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费治的运气不错,也算是被杜策给成全了,可他的命却不那么好。费治跟了姜维几年,这期间大小功劳也立了不少,甚至后来姜维都对费治说,等回到成都,定要上奏,为费治加官进爵,只可惜费治没能等到那一天。
公元二五五年,魏国大将军司马师病逝。姜维趁机带夏侯霸和张翼等数万人伐魏。一开始是很成功的,八月的时候就已经攻到了枹罕(今甘肃省临夏东北部),随后又进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而此时的魏国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人暂时进驻狄道镇守,然后等他率主力到达后,再共同对付姜维。
可这个王经并没有按照陈泰的意思去做,还没等陈泰到达,便擅自出兵,结果被姜维打的是落花流水,魏军伤亡惨重,死的死,逃的逃。按说这仗打的非常漂亮,不过费治却在这场仗中战死了。当时的费治虽名为千夫长,却已经带领数千人了。
费治死的时候正直八月中旬,姜维很是心痛,本想厚葬费治,但因为那时候正是与敌军交战的时候,便命人将费治和其战死的部下在一个叫北陇坡的地方,草草的安葬了。原本姜维打算日后有机会,重新厚葬费治。
只可惜后来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邓艾这个人在三国时期是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家、将领。此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深谙兵法,甚至对内政也颇有建树。他的到来,对姜维来说,非常的不利。陈泰本来就很厉害,再加上邓艾与陈泰两人联手对付姜维,让姜维更是难以招架。
当邓艾和陈泰会和以后,司马孚为后援。三人兵分三路进至陇西,有意避开姜维,带人绕到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以联络当时魏国在狄道的守军。守军见后援来了,士气大增。
而此时的姜维见状,沿山进攻,结果却被魏军击退,不得已,姜维最后还是撤退了,以致后来重新厚葬费治的愿望也就一直没能达成。
时隔一年后,有一次姜维欲再次攻击魏军,途径北陇坡的时候,听当地的人说,这北陇坡时常出现阴兵借道的情况。姜维起初不信,便让大军继续前行,留人在此地,以查虚实。
果不其然,过了没多久,留守的士兵就向姜维汇报,那地方确实出现了阴兵借道的情况,根据回来的士兵说,若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
姜维听罢,便急忙询问,到底见到了什么?
姜维知道费治他们就埋在北陇坡,原本想去一趟北陇坡,但是由于此次出征非常的急,所以姜维就没有去。而听到士兵回来后说确实碰见了阴兵借道,姜维就想到,这些所谓的阴兵很可能就是费治那些人的冤魂。
再说士兵随后便将前几天在村子里的见闻和在北陇坡遇到的事情和姜维说了一遍。
当时留在村子里的士兵总共有三人,头几天这三个人主要是打听当地有关阴兵借道的传言。三个人几乎在这村子里打听了个遍,但凡见过阴兵借道的那些人,他们彼此说的几乎都大同小异。
最后经过总结发现,阴兵借道大多出现在晚上,如果出现在白天的话,那也必定是阴雨天,而且每次看到这些阴兵的时候,这些阴兵几乎都是朝着东北方赶去。
话说这个村子的里的一位村民就曾亲眼目睹过阴兵借道。此人姓梁,是当地的一位郎中,已年过五十。梁老汉有个儿子,子承父业,也跟着梁老汉学医,所以经常会跟着梁老汉去山上采药。虽说此地四周都是山,不过有一些药材,这附近却没有,因此他们偶尔会去一些比较远的地方去采一些他们需要的药材。
有一天梁老汉和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山上采药,他们这次去的地方就比较远,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天就已经很晚了。他们采药回来,正好路过北陇坡。当他们到了北陇坡的时候,走着走着就突然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那声音听起来就像军队行军走路的声音一样,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十分的嘈杂。
一开始梁老汉并没有过多的去想什么,因为那时候魏蜀经常交战,所以从这里过一些蜀国的士兵也很正常,两人就继续往前走。当两人走了没多远,就看到前方不远处有星星点点的亮光。那亮光看起来很奇怪。
通常夜间行军,军队的照明工具绝大部分都是火把。可梁老汉看到的那些亮光却不像是火把发出来的,那些光的颜色看上去有点绿莹莹的感觉。梁老汉见状就感到十分的奇怪,心想,这些人到底拿的是什么啊?由于距离较远,根本就看不清楚。
梁老汉边走边琢磨着,由于那些人和梁老汉是相向而行,所以走了没多大会儿的功夫,那些人就慢慢的离梁老汉越来越近。当梁老汉看清楚前面那些人手里提着的东西的时候,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
原来之前梁老汉看到的那些绿莹莹的火光确实不是火把,只见这队人马身着蜀军的军装,可以确定这就是蜀国的部队。可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每人手里都提着一盏白色的灯笼,灯笼里的火光却很奇怪,竟然都是绿莹莹的颜色。
再一看那些人,脸色苍白,面无表情,两眼黑乎乎的,也看不清楚到底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就连骑的那些战马都非常的怪异,双眼泛着绿光。梁老汉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见多识广,知道这是遇到不干净的东西了。
