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洪涛突然出现在洛杉矶的圣殿礼堂,第二届全球计算机技术产业暨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在这里拉开了帷幕,第一天上台演讲的还是洪涛。
“大家好,今天来的大多数人,两年前在金字塔岛上都听过我上一次的开幕致辞。当时的主题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泡沫。当然了。那时候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我的论点。确实,那时候的互联网发展是多么美好啊,每天都有大量资金注入,每天都会产生年纪轻轻的百万富翁。但我信了,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也确实如我当时所说的一样,很快就崩溃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切并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这个大耳光,已经算凌空转体360度轮圆了抽的。可是在场的上百位互联网企业领头人、管理者没有一个敢撇嘴的,甚至连心里嘀咕的都少。因为自己确实该爱抽,当年这个洪涛斯坦也好、洪博士也好,确实当着所有人的面儿,对互联网行业提出了警告。还不是简单的提两句,他拿出了详尽的数据,可是有人听吗?就连微软、思科、戴尔、雅虎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没听啊。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估计在场的人都会立马拨通电话。把手中的互联网股票全都抛出去,然后停止投资一切和互联网有关的项目。可惜世界上没有假如。看看身边,上次参与会议的同行里,已经有近四分之一不见了踪影。不是他们的人没了,而是他们已经没有资格来这里参加研讨会,他们的公司或者倒闭、或者在倒闭的边缘,听不听洪涛的话。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互联网自打它出生之时,就带着强大的能量,不管是辉煌还是破灭,都是它在向我们展示它的力量。有人说这场危机是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是优胜劣汰的必然。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每次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都这么说。如果再这么说上一百年,那等于我们在这几百年里根本没进步。”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在一群大佬面前侃侃而谈,已经不是洪涛的短板了。现在他也不把他们当什么大佬,水涨船高嘛,现在自己是大佬、是领路人、是成功者,他们都得老实听着。
“这次危机在我看来,始作俑者就是硅谷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其中也包括我和在座的各位。他们太自负了,总想在一夜之间就完成前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成就。有人提出批评意见时,就会被他们集体无视,没人会用他们原本很聪明的脑子去想想别人的意见对还是不对。在这点上来说,我可能稍微比各位聪明了那么一点点。从98年开始,我就看着全球各大股市的指数图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这样疯狂的涨幅能维持多久?我们地球上有多少财富供这堆火如此旺盛的燃烧下去?想了一年时间,我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当这些燃料烧光的时候,这堆火就会忽然熄灭,然后变凉。光是我一个人看出来了吗?不是,还有很多人也提出过警示,可惜他们的声音太小,包括我在内,我们一起喊也没人搭理。”讲到这里,洪涛还深深叹了一口气,好像在为那些夭折的企业哀悼,其实他是觉得夭折的企业还不够多,垂死挣扎的企业还不够惨。如果自己记忆里能多存一点前世股市方面的东西,也就不用这么着急上火的来抄底,完全可以按部就班、不慌不忙的一点一点儿购入,既舒服又安全。
“但是,也别灰心,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孩子,掌握了巨大能量的孩子。这次它只是向我们发了一次脾气,因为之前我们没有正确的引导它,同时它的年纪也有点小,还不成熟,容易不顾一切的发脾气。经过这一次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面对这种能量。不能再把互联网当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它是所有行业的助推剂,但不能单独燃烧,那样只能是一团火焰,熄灭之后什么也剩不下。现在互联网这个孩子,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虚胖,它需要根基、需要基础建设,等我们真的把互联网连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的在任何地方使用它时,才是它真正长大、真正可以帮着全人类创造更多财富的时候。”随着自己的声音越来越高亢,洪涛知道是该挥舞手臂的时候了。历史上的伟人都是这么干的,于是他也把右臂高高举起,再跟着自己最后一个单词奋力向上一挥!(未完待续……)
PS:PS:本人新书《南宋不咳嗽》开始上传了,各位书友走过路过别错过,给来个收藏和惦记吧,如果有推荐票就更完美了。
一千二百零一章 局
完美,这一刻洪涛的眼睛又差点被晃瞎,记者们心领神会的捕捉到了这个瞬间,剧烈的闪光几乎穿透了自己的脸皮,把那个正在厚脸皮后面奸笑的本来面目映射出来,这种感觉让洪涛非常不喜欢,有点被扒光的羞耻。不过他此时不能躲,也不能闪,更不能档,还得保持着这个姿势,尽量让自己脸上的表情显得坚毅、果敢、神圣。这样当这张脸出现在电视、报纸上时,才会感染到更多人、才会让更多人相信自己。信任这个东西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往往你最最需要它的时候却偏偏得不到它,所以洪涛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能抓住多少就抓住多少,钱有够,信任的需求无尽头。
除了照相、摄影、记录之外,记者们其实还有满肚子的话要问洪涛,可惜这是会议,不是新闻发布会,没有提问这个环节,除了跟着大家一起站起来鼓掌之外,他们啥也做不了。目前他们急迫想知道的就是洪涛对互联网、高科技、新技术这些板块的短中长期预测,可惜在这方面洪涛一个字儿也没说。从他刚才的讲话里分析,他好像对互联网的长期预期比较高,但是对中短期预期比较低,但这只是大家的猜测,远不如从他嘴里亲自说出来更有说服力。毕竟他真的在股灾爆发前半年多就准确的预判对了,还发出了足够的警示,有第一次就应该有第二次,这可以说是迷信,也可以说是信任。
洪涛费了半个多月脑细胞,改了无数遍终于改出这么一篇发言稿,自然是有他的目的。他来参加并主持这次全球性的会议,并不是来给互联网唱赞歌的。也不是来给伤痕累累的投资人安慰鼓励的,他是来唱衰互联网、高科技、新技术板块的,进而唱衰整个股市。这个开场白只不过是他的一个铺垫,不是说了嘛,它还是个孩子,很小的孩子。所以现在指望它给人类创造财富还不可能,所以股市还得跌!
