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玉良医-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里的巨款让何氏和何承蒙了好久。有了这么多银子,陆漫又经常给他们东西,再加上何承会计划,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当时何氏看到那么多贺仪直咂舌,“他们都是贵人,能来咱们家捧场,还送了这么多贺仪,都是看在你姐的情面上。”

    何承点头道,“嗯,姐姐真不简单。那么艰难的开始,一年时间,人脉就经营得这么好。不止姐姐有一手好医术,还因为她会做人……我要向姐姐学习。”

    因为吴婶和王嬷嬷的宣传,何承会医术的名声渐渐在长亭长公主府的下人中传扬开来。那些下人知道何承是御医何晃的后人,又是“神医”姜三奶奶的弟弟,肯定医术了得,便有人来找他看病。何承看得好的就给他们看,看不好的就让他们去医馆,之后还会请教陆漫。。。

    何承医术还行,态度温和,没有一点架子,离他们住的后街也近,再加上人长得好看,找他看病的下人就越来越多了。

    特别是一些小娘子,没病装病都要来榆青院看看传说中的美少年。他不会揭穿她们,但也不会给她们开药,只和声细雨地说,她们没有大毛病,平时注意饮食即可,并以没有开药方为由拒收她们的诊费。而且,他给小娘子们看病也很讲究,还要在她们的腕上搭一块白色绫帕,再去摸脉。

    何承看病并没有提出收诊金,但经常找人看病不给钱就不好意思了,他们绝大多数也不差钱,就照着街头那家医馆的收费标准给。

    付钱,何承当然不会拒绝。他给人看病,不仅付出了时间和技艺,还出了笔墨纸砚。不付钱,何承也不会开口讨要,依然态度和蔼。有个别家庭实在困难的,拿两个鸡蛋当诊费,他也会笑眯眯地收下,毫无嫌弃之色。

    这样漂亮讨喜又医术不错的少年,就没有人不喜欢的。因为他姐姐是长公主府的三奶奶,连长公主和老驸马都对他喜爱有加,个别心思龌蹉的人也不敢打他的歪主意。

    渐渐地,连平国公刘府的一些下人也来找何承看病了。平国公府和长亭长公主府离得近,下人们住得也近,甚至有些人家还互相连了姻。

    这天下晌,暮色四合,彩霞满天。何承从东辉陆回家,走在那条僻静的小路上,只有他一个人的脚步声。医书快抄完了,他的心情格外轻松。

    住在这里真不错,离姐姐近,母子俩天天都能跟姐姐见面。日子过得好,自己的医术、课业都有了长足进步,还交了几个趣味相同的好朋友……

    他知道这都是姐姐给他安排好的,他现在也只得倚靠姐姐。等到自己以后出息了,就能好好地供养母亲,为姐姐撑腰了……想到以后的好日子,他的心情更加雀跃了几分。

    远远地,他就看到榆青院的房顶飘起了袅袅炊烟,他又加快了脚步。

    快要走到榆青院的那扇小门时,就听见另一面传来一个声音,“何公子,何公子,这边。”

    声音脆生生的,极力压制着,生怕别人听见。

    何承停下脚步向右一望去,刘府那堵墙上的小侧门开了一条缝,只伸出一个小脑袋,正是当初求陆漫看病的那个丫头。

    见何承看向她,那个丫头又招手道,“何公子,求你来给我家姑娘看看病吧。”

    何承摇头拒绝道,“不好的,还是让你家姑娘去医馆里看吧。”

    丫头说道,“若能去医馆看病,我也就不会求何公子了。你能帮别人看病,也能帮别的小娘子看了病,为何不能帮我家姑娘看?”

    何承说道,“你能求到我姐姐头上,想来你家姑娘的病一定很严重。我只会看些小病,疑难杂症看不好的。”

    那个丫头急道,“何公子看都没看,凭什么就断定我家姑娘得的是疑难杂症?”

    何承想想也是,又道“那就让你家姑娘移步来我家吧,我给她看。”说着,他抬脚就走。

    丫头赶紧说道,“医者父母心,何公子忍心我家姑娘大好年华病死不成?”

