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余晨的名字之后,赵俊臣微微一愣,似乎是猜想到了什么,表情也同样变得严肃,暗暗沉思片刻后,吩咐道:“偷偷领他进来见我,不要让旁人发现。”
许庆彦点头答应之后,就转身离开了书房。
余晨乃是赵府的护院之一,此人的武艺倒是稀松寻常,但骑术与耐力极佳,可以日夜不停的策马奔行数百里,这般特长被赵俊臣看中之后,就把他高薪请到赵府之中,作为紧急时机的长途信使。
也难怪许庆彦会表情严肃,因为余晨一旦是赶到花马池营,就意味着京城中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并且这件大事定然是影响到了赵俊臣的未来计划!——这是赵府几位核心人物的心中默契。
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之后,就见到许庆彦领着一名满是疲态的精壮汉子进入书房。
这名精壮汉子正是赵府护院余晨!
见到赵俊臣之后,余晨向着赵俊臣躬身一礼,然后就拆开了衣襟,从夹缝中掏出一封密信递给了赵俊臣。
赵俊臣伸手接过密信之后,细细对证了信封上的几处暗记,发现没有拆开过的痕迹之后,就撕开查看。
这封密信没头没尾、字迹潦草难辨,显然是不愿意给人留下证据。
密信里只有一句话。
“丙臣奉命前往赌场,已设法暗中阻拦,望君早做准备。”
在离京之前,赵俊臣与方茹制定了一些暗语,“甲臣”代表周尚景、“乙臣”代表太子朱和堉、“丙臣”则是代表梁辅臣……至于内阁首辅沈常茂,却还要排位更低,乃是“丁臣”。
而“赌场”则是代表着陕甘三边,乃是隐喻赵俊臣在陕甘三边的计划是一场赌博。
这封密信若是让不知情的人看到,恐怕会摸不着头脑,但赵俊臣看到了这封密信之后,就马上明白了方茹的意思。
若是翻译一下,就是说“朝廷已经知道了陕甘三边的局势,德庆皇帝派遣梁辅臣作为钦差大臣赶往西北主持大局,梁辅臣抵达西北之后,必然会影响到赵俊臣的计划,甚至会让赵俊臣失去陕甘三边的主导权,所以方茹已经暗中设法在路上暗中阻拦,但未必可以拖延多久,所以就希望赵俊臣早做准备。”
读完密信之后,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
接着,赵俊臣执起一根兔毫沾墨,将这封密信上的字迹尽数涂染。
赵俊臣如今的诸项计划,最是敏感机密,一旦是让人知晓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就必须要无比谨慎。
丢下兔毫之后,赵俊臣抬头向余晨吩咐道:“你在总督府里休息一夜,明天返回京城向如意夫人传达口信,就说我已经知道了。”
余晨点了点头,依旧没有多说什么,再次向赵俊臣躬身行礼之后,就在许庆彦的带领下离开了书房。
目视着余晨离开书房之后,赵俊臣悠悠轻叹道:“该来的,总归还是来了!……而且也不出意料,果然是梁辅臣来了……”
喃喃说完,赵俊臣面现沉思之色。
如今正值赵俊臣计划的关键时期,自然是不希望梁辅臣干扰自己。
赵俊臣仅只是负责赈灾的钦差大臣,主持陕甘军政之际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而梁辅臣却是正儿八经的全权钦差,一旦是让他抵达花马池营,赵俊臣好不容易才营造的局面必然会功亏一篑。
所以,梁辅臣绝不能来到花马池营。
至少在大局已定之前,梁辅臣绝不能出现!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神色间闪过了一丝阴沉与决然。
而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际,许庆彦已经悄然间回到书房,静静站在赵俊臣的面前、等候着赵俊臣的吩咐。
赵俊臣抬头看了许庆彦一眼,缓缓吩咐道:“你准备一下,亲自去一趟绥德县,让那些人依照计划行事!”
