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草根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威呵,朕来了,管不管用呵!”

第四十八章 朕有一个梦想(求订阅,推荐)() 
霍禹见到皇帝亲临“槐市”,不敢怠慢,连忙行礼道:“皇上,微臣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

    围观群众及廷尉府的人,见到霍禹行礼,才知道这个看上去英俊潇洒、风流傥倜、气宇轩昂,举手投足中透出“唯我独尊”的霸气少年竟然是当今的皇帝陛下刘病已,连忙行礼,高台内外的群众跪倒一大片。

    刘病己忙道:“都起来吧,朕既然是微服私访,不知者无罪。”

    刘病己说完又对霍禹说道:“霍大人,朕前段日子曾下过诏书:‘读书人不以言获罪’。这件事情难道你忘了么。“

    霍禹听了刘病己的话,惊出一声冷汗。他为人也算有几分急智,狡辩道:“皇上,这些妖人不能体会您的好意,反而在背后妄议朝政,诋毁陛下,为臣刚才在旁边听得很清楚呵,我身为大臣,也是一时气愤,才想捉拿妖人为皇上出气。”

    刘病己故意装作被他迷惑的样子,反问道:“照你这么说,朕还要感谢你了?”

    霍禹嘿嘿一笑,模样颇为自得,显然没有听出刘病己话里的意思。

    刘病己想逗下霍禹这个“大宝贝”,继续问道:“他们怎样抵毁朕,妄议朝政了。”

    霍禹便“添油加醋”地把渡劫真人,忘月飞雪的话说了一遍。

    刘病己不待他说完,便走上高台,渡劫真人、忘月飞雪见刘病己准备演讲,赶忙下台当观众。

    刘病己深吸了口气,酝酿了下感情,望着高台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大声演讲道:“大汉皇朝的臣民们,大家不要拥挤,以免遭成踩踏事故。”

    刘病己续道:“朕今天就在这里,让大家看个够!朕也是两个眼晴一个鼻子,和你们一样。”

    围观群众们哄笑过来都鼓起掌来,心里面在想:“皇上说话还是挺幽默的。”

    刘病己又道:“朕今天要谢谢渡劫真人和望月飞雪,他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辩论。”

    渡劫真人心里面很激动,自己能遇到像刘病己这么好的皇帝,学成以后一定好好报效皇上。

    刘病己又道:“现在朕想问下渡劫真人他们两人的辩论有罪么?”

    台下的群众高声喊道:“无罪!”

    一些激愤的群众己经指着霍禹他们骂上了,霍禹一张脸红得像猪肝,皇帝没有让他走,他又不敢动,站在那里不知道多狼狈。

    刘病己大声道:“真理不辩不明,朕欢迎有才学的人来这里讲学,还有就是不限于经学,数学,天文,地理都可以。朕有一个梦想,如果可以的话,愿意把这里变为一个‘百家讲坛’,朕相信大汉皇朝不会因为书生们的几句话就被颠覆。”

    过了一会,刘病已续道:“渡劫真人,忘月飞雪的辩论,朕在台下听得‘清清楚楚’,渡劫真人算是一个铁杆的保皇派,忘月飞雪就没有那么铁杆了,不过他虽然对朕有些看法,但出发点也是好的么,也够不上妖人的罪名。“

    皇帝陛下说的话”轻松幽默“,又引起围观观众一片掌声,渡劫真人挺起胸膛,忘月飞雪则有点难堪的低下头。

    这时,东西卫尉得知皇帝来了“槐市”以后,调来了大几百人马给皇帝护驾,刘病已看人群越聚越多,生怕搞出事来,这才下台回宫而去。

    皇帝陛下临走时,大家都高喊:“大汉皇朝长乐未央!皇帝陛下万岁”,场面十分热烈。

    皇帝陛下既然“金口玉言”给渡劫真人,忘月飞雪的辨论定了性,廷尉府自然不再捉拿他们。

    霍禹则在人群的唾骂声中,“灰溜溜”的回府去了,据说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得知此事后,将他臭骂了一顿,并罚他禁足一月,不过这详细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皇帝陛下在“槐市”亲自上台演讲的事情,成为“爆炸性的新闻”,很快传遍了京城,甚至全国上下。