梁老汉以前曾听到过阴兵借道的传闻,只是从来没遇见过。通常能出现阴兵借道的情况,多半是因为这些冤魂生前打了一场不该失败的仗,让他们觉得死的非常的冤枉,所以死后阴魂不散,依旧聚集在一起。他们唯一的意念就是,还要继续和敌人交战。
据说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千万不要害怕。通常人能见到鬼,说明此时周边的环境阴盛阳衰,人的阳气太弱,就容易撞见那些不干净的东西。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胆子小的人要比胆子大的人见鬼的几率高。人在受到惊吓后,就会变得恐惧,人越恐惧,身体里的阳气就越弱,阳气越弱,越容易见到鬼。而且这个人见到鬼以后,多半会发生被鬼上身、鬼遮眼或者鬼叫魂之类的情况。
而遇到了阴兵借道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尽量不要让自己紧张,然后马上把路让出来,背对着阴兵,紧闭双眼,注意力集中。靠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他们也会发出一些走路或者兵器之间碰撞的声音,待这些声音远去以后,他们也就走远了。这时候,对着他们的背影拜祭一下,然后离开就可以了。
再说梁老汉的儿子此时见了这些阴兵以后,他并不知道这是阴兵借道,一脸茫然的看着那些阴兵,刚想问梁老汉这些士兵怎么这么奇怪,就被梁老汉用手堵住了嘴,随后小声对他说道:“不要看,快转过身去,闭上眼睛。”
梁老汉的儿子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看到父亲如此紧张,也没敢再说话,就照着父亲的说法去做了。两个人站到路边上,背对着那些阴兵,直到声音渐渐远去,梁老汉才长出一口气。随后叫儿子跟着自己朝着那些远去的阴兵拜祭一番,才继续往家赶。
虽说这次遇到阴兵借道算是有惊无险,父子两人一路平安的回到了家里,可这梁老汉还是放心不下。因为他听说过,但凡见过阴兵借道的人,不久就会死去。所以梁老汉对这件事一直心有余悸。
转眼过了两天,梁老汉和自己的儿子突然就病了一场。梁老汉自己就是医生,可他怎么也看不出自己和儿子到底是得了什么病,原以为自己和儿子可能就这么几天的阳寿了,没想到,又过了两天,爷俩的病却不治而愈。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梁老汉也就把这事儿渐渐的淡忘了。原本想着,既然自己和儿子也没什么事儿,就把这事儿埋在心里了。可后来却听到村子里开始传北陇坡有阴兵借道的事儿,梁老汉当时还奇怪,自己和儿子都没有和外人提起过这事儿,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碰见阴兵借道的不仅仅是他们爷俩,这村子里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一些人也曾碰到过,不过却从来没有人因此而发生过什么不测。大家几乎都是同一种情况,凡是碰到过阴兵借道的,回家后肯定要得一场病,再过两天便不治而愈。
后来直到姜维的部队路过此地,村民们又和姜维他们提起这件事儿。三个士兵听了梁老汉说罢,便决定晚上去北陇坡一探究竟。
平日里要说走个夜路什么的,对于这些士兵而言,是很正常的事儿。不过这次显然与以往不同,三个人都有些害怕,但是军令如山,再加上梁老汉告诉过他们,这些阴兵并没有害过人命,三个人当晚彼此壮着胆子便去了北陇坡。
第一百五十六章 左慈谏姜维()
一开始的两天晚上并没有遇见什么阴兵借道,直到第三天晚上,这三人也同样遇到了阴兵借道。不过这三个人并没有在路上等着,而是事先躲在道路两旁的丛林里。
话说当时,三个人从听见那些声音后,彼此都非常的紧张,不过为了看清楚情况,几个人也是硬着头皮,躲在树丛下,偷偷的向外看着。原本这三个人以为,他们躲在这里,不出声响便不会惊动那些阴兵,不想当这些阴兵经过的时候,都将脸扭向他们这边,似乎都看到了他们。
只见这些阴兵身着蜀军的军服,原本面无表情,可当这些阴兵回头看向他们的时候,脸上却都露出了诡异的笑容,这一幕差点把他们三个吓昏过去。待阴兵过去以后,三个人急忙来到路上,对着阴兵远去的方向是又磕头又作揖的。随后三个人拼了命的往村子里跑。
到了第二天,三人一刻也没多停留,骑着快马就去追大部队了。
姜维听了这三个士兵说罢,这心里顿时有些难受。他知道,那些阴兵就是费治那些人。费治生前,自己曾答应过他,回到成都后,奏明后主,为其加官进爵,可没想到他竟然没能等到那一天。这机会对于他这种出身的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姜维想到这里,突然决定,一定要回去先祭拜一下费治,希望费治的冤魂能得到些许的安慰,不要再出现阴兵借道的情况。后来姜维命人就地安营扎寨,随后带着几个人去了北陇坡。
到了北陇坡以后,姜维来到了安葬费治的地方,只见那地方是一面非常陡峭的小山崖,山崖下面有很大一块地方是凹进去的,费治他们就被安葬在这里,由于那时候局势比较紧张,那些来安葬他们的人,只是把他们的尸体摆放在这里而已,甚至连埋都没埋。
而此时已经时隔一年了,那些尸体都已经变成了尸骨,甚至哪一具尸骨是费治的都已经找不到了。姜维见状心里十分的凄凉,单膝跪地,对着这些尸骨祭拜了起来。姜维对费治承诺,虽说他没能等到回成都的那一天,但等这次再回成都时,一定上奏,对费治追封谥号。
拜祭过费治后,正当姜维几个人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老头站在他们的不远处,一直在看着他们。只见这老头身穿一身道袍,长长的胡子和头发,都已经白了,不过却红光满面,看着非常的精神。这老头一看姜维他们起身要走,便笑着奔姜维他们走了过来。
等老头走到姜维面前时,还没等姜维开口说话,老头就笑着对姜维说道:“如果老夫没猜错的话,这位就是大将军姜伯约吧?”