赵俊臣相信,梁辅臣赶来花马池营之际,必然是心情焦切、一路上紧赶慢赶,也就必然会走最短的路线,所以他就一定会经过陕甘与山西交界处的绥德县。
赵俊臣为了预防今日的情况,早已是在绥德县埋下了两枚暗棋!
事实上,绥德县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刚刚闹过马贼,境内治安并不太平!
许庆彦眼中闪过了一缕莫名的光彩,隐约有些兴奋,点头道:“我明白了,这就前去准备!”
说完,许庆彦就转身离开了。
除了赵俊臣与许庆彦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赵俊臣所说的“依照计划行事”究竟代表着什么。
只是,许庆彦再次离开书房之后,书房中也再次传出了赵俊臣的幽幽轻叹。
“梁辅臣确实是一位栋梁之臣,希望绥德县那边可以拖延他足够长的时间……否则……”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赵俊臣隐瞒了朝廷任命梁辅臣为全权钦差大臣前来陕甘主持大局的事情。
梁辅臣担任三边总督多年时间,在陕甘拥有大量的门生故吏,影响力无与伦比,若是赵俊臣泄露了这个消息,恐怕马上就会失去对陕甘军政的掌控力——其他不说,赵俊臣最看重的两位将领何漳与戚斌,从前可是屡屡受到梁辅臣的提拔!
事实上,赵俊臣就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依旧是竭尽全力的操劳陕甘军政,在赵俊臣的手段与压制之下,绝大部分事情都进展顺利。
首先,几位巡抚陆续发来呈文,称是陕甘的各地灾民已经得到了有效赈济,各地的混乱局势也是渐渐恢复平稳。
接着,在李如安与洪高功的主持之下,锦衣卫、禁军精锐、以及边军净军开始进驻各地边军大营,情报网络也初步搭建了起来。
然后,赵俊臣对汪家的抄家行动也是进展顺利,不仅汪家的绝大部分族人皆是被捕,汪家的各地产业也纷纷被官府查封——西安知府吴启凡来到花马池营加入赵俊臣的班底之后,也顺便带来了陕甘巡抚章晟德的消息,称仅只是西安府与延安府两地所查抄到的汪家财产,就足有近三百万两银子之多——有了这笔银子,边军的军功赏银以及抚恤银子也就有了着落。
此外,赵俊臣所颁布的七份公文传达于各地之后,在大力宣传之下,也产生了不错的反响,不仅是各地边军士气大振,各地的百姓们也纷纷是踊跃请战,甚至还有许多百姓主动参军入伍,这般情况也让赵俊臣对自己今后的计划增加了几分信心。
最后,战兵新军的情况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在何漳竭尽全力的施展之下,战兵新军经过最初几日的混乱之后,磨合进度可谓是一日千里,将士们开始自觉遵守军令、相互间也渐渐有了默契,再加上赵俊臣想办法为战兵新军筹措了五百余套兵甲、八百余支火器、以及近千马匹,并且是补入了十余位武官将领之后,战兵新军已是渐渐的形成了战力。
与此同时,各地的精兵也陆续赶到花马池营、加入了战兵新军,宁夏军镇派来了七百余后续援兵、榆林军镇派来了六百余后续援兵……到了第八天的时候,固原军镇的各级武官更是拼凑出了四千五百余精兵赶到了花马池营,并且表示不久后还会有后续兵力赶来……
至此,战兵新军的兵力已经高达一万五千人!
不过,赵俊臣也并不是事事顺心。
有些事情让赵俊臣颇感头疼!