    渡劫真人,忘月飞雪一时成为京城里的名人,更令政坛上各方势力关注的是,皇帝陛下的演讲内容。

    霍光府邸内,关于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详细报告已经呈献到书桌上,霍光逐字逐句的详细读了几遍,然后“闭目养神”沉思了良久,心里面要想:“皇上毕竟是年轻人,种种新思想、新名词,自己这个老头子真有点跟不上了,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呵!“

    丙吉听到待从汇报完演讲的事情后,心里面也是感觉惊喜,以前只知道他天资聪颖、骨骼清奇,没想到还有这种在大众面前演讲的天赋,病已呵,你真是让老夫越来越感到惊奇了。

    韦贤府邸内,萧望之”汇声汇色“地将皇帝陛下的演讲重复了一遍,然后对韦贤说道:”韦大人,你身为大鸿胪、先帝老师、天下读书人的代表,给皇帝陛下的父母及祖父上‘谥号’的事情,您是不是可以上奏折了?“

    韦贤闻言,并没有马上表态,这个萧望之代表了一些朝野的声音,为给皇帝陛下的父母及祖父上”谥号“的事情来找过自己几次,自己前段时间因为生病便没有理睬他,可是如今似乎时机已到。

    韦贤捻着自己的白胡子,考虑了良久,才回复道:“此事容老夫再考虑一下。“

    本始元年六月,韦贤上了道奏折,说皇上即位有一段时间了,皇后也立了,岳父也封了,天下臣民也赏了,按照汉朝的制度,应该将一些礼仪方面的工作进行收尾,给予皇上祖父刘据、父亲刘进和母亲史氏谥号。

    要说给予谥号这件事情,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但在古代,在“达官贵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再回过头来说韦贤的建议,给皇上陛下的祖父和父母评定谥号,这是应该的啊,连岳父都有名分呢,何况爷爷和老爸?

    刘病已一听,也觉得有理,自己从”槐市“那里回来,就准备去办,现在韦贤主动提出来正中自己的意思,应该立刻去办。

    《谥法解》是现成的,立谥法的规矩也是朝廷施行多年的,现在“万事具备”,只差选一个评审委员会了。

    根据《谥法解》的记载,谥号是有好有坏的,最糟糕的更可以说是毫无成就、差到极致。

    当然了,根据《谥法解》的规定,每个谥号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和成就条件,评价有好有坏,只要满足其中任意的一种,就可以获得该谥号。

    至于自己的祖父和父母,最后选出什么谥号来,刘病已没办法改变,这还得顺从天意。

    按照从前的办法,委员会应该由公卿、士大夫、知识分子三大阶层的代表组成。公卿不用说了,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丞相蔡义等作为三公必须出席;九卿中大鸿胪、天下清流的代表人物韦贤必须在;士大夫阶级中的首席长官光禄大夫丙吉也跑不了,知识分子中的博士兼长信少府夏侯胜也因为“才学过人”而入选,至于其余人,可以慢慢挑选。

    不过,原本应该进入这个班子的,著名的“傻大胆”勇士田广明被扔到委员会外面了,理由恰恰是因为“勇士”,这个头衔跟评定谥号不搭调,影响和谐。

    事实上,是因为委员会的成员们害怕田广明逼着他们就范,这个人做事太过于“简单粗暴”了。

    对于评定谥号的问题,霍光也很头痛,因为这是关系到“千秋万世”名声的大事,而且从古代开始己经实行了几百年,全天下人都在看着朝廷的动作,即便自己权势再大,也不得不遵从委员会的意见。甚至为了保证公平,就连皇帝刘病已都没有做委员会主持人,改由主管议论和评价工作的光禄大夫丙吉出任,更何况是其余的人呢?

