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神出鬼没也。”吕蒙,甘宁众将也都深以为然。
次日,由徐盛引三千军马,大张声势支援合肥,迷惑曹操。甘宁督军猛攻曹操大营,而就在甘宁的佯攻之下,李兰与吕蒙,带陈武,董袭等将率精兵三万前去趁黑夜出城,前往偷袭汝南。大军沿着小路倍道急行,径到汝南城下不远。眼看天色已晚,即令就地安下营寨,改日再行攻城。
李兰与诸将商议妥当,便回帐中休息。刚入营帐,却见关凤已在帐中等候,虽然仍是一身戎装,却还是十分诱人。李兰与她多日不见,便上前拥住,问道:“你何时来的?关将军可同意出兵?”
关凤也很顺从地靠在他肩上,答道:“父亲已经出兵攻打樊城。”好在关羽还识得大体,现在曹操军马全在淮南,若是能乘机攻下樊城,进取南阳,则能为刘备成就不世功勋。李兰大是欣喜,摩挲道:“许久没有见面,想我了么?”关凤与他相处多时,虽然还不曾正式行礼成婚,心中却早认定他便是自己夫君,听他这样问起脸上微生红晕,并不出声回答,但却轻点了点头。
看到怀中人儿美艳娇羞不可方物,李兰心念大动,便索寻对方柔唇,还不及深吻,却听得帐外有人大声喊道:“不好了,曹军劫营了!”李兰顿时如坠冰窖,兴致全无,放开关凤匆匆出帐而来。
第二卷 第二十七章
当李兰走出营帐的时候,整个东吴军营已经陷入混乱之中,他们本是来偷袭汝南,却没有想到反先被人偷袭。营外四处窜起火苗,喊杀之声也越来越大,李兰猛然想起孔明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对曹操的一句评价,大意是曹操素来爱断他人粮道,所以自己的粮道就格外的小心。汝南的曹军运粮必经之地,曹操也必然留有良将把守,李兰连日大胜,似乎有些小觑天下英豪了。
关凤也紧跟出帐,吩咐家将牵来坐骑,刚与李兰二人上马,就见吕蒙,陈武引人前来。吕蒙见到李兰,急忙上前道:“先生无恙?曹军来势凶猛,我军措不及防,恐怕抵挡不住。某等先保先生杀出重围。”
李兰虽然现心慌意乱,但却知道是自己酿成的大错,于是道:“将军可速召集兵马退走,兰此番误事,死不足惜。”陈武大声道:“先生哪里话??败兵家常事。董将军已率军马前去组织抵挡,先生可速与我等突围。”说完便拉住李兰战马缰绳,向外突围。
吕蒙,陈武都是猛将,手下士卒也拼死相战。几经冲杀,终于杀出条血路,冲出重围。但见追兵渐少,吕蒙命士卒原地暂时休息片刻,行至李兰身前道:“先生,现下某等该去何处?”
“当然回寿春。”李兰刚说出口,却又马上道:“不对。寿春归路,曹操必已伏下兵马。”吕蒙点头道:“某也正是此意。以某之见,寿春归路必然有兵截拦,不若转向西南,先奔荆州,再还吴中。”
李兰此刻已经无暇多想,见他有主意,便道:“将军言之是也,可令军士转向荆州而行。”再回顾左右,见所剩军马不足两千。吕蒙,陈武都有伤在身,董袭断后更是毫无音信,怕是凶多吉少。不禁黯然神伤,对吕蒙道:“吕将军,兰真是愧对吴候。”
吕蒙急忙宽慰道:“先生不必如此。先生之计,吴候与众将都十分赞同;今日之败,亦不能全怪先生。”话虽如此可毕竟是数万将士的性命,李兰如何能心安?转见关凤还跟随自己左右,又对吕蒙道:“吕将军可先往荆州,请关将军派兵马接应。”
如今只有只千余兵马实在不足一战,只有先向关羽求救,或者可保周全。吕蒙欣然答应,便要先去,李兰指着关凤道:“这人与关将军多有渊源,可与将军一起前往。”关凤心知李兰是想让她离众而去,可以安全脱身,但此时此刻她如何愿意舍下李兰独亡?急忙反对道:“不。我要和你一起。”
说的仓促却忘记掩饰本来声音,吕蒙,陈武听得是女儿声,都大敢意外吃惊。李兰也不想再隐瞒他们,乃道:“这便是关云长将军之女,希望吕将军能将她护送回荆州。”吕蒙似乎明白两人之间关系,点头答应。关凤却仍旧执意不肯离开。
李兰又道:“我等现在曹操势力之内,兵马不多,如何能脱险?你二人能赶至荆州,求得救兵,则这千余士兵还有望生还江东。”关凤也知其中道理,却反驳道:“此事吕将军一人前往即可,何需我也前往?”