但是这个话不能由洪涛嘴里说出来,那样他就涉嫌利用舆论操纵股市了。就算不牵扯法律问题,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也不希望目前跳出来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来唱衰美国股市,他们救市还来不及了呢,你还在一边捣乱,这得让他们多损失多少钱啊。所以洪涛不能去招这个仇恨,他需要找一些能听懂自己画外音,然后还能发挥想象力的人来替自己说这个话。这种人在哪儿呢?基本全都在会场里听讲呢。没错,这里的人基本都符合洪涛的条件。
等自己的话被他们一分析、一加工、一总结,再由他们的嘴说出来之后,自己只需要模棱两可的笑笑、点点头或者摇摇头,甚至连表情都没有,这个唱衰的工作就完成了,而且效果还会非常好。因为这里随便拎出几个人去,就是全世界带着名号的。当这种言论多一些之后。别人想不信都不成了,尤其是那些学者、专家类的与会者。他们没有自己的公司,也就没有自己的利益,说起话来腰杆更直,听上去更中立。其实他们的害处也越大,因为他们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完全在理论层面上瞎BB。
那洪涛为什要唱衰互联网呢?因为他目前正和犹太财团打收购战呢。趁乱钻进来的资本越少越好,股市越低迷对他这个进攻方来说越有利。同时股价越低对那些持有巨额股票的犹太财团来说,压力也就越大,等于他们是背着一个大包袱在和自己作战,那自己原本在人脉、资源上的劣势就可以弥补上一些了。也就能把战斗拖得时间更长,让这个巨大的局更像真实的,让犹太财团投入更多的财力。
局……这字眼在中文里可不是啥褒义词,它表示这里有一个大坑,还是提前挖好布置好的,表面上和正常一样。
没错,洪涛自打返回纽约之后,做的这一切都是一个局,是他和欧阳清这个大骗子一起,又咨询了私人经济顾问和律师一起设计的一个局。在这个局里,洪涛比较累,他又得当导演又得当主演,不光要忽悠住对手,还得把观众也都忽悠了,非常有挑战性。目前来讲,他完成得还不错,分寸拿捏得也很准,基本已经完成了布局阶段,正在进入中局。
在这时候他就需要助力了,不是来自己方的助力,而是来自社会的,这样才不会引起对方的怀疑。此时这个全球计算机技术产业暨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就起大作用,要不说围棋高手总爱下几步别人看不出作用来的闲棋呢,其实这几步棋连高手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具体作用。他只是凭借一种感觉,随手放了那么一个子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起作用了,还是至关重要的大作用,还没有任何副作用。因为这步棋根本就不在对手的计算范围内,自然而然的就被忽略了,这就是闲棋的作用。
人啊,有时候就喜欢琢磨,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越琢磨越复杂。这件事儿要是黑雨和大江来了,洪涛把嘴皮子说破了也不管用,因为他们俩不善于分析、不善于联想、不善于揣摩人心、也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只会凭借本能感觉行事,反倒更难骗了。按照欧阳清的话来说,骗子最怕那种人?他们不怕聪明人,就怕一根筋儿,只要你说的不符合他那根筋,就说什么都白搭了,说得越天花乱坠、越似有似无,越没用。
这次的会议只开了5天,经过洪涛这么一指点,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掌门人都觉得听出点什么来了,虽然洪涛自始至终也没说出一个涨和跌的字眼来,却比说出来还管用。股市还没到底、互联网企业将要迎来漫长的严冬期这些论调就随着会议的结束而成为了欧美金融界的主论调,而且还是有理有据的。
其实洪涛说得并没错,这次互联网泡沫给全球股市带来的影响确实还没结束,最短也要再持续1、2年时间才会止血,开始慢慢复苏。他只不过借着这个机会把威胁无限夸大了,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事情还会更糟。说白了吧,就是打击投资者的信心,让大家都把钱袋子再捂得紧一点,把股价再往下拉一拉。
这样做有用吗?必须有用,6月中旬,以天文数字和雪燕资本、Aigo集团为首的一大堆企业掀起了一股抛售互联网股份的小**,包括雅虎股票在内的十几亿股票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涌进了全球股市,尤其以美国股市为最多。然后就起了连锁反应,从7月初开始,微软、苹果、思科、戴尔这些大公司也开始跟着抛售手中的互联网公司股份了。
