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莽的影响下,取单字名进一步流行。为何汉人喜欢单字名?原来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字名低贱、不懂礼数。这一“贱名观”在先秦时已存在。所以取名在古代也是一大学问。)
而蔡邕因为家无嫡子,本以为蔡琰闲居在家,以后可以入赘一寒门。用来为蔡家传宗接代,谁知出现了吕恒。到了现在,这一想法更是只能被被抛弃了。他此刻突然起意为小孩起一个乳名,也只是聊表心意而已。
蔡琰明白蔡邕心中所想,反正又不是大名,就让与蔡邕也无妨。便回道“相公未归,女儿一心想念着相公,如何有时间想着事情。若父亲不弃,可否为女儿分忧?”
“好!乳名就叫‘安’好了!”
“安?父亲这是何意?”
“并无太多它意,我意在安稳,康健。只愿他人如其名一般,一生安稳,不要与老夫一般到处飘零。文姬认为此名如何?若不妥,便做罢!”
蔡琰当然不能负了蔡邕好意,连忙急声道“女儿怎会不满?既是父亲所起,女儿自是应与。”
“只怕吕恒那小子不满啊!要知那小子可是有名的‘血手书生’”蔡邕欲为小孩起乳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试探吕恒是否原谅自己。毕竟自己之前的反对有点过分了,只要吕恒同意了蔡邕起的乳名。也便是同意了与蔡邕和睦相处。
蔡琰虽然不停的打听着吕恒,但是对于吕恒的所作所为却是并不知道。此刻突然听蔡邕叫吕恒“血手书生”顿时有点茫然。疑问的看向蔡邕,希望蔡邕可以给出解释。
蔡邕也不避讳,因为通信的不便,蔡邕自己也是昨天才知道,自己女婿竟然有这个名号。随后蔡邕将吕恒在征讨黄巾时的所作所为,慢慢的说给了蔡琰。蔡琰听了蔡邕的述说,顿时感到不可思议。本就知道吕恒有大才,但是没想到,吕恒竟然还会兵法。
更加没有想到,吕恒会得了个这样的浑号。要知道史上名将虽多,但是却少有善终的。吕恒如此年轻便有如此名号,以后伴随他的。不是当权者的打压,便是一阵阵腥风血雨。而且大汉儒家思想盛行,吕恒有如此经历,是会被儒家之人打压的。
旁边蔡邕见蔡琰心事重重,便开口道“文姬你也莫要担心了,如今大汉风雨飘摇。前月陛下还下了诸多混账命令,大汉将有大变。以这小子如今名声,反而更加易于生存。所以文姬也莫要担心了!”
“啊!父亲之前不是说黄巾已被相公他们平定了吗?为何说天下将变呢?”
“文姬你虽为女儿身,但也是知书懂礼之人。你认为陛下这些命令,可是对大汉有利?”随后将之前灵帝颁布的命令一一说与蔡琰。蔡琰听后也顿时感到灵帝的糊涂,他怎能将一州的权利完全交于一人。大汉十三州,在黄巾的破坏下,本就脱离了中央统治。而这样的命令,相当于自己直接封了十三个王。一旦这些州牧有异心,天下必然会大乱。
“父亲也莫要深想,吾等将自己过好便是。何必想太多烦心事。”
第58章 莫名诗会()
感叹良久,抬头远望,一处处良田被金黄覆盖。可惜大汉也就洛阳附近能看到如此景色,因为附近尽是世家庄园。世家占据上好良田,方便的水源,更兼有充足的劳动力。所以想不丰收都难!
“若天下处处如此,大汉又那来如此太多烦恼唉!”
“父亲莫要多想,今日为散心而来,父亲还是想些高兴之事。”随后父女二人便谈论了些学术问题。
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蔡邕作为东汉的天王巨星,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人关注。这不,洛阳的袁氏兄弟就比较闲。一听说,蔡邕官复原职了,一大早便安排下人跟踪着。得了消息后,立马以重阳诗慧为借口。召集一大批世家公子,浩浩荡荡的赶来过来。
“老爷,袁氏公子领着一群人过来了。”
“他们为何过来?”
