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俊臣暗暗打量秦曦的时候,秦曦却是突然向赵俊臣笑道:“说起来,七皇子殿下曾经向鄙人提及过赵大人。”
“哦?七皇子殿下是如何评价本官的?”赵俊臣饶有兴趣的问道。
……
……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接触(中)。()
……
……
“哦?却不知七皇子殿下他是如何评价本官的?”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秦曦的表情愈加认真,语气也十分诚恳,说道:“七皇子殿下曾多次向鄙人提及过,在满朝文武之中,他最欣赏的就是赵大人,认为赵大人乃是国之柱石般的人物,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另一边,赵俊臣失笑摇头道:“国之柱石?不可或缺?七皇子殿下实在是过誉了,本官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秦曦说道:“赵大人您又何必妄自菲薄?这些年来,若是没有赵大人您的理财之术,朝廷恐怕早就乱成一团了,即使是陛下也会举步维艰……七皇子曾亲口说过,如今的大明江山,可以没有周尚景,但绝不能没有赵大人,若是没有周尚景,最多也就是局势混乱一些罢了,迟早都能够恢复如常,但若是没有了赵大人,朝廷却是要荆棘满途、寸步难行了。”
赵俊臣依然摇头,说道:“本官不敢与周阁老相提并论,七皇子这些话若是传了出去,恐怕就要让人笑话了。”
秦曦轻轻一笑,语气有些意味深长,说道:“鄙人倒是觉得,七皇子的这些话并没有错,无论是百姓的油盐酱醋、还是帝王的治理江山,大事小事皆是需要银子开销,然而花钱的本事人人都会,赚钱的本事却是很少有人精通,若是能够将朝廷的钱粮治理得井井有条、既能开源又能节流,拥有这般本领的人更是百年难见,由此可见赵大人的难得之处。七皇子还曾说过,治理江山并非易事,无论文治武功、官员俸禄、百姓安抚,皆是需要大笔银子,所以任何一位有雄心的帝王,身边都需要赵大人这样的人物辅佐,否则连守成都难。”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秦曦的语气稍稍加重了些许,仿佛是在强调些什么。
赵俊臣依然是不断谦逊着,仿佛完全没有听懂秦曦的暗示,只是说道:“哦?七皇子对本官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却是让本官有些受宠若惊了。”
秦曦则是话锋一转,突然摇头叹息道:“七皇子殿下对于赵大人的看重,再怎么描述也不为过,也曾多次向太子提过赵大人的好处,只可惜,太子与赵大人之间关系不睦,七皇子虽是劝说多次,道理也讲了许多遍,奈何太子的性子有些固执,就是不听七皇子的劝告……可惜了,若是太子殿下能够像七皇子一般看重赵大人,将来或许会出现一段君臣和睦的千古佳话也说不定,到了那个时候,赵大人或许还会成为我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内阁首辅,并且赵大人担任内阁首辅的时间,只会比今日的周尚景更长……”
说话间,秦曦的语气愈加的意味深长,说完之后还十分遗憾的叹息了一声,仿佛十分惋惜一般。
但实际上,对于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敌对关系,七皇子朱和坚绝对是乐见其成的,否则朱和坚争夺储位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了。
赵俊臣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自然不会信以为真,只是说道:“原来,七皇子殿下还曾多次维护过本官,本官却是如今才知晓消息,可惜无法亲自向七皇子道谢,还请秦先生一定要向七皇子转达本官的谢意。”
秦曦并没有搭话,只是摇头道:“若说君臣和睦的佳话,当数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与管仲了,管仲固然是一位才德兼备的圣人,但那也是因为他遇到了齐桓公,否则也施展不开手脚,由此可见,管仲这样的贤臣固然是十分难得,但齐桓公这样的君王同样是可遇而不可求。”
说完,秦曦意味深长的看着赵俊臣,眼中闪烁着审视之意。
这一次,赵俊臣并没有继续自谦,只是眼神有些若有所思。
*****
秦曦的这一番话,颇多暗示之处,只不过暗示的手段很聪明,让人抓不到把柄。
首先,朱和坚应该已经猜到了赵俊臣对他的忌惮之情,所以才会通过秦曦向赵俊臣表达了“任何一位有雄心的帝王,身边都需要赵大人这样的人物辅佐,否则连守成都难”的话语,又反复强调了赵俊臣的重要性与稀缺性,隐含意思就是朱和坚今后若是可以登基为帝,就一定会继续重用赵俊臣,绝不会做出过河拆桥的事情——显然,这般表态是为了让赵俊臣安心,为双方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其次,齐桓公与管仲的比喻,隐含意思则是除了朱和坚之外,不论是德庆皇帝还是太子朱和堉,都不会是赵俊臣的齐桓公,也不会给予赵俊臣充分的信任、任由赵俊臣放手作为,所以投靠朱和坚才是赵俊臣最好的选择。
最后,自然而然的,就是向赵俊臣许以重利了,不仅向赵俊臣许诺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还保证赵俊臣今后担任内阁首辅的时间绝不会比周尚景短……
种种许诺,倒是思虑周详,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利益、有逼迫、有劝服、还有引诱,虽然只是画了一张大饼,但也足以令人动心了。
当然,对于这些暗示,赵俊臣并不会相信就是了。
毕竟,政客口中的承诺永远都是靠不住的,更何况如今只是一些暗示罢了,还不是七皇子朱和坚亲口所说,所以也就更加的靠不住了。
不过,赵俊臣并没有将自己的不信任表现出来,只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仿佛在认真考虑一般,但并没有给予准确的答复。
当然,这只是一种伪装与敷衍,毕竟赵俊臣此行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试探七皇子朱和坚的虚实与根底,若是直截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不信任,那么也就没法继续谈下去了。
******
伪装之余,赵俊臣似乎是十分犹豫一般,说道:“只可惜,太子殿下的看法与七皇子截然不同,七皇子碍于身份,也不能参与政务,否则本官也就不必每日的如履薄冰了……说起来,七皇子一向深得陛下的喜爱,也深得内廷上下的敬重,虽然是深居简出,但所有与七皇子有过接触的外朝臣子,对七皇子也同样是赞不绝口,从某方面而言,七皇子的贤名竟是丝毫不逊色于太子殿下……可惜,实在是可惜了。”
听到赵俊臣的感叹,秦曦的目光微微一闪,问道:“哦?却不知赵大人在可惜什么?”
