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回回和他的部下,终成了一支具有强悍战力的着名流寇。
老回回手下的军兵,皆是包头拿小本本念经的民族,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这部兵马相当齐心并且能打硬仗。
自起兵以来,老回回部流寇还从未受到过大的挫折,直到现在,全部兵马已展到近三万人。
老回回的手下兵马划分,也独具特色。
他不象其他的流寇领一样,把手下将领任命为大将,都尉之类,而是将手下兵马分成了数个盘。
每个盘由一名掌盘子率领,而这些掌盘子,基本皆是他的兄弟亲戚之类来担任。
其中,最为精锐的部分,除了他亲率的一盘五千余众的兵马外,尤以其兄马守承的一盘四千兵马,以及其子马彪一盘三千兵马最为善战。
老回回率领所部,转战在陕、晋、豫、鲁、川、鄂、皖、湘等地,飘忽不定,常常以智诱敌或者反败为胜。
崇祯六年夺取陕州之役老回回让部下打扮成明军模样,到陕州诈称换马,乘机突入关厢,出敌不意一举夺取了这座豫西北的重镇。
在河南鄢陵、扶沟,明军左良玉率部紧追老回回不舍。
左良玉是颇为凶悍狡猾的,老回回沉着应战,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向郑州方向转移,并避入深山派人骂阵诱敌。
被激怒了的左良玉率军追入夹山,被老回回团团围住,不久粮尽援绝,左良玉自杀未遂,后来才率残部突围狼狈逃窜。
所以,老回回是一个反复狙诈,怙恶不悛的人。
并且,老回回的部队,因为只招收包头拿小本本念经的人,不需要从掳获的大明降军与汉族百姓中补充兵员。
所以对于所攻克的州县下的百姓特别残忍,除留下些须随军的工匠,以及供军中淫、乐的妇人外,其余无论男女老少尽皆杀之。
其部所过各地,生灵涂炭,极其悲惨。
mmp,这些养不熟的白眼狼。
崇祯皇帝站起水泥路面上,胸中愤愤难平,几千年了,这些抱着头拿着小本本念经的家伙,始终融入不了华夏的大家庭。
每逢华夏有战乱,这些人必然反叛,屠杀华夏子民。
强扭的瓜不甜,既然融入不了,那就不要融了。
这些极端的异教徒。
崇祯皇帝抬头望向天空,没有发现河蟹大神,立马下旨道:
“着旨,令三边总督洪承畴即刻赴任固原,剿匪一事由宣大总督卢象升全权负责。
令卢象升务必全歼老回回所部,一个不留!”
ps:感谢书友seven_i6、161114211255698、红剑打赏,铭感盛情!
第一百二十五章 贼锋()
第一卷风雨飘零
延绵的山麓间,一片深翠里夹杂着枯黄,起伏山脉之中,大大小小的营寨上旌旗猎猎,山道上数匹快马奔驰,进出营寨。
这里,是老回回马守应的营区。
半山腰间,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南阳府。
寒风硕硕中,老回回马守应带着一顶小白帽,双手叉腰虎视眈眈瞪着视线下方的南阳城,留下垂涎的口水。
这南阳城中,有多达十几万的大明百姓,有贮积的丰盛粮草与大批财富,若能拿下,又可以大快朵颐。
望着这座已被自已团团包围的南阳府,老回回马守应心中有着太多的感慨和难以描述的快意。
不容易啊!
起兵八年来,他带领族人流窜西北数省,足迹几乎踏遍半个大明,可一直是小打小闹。
虽说这中间杀了不少明人,抢了大量的财物,却始终难以撼动大明的江山。
这让他感到很痛苦。
可自从与闯王高迎祥合兵入河南后,他就迎来来无限风光的时刻。
按闯王高迎祥的安排,老回回部与蝎子块合流,从阌乡经卢氏县南下,意在侵掠整个南阳府,牵扯明军兵力。
两部合流之后,兵马共计有九万人,一路连克内乡、镇平等县城,自己更是将老对手左良玉打得大败。
不料,正当他踌躇满志地想趁明军大败之机,攻克南阳府,却遭到了蝎子块的反对。
蝎子块的意见是,当初高闯王说过,此次分兵,最终是在滁州重新合兵,以向更加富庶的南直隶进军。
从而得到丰足的粮草供应,为夺取大明江山奠定基础。而不是在这连年战乱,已是一片残破的河南长期盘踞。
再者,蝎子块认为南阳府城是明军在豫中最为坚固的据点。
虽然城中大明兵力少,但若凭城死守的话,若是强攻,恐难立即攻克。怕迁延时日久矣,会损失不少兵力,这样一来,得不偿失。
更为可虑的是,万一在攻城之时,有明军援军到来,将会陷入腹背受敌进退失据的困境。
按蝎子块的意见,在已将中路明军击垮的情况下,应趁明军无力追击与反攻,立即南下与闯王高迎祥部尽早会师。
争取早日打下滁州,继而夺取南直隶,方是最为要紧之事。
不得不说,蝎子块很有道理,自己虽有不甘,但也表示赞同。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正当他们准备撤离南阳府之际,张妙手、过天星两部被卢阎王打败,跑来跟他们会合。
陡然间,他们的兵力达到十一万之众。
这让老回回的心再次活泛起来。
能不能打个时间差呢?
