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在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在三国-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第73章 朝会热食() 
再一次被拉至灵帝身前,灵帝看着哭天喊地的吕恒,顿时感觉是不是罚的太重了。再转头看向王允,却发现王允生龙活虎的样子,一声不坑的便回去了。再次对二人所受仗刑产生怀疑。

    王允在前头走,吕恒在后头踱。一前一后形成鲜明对比,等吕恒再次路过王允身边。这次二人可真是针尖对麦芒了。如果眼神可以杀人,此时的二人早已交手了数百回合。说实话吕恒有点惨,毕竟自己将要与蔡琰结婚。如果此刻自己便赶去幽州,那么蔡琰是跟还是不跟。自己这婚是结还是不结,不结孩子生出来怎么办?结婚,蔡琰这样如何受得了长途跋涉。

    相比吕恒,王允可就轻松多了。自己不过是罚了点钱,最多再加上一顿皮肉之苦。所以回来的王允是一脸的淡定,而旁边的蔡邕就不淡定了。自己女儿怎么办?这王允也太不地道了。

    风波结束,朝会继续进行。有了吕恒的表现在前,身后的诸人便有些畏畏缩缩了。生怕与吕恒一般,被灵帝发配受灾之地。要知道,此时的幽州,可不是先前之幽州。

    幽州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据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秦始皇灭燕,在燕地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祖时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设燕国。汉武帝设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诸郡国。武帝开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属幽州。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九十。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虽然地大物博,可惜东汉时期,幽州因为与乌丸接壤。处于边疆重地,不提发展如何,其本身就因为自然条件不利于东汉百姓发展。最重要一点是吕恒没有明确官职,若如此轻易就职,即使去了也只是打酱油角色。碍于自己是被贬幽州,所以吕恒虽有心却不敢直接询问。

    转眼已近中午时分,朝会并无膳食提供,灵帝倒是聪明,早早的便跑去吃饭了。而剩下饥肠辘辘的臣子,只能自己寻求办法解决。因为是朝会,所以即使皇帝已经走了,但是大臣们依旧不敢随意离开位置。如果不是内急,基本都在原地,自己解决饥饿问题。

    吕恒因为有之前的工作经验,所以早早的便准备好了今日午饭。如果条件允许,吕恒甚至想在大殿里造一个厨房。当吕恒从怀中掏出午饭的时候,周围诸人登时便吸引了过来。只见吕恒拿出一四四方方的木盒子,打开盒子,精美绝伦。不等他人惊讶,吕恒打开盒子夹层,夹层是青铜所筑等会直接用来做导热之物。夹层下面,放着加热的东西――石灰与水,石灰用隔水的油布包裹。

    没一会吕恒便将吃食安置好,随后安心静坐,坐等午饭加热开动。

    吕恒的奇怪举动,很快便引来了许多人围观。吕恒现在可是洛阳的美食家,不提他所创造的酒店。就是吕恒发明的面粉,现在都是洛阳一大特色。要不是皇权无法撼动,吕恒是绝对要施行垄断的。此刻在吃饭时间,吕恒竟然作出如此举动,难不成这个就是酒店最近宣传的火锅不成?

    没一会,吕恒周围便传出了饭菜的香味。而不断冒出白雾的木盒子,更是成为了此刻的视觉中心。所有人都惊奇的看着木盒子,不停的发出各种奇怪看法。

    “瞧!我说的没错吧!这‘血手书生’果然会妖法,现在竟然无火生饭了!以后,我们可得防着他啊!听说,广宗一战,他光吃,便吃了十几万人。他还把那些尸体埋在一起施法,令那些人永世不得超生。”

    “是啊!瞧冒烟了!他不会要将大殿给烧了吧!快,走水啦!”

    “什么?走水啦!快点灭火啊!”

    “走水啦!灭火啊!”

    这一吆喝,越传越离谱,越离谱,越有人传。没一会大批手持吃水工具的侍卫便赶来灭火。因为人多眼杂的缘故,侍卫根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等到了才发现,一群人围着吕恒,不知道在干什么。但是他们头顶正在冒烟却是真的,随后也不管什么原因,对着人群就是一浇。

    水刚泼完,便传来一声大喝“何人泼我水?”也怪乔玄倒霉,本来好不容易强打精神来参加朝会。谁知道饿了半天不说,现在好不容易闻着香味,跑来蹭饭。现在竟然被人泼了水。随后细看周围,发现人群已经完全陷入混乱,乔玄不由一呆。(老夫不过来蹭一饭的功夫,怎么就这样了?是有人要造反不成?)