李兰摇头道:“若无你亲自前往,吕将军如何取信于关将军?”随即又柔声说道:“此次征战三万大军,皆是因我而亡,只剩这千余人马。如若能使之逃脱生天,我心中内疚也能稍减。”心中想着近三万的东吴儿郎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埋骨他乡,不禁泪流满面,泣道:“我求你速与吕将军去荆州搬取救兵,救出这千余人马,以减轻我的罪孽。”
关凤见他如自责愧疚,只得点点头,答应泣道:“你也要保重。若你有事,我也断不会独活。”狠下心来打马而去,吕蒙也向李兰与陈武道声保重,便跟了过去。
两人先行去后,李兰与陈武也不敢多作担搁,也急忙带人往荆州方向行来。周围全是曹操势力范围,人马不敢张扬,只选偏僻小路前进,行军也格外小心。天色渐明,听得前面人马声响,只见一小队骑兵迎面而来,约有百人。李兰与陈武心中都是一凛,难道曹操在去荆州的路上也布置有兵马?好在对方人数不多,可速战速决。
陈武急忙下令全军戒备,等对方近前却是吴军服色。陈武大感意外,大声问道:“前面是何处军马?”就听对方反问道:“是陈将军么?”能听出陈武声音,必然是东吴军马无疑,李兰与陈武忙迎上前去,还不及开口询问,身后亲兵就喊道:“那不是董将军身边近卫金泉么?”
李兰听是董袭部下,急忙四下张望,却不见董袭本人,心中隐感不妙,急忙问道:“董将军何在?”
金泉滚鞍下马,哭拜在地道:“董将军率兵断后,正遇曹操大军,力战阵亡。属下等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又不识路径,忙乱逃命至此。”听到董袭阵亡,李兰心中巨痛,数日以来他与吕蒙,陈武,董袭三人早结下深厚情谊;而且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害得孙权损失一员虎将,心中怎能不痛?
陈武也气得嗷嗷直叫,怒声喊道:“元代,某定当为你报仇!”李兰又询问几句,知金泉等人黑暗之中走错方向,现在正想返回寿春。于是将其想要借道荆州回吴的想法说出,那些人无不从命,皆愿随之同行。金泉且道:“属下等一路行来,都不见曹军踪迹。可在前引路,先生,将军随后而来。”
李兰听了大喜,心道,曹操果然将兵马都安排在寿春途中,荆州方向却都没有人马。当下就请金泉在前领路,与陈武一起往荆州方而来。
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一行千余人马,缓缓而行,不出数里,见左右地势渐渐凶险,树木繁茂,李兰不禁对陈武道:“曹操若在此处伏下一军,你我皆不得归也。”陈武点了点头,答道:“但若回得吴中,定奏请吴侯再兴兵报仇。”
提到兴兵再战,李兰不由想起已故周瑜。彼谈笑之间,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而自己只夺了合肥,寿春两城,便小看曹操,至使损兵折将,数万军马也灰飞烟灭,与之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李兰心中正胡乱想,突然就觉身下一空,连人带马都落入陷坑之中。没有等李兰反应过来,就听得外面鼓声大作,有威严,洪亮的声音大笑道:“李经纬。以为吾就料不到你欲借道荆州而归吴么?”李兰却并不熟悉这声音。
随即又听得陈武大声道:“老贼,拿命来。”便又一人喝道:“休伤吾主。”这两句对话让李兰心下骇然,难道不成是曹操亲自前来?正想间又听那洪亮声音道:“令明,休伤他性命。”李兰心中更是大乱,令明乃是庞德表字,而陈武却正是死在庞德手上。难道这就是命数,怎么也改变不了?
