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飞机,梁山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提了下背后的背包向曲文问道:“哥,这是毛地方,怎么感觉呼气有些不畅快?”
“所以说人要多看书,多了解些知识,你除了宰猪还会干啥?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西藏高原,看见那边没有,从那过去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山脉。”曲文给梁山简单的科普了一下,俩人离开成都第一站就是'西'藏。
“最高的山脉,世界屋脊?”梁山茫然的望着远方:“那是谁家啊,怎么没个顶,那下雨怎么办?”
“……”
曲文无奈的摇了摇头,梁山五岁的时候父亲就过逝了,这家伙是祖父一辈带大的,喜舞刀弄棒非常讨厌读书,后来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缀学了,现在连些稍复杂的文字都不会写。
“这个家叫地球,我们都是他的家人,走吧,等给你慢慢说完我怕明年都吃不上饭。”
说到吃的梁山就来劲,他虽然没有灵觉在身,可满身都是肌肉,所以饭量不比曲文小多少。两个人同时走进饭店,每一次都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那就不说了,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
吃过饭见天还没暗,先找了个落脚的地方,曲文便带着梁山来到世界著名的布达拉宫里参观。
布达拉宫俗称第二个普陀山,就屹立在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至于松赞干布为何要在红山上建造布达拉宫一直有两个说法。第一就是说松赞干布为了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也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第二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
其实松赞干布建造布达拉宫还有炫耀财富和权利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红山上建起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用来给文成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居住。红山内外围城共有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金属桥相连。其次布达拉宫东门外还有个跑马场,不过蕃王朝毁灭的时候,布达拉宫大部分曾毁于战火。
等到了明朝末期,在蒙古固始汉的武力支持下,五世达'赖'建立了葛丹颇章王朝,于公元1645元重建布达拉宫。至此才有了今日的宏伟规模。
在布达拉宫旁边每天都有许多小商贩在此售卖经幡,哈达藏香、首饰、图片、画册,以及各种小百货。在山脚附近还开有成排的小店铺,里边主要出售唐卡、挂毯、卡垫,各种美术作品和一些文物仿造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常常会有中外游客在此驻足,选购他们喜欢的艺术品。
在这里,卖藏香的小贩生意特别好,他们的尼木藏香最受欢迎。大家都说这种香点燃后烟青云白,袅袅娜娜,馨香沁肺,能让人心爽神悦,因此朝佛者都很喜欢。但凡来到布达拉宫朝佛的人,一听说是尼木藏香都争相购买,等朝完佛后还要特意带一些回去。
出于好奇曲文特意买了两条哈达,把哈达挂在梁山脖子上时这家伙还有些不高兴,说古代人都喜欢用白布上吊。
听到这话曲文立即赏了他一个暴栗,说两者之间有着天壤差别,哈达表示无上的情意,当哥的送他一条哈达,他应该感恩戴德才对。
听到这话梁山顿时笑了出来,把哈达当成了围巾一样在脖子上缠了好几圈。
跟一个没文化的人在一起曲文还能说什么,白了他一眼也就只好随着他去。
************************
这两天更新总有点晚,蛮民也不太愿意,可是家里有小孩所以没办法,兄弟们体谅些就好。这章算是昨天的6000字,明天一样会更新6000。(未完待续。)
第173章 擦擦
走了一圈天色渐渐暗下,见摊主们一个个收铺离开,曲文和梁山回到了落脚的酒店,看了看时间竟然已是晚上近七点钟。寒冬全国各地的日照时间相对减少,一般五点多钟天色就会变暗,而'西'藏地处高原是世界上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天黑得比较晚,因此就有了“日光城”的别称。
在布达拉宫旁的市场转了两个小时,曲文还有些意犹未尽,点菜的时候顺便向服务员问道:“请问你们这有大一些的旧物交易市场吗?”
