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的阎应元感受到崇祯皇帝扫视的目光,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内心的激动,只有自己知道。
回首三个多月来,自己就像做梦一样。
真的,他不知道皇上他老人家从何得知自己,并且青睐有加。
以至于一步登天,坐在此处,成为武进士。
次日,武举殿试放榜。
一甲三人是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二甲头三人是吴承锋、卢欣荣、孙之滂。
其他人则按综合成绩排名列名字。
说实话,这是崇祯皇帝皇帝作弊过的排名。
对他而言,考试的结果不重要,名次高低在他心中早已排列好。
一甲三人给抗清三公,是没考试之前他就决定了。
这是朕代表大明对他们的补偿,代表历史给予他们的尊重。
他们实至名归!
应该说,在史可法和江阴三公他们之间,崇祯皇帝选择了区别对待。
不是他厚此薄彼对待英雄,而是天地之间有杆秤啊!
这就是人心。
三百名新科武进士的名单,张贴在兵部衙门的大门外。
当陈明遇和冯厚敦二人看到自己的名字紧随武状元阎应元之后,瞬间呆滞了。
自己有多少料自己清楚,尤其是冯厚敦,出自江阴的训导,教育局的办公人员,哪里有什么武艺?
不过是兵书考得不错罢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阎应元却是不管这些,拉着这段时间崇祯皇帝安排,和他住在一起的陈明遇和冯厚敦,跪倒在地叩谢皇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明遇和冯厚敦二人也醒悟过来,口里高喊着,眼里却情不自禁地涕泪横流,嚎啕大哭。
这是天子的恩情啊!
ps:感谢书友seven_i6、忧伤的二狗子、普罗旺斯紫韵、忘川白打赏,铭感盛情!
第一百零六章 崇祯皇帝的军改设想()
第一卷风雨飘零
翌日,崇祯皇帝在武英殿设宴,邀请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勋贵等高级官员为新科武进士庆祝。
在宴会上,借着这次机会,他首次明确提出今后文武并重,武官不许拜文官,并传旨九边,明诏天下。
当然,文尊武卑的残余思想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时下的世风是推崇士人,轻鄙武人,这个观念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将建立功勋后,这一切都会得到改变。
崇祯皇帝今后要做的,无疑还要很多很多。
宴席结束后,崇祯皇帝留下勇卫营将领周玉吉、黄得功和京营平头哥曹文诏,邀请他们到乾清宫喝喝茶醒醒酒。
他们君臣之间需要交交心。
崇祯皇帝觉得,这个世上,没有人生来就要为谁尽忠效死。
哪怕是高门家丁部曲,也需要养士数年乃至更久,才能换来真心,托以生死。
对这几个超级打手兼保镖,崇祯皇帝是认真且上心的,可谓是不余遗力极尽笼络,为的就是以心换心。
乾清宫御书房内,三名打手心里很激动,这里平常都是内阁重臣才能来的地方,想不到他们也能获此殊荣?
尤其是皇上待人和蔼,可亲可敬,又是上好茶又是赐座,令他们心头暖流阵阵。
“三位爱卿,京营和勇卫营是朕的两个拳头,是护佑大明龙庭的保护神,你们可要彼此合作,万勿令朕失望啊!
尤其是曹爱卿身负重任,京营重建困难重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容易啊!
有困难随时提出来,朕是你和将士们的后盾。”
刚一落座,崇祯皇帝就开门见山大包大揽说道。
对于军队建设,崇祯皇帝向来是认真的,尤其是在强军方面。
这可是关系到小命和大明江山社稷的大问题,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臣感谢皇上厚爱,目前一切顺利。新招募和裁汰的京营将士,对皇上和朝廷的军改非常满意。
臣有信心为皇上恢复京营昔日的荣光。”
平头哥人狠话不多,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充满决绝。
崇祯皇帝自得的笑笑,确实,该做的他基本都做了。
训练军队,他不行,也做不来。
可他明白,要让人做到令行禁止,临阵不怯,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千人自有千面,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个人的特点抹杀到微不可计,要让千、万人同心同欲,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胜利!