“这个小人不知”
挥别了下人,蔡邕转身对蔡琰道“文姬,就辛苦你回避下吧!”
“父亲不说,女儿也会如此的。”说完便带着抱琴上了马车。因为蔡琰身怀身孕,且至今未婚。若被他人知道,蔡琰竟然未婚先孕。那蔡府将成为众矢之的,就是以后的吕恒都会受到牵连。一旦有心者以吕恒不尊礼数为理由,肆意诋毁。那么,对吕恒未来将会有很大影响。
没一会,便见一大批人结伴而来。为首二人,便是响彻洛阳的袁氏二少主袁绍,袁术。二人顶着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几乎可以混遍整个大汉。(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今日召集众人来此,名义上是来此开诗会。暗地里却是为吕恒而来。
自从曹操因为吕恒做了州牧,一跃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袁氏二人便立马记住了吕恒,随后又发现,蔡邕竟然沾吕恒的光官复原职了。此刻便感觉吕恒的不简单,作为洛阳俊杰的领袖人物。自己这四世三公之后,竟然对这样一个人物毫无所知,所以二人一拍即合。
称今日之机,特来探探吕恒虚实。若真是可用之人,便招为手下,若是名过其实之人,便权当交好蔡家了。刚好顺便瞧瞧蔡琰,毕竟蔡琰可是洛阳的大才女。光论学识,洛阳还真找不出与之相配之人。
走至近前,二人对着蔡邕一拜袁术乘袁绍还未反应过来。便先一步上前道“蔡大家安好,正直重阳登高之日,今早便听闻蔡大家来此远行。吾等诸位俊杰,便刚好借此重阳来寻蔡大家开个重阳诗会。”
蔡邕作为一天王巨星,当然不会追根究底的去问他们本意。今日他们既然来此,定然是有意为之。而他蔡邕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传说之人,可对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来说便不算什么了。所以蔡邕只是客套了一番便直接开门见山道“既是来此开诗会,可是寻老夫做平判之人?”
袁绍之时也机灵了,先一步于袁术道“正是如此,不知蔡大家意下如何?”
“二位莫要客气,既然如此看得起老夫,老夫自然是应许了。不知今日规则如何?”
(写到这里不得不交代下,古代君子六艺:礼、乐、御、数、书、射。还有一种说法是六艺为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而至宋以后,基本将六经作为六艺。完全摒弃了古人的君子六艺。而这里只会采用古人六艺)
此时站立一旁的袁绍突然上前道“今日为重阳,吾等登高远行,自然是以山为题了”果然是互相不服的二兄弟(袁绍二人关系复杂且简单。袁绍本为袁术同父异母的哥哥,但是却是丫鬟所生。后来过继给了袁成。而袁术是司空袁逢的嫡亲儿子,在血统上是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法律上是袁绍的堂兄弟。因为,袁绍已经过继出去,当了袁术伯父袁成的嗣子。袁术为袁逢的大太太所生,袁绍为袁逢的小太太或丫环所生。袁术一向看不起袁绍,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一原因是:袁逢的官大,袁成的官小。袁术自己所作的官,在大家共同讨伐董卓以前,也一向不比袁绍所作的官小。袁绍作了(尚书)郎、侍御史、濮阳县令、虎贲中郎将、中军校尉、司隶校尉。袁术被汝南郡举为孝廉,出身比袁绍好;其后当过尚书(不是郎一级的尚书郎,而是郎的上司)、长水校尉(掌管一些属于长水部胡人骑兵的校尉,驻防地在长安西南的宣曲)、河南尹(河南郡是东汉京城洛阳的所在地,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尹的官阶比太守高)、虎贲中郎将、后将军。)
约定好主题,二人各自吩咐下人,将酒宴美食备好。便任由众人自由构思自己作品。他人都在构思之际,袁绍兄弟二人坐于蔡邕两旁,对着蔡邕试探着问道“蔡大家,今日为何不见蔡小姐?”
