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病已穿上衮服,戴上旒冠,转过身子,看着铜镜中的自己。他张开双手,让侍女们为他整理好衣带,套上授带。
刘病已向前一步,抬起下巴,系好冠带,问道:“士子们可都来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群星拱月()
“陛下,所有一百位士子已在前殿等候您的召见!”石显恭敬的禀报道:“仪仗已经备好,您是现在就过去,还是等会?”
刘病已一挥袖子,道:“不急,先等等!”
“彭祖来了吗?”刘病已问道。
“臣在!”门口张彭祖的声音传来:“陛下可有吩咐?”
“朕让卿所拟的策问,可是拟好了?”刘病已问道。
“陛下,臣已拟好……”张彭祖恭敬的在门口一拜,呈上一张白纸,道:“请陛下过目!”
石显马上就接过那张纸,递给刘病已,刘病已拿着在手上,看了看,点头赞道:“不错!有劳卿了!”
今天是考举的最终环节——面试,嗯,在此时应该叫策问,一般是皇帝向举荐来朝大贤提问,而且既然策问的对象是大贤,问的全是天下大事,如何安定国家,防御外侮此类的。
刘病已将那张白纸,往袖子里一塞,命令道:“走吧,让朕去会一会这位状元郎!”
走出殿门,外面的阳光都有些刺目,透过旒珠间的缝隙,刘病已看到宫殿两侧,远处的大殿之前,一排排卫士,如同一尊尊沉默的铁塔,矗立在道路两侧。
刘病已向前一步,一排卫兵立刻半跪下去;再向前一步,又是一排卫兵半跪下去。
此时刘病已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声,还有沉默的卫士们,向自己下跪发出的金铁之声。这是天子在大朝会时才会摆出的仪仗。
“权力真是个好东西!”望着黑压压的一片片半跪下去的卫士,刘病已在心中感慨一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朕早就应该如此了!”
然后。他向前一步,走上台阶,在他身后,最先跪下的卫士站起身来,在军官的带领下持着长戟。紧紧跟在刘病已身后。
这些卫兵,每一个身高都在一米八之上,而且个头都相差不远。
于是,当刘病已跨进殿中之时,在殿中两侧静立等待的士子们,无论贵贱,不分身份,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刘病已缓步向前,跟在他身后的卫士们,就像“众星拱月”一般。张彭祖、石显簇拥左右。
此刻正值正午,阳光从殿中的天窗直射进来,正好照射在刘病已身上,让他此刻好似天神一般,仿佛是承载着天命的救世主。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无与伦比,让许多人终生难忘。
此刻,许多人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渐,痴痴的看着眼前的场面,过了一会,肖望之才从震憾中醒悟了过来,连忙跪下来拜道:“我等拜见陛下!”
有了肖望之带头,其他人很快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跟着跪拜:“我等拜见陛下!”
刘病已一挥手。跟在他身后的卫兵立即分列到两侧,在他的前方为他人为的制造出一条通道。
刘病已顺着这条通道,步步向前,走上殿中上首,跪坐下来,一挥袖子。朗声道:“公等皆请免礼!”
这时候,那些卫兵迅速的朝殿中两侧站立。
上百名侍女迅速入殿,为这些士子安排席位。
等一切落定,刘病已笑道:“朕的状元郎何在呵?”
肖望之闻言立即出列拜道:“学生肖望之拜见陛下!”
“抬起头来……”刘病已轻声吩咐。
肖望之闻言,连忙抬头但不敢直视刘病已,只能微微颔首。
刘病已一看,真不愧是名门望族之后,这肖望之的外貌,不管用那个时代的评判标准而言,都是个大帅哥,不止如此,他的气度也不错,看着让人很舒服,有着一股子莫名的亲和力。
“果然是伟岸君子,不愧为肖何之后……”刘病已笑了一声,道:“先生先归位吧!”
“诺!”肖望之弓着身子再拜,然后才回到他的位置。
特意单独叫肖望之出来见面,于刘病已而言,只是一个手段,让其他人羡慕嫉妒恨。
就像后世的网游公司,不找几个托出来装土豪,形成装逼效应,真正的土豪怎么舍得出血?
对于考举来说,道理也是一样,没几个典型的成功人士,怎么去激励其他人踊跃参与呢?
肖望之就是刘病已要塑造的一个典型。
“公等皆为当世之君子,朕有幸能得公等不弃,甚感惶恐……”刘病已慢慢的说道,这是必须要说的套话,只是走个程序而已,刘病已话锋一转,问道:“朕尝读《春秋》大义,观百家诸子之言,诸位先贤之学说,朕自登基以来,上孝太后,下顺黎庶,以仁义为根本。然而,大汉疆域如此广阔,人口也多,朕也为如何冶理好国家,而深感困惑,诸公大才,请教之!吾将择其善者而从之!”