    何承脚步一顿,回过头来。

    丫头一喜,又说道,“我家姑娘实在不方便出门,她就住在离这扇门不远的院子里。求公子发发慈悲,帮着看看,看她的病能不能治好。若有希望,我们再想办法。求你了!”

    何承犹豫了一下,向那扇小门走去。到了门口,他又站定,不知到底该不该进去,就被丫头一把硬拽进去。

    小门“咯吱”一声关上了。除了鸟鸣,路上寂静无声,似乎没有发生刚才的那一幕。

    何承被硬拽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眼前是满目苍翠,立即感觉到一阵潮湿的气息。丫头拉着他出了小树林,向不远处的一个小院子走去。

    这里是平国公府的西北角,平时少有人走,此时更是静谧。

    那扇西北侧门,是夜里婆子专门倒夜香的,只有负责倒夜香的姚婆子才有这个门的钥匙。又因为西北侧门离刘四姑娘住的流华居近,刘府里除了几个主子,也只有姚婆子才被告之刘四姑娘住在那里,还让她管好自己的腿和嘴。

第二百三十九章 刘四姑娘() 
姚婆子从来没见到过那位四姑娘,但跟四姑娘的丫头小喜很熟悉。

    小喜有时候要出去在货郎手里买点小东西,为了方便行事,也为了知道一些府中的消息,就经常给姚婆子一点贿赂,久而久之跟她套上了关系。

    二月的时候,小喜听到货郎的叫卖声,就拿着碎银出了小门,却发现对面府里传来乒乒乓乓打家具的声音。

    她问姚婆子,姚婆子果真知道。因为姚婆子的女儿嫁给了长亭长公主府的下人,也知道一些长亭长公主府的事情。就说了“神医”姜三奶奶的母亲和弟弟会住去对面那个榆青院,还八赶卦了一番姜三奶奶的母亲如何漂亮,如何被休,如何休了之后还生下一个儿子的事。

    小喜的心思可不在姜三奶奶的母亲身上,而是“神医”姜三奶奶。她又重点打听了姜三奶奶的情况后,便跑回去跟刘四姑娘说了。说姜三奶奶的医术高超,治好了老驸马的离魂症,把快要死了的老和王妃救活了,治好了多例不能生孩子的妇人,现在许多贵人都争着请她看病,还开着同仁堂那样的大医馆……

    刘四姑娘死水一样的眼里有了一丝光泽,“真的?姜三奶奶的医术真的有那么厉害,她外祖真的是何晃何御医?”

    小喜道,“当然是真的。听姚嬷嬷说,她闺女的家就挨着那边府里一户黄姓人家,那家的儿媳妇五年不孕,就是姜三奶奶治好的。姜三奶奶的母亲也是因为何御医获罪被休的,才刚回京……”巴拉巴拉,把关于姜三奶奶的传说又说了一遍。

    两人合计着,既然榆青院是姜三奶奶的娘家,她肯定会去那里。

    小喜又把刘四姑娘的一副赤金镯子送给姚婆子。姚婆子掂着沉甸甸的金镯子高兴坏了,想着小喜是个妥当人,直接说把西北侧门的钥匙重新配一把,让小喜随时用。

    有了钥匙的小喜,就经常偷偷去听“壁角”。

    终于等到何氏带着儿女去看榆青院的那天,小喜打开门,直接去求姜三奶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姜三奶奶愿意给自己姑娘看病前,她们绝对不能透露自己姑娘的身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姜三奶奶有所顾忌,还有下人的阻止,并不愿意帮这个忙。

    两人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小喜又听姚婆子说,姜三奶奶的弟弟何公子也会看病,许多下人都找他看病,少给或者不给诊费他都不会生气。又说何公子如何俊俏无双,如何没架子,如何惹得许多小娘子没病装病去看他,等等。