蔡邕一听袁绍询问蔡琰便感到不妥,但仍解释道“噢!你说文姬啊!今日老夫本与文姬一同外出,不知何故,刚刚文姬感了风寒,此刻正在马车中歇息。”
旁边袁术见袁绍竟然先自己询问,顿时恼怒的瞪了眼袁绍。随后想到来此之意,便笑问道“近日听说,蔡小姐寻了夫婿。不知可是那‘血手书生’吕恒?”
蔡邕本就不满意吕恒的浑号,此刻袁术竟然如此无礼的便问了出来。虽然心中不满,但是仍笑道“不错,吕恒便是我蔡府的女婿。至于这‘血手书生’却是莫要再言,我这女婿不过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而已,如何使得‘血手’称呼?”
袁术一听顿时急了,他自小便崇拜游侠。自己也一直标榜是个游侠,年前听说黄巾欲犯事。特意去寻黄巾杀了数人,以显威风。后来听说,吕恒大破黄巾波才。便认为吕恒是同道之人,月前传来黄巾主力被“血手书生”所灭。更是认为吕恒为平生知己,此番来此便是为探听吕恒虚实。没想到蔡邕上来便否认了“血手书生”,顿时感到了不快。
第59章 文姬出事()
袁术完全忽视了蔡邕的一脸不高兴,直接我行我素道“蔡大家,你家女婿可是吕恒吕玄甫?”
“二位说笑了,难不成世间有两个吕恒不成?”
“那为何不是‘血手书生’了?”
蔡邕被袁术问得有点懵,这个问题究竟有什么意义!难不成他吕恒不是吕恒了,有了浑号就要忘了大名不成。转头见袁术一脸的认真,便改口道“老夫为说不是啊!这本就是同一人,不过是多个浑号而已,贤侄为何如此纠结?”
袁术好歹是世家少主,等反应过来,立刻发现自己钻牛角尖了,向蔡邕道了歉道“不知蔡大家,可否为我等说说吕恒其人?”
蔡邕本以为袁家二人来此为何,原来只是来打听。便放开心思随便说了说吕恒为人,当然这其中都是挑好的说。就这样三人竟然能左一句右一句的聊了下去。
不一会,其他众人已经将诗作构思完毕,甚至有些下笔快的已经写完了。而与之相反的袁氏二人,却是一句未曾写出。这种事情,蔡邕当然也了然。若不出意外,等会二人会拿出,早已写好的诗作来充当诗会作品。
不一会,蔡邕身前便放满了写好的诗作。蔡邕也不做作,将诗作分为三份,与袁氏兄弟三人平分了作品。随后三人会在这些作品中,各挑一副最好的作品。最后再从这三幅中挑出最好的诗作。这样最后的魁首,便是最后剩下的这个了。
停在一旁的蔡琰正在无聊之际,突然听到车外众人在开诗会。心中不由痒痒,但碍于不便出场。便让抱琴下车,将蔡邕三人挑出的诗抄来与她。
袁绍二人来意本就是吕恒,此刻吕恒不在此,蔡邕又只是一知半解。而蔡琰则不同了,据传言所说,蔡琰可是与吕恒私奔而出的。此刻虽然吕恒不在场,但是蔡琰在啊!本以为蔡琰因为身体不适,今日无缘得见了。谁知,蔡琰竟然让丫环来抄诗,说明身体并非太严重。
袁绍与袁术眼神交流了下,袁术会意。迅速从诗作中抽出一副诗作,随后交与袁绍。袁绍也同样从诗作中抽出一副诗作,随后对着蔡邕道“蔡大家,不知你可挑出此番诗会佳作?”
正埋头品评的蔡邕抬头一看,见袁绍二人已经挑选完毕。摇了摇头“二位果然年轻有为,老夫看的慢,仍有过半佳作未曾品阅。若二位不弃,稍等片刻可好?”
“自然应当,方才见蔡小姐遣丫环来抄诗作。蔡小姐才名,洛阳何人不知!今日蔡小姐当面,吾等自然要予蔡小姐品评一番。既然蔡小姐身体不适,不如由在下亲自将挑好诗句,先且送去方才妥当!”