当此之时,天子策问,问以天下大事,社稷兴衰。跟之前的考试不同,这次的殿问,是当场即兴作答,所有的士子每人都被发了三张白纸,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上书。
其实,这次的殿问,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真正的人选刘病已其实早就决定了下来。除非,某人在这次殿问中忽然爆发,大发神威,写出一篇能“名流千古”,直指弊端的文章出来。
不过,这种务虚的文章……自古以来,能写的出彩的是极少的。这次考举第二轮过关的一百人,大部分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士子,即使如同肖望之这般,诗书传家的世族,出来的弟子,恐怕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写出来。
而且在场的大部分人也很清楚,总共只有二十个名额,但却有一百人在争,排名不靠前的许多人自己都知道自己没戏了。
不过他们也不靠这个,能通过第二轮,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赚到了!但就算知道结果,必要的过程总是要有,态度必须要放端正。
更何况,向这种能将自己的文章与政治见解,直接呈送到皇帝面前的机会真是太少了!必须要好好把握!
于是,刘病已话音一落,士子们就立刻在纸上作答了。半个时辰之后,最后一位士子也放下了手中的笔。
所有的试卷全部被交到了刘病已手中。虽然明知道这是一场表演,但刘病已还是耐着性子,逐一审阅所有人写的文章。
第三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
看见许广汉向他行礼,刘病已忙道:“父亲,请起!”
刘病已问起许夫人丧礼的情况,许广汉提到伤心事,不知不觉又泪流满面起来。
刘病已怕他伤心过度,于是没再往下说,两人枯坐了一会儿,许广汉起身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
刘病已忙道:“父亲有事请说!”
许广汉道:“拙荆临死前,有一件事情托付我,我要请陛下完成她的心愿!”
刘病已带点好奇的问道:“父亲有事请说?”
许广汉顿了一下,两眼望向窗外,好像是沉浸在回忆之中,许久才缓缓道:“当时,拙荆‘回光返照’,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太子年纪小,她不放心太子的安全;还说请中郎将许舜(许广汉之弟)来看护太子府。。。。。。“
刘病已“不置可否”的道:“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此事待我和太子太傅商量一下,再答复您吧。。。。。。“
许广汉退下后,皇帝陛下当即找魏相来商议,魏相认为这是许夫人的遗愿,”其情可悯“便同意了。
皇帝以此事问疏广,疏广答到:“太子是国家的储君,老师和朋友,一定在天下的英才中,不宜只亲近于外戚许氏一家,不能让天下人,以为皇帝陛下‘任人唯亲’。况且太子本身有太傅和少傅(来辅佐),官员都已齐全,现在又让许舜看护太子家,显得浅陋,不是个把太子的品德传到天下的方法。”
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对,把这些话告诉魏相。魏相脱帽道歉说:“这不是我等所能想到的。”
疏广于是被(皇帝)所器重,多次受到赏赐。太子每回上朝,随同进见皇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叔侄二人一同担任太子的师傅,满朝廷把这看作是荣耀的事。
最后,皇帝陛下和自己老丈人碰了下头,也觉得现在霍家应该不敢再贸然下手了,安全问题注意就成,中郎将这位子虽然不大,但出入内朝方便,掌管的东西也是机密,关键时刻,重要的岗位上还得有自己人。
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参加考举也上了榜,后来由于表现好,担任太子家令。
疏受讲究仪礼,谦恭谨慎,敏捷而且善于辞令。汉宣帝驾临太子宫,疏受进见迎接。等到摆上酒宴,疏受捧酒向刘病已祝寿,言辞尊敬优雅,皇帝非常高兴。
…………………………………………
魏相这位汉室的御史大夫,如今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丞相——所有官员的最终梦想,离他越来越近。这让他真是心情激动,甚至有些“夜不能寐”。
他心情一好,又回忆起当初老丞相韦贤,在朝中提出退位时的情形。
当日的朝会,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处理,当皇帝准备宣布退朝时。
韦贤离席跪在阶前,以头触地道:“臣丞相贤冒死以奏陛下,臣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了,年老体弱且又疾病缠身,臣请陛下开恩,准臣归还故里养老!”
大臣们以惊讶的眼光看着韦贤,心想老丞相是不是真的糊涂了,大汉皇朝开国一百多年了,只有死在任上或者被皇帝诛杀的丞相,从来没有退下来养老的丞相。
不明白韦贤此举毕竟有何深意的臣子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皇帝陛下。
“丞相干得好好的,为何突然要走呢?”陛下脸上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表情,开口挽留道,丞相可是大汉皇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层,刘病已初掌大权,为了团结大多数朝臣,必要的礼让姿态还是要做的,所以韦贤既然敢在朝堂上开口,自然是提前与皇帝陛下打过招呼的。
刘病已和韦贤两个都是混头,韦贤是老来成精,刘病已则是在两世为人的基础上,继承了从太宗孝文皇帝以来的良好演技。两个人“一唱一合”,在朝堂上表演起来。
韦贤挤出几滴眼泪,以悲惨的声调道:“臣已老迈,最近疾病缠身,实在不堪丞相的重任,请陛下恩准臣的请求!”