    就在人群即将暴走之际,一声尖叫顿时止住了暴走的人群。

    “陛下驾到”

    刚吃完饭的灵帝,正准备躺着休息一会。却突然被宦官告之,朝会失控了。灵帝听完登时大怒,朝会关乎大汉颜面,更是关乎自己皇帝颜面。如果后世记载,自己做皇帝的时候,自己组织开的朝会竟然失控了。自己不是要彻底登上史书啊!而且还是反面教材的那种。

    匆匆忙忙赶来朝会现场,发现果然如宦官所说。眼看就要有人暴走,灵帝立马命令宦官通报自己到来。还别说,灵帝这皇帝的身份还真的好使。大臣们一听皇帝回来了,立马一个个变得安纪守法。迅速将自己收拾好安坐于一边,等候着灵帝吩咐。

    没一会事情的原因便被解读出来。灵帝低头看了眼正跪着的吕恒,心中不觉恼怒(为什么那边都有这家伙出现?)因为已经了解了事情经过,灵帝便也不啰嗦,直接开口问道

    “乔老!不知公堂烹食是何等罪责?”

    乔玄知道,灵帝这是在问自己如何处罚吕恒。虽然自己不喜吕恒,但是不得不说,吕恒为王佐之才。此刻大汉正是风雨飘摇之际,早间灵帝已经处罚过重了。一旦寒了吕恒之心,如何令吕恒为大汉孝忠。所以乔玄是想放吕恒一马,想清楚心中想法,乔玄便开口道“回陛下,自我大汉立国至今,从未有如此之事发生。况且吕恒他并未在大殿生火,若不是侍卫惊慌,定不会发生如此之事。姑臣以为,错不在吕恒,而在侍卫。”

第74章 弃官() 
“啪啪啪”

    “啊!啊!啊!”

    吕恒虽然逃过了一死,但是这皮肉却是再次受了伐。一天三次打,一次比一次多。一日之间,吕恒是彻底下不了床了。晚上一回来,吕恒便大叫着冤枉。府中之人也都听说了吕恒的惨状,一个个看到吕恒都是掩着嘴偷偷笑。

    “玄甫啊!现在如何是好?你这眼看着便要去上任了啊!你与文姬婚事如何?你们的孩儿又如何处置?”

    躺在床上的吕恒,正两眼盲目的看着上方。至于身边的蔡邕,因为一路上听烦了,所以吕恒也懒的去管他了。

    “弃官!我准备弃官,从此归隐山林。”

    正满腹心事的蔡邕,突然听到“弃官”二字,顿时炸毛了。“贤婿,为何有此打算?你如今双十未到,如何言归隐山林之说?”

    “岳丈,非我心死!此刻正是急流勇退之刻,若深陷洛阳反而连累家小。不若吾等自行退出如何?”见蔡邕不理会自己,吕恒只能闭口不谈。但是吕恒内心已经下定了决心,朝会过后就辞官不干了。

    蔡邕见吕恒好像认定了弃官,便也不准备再劝,毕竟自己这女婿可是有大才的。现在还不到二十,以后再出山也不迟。但是方才吕恒口气,明显是劝说自己一同辞官,便好奇问道“贤婿,为何劝老夫一同离官?”

    吕恒本不打算告诉蔡邕太多,但是自己即将离开洛阳。而凭蔡邕的性格,他很可能会走上以前的老路。为了避免,蔡邕的悲剧再次发生,吕恒决定告诉蔡邕一些重要消息。

    “岳丈,自当今陛下登基至今。亲小人,远贤臣。与宦官父子相称,卖官鬻爵,天下大旱数年,不见朝廷分毫赈灾,反而赋税有增无减。今年,大半之地陷入黄巾之乱。陛下擅自放权于地方,更是复立大将军之位。已经为将来埋下颠覆之根。除此表面之害,还有烂根之害。大汉两次党锢,完全将皇权立于世家对面,世家多次隐忍,陛下处处紧逼。

    虽今陛下健在,使诸侯难有二心。可正因此,将来爆发之际,必是滔天大乱。岳丈为人易为他人所害,若与吾等一同归去,可否?”

    蔡邕听完吕恒所说,沉思片刻,面露痛苦之色“贤婿,大汉当真若此?可有解救之法?”

    吕恒转头看了看蔡邕,摇了摇头说了一句“陛下驾崩之日,天下大乱之时!”