“本初自去便是”蔡邕说完便后悔了,此刻如何能让袁绍去见蔡琰。便急忙开口阻止道“本初且慢,这等小事如何能让贤侄亲自动手。”说完转身对着抱琴道“抱琴,站着做甚?还不将诗作快快送去于小姐处”
抱琴见状赶忙上前接过诗作,拿着诗作便向着马车走去。在马车中的蔡琰,自然不知道方才发生了什么。等抱琴拿来诗作,便认真的看了起来。发现二人诗作不过尔尔,却有不愿恶了他人心血。只是摇了摇头,将诗作递给抱琴。抱琴早已有过类似经验,也知道将要说些什么。便接过诗作,又返回递给袁绍。
袁绍接过手中诗稿,笑着问道“不知蔡小姐,对着二人诗作有何评价?不知可否告知一二”
抱琴本就是刁蛮之人,如果不是因为袁绍身份,可能直接就顶回去了。因为抱琴知道此次诗会规矩,又见自家老爷还在低头看诗。便扯开话题道“我家小姐说了,此次魁首当在老爷手中”
袁绍见扯不过这个丫环,便扯开话题道“不知蔡小姐身体有何不适,可否出来一见?”
抱琴自然是不客气的顶了回去,她很清楚此刻蔡琰是绝对不能出来的。随后也不顾袁氏兄弟的眼光,直接寻了一些吃食,随后跑去马车上了。
袁绍见状登时心中燃气不快,自己堂堂四世三公之后,今日竟然被一小小丫环顶撞。连带的,将蔡琰也讨厌了进去。随后,像吃了秤砣一般。不管不顾的走至马车前,对着马车道“蔡小姐,某乃袁绍,早问蔡小姐有乃父之才。今日来此偶遇小姐,不知某可否有幸见上一见”(此时还不像宋时那样,男女之间大防甚重。但是一般世家之女,也不是说见便能见的。而袁绍自仗四世三公之后,所以直接便提出见面要求)。
车中蔡琰本只是无聊,现在竟然因为无聊惹来了袁绍。一边是袁绍的恐怖身份,一边是自己与吕恒,甚至是整个蔡府的荣辱。蔡琰当然会选择后者了。
“袁大人说笑了,妾身不过一女子,如何与吾父比肩。今日确是妾身身体不适,控将不适传于袁大人。还请大人莫要见怪才是”说完,也不等袁绍反应,直接便命抱琴下车与蔡邕打了招呼。随后便命车夫套车回府了。
不提蔡邕等人的诗会如何,洛阳城外。一群流民爬坐于树林,谁也不知道这些流民为何没有回家。(黄巾已灭,朝廷已经安置各处流民返回各地。至于是不是返回原地,根本是不可能的。)这群人本是黄巾余孽,说起来还和吕恒有关系。这些人正是波才投降后,产生的流民。
此刻这些人饥肠辘辘的看着远处的洛阳城,本以为免了死罪,可以逃过一劫。谁知朝廷完全将他们这些人遗忘,不得已之下这些人只能四处散做流民。有的人命好被地方政府收编,而这群人显然命不好,被人遗忘了。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往洛阳前行。
“小姐,前面发现一群流民。”
“抱琴,你将这些吃食拿去分与他们吧!”作为将为人母的蔡琰,此刻看到流民自然心中不忍。
本是好意相送,谁知在这些流民看来。马车中定然还有其它吃食,所以在吃完东西之后。流民们将蔡琰所在马车团团围住。虽然车夫与抱琴不停的解释,可惜饿过头的流民就是不听仍然围着马车不停的索要食物。
车夫本是蔡家家奴,见状只能抽出身边大刀,对着流民一横道“尔等快些散去,否则休怪我手中大刀不利。”
本意是吓唬,谁知这下彻底激怒了流民。疯狂的流民拼命的摇晃着马车。
“轰”的一声马车被推翻在地,里面的蔡琰更是被甩出在外。车夫一见顿时大惊,在杀了数人之后,才将流民吓退。随后风一般的将已经晕倒的蔡琰背起,直奔洛阳而去。
第60