    刘四姑娘听说后,又燃起了希望。若能请动何公子看病,他看不好,说不定还会去请教他的神医姐姐……

    于是,小喜就在西北侧门等何承。虽然何承一天几次路过那扇小门,但有时候有经过的路人,小喜都无法跟他单独说话。今天终于等到了只有他一个人,便急不可待地把他拉了进来。

    何承心里忐忑,被小喜一路强拽着去了一个小院子。这里非常偏僻,在刘府花园的后面,四周都是绿树翠竹,极目处才能隐约看到大片屋舍。

    那个小院非常旧,围墙上的白灰斑驳不堪。进了小院,前后只有六间房子,门和窗棂也非常陈旧,上面的朱漆已经暗淡,还有脱落。

    何承被小喜拽进院子,来到了屋门口。

    到了这里,何承又后悔起来。他甩掉小喜的手,涨红了脸说道,“我是一个男人,怎么能进姑娘的闺房,这于礼不合。”

    屋里传来一个轻柔的声音,“何公子,我即使是个女子,也知道医者不分男女。何公子是见过世面的男人,亦是大夫,难道不知道这个理儿吗?”

    何承一听,也的确是这个理,但依然有些犹豫。

    屋里的姑娘又说话了,“何公子请放宽心,我是正经人家的姑娘。只因身患恶疾,生母早逝,便被关在这里,不便出去。医者仁心,你都到了门外,就忍心看着我被病痛折磨而不管吗?放心,你看不好,我也不会怪你,只需帮我保密即可。”

    何承听了,抱拳向屋里拱了拱手,说道,“姑娘说得对,是何某着相了。在医者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男女。”然后,跟着小喜进了屋。

    一刻钟后,何承才表情凝重地走出屋子,又被小喜悄悄送出侧门。

    看到那位姑娘,听了她的遭遇,何承万分同情。他觉得那位姑娘跟姐姐当初一样无助和凄苦,也跟姐姐一样聪慧和自强。这样的姑娘,他应该帮。帮了这位姑娘,就像帮了当初的姐姐。

    当他每每想到姐姐被小陈氏丢进山里,他都后怕不已。若当初姐姐在山里不是遇到姐夫,不是被姐夫搭救,姐姐肯定已经死了。

    打完这个比方又觉得不对,姐姐和姐夫终成眷属,自己跟那位姑娘怎么可能……

    母亲胆子小,姐姐怀着身孕,他不想让她们费神。再者说,姐姐是大宅门里的少奶奶,有些事不好让她为难。所以,他决定自己想办法偷偷帮刘姑娘治病,而不告诉其他人。当然,这些人里不包括他的小厮白芷。

    从这天开始,何承更用功了,每天看医书都要看到将近子时,多是看有关症积方面的治疗。书里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有些看得明白,有些却不太懂。白天,他向陆漫提的问题也多了起来,有些问题还特别刁钻,有时陆漫都要去查查医书或是手札,再考虑半天,才能回答他。

    隔个几天,小厮白芷就会去药铺买些中药或者艾炙。天黑后,在没有行人的时候,他会偷偷放在那扇小门口。

    隔个十天半个月,何承会在晚饭后,拿着装有银针、草药等物的布包,再带着白芷去一次大院子。

    何承还是留了个心眼。第一次一个人被强拽进去令他后怕不已,若真的有个万一,亲人都不知道他死在哪里。他不让白芷跟着他,而是藏在小门里的一颗大树后面等他,若他两刻钟内没回来,就赶紧回去报信。

    对何氏的说辞是,他去后街给人治病。

    。

第二百四十章 真理() 
陆漫没想到弟弟是在偷偷给人治疑难杂症,还很为弟弟的勤奋而倍感欣慰,觉得这个弟弟勤奋,懂事。经常提醒他要注意身体的同时,还会让人炖些补品给他补一补。

    四月十二下晌,陆漫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看书,却总是看不进去。绵绵春雨从前天下晌就开始下,足足下了两天两夜还没停歇。