李兰努力想爬出陷坑,可是这陷坑深近三米,又无攀爬工具,也只能望坑兴叹。却怎得没有人相救?李兰仔细想来,他和陈武在队伍前面,周围全是董袭的部下,这条路也是金泉引领,却早有曹操陷坑埋伏。怕不是那些人马早已经投降曹操,受命诱自己与陈武到此而已。
这次真的是玩完了,居然沦为曹操的阶下之囚,李兰长叹一声,跌坐在陷坑之内,专心听着外面动静。并无太大的声响,就只有庞德,陈武兵刃相交,大声喊喝的声音,不久又听曹操喊道:“仲康,去将李先生救上来。”
“诺。”这声闷雷丝毫不比张飞的差,马踢声渐渐靠近,就有一根麻绳垂落下来,再听许褚喊道:“请先生将绳索缚好。”陈武待要过去救援,却被庞德缠住,急忙大声喝道:“还不速去救先生。”接着就听得几声弦响,又有几声惨叫。李兰知是吴军士卒要来救自己,却被曹军射杀。
李兰不愿再让他们作无谓牺牲,忙将绳索绑在腰间,然后拉拉绳索,向上面示意已经缚好。对方随即用力上拉,李兰也是手脚并用,终于出了这该死的陷坑。抬眼就见拉自己上来那人,生得满脸横肉,虎背熊腰,雄壮无比,不是曹操手下的“虎痴”许诸,许仲康,还能是谁?
陈武见李兰上来,大喊着要上前营救,却被庞德死死缠住。李兰再看,不愧是西凉猛将,身上玄铁铠甲,坐下西凉神驹,手上一柄长刀,威风八面,陈武根本不是其敌,若非曹操有言在先,不伤其性命,只怕早就横尸当场。
四周都是曹军弓箭手,个个弯弓搭箭,注视场中吴军的千余人马,只要稍有异动,便是乱箭穿心。李兰转头再看三国第一霸主曹操,曹孟德,金盔金甲,后披猩红战袍,腰间倚天宝剑,坐下爪黄飞电,面容威武,却又满脸微笑。见李兰打量过来,曹操便开口问道:“李先生可有受伤?”
李兰解下绳索,轻弹身上尘土,答道:“还好。”曹操见他面色如常,心中便更多了几分喜爱,复笑道:“先生今被吾所获,何不早降?”
李兰没想到曹操还会劝降自己,不过这几年在三国混迹,李兰旁的没有学到,几分血性却还是有的。现在兵败即降,日后如何见人?随即笑道:“吾计不如人,损兵折将,复又何颜面活在世间?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指着金泉道:“似此也算男儿么?”
曹操仍旧不停打量李兰,忽然笑容乍止,沉声喝道:“吾一声令下,这千余人马便死无葬身之地。先生不畏死,难道也不怜惜手下这些士卒?”陈武听到便厉声道:“大丈夫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乃幸也!怎会降你这奸贼?”
庞德听他言语无礼,手中大刀陡变,更使的密不透风,连连抢攻。陈武本来武艺就不如庞德,又有伤在身,几招之间都被迫得险象环生,眼见不敌。李兰不愿再见他也血洒当场,乃大声喊道:“两位将军住手。”庞德一看曹操眼色,收住刀锋,傲然而立。陈武却是狼狈不堪,气喘吁吁,高下立判。李兰又转看曹操,缓缓说道:“丞相若能放过这千余儿郎,兰愿请降。”
曹操哈哈大笑,忽然冷道:“汝不降即死,降亦未必诚心助吾,却还要让吾放去这千人性命,何益之有?”
李兰早有所对,答道:“兰闻丞相作有诗曰‘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丞相以周公自比,怎能无容人之量?这些许小卒杀之何益?丞相若能恩而放之,江东百姓无不感丞相仁德。欲使天下归心,需得至仁至德;丞相只欲以刀兵斩杀,便永不能怀柔四方,鼎定天下。”见其仍旧犹豫不决,李兰又想起一事,乃道:“兰虽无大用,却颇能解梦。丞相多年以来,可有不解之梦惑?”
