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摄政大明-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里,朱和坚突然收敛了笑容,吩咐道:“这位名叫章德承的名医,既然享有如此大的盛名,想必也有些真本事……这样吧,你设法将这位名医的消息告诉给太子,太子自然会将他请来为我治病,经过了这位名医的治疗之后,我身体状况也就该逐步好转了!”

    听到朱和坚的吩咐之后,中年文士的嘴角闪过了一丝笑意。

    身为朱和坚的亲信,中年文士很清楚,朱和坚固然是体弱多病,但也绝不是弱不禁风的地步,这只是朱和坚为了留在京城而实施的一种手段罢了。

    如今,太子朱和堉的储君地位已是岌岌可危,那么朱和坚的身体自然是需要逐步好转了!

    只有这样,等到朱和堉失去储君之位以后,朱和坚才有资格成为新任储君的候选人!

    此外,在外人眼中,朱和坚的身体还是朱和堉请人治好的,也不会引发太多的怀疑。

    于是,中年文士躬身答应道:“属下这就去办。”

    说完,中年文士就转身离开了。

    等中年文士离开之后,朱和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继续持笔抄录《小窗幽记》。

    然而,这一次,朱和坚的字迹之间,却是突然浮现出了一种张狂难耐的味道!

    ……

    PS:祝自己生日快乐(^_^)。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六章。此时的赵府。() 
……

    ……

    当七皇子朱和坚野心勃发之际,此时的赵府之中,方茹正在设宴招待柳蕊以及陕西名医章德承。

    章德承,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名医国手,多年来游走民间、医治百姓,被誉为“万家香火生佛”,声誉极高。

    这些年来,德庆皇帝曾经三次征召他入宫担任御医,却被章德承接连拒绝了,声称“相比较宫廷权贵,民间百姓更需要自己的医术”,可以说丝毫不给德庆皇帝面子,奈何德庆皇帝注重自己的名声形象,对于章德承的表态不仅不能生气,反而还屡屡下旨表彰,这也让章德承声望愈隆,隐隐成为了民间杏林的魁首人物。

    而且,这个章德承颇有些“嫌富爱贫”的模样,若是穷苦百姓找他看病,诊断费用分文不取,还常常赠送药材,但若是商贾官家找他治病,却往往会耗钱不菲。

    当年,曾有一位为富不仁的晋商请求章德承医治自己的不育之症,章德承却是趁机漫天要价,一份药方竟是卖了三万两银子的天价,这件事在朝野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许多争论。

    按照章德承的说法,所谓人命,等值而不等价,穷苦百姓身无分文,他自然也就分文不取,然而富贵人家腰缠万贯,又自认为高人一等,想要治病自然就需要多支付一些银子了——就比如那位晋商,三万两银子换来香火传承、子孙延续,却也不能说是吃亏了。

    当初,因为兄长柳子岷投靠了赵俊臣的缘故,柳蕊暂住在赵俊臣的府上,又受赵俊臣所托照顾盲女虾儿,没过多久之后,柳蕊怜惜虾儿的命运悲惨,又听说陕西有一位名医叫做章德承,可包治百病,就向赵俊臣借了一笔银子,带着虾儿前往陕西寻找章德承治疗眼疾。

    当时,方茹负责管理赵府的账房,竟是一口气给了柳蕊一笔二十万两银子的巨款!