这一幕让很多人都看傻眼了,这尼玛就是割肉啊!连大公司都开始割肉了,中小股民和机构投资者还坐得住吗?赶紧扔吧。在本来就对股市缺乏信心的情况下,一旦有了足够分量的带头人,大家就会跟风而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因为此时的情况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思考范畴,靠自己的脑子算不清了,跟着大家伙走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自然反应。
面对又一波的互联网抛售狂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2200多点一路狂泻,差点没跌破1000点大关,反反复复震荡了一个月,到8月底才稳定在1200点左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又一批互联网公司倒下了,又一批投资者赔得倾家荡产,从华尔街到伦敦再到东京,到处是一片金融废墟。每天看着手中的股票缩水再缩水,好像没有尽头一样,那些原本不太相信股市还会继续下滑的人真信了,而且他们不埋怨像洪涛这样一直唱衰的人,反而有点感谢他们,并且成为了唱衰集团中的一员,甚至比之前的人还虔诚、还坚定。
从4月份到8月份这4个多月的时间里,洪涛、拉达和辛格名下的三支私募基金在一片唱衰声中是越战越勇,先后投入了近150亿资金,通通砸在水晶兰资本和与它相关联的几支互联网公司股票上。他们的对手则有点吃不消了,面对如此疯狂的敌意收购行动,犹太财团投入的资金数量更高,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却丝毫没占到任何便宜。
更可怕的是,洪涛这次只动用了三个从未听说过的私募基金,他的主力Aigo集团、天文数字集团、雪燕集团都站在一边儿看着呢,除了吐几口吐沫、喊两声之外,一直还都没正经插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三个大家伙正在等待犹太财团显出疲态,找一个最好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不是凭空猜测,从6月份那场抛售潮开始,这三家公司的资金流向就异常的统一,数以百亿计的现金流通过各种渠道从欧洲、亚洲、加拿大涌向了美国国内,股市里也出现了几家私募基金小规模活动的迹象。(未完待续……)
PS:PS:本人新书《南宋不咳嗽》开始上传了,各位书友走过路过别错过,给来个收藏和惦记吧,如果有推荐票就更完美了。
一千二百零二章 底牌
另外,据可靠消息报道,在中东和俄罗斯,也有好几股热钱正在蓄势待发,它们的目标也是美国。从目前的趋势上看,这几股热钱很可能是洪涛的后援或者是他的合作伙伴。他们加起来的能量大得惊人,规模已经接近了500亿美元,这让犹太财团更加心惊胆战,合算费了半天力气,这是个热身赛啊?到现在,大家才真的开始正视这个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了,大家也确信,这才是他真正的实力,以前这只大老鼠都是在装孙子呢,或者说以前他并没认真对待,这次他是真要拼命了。
这两伙人打得天昏地暗,美国政府刚开始只是看热闹,对他们而言,不管是犹太财团败了还是洪涛败了,对美国都没什么坏处。热钱也好冷钱也罢,进入股市交易就轻易拿不走了,这里不是金融监管松懈的泰国,也不是香港和中国,想通过热钱在股市短期炒作获利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来多少收多少。
可是这个金融战争的规模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双方已经进入了不死不休的状态。面对洪涛集团的凶猛进攻,犹太财团已经开始从欧洲、非洲、亚洲调集资金了,这说明他们也开始发虚,光靠美国本土这几家有点玩不转了。可问题是一旦欧洲财团也大规模冲进来,输了还好办,要是获胜了,他们还能老老实实撤退吗?原本靠金融壁垒把他们挡在美国之外,现在自己家里打乱套了,开始找外人打群架。一旦某些产业出现了资金上的空白,那可就是谁有钱谁上了。到时候再想设置什么条条框框就来不及啦。
于是美国政府终于忍不住了,摞胳膊挽袖子也冲了进来。组织起一群大胡蜂,要进场维持秩序。到了2001年8月底的时候,金融市场简直就是打成了一团,今天胡蜂和犹太财团开掐,明天来自欧洲的资本又来拉偏手,还没等拉上呢,洪涛的私募基金又横插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来自东欧的打手。打着打着,搞不好犹太财团之间就发生了误伤。然后洪涛和胡蜂们也互有试探,看看对方有没有弱点,想着扑上去先咬一口,弥补弥补自己的气血。
“差不多了,停手吧,这样闹下去谁也没有好结果,仇恨只会越来越深。财政部和参议院都在开会讨论最终的解决办法,我听说犹太财团已经在参议院游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