曹操心中大惊,猛然记起自己多年所做同一梦境,再看李兰含笑不语,成竹在胸,冷言问道:“汝何以知晓吾常有所梦?”李兰却知现在不能再多说下去,需得先让其放去陈武再说,于是假意不闻,闭目而寐。
曹操思量半响,再看陈武等人,似乎也觉得杀之无益,终于点头答应放行。左右诸将急忙分开兵马,让开一条大道,李兰听到人马走动,知是曹操答应,忙睁眼行礼道:“多谢丞相。”陈武在后,迟迟不动,对着李兰道:“先生,末将无能,不能保你周全。”
李兰惟恐曹操变卦,急忙道:“此战之败,皆兰之过。望将军带众军平安回吴,上复吴侯,兰有愧江东父老。”又连声催促其离开,陈武不得已,重重叹息一声,带人残余人马缓缓而去。
第三卷 第一章
李兰回到三国最大的愿望,除了与关凤在一起,就是能结交天下英豪,能与自己所喜欢的众多名臣良将见上一面。而老天爷似乎也在极力地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本身是投靠在刘备的帐下,还成了关羽的准女婿;接着前往江东为使,帮助孙权出谋划策,转战淮南,与东吴众将并肩而战;现在却又从曹操的阶下囚,转为座上客。
跟随曹操一道回营,就忙着与曹操手下的一众文武见礼,虽然众人脸上都是笑吟吟地互道“久仰”,但在眼色之中,却也能让李兰感觉到几分异同。有真服其能者;也有嫉妒者;还有轻视者;更有鄙视者。不管是何等眼光,李兰都处之泰然,自己说的好听点是保全有用之身,不好听就是贪生怕死临阵易节,好在他不用对历史负责,也不用为这些虚名所累。
曹操升起中军大帐,众将各来献功。张辽献上董袭首级,仍旧栩栩如生,不改其色。李兰看得心中歉然,眼泪潸然而下。接着曹操整备宴席,一则庆功,二则为李兰洗尘压惊。李兰推辞不过,只得陪于末座,也不与旁人交谈说话,只是自己饮酒。
几巡酒后,曹操举杯道:“今日大捷皆赖文和妙计,吾率众将敬先生一杯。”原来是贾诩,李兰终于知道是败在谁的手上,醉眼朦胧的看着那个老态龙钟的文士,这可是郭嘉死后曹操手下第一智囊,输在他的手上并不该感冤枉。
此刻贾诩也转眼望着李兰,眼光之中更有几分欣赏,赞许,然后起身谢道:“此皆众将力战之故, 诩不敢居功。”满饮杯中之酒,众人也都陪饮一杯。李兰心中仍怀念着董袭和那两万将士,也不禁一杯接着一杯,最终醉倒在地。
李兰一觉醒来,帐外已经大亮,昨夜饮酒过多,只觉口干舌燥,大声喊道:“来人,快取些水来。”就见金泉闻声进来,一脸媚笑,道:“先生醒了,小人这就叫人给先生倒水。”李兰见到这张丑脸,才记起自己身在曹营,而对这个小人也是恨之入骨,冷然问道:“你如何在此?”
金泉也知道李兰不会对他有好感,但尊卑有别,只好仍旧笑道:“丞相派小人在此伺候先生。”李兰冷哼一声,道:“怕是丞相派你来监视我的吧?”金泉尴尬地笑笑,连声道:“小人不敢。”便有军士打水送饭进帐,李兰也不愿再搭理此人,胡乱洗漱用过,又复躺到塌上,左右无事不妨继续睡觉。
金泉又复躺下,急忙道:“先生还要休息么?丞相早派人来请,言先生醒后,便请前往相见。”李兰懒得理他,翻身将脸朝向里面。金泉也只好退出帐外,不久之后却又回转,顿时底气十足地道:“丞相召先生过去。”李兰知必是他去向曹操禀告之后,讨得钧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