每一个为将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练兵统御手段。
有人擅长以杀人立威,有人则以爱兵着称。
这方面崇祯皇帝没有任何经验,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赏进罚退,增加军人的荣誉感,在内部保持一个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一支最好的军队,不只要有充沛的体能,优良的配给,还要有其灵魂所在。
要给人树立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自己的努力又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崇祯皇帝却想了许久。
身在这个民族的转折点,民族主义当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
但对于普通士卒而言,这个论点不免有些失于宏大,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这个世上,生死最公道,无论世家高贤,还是寒伧走卒,一死皆休。
生而富贵,死的未必有价值。
寒伧半生,唯有一死动人心魄,同样能胜过人世许多,壮骨留馨。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大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恩主,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
当然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壮怀激烈的高亢情怀,但人情冷暖,其心自知。
能够参军入伍的,大多都是寒苦人家。
与其跟他们讲这些大道理,还不如来点实惠的。
这一点,作为普通百姓穿越过来的苦逼逼,最有体会。
故而,军改小组长崇祯皇帝在京营将士们的保障上下足功夫。
他认为,整个大明都如此,肯定不实际。
但可以集中一点作为突破,那就是打造几支精锐强军,每支队伍人数不需太多,三五万人足矣。
他将倾尽自己所能,为这支军队提供最充足的给养和装备,不惜工本,装备方面务必做到当世最强!
一旦加入,便是终生职业,哪怕没有没于战阵,老不堪用,也要奉养一生!
比如残者必养,亡者必葬之类的规定,给士兵们增加一层后续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虽然这样会增加极大的作战成本,但如果用钱能够买回人心,又何必吝惜自守。
战事上不能取胜,积攒再多钱粮也不过是给建奴做本钱。
而京营和勇卫营,就是他目前定下来的队伍。
当然,付出如此之多,也不可能没有要求。
否则,这不是傻逼吗?
所以,崇祯皇帝要求,京营和勇卫营的将士每战必冲!
敢有临阵不前或是背部受伤者,即刻剥夺全部特权,哪怕是死,也要传首各军,以儆效尤!
这算是军队阶梯化的一种建设,崇祯皇帝打算要将之打造成为大明的榜样。
一旦被选入其中,不仅是毕生无忧,更足以夸功于诸军!
当然,这需要一场胜仗来检验,来树立军威。
勇卫营还好一些,毕竟训练有些时日了,也经过历史的考验。
而京营成军之日,或许就要面对一场震惊内外华夷的惨烈大战。
如果不能杀出一个赫赫威名,那么这支军队即便有再高的待遇,也不是一个荣誉,而是一个大笑话。
御书房内,崇祯皇帝把自己的设想一一告诉三名超级打手,问他们能担如此重任否?
ps:感谢书友seven_i6、颜蛰、忘川白打赏,承情了!
第一百零七章 砥砺士气()
第一卷风雨飘零
四周万籁俱寂,唯有黄花梨木桌上的红烛在上好的丝绢灯罩里跳跃。
碧纱重重叠叠,檀木桌一隅,青铜鎏金的香炉里焚着迷迭香,幽幽不绝如缕,静静地回旋于御书房上空。
沉重的呼吸声,响起在周遇吉、黄得功和平头哥的鼻息之间。
皇恩浩荡啊!
可也压力山大!
皇上对京营和勇卫营投入如此之大,又对他们如此信任,反而令他们不敢轻易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不是圆嘟嘟,可以拍着胸脯不负责任地乱说。
生死事小,他们唯恐自己才能有限,辜负了皇上的信任和厚爱,更耽误了了皇上的大计。
若此,千古罪人矣!
“怎么,没信心啊?”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轻轻吹拂漂浮的茶叶,微微的呷上一口,吔视一眼他们。
请将不如激将!
有敬畏心是好事,但也不能太过。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此乃千古不变的道理。
“臣必竭尽全力,完成皇上宏愿。”
平头哥曹文诏脸上肃然,撩袍跪下誓言说道。
“臣必竭尽全力,完成皇上宏愿。”
周遇吉、黄得功紧随其后。
“好!
让吾等君臣齐心戮力,共建京营和勇卫营,复太祖成祖昔日荣耀。让大明的铁骑纵横四海,建旷世奇功!”