    这笔银子除了是为虾儿治疗眼疾之外,想到章德承治疗不孕不育之症的先例,方茹还拜托柳蕊向章德承索求一份育子怀胎的药方。

    毕竟,时至今日,赵俊臣的婚事已经不可避免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迎娶一位大家小姐进入府中成为女主人,方茹为了保证自己在赵俊臣心中的地位,急切想要为赵俊臣生个一儿半女,然而,方茹在赵府之中可谓是专房之宠,但肚子却迟迟不见动静,方茹对此自然是心急不已。

    原本,区区一份求子的药方罢了,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银子,但章德承“嫌富爱贫”的秉性却是名声在外,而赵俊臣的贪官名声也同样是传扬天下,任谁也不知道章德承是否会趁机狮子大开口,所以方茹也就咬牙放血了一次,一口气给了柳蕊二十万两银子的巨款。

    方茹的做法,近乎有些盲目,但赵俊臣知晓之后只是轻叹一声,但并没有表示什么,只是任由方茹作主。

    只是,任谁也没想到,柳蕊这次前去寻找章德承,竟是用了近半年的时间。

    等她回来的时候,虽然没有求到药方,却是将章德承本人给请来了!

    章德承虽然只是一介草民,但他的声誉极高,又是方茹怀孕生子的希望所在,方茹对于章德承自然是不敢怠慢。

    得到消息的时候,方茹就马上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匆匆赶回了赵府,并且摆了一份最好的酒席,以极高的礼节招待了柳蕊与名医章德承。

    *

    酒席之上,方茹不断恭维着章德承的同时,也暗暗打量。

    只见章德承是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穿着朴素,相貌寻常,身材枯瘦,略有佝偻,只是神色平淡,有一种不疾不徐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觑。

    恭维了几句之后,方茹笑道:“原本,我只是拜托柳蕊妹妹向章神医您求一份药方罢了,没想到柳蕊妹妹竟是将章神医您亲自请来了,实在是令我赵府上下蓬荜生辉、倍感荣幸!”

    章德承淡然笑道:“听柳姑娘说,夫人与赵大人身体康健,却又多年无子,所以就想要找章某索求一份生育的药方,为此不惜万两白银……章某也爱银子,就答应了此事,只是章某一向谨慎,从不敢敷衍病人,没有亲自诊断过夫人与赵大人的身子,自然不敢轻易定药方,否则药方不灵了,对于章某的名声也大有不利,所以章某就亲自来京城一趟。”

    顿了顿后,章德承打量了方茹一眼,又说道:“此外,章某治病有一个规矩,那就是根据病人的身家财富与为人名声收取诊金,其中,若是身无分文之人,章某诊断之后也是分文不取,还会贴补药费,若是大富大贵之人找章某看病,老夫的诊金也不便宜……此外,病人的为人与名声也很重要,若是祸害乡里的恶人、或者为富不仁的商贾、再或者是压迫百姓的贪官,老夫的诊金又会提高十倍不止。”

    听章德承这么说,方茹的面色渐渐有些尴尬。

    毕竟,赵俊臣的名声,实在是有些狼藉。

    没想到,章德承突然话锋一转,又说道:“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赵大人的诊金数目,却是让老夫感到有些为难,因为赵大人在民间的声誉毁誉参半、有好有坏,有人说赵大人乃是我朝第一贪官,只懂得贪污受贿、谄媚圣上、陷害忠良、结党营私,但也有人说赵大人乃是一位能臣,亲力亲为的扑灭蝗灾、时常出银子赈济灾民、为朝廷百姓而尽心尽力,此外,这位柳姑娘与那位名叫虾儿的盲女对赵大人也多有称赞维护之语,所以章某这次亲自来京,也是为了亲眼见证赵大人的秉性,否则章某也无法确定诊金的数目。”

    听到章德承的话之后,方茹眼中闪过了一丝喜意。

    方茹感到欢喜的原因,倒不是因为章德承有可能会少收取一些诊金,为了给赵俊臣怀上孩子,再多的诊金方茹也愿意出。

    真正让方茹感到欢喜的是——经过赵俊臣的不懈努力之后,赵俊臣在民间的声誉终于渐渐发生扭转了,从“狼藉不堪”变成了“毁誉参半”,这一点从章德承的评价之中就可见一斑!

    这种趋势只要持续下去,赵俊臣的名声迟早有一天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到了那些时候,赵俊臣的隐患就会再少一个!

