果!
注意到各族首领不服气的表情之后,巴根话锋一转,又说道:“我知道很多人心中不大服气,认为我太看重王英与汪泉二人了,但他们确实是在这场战事中出力甚多……目前来看,在攻城时的表现也要更胜于各族的勇士!所以,明天我军就要正式攻城了,各位若是当真不服气,还望你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现!”
说完,巴根不等帐内众人反驳,就转头向自己的心腹将领古根问道:“对了,如今天色已晚,派向各个方向的探马们可有回报消息?各地的汉军可有异动?”
听到巴根的询问之后,古根连忙答道:“探马们大都回来了,各地汉军并未有异动,依然与从前一样龟缩在城内死守,不过……”
巴根眉头一皱,问道:“不过什么?”
古根犹豫着答道:“派向阶州城以东方向、负责探查五十里以外范围的探马们大都是至今没有见他们回营,只是这批探马一向是回营时间较晚,只是今天格外晚了一些,所以小人不知道是否应该刻意提出来。”
巴根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警惕,问道:“这批探马一个都没有回来?”
古根点头道:“一个都没有回来!”
巴根原本就是谨慎之人,听到古根的说法后更是豁然起身,下令道:“这般情况着实诡异,绝不可轻视!马上再派探马前去打探,一旦遇到情况马上回报于我!此外,通知各族军队,今晚大营防务要格外警惕!”
……
PS:关于更新问题,这几天虫子一直在回顾前面的内容、整理线索和伏笔,这本书的情节过于精巧复杂了,虫子担心自己在收尾阶段会漏掉某些重用的内容,所以更新速度有些慢,但思路理顺之后,更新速度也会加快的,请大家再耐心等待几天。
……
第八百三十二章。皮癣之患。()
……
……
在巴根的命令下,古根不敢怠慢,连忙安排了十余队探马连夜出营、赶去阶州城以东的方向巡探。
遣派了探马之后,巴根依然有些不放心,再次转头向着汪泉看去,问道:“汪先生,你那边可有收到什么有用的情报?尤其是阶州城以东的汉人军队,近段时间以来可有任何异动?”
巴根目前收集情报的手段只有两种,一是依靠探马、二是依靠汪泉在陕甘的眼线人脉。
见到巴根询问自己,汪泉自觉深受重视,心中满是自豪,却是满脸肯定的说道:“巴根大人,我这边并未有收到任何异常情报!还请巴根大人放心就是,我汪家在陕甘遍布眼线,明朝的边军有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我的眼睛!依我看来,东边的探马只是回营时间晚了一些,并不是遇到了什么意外,说不定他们下一刻就回营了,巴根大人完全不必担心,您也知道汉人军队究竟是多么怯弱,他们又敢有什么异动!”
听到汪泉的说法,巴根点头道:“既然汪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