刘病已闻言,脸上露出一个为难的神色,顿了下,续道:“丞相请平身,若是身体不适,朕可以准你在家休养一段时间,何必非要离开朕呢?”
韦贤以头触地道:“臣丞相韦贤冒死以奏陛下,臣只懂得做学问,在丞相位置上多年无所建树,而且做丞相后,臣自己感觉很辛苦,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丞相一职,责任重大,臣怕辜负了陛下的重托,请陛下开恩,批准臣的请求!”
韦贤知道自从霍光死后,魏相就开始得宠,而自己则被陛下冷落在一边,原因很简单,自己是霍光提起来的,而霍光死后,最激烈的倒霍势力就是魏相,他有皇帝的支持,依附他的人是越来越多。
皇帝通过立皇太子,向天下人明确了自己的继承人,他就知道皇帝与霍家的决裂是越来越近了,自己这个丞相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还是早点回家养老的好。
刘病已明白韦贤是决心要退休了,可是自己初登帝位,在丞相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即使自己有意提拔魏相,又不能太急于表态,以免吃相太难看,而遭致朝臣非议。戏演到这里,刘病已也累了,是时侯看下朝臣们的表演,再继续下去了。于是刘病已将眼睛往朝臣们那里一扫,保持沉默起来。
霍禹、霍山两人“面面相觑”,彼此的眼神交流,仿佛在说:他事前没有给我说过呵。
刘病已看着两人一脸无奈、愤怒的表情,就知道韦贤作为丞相,对霍氏集团在朝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事前韦贤居然没有跟他们提过,完全当他们是透明人!
一向沉着稳定见长的张安世,也是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这演技虽然可以糊弄下朝臣,但刘病已觉得他的反应有点过度。
御史大夫魏相表现的倒是很正常,不像他们那么吃惊,他默默地跪坐在那里,既不“交头接耳”,也不“东张西望”,一付“莫测高深”的模样,旁人自然也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第三百五十七章 萧规曹随()
丙吉站在那里,脸上露出笑容,显然对韦贤能从朝堂上“激流勇退”,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前将军龙额侯韩增的反应跟丙吉有些类似。能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人精,这些大佬们的反应,被有心人看在心里,再结合平日里朝堂上的“暗流涌动”,知道老丞相看出朝堂上的凶险,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丙吉看时机已到,站出来发言了:“臣等冒死进谏,丞相年岁已高,还请陛下格外开恩,放他回老家吧!”
一些亲近魏相的大臣们,也站出来附和韦贤的退休要求:“臣等附议,求陛下开恩,让老丞相回家去吧!”
霍禹、霍山看到这一付“墙倒众人推”的趋势,虽是“心不甘,情不愿”,也是满脸“无可奈何”。
“既然众位爱卿都这么认为,朕可以答应丞相的要求,但是,朕也要请丞相推荐继任的人选。”刘病已本意并不想赶走韦贤,可是丞相这个职位太重要了,容不下“尸位素餐”之人,更何况,刘病已这样雄心勃勃,想要“大刀阔斧”改革的皇帝。但他又不肯就这么轻易地放走韦贤,于是将了他一军。
原来刘病已提出的,也是大汉皇朝从高祖皇帝形成的潜规则。(历任丞相死前一般都有推荐的人选,皇帝也会尊重他的推荐,像萧何就推荐了曹参为相,后世的诸葛亮在死前,就向刘禅推荐了蒋琬、费祎为相。)
霍禹、霍山一听皇帝此言,又激动起来,起劲地瞪着韦贤看,那意思是你推荐丙吉都可以,可不能推荐魏相呵。
魏相心里更激动了,可他毕竟为官这么多年,表面的功夫,可是练到了家,神态反倒显得更加谨慎。
能做到丞相高位的,都会看风向、揣摸皇帝的意思,韦贤自然也不例外,既然已经跟霍家反脸,俗话说的好:“开弓没有回头箭!”于是他心中作了个决定,要抱大腿,就要抱皇帝的大腿,这才是最粗的一根大腿,于是他沉吟半响后,决定暂时不在朝堂上表态,私上里作个“顺风人情”,向皇帝推荐魏相。
次日散朝后,刘病已单独把魏相留在了宣室殿里。魏相激动的一晚上都没有睡好,因此,他来到刘病已面前时,眼睛都有些黑眼圈了。
“魏爱卿还是得注意休息啊……”刘病已见了,自是免不得关心一番,叮嘱道:“朕还需要卿来辅佐呢!”
魏相连忙谢道:“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魏相听着,心脏忍不住的激烈挑动了起来,他知道,这接下来的谈话,很可能将决定他这一生的结局。是保持原状,然后被政敌撕成碎片?还是走上国家的最高舞台,辅佐天子,统治大汉?所以,他立刻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种极为谦卑的姿态,俯首拜道:“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陛下,为明岁的大朝议等政务全力以赴!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御史大夫,明白就好……”刘病已看着魏相,点了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