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猎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嗜血猎杀-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抵抗组织上万支,抵抗人员没有百万,出有几十万。他曾经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日本陆军总部。

    当时一接到安本的报告,总部的回复只有四个字:不足为惧。

    安本对这一回复,还有点不明白,这么多的抵抗力量,差不多赶上了本**队的总人数了。后来,他才慢慢的明白过来,原来这些抵抗力量,只是一盘散沙,并且他们之间,别说是联合呀,就算不相互拆台就不错了。

    果然没用上两年,关东军只是稍稍的玩了点手段,这些看起来很庞大的抵抗力量,瞬间灰飞烟灭,土崩瓦解了,并且有很多人成了自己的手下,归顺了大日本皇军。

    现在,安本已经把对付中国人的这门绝技学到了手,就象苟仁这样的汉奸,只要给一点点的好处,扔出一块肉,他就会先把自己的同类给咬死了,然后好自己独自享用。

    安本现在还没等扔出这块肉,苟仁已经把血盆大嘴张开了。

    这些年在满洲,安本已经成为一名中国通,由于出身的原因,所以,安本在了解满洲的同时,逐渐成为一名有自己见解的政*治人物,因为作为皇室家族的一名成员,他的野心不止是立足满洲。

    对日本车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庞然大物,本国政府之所以敢对这个庞然大物下手,就是因为对彼此研究的太透彻了。

    清代末期中国的孱弱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国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世界列强后,完全摆脱了中国自唐代以来对它的巨大影响。

    然而,日本的强大必然刺激它对资源,人力和土地的需求。而这些都是日本本土所缺乏的。

    为了本民族的利益考虑,自然会选择对外扩张,而此时做为临国的中国,正赶上国力衰微,当然就成了本国扩张道路上第一个选择的对象。

    做为这种选择,安本当然是举手支持。就算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就像在非洲大草原上看见一只羚羊待在一头睡狮身边,狮子醒来以后肯定要吃掉羚羊。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就是病弱的羚羊,而日本就是刚刚苏醒的睡狮,所以,日本的目标,就是要吃掉这只病弱的羚羊。

第四一六章 民族的差距() 
第四一六章 民族的差距

    别看安本在本溪湖与义勇军纠缠的这几年没占到什么便宜,但他的野心还是很大的,他并不在乎一地的得失,他有着更大的目标,他要借着在本溪湖的这个位置,借着司令这个便利条件对中日两国国情、地理做一个深刻的剖析和研究,为自己今后之路做一下铺垫。

    安本应该说更适合做一名政*治家。通过剖析和研究,他发现,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还没有整个满洲面积的一半大,只有龙江省三分之二大小。

    在日本国内,从皇室到政府,为了实现强国、大国梦,早在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占领和入侵,对中国东南沿海骚扰和侵略。

    自从16世纪中叶,日本国就开始对明朝政府进行威胁,威胁它们的(即明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其实那时,中国的士兵应该越海进攻日本。因为当时的本国不仅地狭人稀,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仍,法律和纲纪可谓荡然无存。而明王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明朝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二百万。

    通过研究,让安本有些不可思议的是,拥有200万军队的统一的明王朝却丝毫没有侵略日本的欲*望,反倒是并未统一且内战频仍的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大有吞并中国的企图。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就说:

    “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灭亡中国,迁都于中国,天皇居北京。”由些可见,地盘不大的本国,从那时起就已经是雄心勃勃。

    早在日本国内,早有贤明的政*治家就比喻过,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自己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所以,不难看出来,从很早以前,日本国就有了扩张中国,把它内入自己版图的想法,其次是有能力、有这个本事扩张。

    话从两方面说。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扩张的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这个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本国入侵以可乘之机。

    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入侵中国。为什么想入侵中国?

    追根溯源,日本国之所以走上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日本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事强国的传统。

    先看第一个原因,就是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就日本历史廛,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

    这典型地体现了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武士与别国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在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本国的文化和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

    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等级,但武士道被作为主导性的伦理传统继承下来,用以向国民进行灌输,将武士道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培养了青少年的武士道的心态。

    第二原因是天皇制 。

    日本的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制度。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本国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被巧妙的用于军事领域。本**队实行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这样,军界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而本国的政党体制对军方不起约束作用。

    可以说,军事强国是本国外侵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军事强国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第三原因明治维新后的发展促使本国踏上了军事立国的道路

    从世界的角度上看,历史上的强国之路,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而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使它们得以通过扩张强行夺取海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的国力相对较弱,因而国民普遍怀有急起直追的心理,加之其固有的武士道传统和天皇制政体的影响,所以本国自然就会更多地借助于军事性的对外扩张。

    要通过军事夺取海外资源和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此,本国政府以军事立国为根本国策,竭力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强国的道路。

    第四方面,西方军事强国思想传入日本,形成新的军事强国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源自欧洲的军事强国思潮也开始在日本萌芽。经过日本民间祖北一辉和另一名思想家大川周明的介绍,军事强国主义思潮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军界迅速蔓延。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军事强国思想体系,即:通过“天皇归一”的忠君思想树立以天皇为绝对权威的“国体意识”;依靠军队进行“国家改造”,建立新的政*权;通过实行国家总动员建立总体战体制,对外扩张,夺取远东霸权,完成“昭和维新”。

    安本从这些研究中,梳理出一条这样的思路:武士道使本国人强悍尚武,强悍尚武的民族性格和天皇制的特性,加之明治维新后本国发展的需求,促使日本走上了军事强国道路,这些军事强国的思想,与从西方舶来的军事强国主义相交*媾,又孕育出一个具有本国特色的、新的国家体制——更加好战、更加坚韧、更富于冒险性、侵略性、扩张性的军事强国思想。这样看来,本国进入中国,成为其发展的必然。