    长公主一早就派人来通知陆漫,让她不要去鹤鸣堂请安,好好在家里歇着。还说,自己刚刚得到消息,皇上已经连夜让人将“东西”快马加鞭送去边关了。

    八天前,皇上收到边关八百里加急,谢家军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而这场大胜仗,姜展唯立了大功。因为他带领的黑暴营穿插到敌军前锋军的的后面,神不知鬼不觉地突袭了敌军的腰部,崭断他们的首尾相衔,打他们了个措手不及……同时,谢大帅又奏请皇上,收购现有的老花镜,请姜展唯的夫人做成望远镜送去边关,这是打胜仗的“法宝”。又请求工部再做一千套“迷彩服”送去边关,给执行特殊任务的将士穿。还说这种衣裳是姜展唯设计出来的,对迷惑敌人的目测有奇效。。。

    当然,望远镜属于军事绝密,只有皇上、太子,以及张首辅、安国公、谢老公爷、周尚书等几个人知道。

    皇上马上下了一道圣旨,谁家有老花镜立即献给朝庭,朝庭有大用。当然,朝庭也不会白要,会象征性地出二百两银子购买。

    几天内,朝庭陆续收到了九副老花镜,献花镜的人都非常识时务,也不差钱,并没有要那二百两银子。这些人里,也包括长亭长公主和老和王妃。皇上再把自己的那副老花镜献出来,凑成十副。

    皇上让太子殿下拿着十副老花镜亲自来了一趟长公主府,把这事跟长公主和陆漫说了。太子先表扬了一大通姜三郎睿智有谋略,又欣慰地看着陆漫,表扬她的“冰雪聪明”,“极度聪慧”,连这种神器都弄得出来,为朝庭立了奇功一件。

    陆漫在心里暗哼,那姜展唯果真不是君子,还特别不要脸。居然说迷彩服是他设计的,也好意思!若当初自己把如何做望远镜的法子告诉他,他肯定还会不要脸地说望远镜也是他设计出来的。

    不过,陆漫还真不想在医学领域以外再显示出什么“极度聪慧”来。她赶紧笑道,“太子殿下过誉了。我别的本事没有多少,但记性超好,几乎过目不忘。望远镜是我小时候偶然在一本杂书里看到的,前些日子看到从番外过来的花镜,就想起了那本杂本。本想着试一试,哪里知道真的做出来了。”

    太子哈哈笑道,“过目不忘也是一项大本事呢。本宫会把你的这个功劳记在姜三郎身上,他的前程更远大了。”

    陆漫表面笑得欢,实际上心里狂吐槽。古代人就是讲究什么夫荣妻贵,妻子有功劳要记在丈夫身上,以期丈夫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古代有句话,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世有句话,升官发财死老婆。两句话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丈夫爬得越高,老婆就越没有好日子过。理念相差十分八千里的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这一点上出奇地相似,可见这条定律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哪儿有老婆立了功劳,不奖励老婆,而是记在丈夫身上的理。哪怕奖励她一些金银珠宝也好啊,也能让她的腰包鼓一些。真是气死人了!

    太子如此,应该私下跟姜展唯的关系匪浅,在找着一切机会给姜展唯贴金,以利给他升官……

    她想是这样想,喝醉了也不敢说出来,还要感谢太子殿下对姜展唯的体恤。长公主倒是乐得欢,太子一走,又赏了陆漫两套镶宝嵌玉头面,四匹妆花缎,一台小紫檀壤玉小炕几。

    回了东辉院,陆漫马上让柳信秘密去做了十根铜管,昨天晌午才把十副望远镜都做好拿去鹤鸣堂,长公主下晌又亲自冒雨送去了皇宫。

    老太太是晚上回来的。她舍不得陆漫雨天大着肚子去鹤鸣堂,专程来了东辉院。她笑得眉眼弯弯,学着皇上和几个老臣看望远镜时的失态,“……哈哈哈,谢老头差点闪了他的老腰,安国公、周尚书的嘴张老大合不拢。都说大楚军队有了这种神器,打败敌军指日可待。皇上更是大喜,本宫有好些年没看到皇上那么开怀大笑了……”

    老太太和陆漫都猜到,若谢大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