    “一派胡言”话音刚落,便走进来一人,其人与蔡邕一般打扮,吕恒见此人更是火冒三丈“王允,你竟然有脸来此!来人,给我抓住他,老子要亲自打死他。”说着便要起床找东西。

    站立的王允理都没理胡闹的吕恒,直接大大方方的找来张椅子坐下。

    “小子,就凭你,老夫学艺之时,还不知道你在哪喝奶呢!方才你竟敢乱言大汉社稷,小心我此刻便将你诛杀。”

    吕恒见王允如此模样,再想了想王允其人,发现还真的是这样。就凭自己这身手,还想伤王允,简直天方夜谭。自己还是洗洗睡的好,随后不理这二人,一瘸一拐的爬上床。随后闭上眼睛,准备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谁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吕恒是不想理王允,王允却偏偏要找吕恒。

    方才在门外听了吕恒所言,王允其实是信服的。毕竟自己就是因为黄巾,才升官如此之快。王允是标准的忠君之臣,在听到吕恒前面所说,自己在一一印证,发现竟然完全一致。自己当时便想大声痛哭,当听到吕恒最后一句,更是万分的不愿意。所以直接大声呵斥,希望将吕恒所说都推翻。

    王允干坐着想了半天,却发现完全无法推翻。毕竟吕恒只是将灵帝的所作所为一一提列,并没有任何的加油添醋。自己难不成还能推翻现实?

    三人一个躺着,两个坐着,静静的一声不发。吕恒是不想理他们,而他们是找不到开口的话语。终于蔡邕打破宁静小心翼翼的问道“贤婿,若陛下收回州牧之令可能缓解眼前危机?”

    “不可能,若陛下收回,世家可重启黄巾之乱。最终陛下还是得下放军权。难道岳丈忘了小婿先前与宦官之事了?”

    旁边的王允之前就听闻宦官通敌之事,但是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是吕恒发现的。再联想到曹操先前的出兵速度,立马便肯定了其中前后。正是想明白了,才更加的忧心。没想到连宫中之人都有了异心,如此大汉,怎么能不发生黄巾之乱。

    王允与蔡邕二人叹息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王允只能起身告辞。

    因为是另加的大朝会,所以灵帝准备连开数日。第二日,朝会继续。此时的吕恒已经是朝野名人,只不过让别人记住的不是“血手书生”这个凶威赫赫的杀名。而是“朝会三打”这个特殊的名声,一日之间整个洛阳无人不知。甚至洛阳百姓竟然将这两件事看成了两个人。

    一说到狠人,别人肯定会说“血手书生”怎么这么滴。一提到笨官,立马会让人想到“朝会三打”的笨蛋大官。甚至到后世还编成了,经常涌现在茶馆街头。

    言归正传,昨天朝会第一日,灵帝向天下官员纳谏。因为人数过于多,所以并不是一两天可以看完的。除了吕恒的计策被提前翻看,其它人的计策,灵帝是动都没动。至于以后会不会看这也不确定,谁知道灵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啊!

    今日是各地官员上报地方情况之日。与吕恒等人完全没有关系,如果不是不给请假,吕恒是说什么都不会来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吕恒因为从头到尾都在和刘备私下聊天。所以并没有感觉时间过的慢,反而是刘备一直胆战心惊的陪着吕恒聊天。

    好不容易,一天又要结束了。临走之际,吕恒邀刘备回蔡府喝酒。刘备本不愿前去,谁知二人谈话被乔玄听到。乔玄硬要跟着二人一起,没办法之下,刘备只能陪着乔玄去赴宴。

第75章 大武选() 
朝会第三日,吕恒终于可以不用上殿了。因为大武选正在今日开始,像刘备之流。天刚一亮,便早早在城外军营集合。而吕恒倒好,不仅起的迟,连去都是乘的马车。等吕恒到之时,武选正好方才开始。

    因为是主选士卒,所以今日的正主,就是早已封赏的西园八校尉。八张上席,一字排开。见吕恒姗姗来迟,刘备,孙坚还好说,毕竟相互认识,但是其他人就没有好脸色了。

    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吕恒、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孙坚、左校尉刘备、右校尉淳于琼。西园八校尉齐聚于此,其中蹇硕为最高统帅,可以任意统领其他所有人。甚至在原来历史,蹇硕直接在大将军何进之上。但是现在因为吕恒的原因,爆出宦官通敌,所以蹇硕如今与大将军相当于同级。

    今早升帐蹇硕便发现吕恒未到,后听刘备解释,才知道昨天那个倒霉蛋竟然就是吕恒。所以也就没有太过计较,毕竟不是军旅出生的蹇硕,并没有将军仪当一会事。而其他人却是摄于“血手书生”的威名,不敢告吕恒的状。

    吕恒到来之时,刚好他们做完前面的铺垫。尽管吕恒准备辞官,但是场面的客套还是要做的。吕恒先是向蹇硕行礼,本以为蹇硕会寻机教训吕恒,谁知蹇硕理都没理吕恒。直接就对着吕恒摆了摆手,随后看都不看吕恒。吕恒见此,也懒的去硬贴热脸。

    刚坐稳屁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