被问到的服务员长年接触各种各样的游客,听曲文的话便知道他说的意思,像他这类进藏寻宝的游客不在少数,因此促进了拉'萨'市及周边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不过也有人真的在这里寻到宝贝,听说几百块钱的东西带回去后转手就能卖到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笑着友善的回答道:“俩位先生是来寻宝的吧,在布达拉宫山下有一条绕山而建的转经路,到了白天很多商人会集中到那里,除了卖藏香、哈达、念珠、经幡、佛像外,还有一部份是卖小吃的商人。在'西'藏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路上的小贩都是赚转经人的钱,因此他们卖的商品,大都物美价廉,适用性强,假冒伪劣商品在那几乎看不到。”
“除此之外在布达拉宫南侧的广场,每逢星期天还会有一个星期天市场,到了星期天摊贩们便都云集到那里,还有少数上班族也会拿自己不用的东西出来卖,至于能买到什么那就要看你们自己的运气。”
曲文一听兴奋的笑起:“太谢谢你了,随便麻烦你帮我们上这几道菜……”
曲文用手在菜单不断的指着,随着所点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员脸上的惊异神色越来越重。
“先生你确定要点这么多菜吗?”服务员定定的望着曲文,他点的量足以顶得四个藏族壮汉的食量。
“差不多了吧,不够我们还会再要的。”
“还要……”
服务员呆愣了会,这究竟是在喂猪还是在喂人。不过酒店有钱赚总是一件好事。
没过多久曲文所点的菜一样样接着上到桌面。两人吃东西的速度非常快,酒店服务员用不着特意多开张桌子放菜,基本上是每上一盘就撤掉一盘,当然撤下的全都是空盘子。
一个小时后兄弟俩人终于把满满的一桌菜清干净,梁山满足的拍着肚子喊着幸福,可是当曲文结账的时候,这家伙发现这种幸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一餐就花掉了一千多块钱。
“就一餐饭快顶得上家里养的一头猪了。”
乡下养一头猪到出栏能拿到市场卖。肉猪一般在一千五到两千左右,种母猪大约在两千以上,种公猪是四千,所以这一餐饭钱让梁山大吃了一惊。
“累了一天总要吃些好的,如果想继续吃好喝好,我们就得努力赚钱。这钱啊不好赚呢。”曲文轻轻的拍着梁山肩膀,他可不敢天天这么吃,否则光俩人的饭钱足以把金山吃崩。
刚到西藏很多人都要些时间适应,因为高原氧气相对稀少,身体一时适应不了海拔高度造成的气压差,空气干燥,紫外线增强等因素,便会产生高反应。不过曲文俩人的身体素质极好。饱食一顿好好的睡了一晚就完全适应过来。
吃过早餐曲文先买了张地图。一路问人来到了服务员所说的转经路,沿路能看到很多信教群众摇着转经轮。手捻佛珠,口诵六字真言,不断叩拜前行。
曲文原以为转经路上的小贩摊位只是很短的一节路,当他来到这里才发现要比自己想的长出太多太多,足足走了大半个小时仍没到头,后来问了下当地的藏民才知道整条转经路上的商铺足有六七公里长。
曲文听见暗暗咋舌,如此长的距离不知道会有多少个摊位,以他现在的灵觉能力不足以释放开来走完全程,甚至连一半都走不到。
无奈之下曲文只好略过了贩卖藏香、哈达、小吃之类的摊位,把重心放到贩卖念珠,经幡、唐卡,佛像之类的摊位。
沿着山路走了近一个小时,曲文也发现不少清末民初的东西,上前询问老板开出的价也非常公道,而且不光是一摊,几乎所有的摊位都是这样。
曲文说不清是民风淳朴还是神灵威力所致,在这条朝佛的转经路上,竟然成为了不法商贩遗忘的角落,成为国内商潮中的一片净土。
梁山不懂得古玩鉴赏,一路跟着总是不停的问东问西,被问得烦了曲文干脆给他一笔钱,让他自个去买吃的。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景,一个俊逸的年轻人在前边认真的选购商品,一个肌肉异常夸张的年轻人则扛着一大堆吃的跟在后头。
走了许久,曲文突然在一个卖泥制工艺品的摊位面前停了下来,上边所摆的泥制工艺品大多都是藏传佛像的造像,有些是单面有些是双面,不论大小都做得非常的精细。
“这位先生,你也喜欢擦擦吗?”曲文刚蹲下来,摊主便热情的向他问道,国语虽然有些生硬,但曲文还能听得懂。
“擦擦??”
曲文满脸的茫然,他见过金佛,银佛,铜佛,瓷佛还有木佛,甚至是各种贵重宝石雕琢而成的石佛,可是从来没见过这种用泥塑成的泥佛。在中原一代的谚语中,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说法,所以泥佛极少有人会做,做出来也是好玩而以。像这类精细的泥佛像,曲文真是头一次得见。
“哦,看来也是头一次遇见,要不要我给你讲讲我们藏传泥佛,‘擦擦’的来源?”摊主年纪不大,大约三十出头,见摊位上暂时就曲文一个客人便聊了起来。
遇到新奇的事物换成是谁都想弄明白为止,曲文猛点着头说道:“要要,还请问大哥的名字。”曲文说着递过了一只烟,仍是大中华牌,这种烟知道的人多也拿得出手。
“我叫斯郎拥忠,汉语的意思就是富禄汇聚。”斯郎拥忠接过烟直接抽了起来,也不怕陌生人在烟里下药。