比如,赵俊臣征召戚斌新军的命令已经传出去半个月时间了,但戚斌依旧是迟迟没有赶来花马池营。
根据情报,戚斌的新军确实是在赶往花马池营的路上,但行军速度极慢,似乎是在一边赶路、一边操练,每日走十里就要停十里,至今还在花马池营的两百里以外。
显然,戚斌这是有意拖延。
似乎,戚斌并不认为赵俊臣拥有主持陕甘军政的资格,也不认同赵俊臣架空三边总督王铮的手段,心中颇是有些想法。
眼见着边防局势一日三变,蒙古人每天都在进犯、随时都会搞出大动作,赵俊臣的耐心也已是渐渐耗尽。
*
距离何漳抵达花马池营,已是过去了九天时间。
总督府的大堂之内,赵俊臣看着戚斌新军的情报,脸上满是冷意。
监军李如安、禁军指挥使关武元、西安知府吴启凡、陕西学政郑家栋、陕西按察使周勃、以及总督府的幕僚牛辅德、苏西卿等人分列两旁,静静等候着赵俊臣的决定。
“对于戚斌之事,你们怎么看?”
赵俊臣环视众人一圈之后,缓缓问道。
……
……
第七百九十二章。战前(三)。()
……
……
“关于戚斌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赵俊臣的表情冷肃,缓声问道。
见到赵俊臣的脸色、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在场众人皆是沉默不语、不敢主动回答,只是小心翼翼的窥探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暗暗揣摩赵俊臣的真实态度。
赵俊臣主持陕甘军政距今已是半月有余,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不仅是表现出了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也同样展现出了杀伐果断的决然手段。
于是,陕甘局势日渐稳定之余,赵俊臣在花马池营的威势也是愈加深重,所有人都对赵俊臣又敬又畏!
还在京城的时候,赵俊臣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对德庆皇帝溜须拍马,面对周尚景、太子朱和堉的时候也是处处陪着小心,却又有谁能想到,当他来到陕甘之后,不再受到各方各面的打压掣肘,竟是完全变成了另一幅样子?
此时,在赵俊臣明确表态之前,所有人都不敢随意发话,生怕会与赵俊臣意见相反、引来赵俊臣的不快。
此外,在场众人皆是陕甘官场的老资格,也都很清楚戚斌的靠山乃是前任三边总督、现任阁老梁辅臣!若是他们支持赵俊臣严惩戚斌,就无疑会损及梁辅臣的颜面……总而言之,这件事情说不定会引起赵俊臣与梁辅臣的神仙打架,他们自然是不敢随意参合。
见到众人沉默无言,只是纷纷垂头躲着自己的眼睛,赵俊臣面色一沉,说道:“各位都是花马池营的核心官员,陕甘三边的所有事情都要指望你们,若是遇到了事情,就一个个皆是胆小怕事、闭口不言,又何须各位坐在这里,我在这里摆上几尊泥塑菩萨岂不是更好?还能为朝廷省去一些俸禄开销!”
在赵俊臣的逼迫之下,众人心中无奈,只好是陆续开口发表意见。
监军太监李如安与赵俊臣关系最为紧密,也大约了解一些赵俊臣与戚斌的事情,知道赵俊臣还在京城的时候就与戚斌见过面,戚斌所组建的新军很大程度上也是凭借赵俊臣在各方面的鼎力支持,赵俊臣抵达陕甘之后甚至还把戚斌的新军视为底牌之一,但如今戚斌不仅没有回报赵俊臣,反倒是明目张胆的敷衍怠慢,这让赵俊臣认为自己受到了背叛,必然是恼羞成怒!
想到这里,李如安首先起身建议道:“咱家认为,戚斌此人傲慢无礼,对钦差大人的命令也是屡屡敷衍,实在是罪无可恕!如今又正值火筛入寇的关键时期,为了杀一儆百、以儆效尤,更应该严惩此人!咱家建议直接罢去戚斌的军职与兵权,将戚斌羁押入狱!”
关武元并不知道赵俊臣与戚斌的过往关系,但他一向是自视甚高,既不清楚戚斌的能力,也不把戚斌放在眼里,认为戚斌如今不过是刚刚升任守备官,只是一个小人物罢了,用来杀鸡儆猴自然是最合适不过。
于是,关武元也点头赞同道:“确实应该严惩!如今戚斌的军队就在花马池营以东二百里,只要钦差大人一声令下,卑职马上就可以统领禁军精锐前去抓捕,不出三天时间,定然是把他抓来花马池营听候钦差大人处置!”