    然而,从评定谥号的一开始,激烈的争辩就没有停止过。霍光还没来得及表态,皇上陛下就已经和韦贤、丙吉吵得翻了天……

    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刘病已也一样。单说谥号这件事儿。评审委员会一帮官员和学者首先讨论的是刘病已的父亲刘进。

    刘进死得时候很年轻,而且一没有光荣事迹二没有皇族封号,按照规矩,属于借了儿子刘病已当皇帝的光,牛叉儿子是可以给没任何本事的父母加谥号以表彰其生养功劳的,于是大家一致同意,用“悼”字,表示大家的追念之情。

    刘病已听后也觉得不错。但接下来,在“悼”字后面的名称问题,可就麻烦了。

    按照周公旦的规定,最好的称谓有五个,分别是皇、帝、王、君、侯。

    周朝包括战国时代,也没有一个政治家能得到“皇”、“帝”的称号;一直传到秦始皇的时代,他把“皇”和“帝”合并成为“皇帝”了,于是乎《谥法解》里面的头等称谓事实上变成了皇帝、王、君、侯;

    到了汉代,一等称号的顺序有了微调,变成皇帝、王、侯、君;东汉时代,又在王这个等级上加了一个稍弱的“公”,成了皇帝、王(公)、侯、君,一直沿用到后世。

    回过头来再说刘进的问题,“悼”字谥号定了,但只有一个“悼”字未免太难看了吧……于是大家继续商议后面名称的问题。主持人丙吉拿不定主意,便先问霍光:“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您的意见是什么呢?”

第四十九章 昏君,我不是贪财的人(求订阅,推荐,收藏)() 
霍光态度谦虚的说道:“你们这个评选委员会都是些‘德高望重’的学者,我又不是学者,不方便先表态吧?”

    韦贤听后捋捋胡子:“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太谦虚了,您给孝武皇帝做了二十四年秘书,后来又辅佐孝昭皇帝,什么好文章没见过啊,您算是自学成才的文化人,您先说吧。”

    霍光见韦贤怎样说,再推让就显得矫情,便没有继续推辞:“那我先说一个,大家看合适不——刘进刘老爷子是前太子刘据的儿子,太子虽然比诸侯王权力高,但本质上还属于‘王’的范畴,刘进承袭父亲的爵位,应该算是侯,而且当今皇上陛下即位前是阳武侯,那刘进的封号应该叫‘阳武哀侯’,谥号是‘悼’,称呼一声‘悼侯’,如何?”

    老霍的建议合情、合理、也合乎汉朝的制度,大家全都表示赞成。

    唯独皇上刘病已不干了:“朕对这个称号有不同看法。”

    霍光道:“皇帝陛下您说。”

    刘病己笑道:“朕是当今的皇上对吧?”

    霍光点点头道:“您说的没错。”

    刘病己继道:“刘进老太爷是朕的亲爹吧?”

    霍光道:“这也没错啊。”

    刘病己脸上带点“阴谋得逞”的意味,笑道:“皇上的亲爹,朕记得应该是叫做‘皇考’吧?”

    霍光闻言后愣住了,刘病己的意思是让他爹刘进当皇考呵,这样做未免太出格了吧?

    然而还没有等他对刘病己的话做出反应,韦贤腾地一下子就站起来了:“皇上陛下,这件事可是千万使不得啊!

    韦贤这么紧张,实在是因为饭可以乱吃,衣服可以乱穿,但“皇考”这称号不能乱给。汉代有严格的等级追赠制度,“考”是老爸,“皇考”就是“皇老爸”,属于谥法里面皇帝阶层的称号。

    刘进虽然出身皇族,但之前获得过没有任何爵位,更没有获得先帝的承认和朝臣的拥戴,如果按照皇帝陛下的意思,给了刘进“皇考”称呼,这就是赤裸裸的僭越,这个评审委员会的人全都变成了“乱臣贼子”啊!