    对日本国为什么有能力进入满洲,甚至进入中国,山本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这首先与明治维新有关,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近代本国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点。

    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就开始了对外扩张,但基本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本国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其对外扩张,可谓心有余力不足;而明治维新之后,对外扩张几乎次次成功,主因就在于维新后的经济发展为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仅以武器装备为例,现在已能够批量生产所有的先进重型武器,如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作战飞机、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和军用通信设备,其性能也已经无人可比,而现今的满洲,甚至于整个中国,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重武器基本依赖别国的进口。

    可以这样说,明治维新是本国之幸,也是强国之本。

    其次,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特性,强化了国力,也强化了军事能力。在军事强国扩张之路上,除了武士道、天皇制和经济发展之外,还有一些体现日本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特性的东西,如团结、认真敬业、善于创造性摹仿和有危机意识等。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安本做为一名职业军人,有着双重身份,他并不满足于军人的角色,他有自己的野心,他要为自己的皇室,争得一份荣誉,更想为自己的王八人生,重新树立起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不辞辛苦,潜心研究,终于成为一名中国通,当然,对本国的强军之路,对本民族的特性,他更是了如指掌。

    日本因为强大起来才可能发动一场全面战争,而日本的强大是与大和民族的特性分不开的。

    实话实说,大和民族一个最关键的优点就是不搞内哄

    其实,并不是日本人没有内部矛盾,但他们不大搞内哄,他们对自己的同胞很爱惜,谁动了日本人一根毫毛,哪怕是皇协军的高级将领不小心伤了一个日军士兵,那也是不得了的事。

    衍生到军队,日本军队从未发生过内战,而中**队内部磨擦不断。

    在很早以前,就有中国人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虽然口号挺响,但是,对他们来说,根本做不到,就是现在,除满洲外,中国的所有地方,所谓的“兄弟”间,正打得不可开交。而反观本国人,却真正做到了“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本書源自看書罓

第四一九章 疑点重重() 
第四一九章 疑点重重

    说句心里话,猛子包括铁刹山上的这些兄弟,对国民政府,没有太多、太好的印象。

    说起主要原因就是,东北军把持东北的时候,虽然也是**系列,但因为不是“嫡系”,所以,始终不受重视,这些早就引起东北军官兵的不满。

    恰在这个时候 ,东三省的沦陷,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更加剧了这种不满的情绪。大家把小鬼子进入侵东北的责任,全部都加在了国民政府的头上。

    对义勇军来说,最初之所以找五女山游击队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是本溪湖地区最强的一股抵抗力量。猛子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不管什么事,他都会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跟游击队合作了这么多次,虽然他并不完全赞成他们的一些战术和做法,比如动不动就跟小鬼子拼刺刀,为了取得胜利,不顾对手的火力,一声高喊,队员就会不要命的冲下去。这种自杀式的战术,他曾经跟王莺甚至杨娟司令都提过最好不用。

    猛子所指挥下的义勇军,绝对不会如游击队那么干的。他的原则就是,不管什么样的战役,也不管意义有多大,只要对自己不利,他都会主动的放弃,他只对自己和手下的队员负责。

    而游击队的很多作法,跟猛子的大相径庭。正是由于猛子对游击队深刻的了解,所以,当他看到电报中的“此次特派员遇害,是共*匪的一个阴谋,他们是想借关东军之手,先行除掉我们。”时,他还是有些吃惊,心里不由得犹豫了一下:

    “难道真的是这样?游击队会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真的象电报中所说的那样做?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的。为了达到它们的目标,游击队会不择手段,这点他是领教过的。有一次为了把小鬼子引进伏击圈,它们用了一个中队的游击队做为诱饵,如果不是自己带人及时赶到,这一个中队的人早就全让关东军消灭了。”

    猛子每每想起这事,就会感到后背一阵发凉。这种不顾队员死活的“群狼战术”令人不寒而栗。

    猎人出知的猛子知道,算你是自然界里的庞然大物,在嗜血成性的狼群的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幸免于难。如果当时自己是游击队的主官,他不会这么干的,就算伏击不打,也不会让这么多的人去送死。

    虽然猛子身在满洲,可关内的事,他多多少少还是了解点的。现在光头司令正带着百万大军,在崇山峻岭中围追堵截这些赤*匪,而赤*匪毫不示弱,也正甩开膀子,跟这些**以命相搏,可以说,双方打得是难解难分,这个时候,还真说不好为了在满洲战场上的利益,游击队会“借刀杀人”。

    特派员来满洲时,就带给自己的命令,也是先消灭赤*匪,然后再抵抗外侵。

    “先这样。。。。。。。机要员,你把这份电报给司令发过去,让她也看看。关主任,上面要调查一下特派员的事,这几天我要回山上去一趟,城里的事,就先交给你了,还是那句话,在本溪湖,咱们是一家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小鬼子钻了空子。特派员的死,我还没有向上级报告。哼,想不到,有人到是先下手了,看来这仁县城并不太平呀。”猛子想了想,并没有把电文给关小龙看。

    现在摆在猛子面前的,有两件事,一件就是,要暗中调查一下,特派员的死到底跟游击队有没有关系。还有一件就是,要查一下,上面是怎么知道特派员死的这个消息的。

    “副司令,城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有杨营长在,不会有什么事的,我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要是实在顶不住,就撤出城区,只要进到大山里,咱就什么也不怕了。”关主任虽然从猛子的脸上,看出来这封电报十分的重要,但他并没有往深了想。

    等关小龙出去后,猛子把杨营长找了来,把电文递给他:“杨营长,这是上面给咱发来的电报,关于特派员的,你有什么想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