赵俊臣说道:“可惜七皇子殿下体弱多病,可谓是天妒英才;也可惜七皇子殿下身在皇家,又晚生了两年,今后只能当一个闲散王爷,一身才华无法施展……最可惜的是,七皇子殿下的品行、声誉、以及口碑,实在是太好了。”
“哦?七皇子殿下的品行、声誉、以及口碑太好,难道还是一件坏事吗?”
秦曦微微一愣,反问道。
随着秦曦的反问,赵俊臣也终于掌握了这场谈话的主动权。
……
Ps:状态还是很差,但还是硬憋出了一章,暂且先发上来,若是写的不好,还请大家见谅。
只希望明天能够恢复状态!
但不论状态能否恢复,明天会继续更新!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接触(下)。()
……
……
听到秦曦的询问之后,赵俊臣轻轻一笑,说道:“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乃是人之常情……人们一旦做了某件错事、又得到了深刻教训之后,为了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往往会下意识的否定关于这件错误的所有一切……”
这一番话,听起来颇是玄妙,又好似前言不搭后语,秦曦一时间竟是猜不到赵俊臣的言中深意,神色间不由闪过了一丝疑惑。
见到秦曦的疑惑,赵俊臣叹息一声之后,暗示也露骨了许多,继续说道:“许多年前,本官还没有参加科举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财主,这位财主拥有家财万贯,还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老实本份、勤勉孝顺,原本是这位财主最好的继承人。然而,大儿子的优点固然是老实本份,但缺点则是太老实、太本分了,时常会被人愚弄、受人欺诈,财主的万贯家财也因此而损失不少,这样一来,财主自然是对大儿子心灰意冷,觉得自己的家产若是由大儿子继承,迟早都会被他败个精光,于是就夺去了大儿子的继承权……”
听到这里,秦曦自然明白赵俊臣这是在暗示太子朱和堉的目前处境,表情依然平静,但眼神却是认真了许多。
然后,赵俊臣又说道:“夺去了大儿子的继承权之后,这位财主只能在剩下的两个儿子里面挑选新的继承人,其中,二儿子有许多优点,老实、本份、勤勉、孝顺,几乎与大儿子一模一样,三儿子看起来则没那么优秀,有些轻佻、有些懒散,但终究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废物……那么,秦先生觉得这位财主最终会选择哪个儿子作为继承人?是优秀的二儿子?还是不那么优秀的三儿子?”
赵俊臣所讲的故事,一听就是瞎编乱造的,但秦曦听完之后,神色却是愈加严肃了。
又迟疑了片刻之后,秦曦缓缓说道:“因为大儿子的教训,这位财主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恐怕会选择不那么优秀的三儿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赵俊臣抚掌笑道:“正是如此!”