据他得到的消息,卢阎王的天雄军,正在处理张妙手和过天星战败后的四万多俘虏,应该没有这么快赶到。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机会。
这城池守卫,已是孱弱至极。这样一块近在眼前的肥肉,焉有不抓住机会攻下来吃掉的道理?
老回回心下暗道,且待过了今天,明天一早,便开始全力攻城。
他深信,只要自已手下那些强悍的回兵攻上城头,守城的明军当会立刻溃败。
到那时,只怕自已攻下南阳城并掳掠一空而去了,那些来援的明军,只有在自已屁股后面摇头兴叹。
想到美妙之处,老回回马守应的嘴角,露出狰狞。
阳光西斜,满是红色的夕阳之中,是人的身影或向北、向南而走,衣衫褴褛的老人抽泣着拖着孩童,然后摔倒在地上。
妇人和青壮背负家里的能用到的东西,或推着车拥挤在逃难的人群里。
孩童哭泣的声音、大人呼喊的声音、家畜发出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片天空下汇集到了一起。
南阳府以西,一直到怀庆府,大大小小村寨的不少百姓拖家带口暂时离开故土,这样的场景往往预示着一场大战来临了。
视野之间,满山遍野都是人的身影,嘈杂的声音嗡嗡嗡嗡在耳旁响着。
哭喊的妇人挣脱丈夫的手臂,带着哭闹的孩子想要回家,被男人扇了几个耳光后,才消停下来。
一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妪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坐到树下,浑浊的目光望着走远的亲人,瘦弱无力的腿动了动,再也站不起来了……
“快走啊,后面已经打起来了,再不走,会连累到我们的啊!”
“爹……娘啊……”无助的孩童慌乱的的声音在呼喊。
“我不走,让他们杀死我算了——”
……
寒风呼啸过山岭,嘈杂的声音变得断断续续,东面的阴云笼罩过来,南阳府、怀庆府两个方向的大批百姓开始背井离乡。
或去投靠亲戚,或入城乞讨,待兵锋过后再回到残破的家园,继续如往昔的生活,或许他们当中有部分人再也回不到家乡。
然而自有战争起,他们祖祖辈辈也都这样的走过来,又走回去,继续繁衍生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突然,远处传来哐当哐当的锣鼓声,数百名官兵大声的吼叫道:“乡亲们,全部到怀庆府去,朝廷有赈灾。”
一遍一遍的喊叫声传来,大批百姓眼中亮起了希望,挣扎着最后的力气,走向附近的官兵。
“大人,是真的吗?”
“是真的,宣大总督卢大人已经清剿完怀庆府的流寇,不日即将南下追剿剩余的流寇。
大家暂且到怀庆府躲避几天,然后再返乡。
或者,大家也可以到潼关,三边总督洪大人即将开发河套平原,朝廷提供半年的粮食和垦荒的工具以及耕牛谷种等。”
一个颔下一圈黑须,身形高大且很敦实的将领,浑身甲胄站在难民中间,大声的说道。
此人正是屠夫洪承畴账下第一猛将贺人龙,人称贺疯子。
很快朝廷要赈灾要开垦的消息便传扬开去,只是部分人还没有信。
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自从大明整个社会崩塌之后,军队这种东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宛如恶魔。
毕竟不是每一只军队都是戚少保的戚家军,更不是后世兔子军。
“乡亲们,本将这里还有点余粮,暂时给大家熬一碗粥喝,喝完才有力气赶路。”
贺人龙眼看许多人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想到洪承畴的吩咐,立马安排下面的官兵在道路旁开始熬粥。
给百姓施粥的军队?
大明多久没有看见过了。
但是随着官兵摆开阵势,很快所有人便蜂拥而至。
叛军可不会管普通人的生死,他们只会拿走最后一粒粮食。哪怕这些明军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但也总比现在饿死来的强。
有些老人还躺在树底下,贺人龙不得不安排士兵抬着饿昏了的百姓集中起来。
霎时间,倒颇有一副军民鱼水情的意味在里面。
当然,这都是崇祯皇帝的交待。
他决定将后世兔子军的做法有意无意的安排下去,虽然贺人龙不是京营,但不妨碍崇祯皇帝命令得到执行。
捧在手中的粥,不少人都开始泣不成声,对明军下跪嗑头。
中国的百姓从来都是善良的,哪怕有一丝生机他们也不愿意去造反?
更不愿意去抢夺其他人的最后的食粮,他们会因为一粥一饭之恩而感激一生。
看着眼前这种情况贺人龙也是感慨不已,老贺当兵这么多年,什么时候不是百姓畏之如虎,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情况?
ps:感谢书友从前以後ing、seven_i6、初心唯雅、启典钟文王、蓝冰封神打赏,铭感盛情!