    想到这里,方茹心中不免有些欣慰,也愈加的笑靥如花,再次恭维了章德承几句之后,却是转头向柳蕊说道:“多谢柳妹妹了,若不是你的那些好话,或许章神医就不会亲自来京城了!对了,那盲女虾儿的眼疾可治好了?你们又为何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返回京城?近半年时间没有得到你们的消息,可是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心情很好的缘故,再加上章德承的提及,方茹总算是想起了柳蕊与盲女虾儿。

    在此之前,方茹只是一味的恭维着章德承,几乎没有注意到柳蕊的存在。

    柳蕊原本只是坐在一旁垂首不语,一如既往的含蓄低调,听到方茹的询问之后,轻声答道:“章神医的医术高明,虾儿的眼疾已是渐渐好转了,如今已是可以勉强看到一些东西。我和虾儿一路上也很顺利,并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只是到了陕西之后,发现章神医游走民间、行踪不定,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所以也就耽搁了一些时日。”

    见到柳蕊的温婉模样,方茹突然间心中一动。

    等到赵俊臣大婚之后,赵府之中将迎来新的女主人,到了那个时候,方茹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妾室罢了。无论是南直隶巡抚苏长畛的女儿苏秀宁、还是泾国公陈佑的女儿陈芷容、又或者是前阁老崔勉的孙女崔倩雪,皆是出身高贵、才貌双全,赵俊臣无论是最终娶谁,都会让方茹感到莫大的威胁!

    所以,方茹有时候也想要找人帮衬自己、巩固自己的恩宠。

    此时,看到柳蕊之后,方茹突然发现柳蕊就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首先,柳蕊的兄长柳子岷乃是赵俊臣的门人,所以柳蕊也算是自己人,十分可靠。

    其次,柳蕊与方茹也算是熟人了,只要稍稍笼络一下,就可以结为同盟、共进共退。

    最后,柳蕊的性格温婉,颇有些逆来横受的样子,没什么争宠的野心,容易被方茹控制。

    想到这里,方茹暗暗思考道:“说起来,老爷他近一年以来,除了我之外就没有再碰过其他女人,府中原本的侍妾都已是被遣散了,这样虽然极好,但老爷他迎娶了正室之后,我与那位正室就形成了两虎相争的局面,不论老爷最后会迎娶谁,这位正室都是大家出身、才貌杰出,又有正室的地位,我与老爷虽然是感情深厚,却也很难争得过她……不若再为老爷添一房妾室,与我共同进退,帮我争取恩宠、一同抵抗正室的威胁,倒也是一个办法……”

    这样的想法,在方茹的心中一闪而过。

    但转瞬之间,又被方茹压到了心底深处。

    毕竟,方茹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心中颇有些专宠善妒,让她主动为赵俊臣找女人,却是很难办到。

    若不是赵俊臣即将要迎娶正妻了,让方茹感到了莫大的威胁,这样的想法根本不会出现!方茹只会恨不得天下所有女人都离赵俊臣远远的!

    只是,这样的想法产生之后,方茹对待柳蕊终究是重视了许多,态度也热情了一些,隐约间颇有拉拢的意思,并且向柳蕊详细介绍了这半年以来京城里的种种变化,比如柳蕊的兄长柳子岷的近况云云。

    然而,得知柳子岷已是考取进士功名、在赵俊臣的门下颇受重视之后,柳蕊不仅没有太多的高兴,反而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毕竟,柳家虽然家道中落了,但家中的祖辈也是清流出身,声誉极佳,对于柳子岷自甘堕落的投靠赵俊臣的事情,柳蕊是十分反对的,只是无法违逆柳子岷的态度而已。

    半年之前,柳蕊带着虾儿前往陕西治疗眼疾,固然是怜惜虾儿的悲惨境遇,但也有逃避现实的缘故

    如今,看到兄长柳子岷越陷越深,柳蕊自然是心情复杂,但也莫可奈何,只能够一如既往的默默接受这一切。

    ……

    PS:谢谢大家的生日祝福,也谢谢大家依然关注本书……你们就是虫子坚持下去的动力!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周尚景的忠告。() 
……