    于是老人家措辞强硬地“据理力争”道:“皇帝陛下,您的皇位是继承自孝昭皇帝的,而不是继承自于您的生父,大汉皇朝有相应的制度和礼法,皇考一词只能用于现任皇帝的父辈,也就是上一任的皇帝,孝昭皇帝没有子嗣,您应该称他‘皇祖父’,而将皇考位置永远地搁置起来,否则就等于大汉皇朝又立了一个新皇帝,这是先帝和朝臣们从来都没有同意过的事情,老臣自然也是万死不敢同意!”

    刘病已闻言以后也不高兴了:“我的老爸毕竟也是皇帝的亲族,而且是孝武皇帝嫡长孙,孝昭皇帝没有子嗣,我老爸过继给他做干儿子,当然可以追封一个帝号,称呼他做皇考呵。”

    韦贤面色通红,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大声疾呼道:“皇上明鉴!皇族和皇帝虽然就差了一个字,而且皇族封王封侯的也有很多,但僭越了就是谋反,陛下以后拜祭祖庙,历代先帝的庙里,怎么能‘无缘无故’地加上一个从来都没有做过皇帝的人啊!”

    “但刘进他是朕的亲生父亲,朕是皇帝,我父亲是侯爵,将来我父亲的灵位摆在朕脚底下,传出去岂不是皇帝自己都不服从和孝敬父母么,这样做岂不是让朕被全国的臣民们非议啊!”

    刘病已以孝道来做挡箭牌,汉朝社会以行孝为光荣,韦贤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突然,从朝臣班子里站出来一个人,大家非常惊讶的发现,这个人居然是丙吉,这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没顺着刘病已的意思……

    “臣丙吉有话要说!皇上,刘进刘老爷子他只是您一个人的生父,而皇考则是大汉皇朝的国父,不能因为您一个人的感情、一个人的孝顺让大汉皇朝的所有臣民都跟着您白认这个爹!

    您的皇位传承自孝昭皇帝,只有他的儿子即位称帝,到了您这儿才是皇考,但这人事实上不存在,皇考之位应该永远空缺,今天我们要是同意了您的建议,这一屋子人都成了‘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千秋万世的史书上饶不过我们,天下士子的悠悠之口也饶不了我们,臣丙吉在这件事上附和韦大人的意见,万死也不能同意!”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后都惊呆了——这么严厉的言辞,是出自于那个对谁都一脸的笑,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宽容处理的老好人丙吉么?但心里面仔细一想他的话也对,如果同意了皇帝的意见,岂不是代表着所有姓刘的皇族都有资格入驻宗庙?把自己死了的生父随便封个“皇考”,自己就可以”正大光明“当皇帝了?都这样做,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这既是僭越,也是谋逆,韦贤、丙吉从小读了一辈子书,不敢为了迎和皇帝做这种”遗臭万年“的事儿啊!

    在这个紧迫的时刻,霍光也表了态:“臣霍光也不敢同意,请皇上陛下三思。”

    委员会的其余成员们也全部都”呼拉拉“地跪了一地:“臣等也不敢同意,皇上陛下三思!”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刘病已气的直跺脚。

    夏侯胜跪在底下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件事情考虑的不周全了吧,弄得这么僵,你怎么收场呢?”

    然而朝堂的气势如此的紧张,夏侯胜就是有主意缓解场面,在这种气氛下也不敢瞎说。

    皇帝陛下没有达成心愿,自然也不会宣布散朝,于是满朝文武,从早上一直僵持到晚上,饭也没吃,水也没喝,刘病已这个年轻人,”身强力壮“的还挺的过去,可怜韦贤一把老骨头了,”年老体弱“的他到底受不了这个罪,于是他咕咚一声便晕倒在地。

    皇上赶紧传令让太医进行急救,可不能让韦贤就这样去了,他这一晕倒,关于刘进谥号和待遇问题的讨论还没出个结果,也就草草收场。

    韦贤毕竟是先帝的老师、大鸿胪、天下清流的代表,平日为人也是”德高望重“,连霍光都让着他。

    让老人家在朝堂当场晕倒,这件事情确实做得不对,刘病已事后想起来也有点后悔,自己做事有点冲动了,于是下令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