等的就是这句话,要的就是这精神!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霍然起身,几个健步奔上前去,亲自搀扶起这三位大保镖兼打手。
大明长期的崇文抑武,加上各种社会问题,人心涣散积重已久,蓦然想要有所改变,自然不是如此容易。
崇祯皇帝在穿越过来后,就日夜在考虑这个问题。
至于说军队的战斗力问题,他并没有过分担心。
实践证明,建奴虽然凶悍,但也绝非天下无敌。
历史证明,只要人数相等的两军对垒,只要调度得宜,后勤无忧,彼此厮杀起来,大明军队未必就全无招架之力。
白杆兵、天雄军、关宁铁骑、戚家军,皆是以劣势兵力重创建奴。
可惜的是,他们要不人数太少,要不没有友军配合,终究徒劳无功。
所以,崇祯皇帝相信,只要几支拳头部队组合一起,即便不能摧枯拉朽的取得胜利,也绝对不会大败至输。
如果建奴真的勇猛到一个个仿佛天兵天将,那么边关九镇也不会稳若磐石,大明也不会延续那么久。
归根到底,还是汉人自己出了问题,强汉传承悠久的凝聚力被打散,而不是建奴鞑子真的就无可匹敌。
过去所面对的问题是,为君者无必伐之决心,为将者无必战之勇气,那么为兵者自然也就无必胜之底气。
崇祯皇帝现在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将自己的决心展现给下面的将领,然后带动全体将士万众一心,取得胜利。
其实,崇祯皇帝从战略上是蔑视建奴的。
事实上,由于建奴军队成分过于复杂,作战多凭一腔戾气狠劲,劳师远征一旦无果,难免要后继乏力,乃至于酿生骚动。
狗屁的什么满人过万不能敌,那不过是自吹自擂,打击大明将士的军心而已。
在崇祯皇帝看来,即使现在建奴的战斗力在最强的时期,也绝对比不过鞑子轻骑。
只不过蒙古鞑子和大明一样,形成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相互争斗不止,以至于被建奴捡漏。
加上敌酋皇太极手段不错,通过联姻和漠南鞑子共同分享利益,让蒙古精兵为其所用,这才形成强悍战斗力。
针对于此,崇祯皇帝有的是小手段干死这帮因为利益联合在一起的畜生。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战略上可以藐视,战术上却必须打败他们。
如此,才能让他们魂飞湮灭,集体和地底下的野猪皮团聚。
而眼前的这三位超级打手,就是崇祯皇帝完成心愿的不二人选。
崇祯八年十月十五日,是三百名武进士加入京营的日子,也是崇祯皇帝举行赠刀仪式提高武将地位的好日子。
巳时刚过,阳光伴随着阵阵寒风,在西山大营呜咽。
京营驻地演武台前的大校场,站立着三万士卒,他们由原来京营中的精锐和参加武举未能中榜的士子组成。
其中一万是勇卫营的精锐将士。
所有人都穿带清一色头盔,身上穿罩甲,甲身呈背心式,方领,对襟,两肩无披膊。
腰间鞓带用黄色丝带,带身中部钉花形鎏金铜带眼四个。
两侧各有鎏金铜圆带版三个,下有方形挂扣,可用来悬挂弓袋、箭囊、佩刀等武器。
这是京军的标配,也是军改后崇祯皇帝特意为京营和勇卫营打造的新军服,统称京军。
这两支队伍,今后是要相互配合的。
一支军队要想成军,要想成为强军,关键之一就得做到服装统一。
服装统一了,再烂的队伍多少也会有一些气势。
这其实就是精神面貌的问题,而且统一的服装会增加将士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巳时过半,远处传来锦衣卫校尉高喊:“天子驾到!”
顿时,军中鼓乐声响起,校场上顿时停息,全体军官一律挺直腰板,在左都督曹文诏和勇卫营总兵官周玉吉的带领下翘首肃立。
只见穿着戎服的崇祯皇帝迈着稳重的步伐,拉着太子朱慈烺威严地走上高台。
紧随其后的是首辅温体仁领衔的朝堂文武百官,分列左右。
这场面很隆重很庄严,朝中文武百官和年幼的太子都来站台,无疑令底下的将士们心情激动而兴奋。
皇上重视武人了,这是他们喜大奔波的好事。
“诸位将士,本都督奉皇上之命,训练京营,讨伐外敌,已近月余。
今上赖皇上信任有加,下靠将士忠心体国,京营终于小有规模。
皇上为了打造全新的京营,建立无敌的铁军,发扬全体将士服从命令、精诚团结、勇猛刚强、百折不屈的精神。
特地为京军举办了今天的授奖大会,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切就定,平头哥曹文诏转身朝身后的将士大声嘶吼起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校场上,三万将士在曹文诏的带领下,单膝跪地齐声嘶吼。
呐喊声穿透云霄,直刺苍穹,经久不息!
ps:感谢书友seven_i6、归宏、幻破、神幻界打赏,铭感盛情!
第一百零八章 亮剑()
第一卷风雨飘零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响彻整个西山军营校场。这酸爽的味道,别说是崇祯皇帝了,便是满朝文武,也慷然而叹!
看来大明是真的需要提高武人地位,方能从内外交困的沼泽中爬出来。
或许,皇上是对的。
高台上的崇祯皇帝神采飞扬,露出生平最亲切的笑容,不停地挥舞着右臂朝下面将士致敬,带起一波新高潮。
真是酸爽,简直酸爽得不行。
直到此刻,他总算有国家领导人的感觉了。
这段时间,苦逼的日子委实过得让人心酸。
不是在搞事,就是筹谋在搞事,这是一国之君该干的事吗?
好在,如今终于有了不错的成果。
只要京军有十万精锐,崇祯皇帝就有信心硬干鞑虏。
他想灭绝鞑虏的决心,连河蟹大神都干预不了,这是一位帝王的决心。
在大明,朕是天子,朕说了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