随着李如安与关武元陆续表达了强硬态度,几位陕甘的本地官员纷纷是面色一变。
他们作为本地官员,大都是看重戚斌才华的,又有梁辅臣这层关系,却是不希望赵俊臣的反应太过激烈。
西安知府吴启凡自从抵达了花马池营之后,就作为副手辅佐赵俊臣处理陕甘军政,这段时间以来也算是相处愉快。
所以,吴启凡犹豫了片刻后,却是壮着胆子建议道:“还望钦差大人息怒,还是再给戚斌一次机会吧!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戚斌也确实是练兵的大才,需要格外宽容一些!据下官所知,戚斌麾下的三千新军可都是难得的精锐,咱们如今正要集中力量应付蒙古人,最好是不要大动干戈……还是再发一份公文催促一下较好!”
随后,学政郑家栋也为戚斌求情道:“老夫与戚斌见过几面,倒不曾觉得戚斌的性子傲慢,如今他行军之际确实是有些拖延敷衍,但这应该不是他的本心,或许是这里面有什么误会也说不定……若是钦差大人信得过老夫,老夫愿意作为信使亲自跑一趟,探一探戚斌的真实想法,若是戚斌他当真是有什么误会,老夫也愿意出力化解,必然会让戚斌扭转心意,从此谨遵命令!”
相较于吴启凡与郑家栋,按察使周勃在花马池营负责军纪之责,态度更为强硬一些,但也不像是李如安、关武元那样强硬,同样是赞同再给戚斌一次机会。
于是,周勃沉吟片刻后,说道:“钦差大人,下官认为可以再给戚斌一次机会,给他发去一份言辞严厉的公文,督促他尽快赶到花马池营效命,若是他依旧敷衍怠慢,咱们也算是给足了他机会,到时候再治罪也不迟!”
随后,另外几人也纷纷发表了观点,有些人认为应该严惩,有些人认为应该再给一次机会,还有些人只是表示一切以赵俊臣马首是瞻!
事实上,对于戚斌的事情,赵俊臣的心中早就有了决定,他逼迫众人表明态度,其实只是在试探众人的立场。
听完了众人的表态之后,赵俊臣的表情依旧冷肃,缓缓说道:“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戚斌的敷衍怠慢,必须要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但戚斌也确实是难得的人才,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既然如此……”
说到这里,赵俊臣突然沉吟不语,似乎在考虑着什么。
见到赵俊臣的这般态度,所有人皆是紧张等待。
最终,赵俊臣缓缓开口道:“说起来,战兵新军已经操练了近十天时间,也确实应该考察一下何漳的练兵成果了!来人,把何漳将军请到总督府,就说本钦差有事吩咐他!”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许多人纷纷是面色大变。
赵俊臣难道是要让何漳领兵攻讨戚斌不成?战兵新军与戚斌新军组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自相残杀?
……
生活总是有苦难言,最近实在太累,痔疮复发,难以坐卧,身体抵抗力也下降了许多,但虫子上有老下有小,就必须还要坚持!
请大家再稍等三五天时间,母亲已经渐渐恢复了身体,虫子很快就可以正常更新了。
……
第七百九十三章。战前(四)。()
……
……
何漳正在新军大营练兵,得到赵俊臣的召唤之后,就急忙赶来总督府大堂觐见。
别看赵俊臣对何漳心存芥蒂、暗中防范,但何漳却已是把自己视为赵俊臣的心腹干将了!
赵俊臣把战兵新军交给何漳之后,何漳本来就认为赵俊臣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这段时间以来,在何漳练兵之际,赵俊臣更是在各方面鼎力支持,并且还向何漳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建议,极大的加快了何漳的练兵进度。
这样一来,何漳对赵俊臣也就更加归心了。
对于何漳的心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