*****
在赵俊臣的故事之中,所谓的“财主”显然是暗指德庆皇帝、所谓的“大儿子”是暗指太子朱和堉、所谓的“二儿子”是暗指七皇子朱和坚、至于“三儿子”则是暗指其他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王爷与皇子们。
这些年来,七皇子朱和坚为了留在京城中枢、静待形势变化,除了表现出一副体弱多病的模样之外,在性格方面也同样是多有伪装,他为了接近太子朱和堉、取得朱和堉的信任、让朱和堉支持自己留在京城,表现出了一副品行高洁、待人赤诚、一心向善、坚守本份的模样,如此一来,他与太子朱和堉自然是“秉性相投”了,也一向是深受朱和堉的信任;与此同时,为了降低德庆皇帝的戒备,朱和坚也表现出了一副专注于《礼记》的模样,对于礼仪制度、人伦尊卑等等,可谓是异常坚持,却也显示出了固执的一面。
这种伪装落在不知情人的眼中,只会觉得朱和坚与朱和堉的性格秉性实在是太相似了,除了太子朱和堉的性格更加坚毅、而七皇子朱和坚的性格稍显温和之外,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这样的伪装,固然是让七皇子朱和坚实现了最开始的目的——太子朱和堉完全信任他、德庆皇帝也没有猜疑他,得到太子朱和堉的支持以及德庆皇帝的默许之后,七皇子朱和坚可以一直留在京城中枢、迟迟都没有封王离京,并且还利用太子朱和堉对他的信任,一步步的动摇了朱和堉的储君之位。
然而,当朱和堉的储君位置发生动摇之后,七皇子朱和坚之前的种种伪装,却反而成为了朱和坚最大的制约。
正如赵俊臣所暗示的那样,朱和坚的伪装模样与朱和堉的性格秉性实在是太相似了,若是德庆皇帝认为太子朱和堉不适合继承大明江山的话,那么等到朱和堉失去储君位置之后,德庆皇帝树立新太子之际,又如何还会考虑七皇子朱和坚?否则岂不是重蹈覆辙?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是朱和坚留在京城之中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哪怕是朱和坚的病弱身体逐渐开始好转、哪怕是朱和坚的声誉极佳、哪怕是朱和坚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德庆皇帝恐怕也不会树立朱和坚作为新任储君!
与此同时,朱和坚表现出来的性格为人,早已是深入人心,若是他的性格突然转变了,只怕会引起德庆皇帝的猜疑;但反过来,若是朱和坚的转变太慢了,那么储君位置也就轮不到朱和坚来坐了。
如此一来,却是一个两难局面。
相关道理很简单,但秦曦却是听到赵俊臣的暗示之后才想明白了这些道理。
所以,秦曦的表情十分严肃。
原本,在秦曦看来,朱和堉一旦失去了储君位置之后,那么储君位置就必然是七皇子朱和坚的囊中之物,因为朱和坚深得德庆皇帝的宠爱、因为朱和坚是京城里如今唯一一位成年皇子、因为朱和坚声誉极佳、因为朱和坚得到了许多或明或暗的支持、因为朱和坚为了今天已是蓄谋已久……总之,理由有很多。
但如今,听到赵俊臣的暗示之后,秦曦才突然发现,事情并非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秦曦不知道七皇子朱和坚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但秦曦本人在事前确实是忽略了这些。
*****
沉默片刻之后,秦曦开口问道:“那么,在赵大人看来,这位财主的二儿子,当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吗?”
赵俊臣再次一笑,然后摇头道:“事在人为,倒也未必……具体就要看这位二儿子的手段能力了,若是可以逐步扭转形象、并且恰到好处的展现自己,或许也有机会……不过,想要把握机会,终究还要靠自身的实力,若是自身实力不足,就需要寻找外援了……”
然后,仿佛角色转换一般,赵俊臣说话时的语气意味深长,然后用审视的眼光打量着秦曦。
眼前,秦曦的表情看似镇定,但眼神却不住闪烁着,显然他的信心已是出现了一些动摇。
而这般时候,正是赵俊臣打探朱和坚底细的大好机会!
于是,趁着秦曦动摇之际,赵俊臣用不经意的语气开口问道:“秦先生认为,七皇子殿下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又会有怎样的想法?”
……
PS:状态逐渐恢复,谢谢大家的不断支持。
这本书有点烧脑子,所以虫子每个月总有几天会处于烦躁、失落、悲观、懒散的状态(—_—!),不过总算是恢复过来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朱和坚的杀意。()
……
……
赵俊臣与秦曦“闲聊”了小半个时辰之后,章德承也终于结束了对七皇子朱和坚的诊断,返回到了客厅之中。
只是,章德承并没有马上为七皇子确诊下药,而是表示要回去思考几天,然后才能拿出具体的诊治方法。
似乎,七皇子的身体状况要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章德承的表态,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七皇子朱和坚的病情也算是顽疾了,即使是那些宫中御医们也都是束手无策,章德承虽然是誉满天下的杏林魁首,但也不可能初次接触到七皇子朱和坚的病情之后就能够马上找到诊治方法。
与此同时,章德承为七皇子诊断结束之后,赵俊臣也不方便继续留在七皇子的府中,很快就向秦曦告辞,带着章德承离开了。
******
却说,赵俊臣带着章德承离开之后,秦曦没有任何耽搁,马上就来到了后院,求见了七皇子朱和坚。
此时,七皇子朱和坚正在卧室之中休息,但还是很快就召见了秦曦。
当秦曦进入七皇子的卧室之后,只见朱和坚正靠坐在床头上,苍白的面色上带着一丝病态的潮红,身体有些浮肿,呼吸有些急促,时不时还会轻咳几声,看起来十分虚弱,一副气若游丝的模样,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然而,秦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