老铁们不要在评论区乱说啊,现在非常严格,系统自动删帖,最近已经删掉好多条了。在此声明,不是阿土删的。
第一百二十六章 改造()
第一卷风雨飘零
崇祯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怀庆府下起小雨,天色逐渐黯淡,乌云片片。
城西东北角,天雄军正在进行战场打扫,掩埋尸体。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面上已经积了水,黄色的浊流沿着地势不住流来,冲开了地表的浮土。
兵部职方司郎中杨廷麟朝地上看去,顿时如堕如无边地狱一般。
却见,他的脚正好踩在一具尸体的胸膛上。
那具尸体看模样已经埋了数日,又被雨水一泡,白得发青,显得有些浮肿。
这人看年纪大约二十出头,眼神中充满了恐惧,显然在死之前经受极大震撼。
再看他心口处有一个半个巴掌大的孔,作为一个兵部的官员,杨廷麟自然能够看出这是火枪的射击孔。
一颗小小的铅弹,轻易地夺去了这条年轻的生命,然后被人埋在地下。
大约是埋葬尸体的人偷懒,盖在上面的土层很薄,落了两天雨,这地方因为泥土已经被人挖空。
四面八方的积水就流过来,将上面的浮土冲开,里面的死人就露了出来。
这两年,杨廷麟在战场上也不是没见过死人,单一具尸体并不足以让他寒毛直竖。
随着水越积越多,表面上浮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冲刷开去。
只片刻,一具接一具苍白浮肿的尸体逐渐显露出来,越来越多,白花花地向远方延伸开去。
这竟是一个万人坑。
几乎所有死人都是同样的张大嘴,眼神恐怖而畏惧。
在水流的冲刷中,有无数黑色的头发在积水中漂浮荡漾。
杨廷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死人,看到过这么多的人的面部表情。
他仿佛梦魇了,突然呆呆地坐在黄泥水坑里,连一根手指也动不了。
身体也越来越松软,就好象有一只无形的手,抓着他不住往下拉拽,转眼,泥土就陷到了他的半腰。
这个时候,一个将士跳下马,一把拉住他的手:“杨郎中,小心了,快起来。”
一刹那,所有的感觉都回来了。
杨廷麟也不知道从身体的哪个地方升起一股力气,一咬牙,水淋淋地从坑里跃将起来。
脚踏实地,放眼望去,这个埋葬尸体的坑洞大得惊人,无数尸体堆在其中,蜷缩着,扭结着,一层叠一层,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楚。
“这……都是流寇……还是……百姓”杨廷麟的声音里带着哽咽。
“是流寇,依小人看来,应该有五千具尸体。”
一个经验丰富,久经战阵的天雄军将士点点头,也颤声道:“且都是主力战兵。”
“怎么说?”卢象升的旁边,户部侍郎倪元璐战战兢兢地问道。
“两位大人,这些死人大多是青壮,并不是老弱妇孺。而且,两位大人请看?”
那人蹲下去,从泥坑里拖起一条已经完全僵硬的手臂,逐一掰开那人捏紧的拳头:
“这人应该是个刀盾手,使的是雁翎刀。一般来说,刀把上都缠有麻布片子也好着力。
所以,同普通农户满手都是茧子不同,这人手上的茧子只生在虎口处。显然,是常年操刀贼人的主力战兵。”
“卢督,如此大功,你们天雄军为什么不取下贼人头颅请功?毕竟,人头才是实实在在的功绩,谁也抹杀不了。”
户部郎中倪元璐目光闪动,皱着眉头问旁边的卢象升。
卢象升突然长叹息一声,满面都是雨水,一脸的凄然:“这些人被鼓惑,或者裹胁,这才从了贼酋。
可在此以前,他们可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啊!取他们的头颅请功,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他喃喃道:“够了,真的够了,等打完这一仗,歼灭贼寇,本督当奏报皇上,请去九边为国杀敌。
内战,剿匪,本督已经打够了。”
正说着话,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声响。
众人同时看去,却原来是刚才那个士兵因为用力过猛,不小心将尸体的一根手指板断了。
尸体经过多天的浸泡,里面早已经没有血。指头断处的肌肉、骨骼和筋腱都苍白得看不到一丝红色。
倪元璐只感觉心口一阵气血翻涌,低头“哇”一声将黄胆水吐了出来。
这一吐,直吐得满面泪光。
卢象升走上前去,用手轻拍他的背心:“倪侍郎,你不要紧吧!”
倪元璐抬起头,抹了一把泪眼,神情突然坚定下来:“督师刚才说得不对。”
卢象升不解问道:“怎么不对?”
“卢督刚才说已经打厌了内战,汝玉不敢苟同!
督师须知菩萨心肠却需霹雳手段。
乱臣贼子,杀之又有何妨。不流干贼子的血,又如何换得来太平盛世?
杀,为的是将来不杀。”倪元璐义正言辞说道。
“不错!汝玉之言,伯祥赞同!”
杨廷麟此时也缓过神来,一身落汤鸡一般走上前来插言。
卢象升长呼一口气,看着他们二人脸色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