    ……

    在明朝,由于通信方式的落后、以及交通道路的不畅,再加上领土的辽阔广大,造成了消息传播的严重滞后。

    京城的消息想要传到江南之地,往往需要月余时间,这还是因为京城到江南的交通相对便捷、地域相对繁华的缘故,若是京城的消息向川陕方向传播,所需的时间往往又会延长数倍。

    无论何时、无论何物,愈是稀缺愈显珍贵,所以在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大概就是及时准确的消息情报了,若是你能够先人一步的获得情报,那就意味着你占据了先机、得到了大量的机会与优势,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轻易获取无数的好处与利益。

    前段时间,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斗法博弈之所以会以失败为告终,说到底就是德庆皇帝的消息渠道出现了问题,所以才被人处处算计。

    赵俊臣很早就明白了情报的重要性,为了建设一个可靠快捷的情报网络,赵俊臣耗费了无数的银子与精力,如今总算是有了一些成果,至少没有让自己变成聋子瞎子,虽然不似周尚景一般总是先知先觉、步步先机,但总算是没有后知后觉、被人算计。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们,似赵俊臣一般重视消息情报的人并不算多,大多数人收集情报的手段还停留在“口耳相传”的程度。

    就比如现在,赵俊臣早在德庆皇帝南巡之前,就已是知晓了德庆皇帝南巡的真正意图、以及太子朱和堉想要整顿商税的事情,并且已是筹谋了许久,这样一来,等到事发之际,赵俊臣自然可以获取最多的好处。

    与赵俊臣相比,绝大多数人的消息都是滞后的,他们并不清楚京城里的风云变化,也不明白德庆皇帝为何会急匆匆的赶回京城,只能够依靠最原始的手段收集消息,后知后觉之余,也是处处被动。

    不过,消息的传播即使再是如何滞后,也总有传到人们耳中的那一天!

    *

    南巡船队离开了扬州之后,依然是满速航行,很快又来到了淮安城,并且打算在淮安城暂歇一晚。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消息,也总算是传到了伴驾百官的耳中。

    这件消息带来的震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百官之中,从不缺乏聪明人。

    这些聪明人得知消息之后,很快就得出了三点结论——其一,原本就已是暗流汹涌的庙堂,即将要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而陷入更大的混乱;其二,太子朱和堉捅了大篓子,恐怕要被动了,至于留京辅政的阁老黄有容,更是要倒大霉,朝堂中枢的势力平衡即将要被打破;其三,赵俊臣身为户部尚书,不仅熟知税赋之道、更拥有无人可及的理财本领,德庆皇帝想要收拾商税整顿的烂摊子,就必然要进一步的重用赵俊臣,让赵俊臣接手商税整顿的事情,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赵俊臣必然会是炙手可热、权势大涨!

    明朝的商税,原本就是油水十足,而商税的整顿更是充满了机遇,政策稍有些许偏向,就能够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与好处。

    所以,收到消息之后,政治投机者们自以为看明白了形势的变化,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皆是将目光转向了赵俊臣,期望自己能够从赵俊臣身上得到一些好处。

    一时间,赵俊臣的书桌上摆满了拜贴,有官员、有勋贵、有巨贾、有名士,所有人都想要与赵俊臣见上一面、拉近关系,其中有许多人更是直接表示了自己愿意投靠赵俊臣的想法,仿佛赵俊臣已是成为了庙堂中最受欢迎的人物。

    事实上,不仅仅是赵俊臣,自工部尚书左兰山以下,所有的“赵党”官员皆是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讨好。

    所以说,德庆皇帝担心赵俊臣主持了商税整顿之后会势力大涨、难以控制,并且提前收了赵俊臣的一些权柄,也并非就是无的放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