姜维听罢,一脸不解的问道:“哦?你怎么知道我是姜维?”
在古时候别说是蜀国的大将军,哪怕是刘禅或者刘备都没有几个百姓会认识。所以姜维感觉很奇怪,眼前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怎么认识自己。
老头听罢哈哈大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姜维的问题,而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大将军可谓智勇双全,眼界开阔,却何故看不出汉室江山气数已尽呢?”
自打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继承武侯遗志,在公元二三八年与蒋琬开始第一次北伐,直到现在,虽然明里不见多少成效,可暗里却也有些收获。当年诸葛亮的战略就是以攻为守,魏国无论是人力财力都要比蜀国强的多,若是坐以待毙,魏国必将攻打蜀国,一旦魏国主动进攻,怕是蜀国根本撑不了多久。
而姜维在此前一年攻打狄道时,虽说损兵又折将,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但最起码也看到了希望。所以姜维此时听到这老头说这番话,当时就生气的问道:“你是何人,凭什么在这里妖言惑众,若不是看在你年迈的份上,今天定将你的头颅砍下。”
老头听罢不怒反笑说道:“元放。”姜维听罢,愣了一下,原来这个人竟然是左慈。
左慈,字元放,三国时期一个最具传奇色彩的人之一。他是庐江郡人,东汉末年的方士。所谓的方士就是指那些自称会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长生不老一直都是个传说,至今也没听说谁长生不老。不过据说左慈竟然活了一百三十四岁,在古时候,人的寿命都比现在要短,能活到七八十岁的就算高寿了。
而至于有关左慈的这个寿命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不管怎样,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就算他没活一百多岁,也得有近百岁了。据记载,左慈是公元一五六年生人,而此时遇到姜维已经都到了公元二五六年了,也就是说此时的左慈就已经一百多岁了。
三国时期,无论是在野史还是一些民间传说当中,有关左慈的传奇事迹都非常的多。比如左慈戏曹操,左慈拜徐堕,还有“犒赏”刘表千军的故事等等,数不胜数。
不过在那个年代,像曹操这类的人,对左慈这种人都有很强的防范心理,遇到类似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杀他,包括当年孙策杀于吉也是如此,但于吉当年确实被孙策杀死了,左慈却每次都能轻松逃脱。
不过那时候对左慈这样的人,也是并非是人人都反感他们。除了一些底层的老百姓把他们当神仙一样看待,就连有些高高在上的帝王,也对他们情有独钟,都希望他们能为自己炼丹,以求长生不老。
而此时的姜维一听说眼前的这个人竟然就是左慈,这火气却更大了,指着左慈说道:“此乃汉室天下,汝不为国尽忠则罢,居然还妖言惑众,哼!”说罢,姜维带着手下的人便要离开。
这时候,左慈急忙上前阻拦说道:“我念将军一世英名,好心相劝。将军不领情也就罢了。”说到这儿,只见左慈从怀中掏出一块火红玉雕琢的朱雀,这玉的品质看着极为漂亮,打眼一看,晶莹剔透,仿佛都能看到里面一样。
左慈将这块玉塞到了姜维的手里,指着费治安葬的地方说道:“费将军不幸含冤战死,却阴魂不散,依旧统领阴兵,欲为蜀国尽效。殊不知,阴阳两隔,众多阴兵聚集。阴气极重,常与周边百姓触及。虽说从未害过一命,可长远来看,只怕会惹出祸端。”
说到这里,左慈又指着姜维手里的那块火玉说道:“这是我随身携带多年的一块朱雀令牌,能驱阴辟邪。将这块朱雀令牌与费将军同葬,能够镇住他们的怨气,这样便不会再发生阴兵借道的事情了。”
听到巴旺说到这儿,我们三个人都听傻了,想不到这个外表看着其貌不扬的小老太,竟然知道的这么多,就连朱雀令牌的事他都知道?
没想到朱雀令牌的来历居然能追溯到三国时期,可这里的人为什么都要供奉费治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