“‘擦擦’一词据说源于古印度北部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也有人叫作‘萨擦’或‘洽擦’,意思大概是汉语中复制的意思。再说得具体一些,就是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我们藏民绝大多数信仰佛祖,有很多人会随便携带一尊小佛像和佛塔之类的东西在身上。不过在古代和旧社会,普通老百姓很少能用得起金属制成的佛像,所以便有人想出了用泥来制成佛像方便随身携带。”
“为了防止泥佛软化碎裂,古人们在制做‘擦擦’的时候会在土里加入些阿嘎土,炼泥、香泥、纸浆之类的东西。然后用金属或木制模具压制出,再放到阴凉干燥处存放,等里边的水份全部蒸发,一件经久耐用的‘擦擦’便做好了。”
“随着‘擦擦’的不断普及,后来又开始有人用其它材料制做‘擦擦’,最多见的便是泥擦,然后还有用骨头做成的骨擦,用布做成的布擦,加了药物的药擦,和达'赖'、班禅、活佛、高僧制做的名擦。当然也有各类贵重金属做成的‘擦擦’。
斯郎拥忠抽烟的速度很快,当他把话说完的时候一只烟也抽到了头。曲文见状立即递上第二只,又问道:“拥忠大哥,这‘擦擦’怎么鉴别好坏。”
如果是按古玩方类,必然是年代、材质、名家、存世量、保存完好度来判定,但这类泥佛曲文头回得见,心怕另有些特殊的地方。
斯郎拥忠也不客气的笑着接过第二只中华烟又抽了起来:“‘擦擦’的鉴别方法和你们说的古玩差不多,不过有些‘擦擦’里边会装有东西,比如佛经,宝石,舍利,活佛信物等等。有些原来里边有东西,可是后来被人拿了出来,也就不值什么钱,所以在买‘擦擦’的时候要注意上边是否有逢和洞,里边的东西是否还在。”
斯郎拥忠说着从自己的摊位上挑出一个铜制‘擦擦’,把底部翻了过来。
“你看这个原来应该是有东西的,可惜被人拿了出去,所以就值不了多少钱,不过只要是佛,藏民大多都不会在意,他们若是买回去后同样会好好的保存供奉。”
曲文轻“哦”一声,在古玩界买到佛像,别人问起时一般不会说多少钱买的,而是说多少钱请回来的,如此表示对佛主的敬意。
“拥忠大哥你能给我推荐一两个好的‘擦擦’不,我想买回去给我家人,他们都是佛祖的信徒。”曲文实话实说,他的父母亲都是佛教徒,虽然然供奉的是中原的佛,但自己买两尊小佛像回去,一定会非常高兴。
“行。”斯郎拥忠在自己的摊位上扫了一圈,最后选出两个‘擦擦’来,一个是铜制的‘擦擦’,一个是纯泥制的‘擦擦’。(未完待续。)
ps: 今天又晚了些,晚些还有一章,蛮民加班也要写完。
第174章 不同的文化
“就这两个吧,其实还有些在我家里,你要是不喜欢可以到我家去挑。”斯郎拥忠说道,在转经路上的商人大多都是这样,热情诚实,他们信奉佛祖,相信在通往佛祖的道路上诚心去做每一件事必然会得到佛祖的关爱。
曲文头一回知道有‘擦擦’这种东西,放出灵觉探察上边的灵气,在斯郎拥忠挑出的两件‘擦擦’上都凝聚着一股淡淡的青色气雾,也就是说这两件都是清末的东西,就年代来说确实是摊位上最好的两件‘擦擦’。
而那件泥制擦擦不单有青色气雾还有喜人的精光闪现,这让曲文禁不住心头大喜。
可是按世俗分类,就材质来说铜制擦擦应该会好一些,至于另外一件泥制擦擦……,曲文看不出好坏,在摊上还有另外几件清末的铜制‘擦擦’,为何斯郎拥忠会说这件泥擦更好?
“拥忠大哥为什么这个泥擦会比旁边那几件铜擦好呢?”曲文接过斯郎拥忠挑出的泥擦问道。
“你把这件泥擦转过来看看。”斯郎拥忠笑道,抬手对曲文做了个翻转的手势。
曲文随即把手上的泥擦转了过来,只见泥擦的后边刻着一行字,可惜写的是藏文,曲文一个也看不懂。
“拥忠大哥,这上边写的是什么?”
斯郎拥忠笑道:“这上边写的是**甘丹赤巴制。”
藏族佛教的僧侣等级一般分为六等,从最顶级的达'赖'喇嘛和班禅,然后到第一级的萨迦法王、章嘉大师、哲布尊丹巴,再到二级的甘丹赤巴、大宝法王,接下来是三至四级的如多札夏仲等等,还有第五级的各大寺院住持。
而甘丹赤巴像征藏族佛教里黄教祖师宗喀巴的法统传继,据有关文献记载达'赖'及班禅在**会上见他都要鞠躬。由于可见甘丹赤巴的地位有多高。
上边刻着甘丹赤巴制的款,按斯郎拥忠之前所说,这件擦擦应该属于名擦类。难怪会说这是他摊位上最好的擦擦之一。
曲文学习古玩鉴赏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有灵觉在身但不表代他应该什么都懂。就算你熟知中原佛教。对藏传佛教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当中涉及的文化背景,人物政治,都是要花时间去慢慢了解。
不过仅凭这两件擦擦的制作年代和特殊工艺,曲文觉得确实值得收藏,又微笑问道:“拥忠大哥,你给个价这两件擦擦我都想要。”
斯郎拥忠想了下:“这件泥擦是我从朋友那得来的珍品,别说在市面上。就算整个藏区也是难得一见,我想应该能值得了这个价。”
斯郎拥忠伸出五个手指。
“五万吗?”曲文愣了下,这个价钱足以买一个品相极佳的藏传铜琉金佛像,除非这件泥擦的制作人真的很有名。想着又看了眼斯郎拥忠,看来在圣洁的转经路上,一样会有唯利是图的商人。
谁知斯郎拥忠笑着摆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